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名老中医赖新生教授的通元疗法学术思想精髓分析
2016-03-10中国中医科学院博士后流动站100700北京东直门南小街16号广州中医药大学针灸康复临床医学院510405指导赖新生
邵 瑛 中国中医科学院博士后流动站 100700 北京东直门南小街16号广州中医药大学针灸康复临床医学院 510405指导赖新生
全国名老中医赖新生教授的通元疗法学术思想精髓分析
邵瑛中国中医科学院博士后流动站100700北京东直门南小街16号广州中医药大学针灸康复临床医学院510405指导赖新生
关键词赖新生;经验;通元疗法
赖新生教授是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继承导师、中国首批中医药传承博士后合作导师、广东省名中医、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赖师经过四十余年临床实践和潜心研究,从针灸理、法、方、穴辨证施治的规律中抽提出具有临床实际应用价值的经穴特异性和经络理论,创立了“通督养神、引气归元”疗法,简称“通元疗法”。该疗法以任督二脉为调节全身阴阳的关键环节,蕴含赖氏针法处方和针药结合的独特学术思想,临床运用通元疗法,针药合璧治疗各种疑难杂症疗效显著。通元疗法具有简单易行、适应证广、实用、规范、疗效显著的特点,已在岭南地区广泛应用,更因其极大地扩大了针灸优势病种而蜚声海内外。笔者跟随赖师十余年,谨随左右,耳濡目染,深深体会到赖师无论是遣方用药还是选穴下针,都将人之“神”与人之“元气”作为基本点、关键点,临症时以“养神”和“归元”为着眼点,久之则形成了“通督养神、引气归元”的治疗大法。赖师倡导针灸学的“神元学说”,将“神”与“元”作为其临床诊疗的根基和精髓所在。现将赖师通元疗法学术思想的精髓——“神元学说”阐释于众,供同道们参考。
1 神
中医强调治神,赖师也坚守此道。神是生命活动的体现,也是一切生命活动的根本。同时,神的盛衰也是反映身体健康与否的重要标志,神充则身强,神衰则身弱。故赖师通元疗法总以治神为着眼点,强调临症需观察和调动患者之神气,使神气坚守。既病,也应使神气随着治疗的进行而运转,以期恢复一种神机,这种神机是恢复精气神的升降正常、五脏安和、阴阳协调的状态,即应了赖师“以平为期”的学术思想。
1.1治神以心、脑为关键,同时注重五脏神调古代中医的“心”、现代中医的“脑”是赖师治神的关键。五脏皆有神,神、魂、魄、意、志各由心、肝、肺、脾、肾五脏所主,而有“五神脏”之称[1]502。血、脉、营、气、精之神也分别附于五脏,五脏安和,才能血脉和利,精神乃居。五脏中“心主神明”,《灵枢·天年》也提到“神气舍心,魂魄毕具”。故赖师认为调“心神”是治神的关键。脑为精明之府,主管精神、思维、意识、情绪、性情等,与五脏诸神共同协调,达成和谐统一。赖师强调:脑为髓海,脑髓渐空,则神志失聪,五脏之神都会随之受损,从而出现五脏失和、阴阳失衡的病象。赖师近年还提出了“经穴特异性-脑功能界定”假说,认为人体作为生物体,针刺经穴干预的反应和调节作用必须经过脑作为中枢(即信息的传导和转导的枢纽)的调整和整合,再作用于靶器官,从而呈现治疗效应[2]。赖师通过调心神、脑神,充分调动机体之抗病能力和恢复机能的效果,尤其促进心、脑功能的正常,是维持五脏神调、产生针刺效应的关键。
1.2形与神俱《内经》倡“形与神俱”,这充分说明了形与神的关系密不可分。赖师遵循“形与神俱,可尽终其天年”的生命自然规律,常教诲学生:上工治神,粗工治形。治神即针灸治病之最高境界。治形只是皮肉筋骨、四肢百骸的形体,无神以俱,往往等而下之。
1.3针下守神、扶正为先中医认为人神丧失表现为三虚:正气不足、天虚、夺精[3],其中正气不足为首。赖师提倡顺其自然之针刺补泻法,通过鼓舞正气,审参内因,正确地调神、养神,方能让精气充沛,无犯贼风虚邪。赖师讲究针下守神,他提出:“治神之过程是在针刺的全过程中通过针灸辨证,审证求因,察病家正气虚实、经气循行所在、皮肉滑涩柔顺、筋骨坚固脆弱,气行与针先后,脉之浮沉迟数,审阴阳表里寒热虚实,病之所在,脏腑盈虚等,循经取穴、组穴配伍,分经补泻,均意在调神。”赖师强调这一过程是针灸理、法、方、穴环环相扣的,它在整体观下形成针灸辨证施治体系,施术之时牢牢把握治神、调神,可获取生命信息的变化加以调节、治疗。机体的正气被鼓舞,内在的抗病能力提高,即可获效[4],即谓之得神、治神。
故《内经》反复强调“用针之要,勿忘其神”,又曰“知其要者,一言而终,不知其要,流散无穷”。赖师阐释:此“要”即“治神”也,可见赖师深得古代传统针灸精髄。
1.4通督养神、扶阳振羸“神者,正气也。”赖师针灸治神常选督脉为纲。督脉为人身之都纲、阳脉之海,“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督脉贯脊入脑,为治脑神之重要经脉。赖师的“通督养神”疗法即是通过精选督脉上穴、背俞穴及五俞穴,结合俞募配穴,合理地施以针刺补泻或艾灸挑治等,来调养脑神、五脏神。临床上赖师以“通督养神”之法治疗癫痫、中风、头痛、呕吐、眩晕、痴呆、失眠、痞证等,疗效显著。
2 元
“引气归元”中的“元”指脐下肾间动气,《难经·六十六难》中提到,脐下肾间动气乃“人之生命”、“十二经之根本”也。此为生气之原,而后方有十二经脉、五脏六腑之生命活动。赖师“引气归元”意在调动一身之气归于本位,使元气充盛,营卫二气和调。
2.1重视营卫二气,使内外相贯、柔刚相济“元气”又称生气之原,又叫原气。元气由肾产生后,别入三焦,积聚于下焦丹田部,再借助三焦通达布散的功能运送到十二经络、脏腑及全身。元气输于上焦,生成能养护人体的宗气;原气送至中焦而成有营养功能的营气;原气送到下焦,产生能保卫人体的卫气。
赖师尤其重视营气和卫气,他指出:营气由元气借助三焦通达布散,升达于中焦脾胃,结合所受纳水谷中精专之气化生而成,营养人体脏腑组织,行于脉中,濡养全身。故化生不足或冲任不固、久治不愈等虚证多因营气不足无以化生而致。卫气由元气借助三焦通达布散,达于下焦,与肝、肾之气相合化生而成,经丹田布散全身,白昼行于体表,温养肌肤,抗御外邪而保卫机体;入夜行于体内,温养内部脏腑。故体虚外感、久泄不愈及肺部顽疾等常由卫气失固而犯。
2.2针刺调气,必先调营卫赖师还十分强调营卫二气的不可分割和相互平衡。营气于中焦受气取汁,化而为血,在脉中运行至全身,和调于五脏,洒陈于六腑,以奉生身;卫气循皮肤、分肉之间,熏于肓膜,散于胸膛,可温煦内外,护卫肌表,抗御外邪[1]558-561。营气、卫气同源而异流,且一柔一刚,一阴一阳,一脉内一脉外,一滋养一固护,又随经脉营周不休,阴阳相贯,如环无端。故赖师认为调和营卫,使营、卫二气趋于平衡,滋生营养充足、防御固护到位,病则去。
赖师认为丹田部位的脐下肾间动气最关键,它是三焦之原,十二经脉之根,五脏六腑以及整个人体的生命活动都由它激发和主持。营气失养,卫气失御,元气不固,多生虚弱病症,故创立“引气归元”之治疗大法,也是治病求本之法。赖师临床治疗各种疑难杂症,充分发挥营主内而濡养、卫主外而扶正的特点,以调和营卫二气、安和五脏、洒陈经脉、扶正固本作为治疗原点,达到针灸合形与气、使神内藏、引气归元、调节阴阳的作用。
2.3引气归元、通补腑气赖师认为卫气抗御外邪源于肾精,温煦内外,采用引气归元针法,可治久泄不愈、体虚外感、慢性鼻炎、慢性咳嗽、哮喘等。营气出于中焦,取汁变化,具有营养功能,采用引气归元针法,对虚证、元气不足、久治不愈、化生不足或冲任不固等,尤其是不孕、不育、习惯性流产、弱精症、月经过少、虚性失眠、多囊卵巢综合征、癌症放化疗后、低血压等疗效显著。赖师行引气归元法时,其理方选穴以任脉为总任来引气归元,并多取原穴及开四关,也常采用俞募配穴法,以通补腑气、扶正祛邪[5]。
3 “养神”与“归元”结合
阴阳学说的四个定律中,赖师最推崇“阴阳互根”,他认为阴阳互根、互源、互化、互用,阴阳二气贯通,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通元”疗法以任、督二脉为调节全身阴阳的关键环节,讲究从阴引阳,从阳引阴,并达阴阳贯通。如治疗中风脱证时,以隔盐灸施于神阙,于阴中求阳以挽救生命。又如治疗弱精症时,针命门、补肾俞,于阳中引阴以温煦滋养。临床上赖师通常应用“通督养神”法治疗亢奋性疾病,应用“引气归元”法治疗虚弱性疾病。若虚实夹杂、气乱于内、升降失常者,均为营卫二气失衡,可根据具体病情,或通督养神,或引气归元,针刺手法上采用导气法,即平补平泻。
赖师临证总以不变应万变,以调节阴阳和治神调气为根本大法,发挥心脑之神元和任督二脉的经脉效应作用,所组成的三十多组通元针法处方,疗效显著。
4 结 语
“神”与“元”是针灸医学理论中独特的学术术语,具有丰富内涵,将二者紧密结合而提出针灸之“神元学说”是赖新生教授创立的“通督调神、引气归元”疗法的理论要素之一,是对针灸理、法、方、穴、术的辨证论治体系最好的诠释,也是对针灸治疗基于经络脏腑气血阴阳关系的另一个全新视野和切入点,是充分发挥经络治疗效应、经穴治疗效应以及刺法补泻特异性的新的组方配伍治疗体系。凡依据“养神”和“归元”的原理所组成的处方大都具有调节阴阳、扶正祛邪、合形与气、使神内藏的特点,可治疗阴阳失调、脏腑虚实、经腑同病、正邪交炽、六淫外感、七情内伤的各类疑难杂证,故通元疗法广泛应用于内、外、妇、儿、骨伤、皮肤科疾病,屡收良效。总之,赖师通元疗法的创立是对中医“神”、“元”学说的理论发展,并且独具匠心地应用于中医针灸临床,其实用性、有效性、科学性将随着研究的深入愈加显现。
参考文献
[1]张志聪.黄帝内经(下)[M].哈尔滨:北方文艺出版社,2009.
[2]赖新生,黄泳.经穴—脑相关假说指导下经穴特异性、针刺得气、配伍规律脑功能界定[J].中国针灸,2007,27(10):777-780.
[3]彭荣琛.灵枢解难[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384.
[4]赖新生,童钟.针刺“得气”分类与捕获的研究设想[J].中医杂志,2008,49(5):392-394.
[5]赖新生.论经穴治疗效应及其构成的五大要素[J].中医杂志,2010,51(8):681-683,690.
(2015-12-14收稿/编辑熊瑜)
·经验总结·
作者简介:邵瑛(1972-),女,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中医科学院在站博士后,首批中国中医药传承博士后
中图分类号:R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719(2016)01-004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