防火林带木荷密植造林初探
2016-03-10林植
林植
(上杭县兴都林场 福建龙岩)
防火林带木荷密植造林初探
林植
(上杭县兴都林场 福建龙岩)
我国地大物博,森林的覆盖面积也相对较大,森林火灾对我国自然环境的建设和发展,对国民经济的增长产生了严重的阻碍作用。森林火灾的发生往往防不胜防,破坏性打、影响范围广、事后救助工作量巨大并且十分困难,森林火灾不仅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列为世界八大自然灾害之一,也是我国最重大的灾害之一。本文通过分析建设森林防火林带的意义,对比不同种类的生物防火林植物的性质和特点,点名木荷密植在防火林带的建设工程中所发挥的突出作用,并对木荷密植造林的技术和实施细节进行介绍。
森林;防火林;木荷;密植造林
森林是最为重要的木材基地,具有很大的经济价值,在生态环境的建设中,森林具有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调节气候、改善空气质量等诸多优良特性,不仅能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也有利于人们身心健康的发展。生物防火林带的建设已经成为森林火灾防治的一项重要措施,其原理是在森林中合理密植具有抗火性和耐火性的树种,使其形成一道天然的屏障来阻隔大火。本文对木荷的形态、结构、生长发育特征、树种萌发能力以及凋落物的性质进行全面分析,来判断木荷的耐火性和适应能力,结合密植造林的几种不同方式来对防火林带木荷密植造林进行全面探讨。
1 防火林带的阻火机理和建设森林防火林带的意义
1.1 防火林带的阻火机理
物质的燃烧需要具备三个条件:可燃物、助燃物、着火源。在森林中着火源一般是温度过高引起的植物自燃或是明火等,可燃物即为植物,助燃物则是燃烧所需要的氧气等。森林火灾的最主要的特点是其燃烧环境面积广大,燃烧过程是一个开放式的自由燃烧过程,主要的影响因素是森林中植物的特征和分布特点、空气中的湿度、所在地的地形和风力的方向等,其中包含了诸多人类不可控因素,因此在灭火过程中有一定的随机性,灭火方案也更为复杂。
所有的树木和植物都是可燃物,防火林带的阻火机理是通过种植燃点高、燃烧缓慢且燃烧之后能够快速恢复的植物来建造一个具有一定结构的防火林带,以此来阻止火势蔓延的速度和缩小燃烧范围。
1.2 防火林带的作用
为了解决森林火灾的问题,一直以来国内外都在积极研究和探索新的方式方法,建设生物防火林是一种环保且适用的天然生态防火技术,在许多森林防火工作的实施中都发挥了有效作用[1]。生物防火林是利用自然的力量来阻止火灾的蔓延,其原理是利用森林植物之间的抗火性和耐火性的差异,以栽种阻火性较好的树种为手段组成防火林带,就可以达到不同层次阻隔火势继续蔓延的效果。
选择适宜的防火树种在防火林带的建设工作中有着决定性的意义和作用,通常在选择植物种类时,需要考虑到的因素有:植物的耐热性、适应能力、生长繁殖能力、树木体内含水量、树木的耐热性、树冠是否大而茂密等[2]。选择耐热性好的树种,在火势来袭时升温的速度就慢,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使燃烧间断达到阻火隔热的目的。选择含水量大的树木,其在遇热燃烧时需要从外界吸收大量的热量,从而有效降低周围的燃烧温度,削弱火势达到灭火的效果。选择树冠大而茂密的树种可以在森林中形成一道高大的天然屏障,让防火林带后面的树木免受火灾的侵蚀。
2 木荷造林防火的优势
2.1 几种常见的防火树种
经过长年的实践和研究,人们把有较强耐热性和隔热性的树种挑选出来作为“防火树”,目前已知的可作为“防火树”的树种有:海桐、夹竹桃、冬青、银杏、女贞、杨梅、珊瑚树、油茶、楠木、荷木等[3],下面就对挑选几种树种做简单的分类和介绍:
海桐:常绿灌木,适合生长在温暖湿润的海洋性气候中,除了具有较好的防火效果之外,还具备对二氧化硫、氯气、氟化氢等有害气体的抗性。
夹竹桃:常绿灌木或小乔木,适合在温暖且有阳光的环境中生长,其枝叶茂密且树性强健,并且其对烟尘和有害气体有特别强的抗性因此还能够改善地球的生态环境。只是其耐寒性较差,因此不适合栽种在北方等寒冷地区。
银杏:乔木,防火能力和抗污染能力都比较突出,而且适应环境的能力强,经过实验表明,在夏季就算将银杏的树叶都烧光,短时间内银杏树叶就能迅速萌芽再生,因此其在遭遇火灾之后的自动恢复能力也非常强。
珊瑚树:一般生长在我国南方地区,常绿灌木或小乔木,耐火性能特别好,即使叶片全部烧着也不会产生很多火焰。此外珊瑚树的外形美观可爱,防污、防尘、隔音效果也都非常好,有很大的利用价值和经济效益增长空间。
荷木:木荷既是一种优良的绿化、用材树种,又是一种较好的耐火、抗火、难燃树种。木荷为中国珍贵的用材树种,树干通直,材质坚韧,结构细致,耐久用,易加工,是纺织工业中制作纱绽、纱管的上等材料;又是桥梁、船舶、车辆、建筑、农具、家具、胶合板等优良用材,树皮、树叶含鞣质,可以提取单宁。
2.2 木荷造林防火的优势和不足
木荷是一种在我国南方地区大面积种植的植物,具有生长速度快、需水量高、油脂含量少、郁闭早、树冠大、枝叶茂密等特点,属于一种阴性植物。建设防火林带,选择木荷密植造林,通常在栽植两三年内就能郁闭成林,形成一片高大茂密的林分墙阻挡气流的通过,以达到阻止火势蔓延的目的。荷木质坚硬,再生能力强。坚硬的木质增强了它的拒火能力,即使头年过火,二年也能出芽长叶,恢复生机。由于木荷林中茂密,因此林地中多为苔藓或灌木类喜阴暗潮湿的植物,这类植物同时也能阻碍地表火势的蔓延,起到双层阻火的效果。
木荷密植建造防火林带的不足之处是栽植木荷的投入成本比较大、木荷防火林若没有进行抚育管理,易造成成活率降低的问题[4]。
3 木荷密植造林的实施和推广
3.1 造林密度和造林带的设计
在选择造林带的形式和造林密度时,以“合理密植、提高存活率、早日郁闭”为基本原则设计,一般造林的初始密度为1m×1m、1m×1.5m、1.5m×1.5m,由于造林初期需要考虑的最主要的问题是木荷的郁闭速度,因此不宜种植过密,一般将主防火林的初始密度设置为1.5m×1.5m[5]。在设计造林密度时也要结合造林地区的实际情况,为了确保总体造林质量不能盲目种植。
林带的设计一般是以种植同种植物为主,在有特殊需求的情况下也要混入少量的其他植物,为了便于查看林中的情况还需要设计预留2~3m的人行通道。在木荷造林的过程中要以确保木荷占最大优势为准则,适当种植其他混木。
3.2 造林技术的实施
首先要因地制宜选择合适的木荷苗木,一般以在同一地区选择同一种源、同一批次、同一生长环境下的苗木为宜。木荷一般在四月或五月左右开花,十月左右果实成熟,当果子呈现出淡褐色并且边缘有翅的时候即可采摘,然后对其进行通风干燥处理便于取种。种子萌芽之后,为了保证木荷后期的成活率,按照苗高≥35cm,地径≥0.4cm或苗高≥25cm,地径≥0.3cm的标准选取健康茁壮的苗木。按照正三角的形式安置苗木,林带的间距为15m为宜,从整体上来看要有横成排、竖成列的效果,树冠之间紧密相连不留空隙。
育苗和选苗完成后就要开始进行整地栽种,整地的目的是为了能为树木的栽种创造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要将造林地区的杂草灭除整平然后进行定点挖穴,洞穴中的残根、茅根、草根和石块等都要处理赶紧,确保木荷的苗木不受其他因素的影响。一般的栽种时间为冬末春初,植物在经过休眠期之后最具活力,成活率也最高。
3.3 选择合适的地区推广木荷密植造林
根据造林地区地形地势的特点以及防火的需求程度,选择造林地。一般需要考虑的地方有:山脚防火、山脊防火、多发地带防火、特殊工厂周边防火。
山脚一般是林地和田地的交界处,有时候农用火种使用后处理不当容易成为引发山林火灾的导火索,尤其是在我国平原和丘陵地区这种交界颇为常见。山脊建造防火林带的目的是控制火势的蔓延,从中阻隔火灾继续向山顶或山脚蔓延,最大限度减小火灾造成的损失。多发地带一般是指高速公路、铁路通过的人烟较为稀少的地区,目的是为了阻隔大火的蔓延以防造成人员伤亡和减少损失。特殊地带是指学校、化学工厂等需要被特别保护的地区周边,避免因火灾而造成重大人员安全事故。
4 结束语
在人类长期与森林火灾进行斗争的过程中,人类探索出一套“以木治火”的绿色屏障阻隔法来阻止大火的蔓延。在众多绿色植物的选择中,其中就有一种名为木荷的乔木。木荷的叶片厚且光滑,含水量高达42%,在它的结构组成中有一半是水分。又因其树冠十分高大,种子繁殖速度快,栽种之后能够在森林中形成一道高大的“防火墙”,因此在防火林带的建设过程中被大为推广。但在实际应用中,木荷的抚育、管理过程困难,在其他方面的利用价值不大,因此在防火林的实际建设过程中,还要根据地区的环境和特点来因地制宜地选择合适树种进行合理密植,以达到最好的森林防火效果,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1]邓超,熊俊.南昌地区木荷生物防火林带造林人工技术和效果.生物灾害科学,2013(02):210~212.
[2]陈宏管.江淮丘陵森林立地类型综合划分及其防火树种多目标选择.安徽农业大学,2013.
[3]周宇峰.木荷防火林带阻火机理的研究.浙江林学院,2007.
[4]裴孝华.山区生物防火林带设计营造及影响分析.安徽林业,2010(45):79~80.
[5]唐伟.北京西山林场生物防火隔离带规划与布局.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2.
S762.3
A
1005-7897(2016)04-0098-02
201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