腕踝针联合刺络放血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22例
2016-03-10孙世伟陆岸英宾阳县中医医院530400广西南宁市宾阳县宾州镇永武街363号
孙世伟 陆岸英宾阳县中医医院 530400 广西南宁市宾阳县宾州镇永武街363号
腕踝针联合刺络放血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22例
孙世伟陆岸英
宾阳县中医医院530400广西南宁市宾阳县宾州镇永武街363号
摘要目的:观察腕踝针联合刺络放血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22例,予腕踝针联合刺络放血治疗,治疗25 d后统计疗效。结果:治愈5例,显效8例,有效6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86.4%。结论:腕踝针联合刺络放血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具有良好疗效。
关键词腕踝针;刺络放血;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多数发生在胸胁部及腰部,常表现为局部阵发性或持久性的烧灼痛、刺痛等,属于顽固性疼痛,轻轻触摸即会产生难以忍受的剧烈疼痛,从而使患者寝食难安,备受折磨。该病多见于抵抗力下降的中老年人,中医称为“缠腰龙”“缠腰火丹”“蛇串疮”,笔者自2013年1月至2014 年12月以腕踝针联合刺络放血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22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22例患者均来自到宾阳县中医医院脑病科门诊及病房就诊的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其中男10例,女12例;年龄45~80岁;病程1个月~3年。
1.2纳入标准①符合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中“蛇串疮”的诊断标准;②病程在1个月以上;③以胸胁部及腰部带状疱疹后出现局部疼痛为主要表现。主证:疱疹皮损消失,局部及周边有烧灼痛、刺痛。查体:胸胁部及腰部局部皮肤有带状疱疹遗留色素沉着,疱疹已结痂脱落。
1.3排除标准①不符合诊断标准者;②带状疱疹发生在头颈、颜面、四肢部位及浅表大血管附近者;③年龄<45岁或>80岁;④合并糖尿病、血液系统疾病有出血倾向、慢性严重感染、严重高血压病、严重心脏病、严重肝肾疾病;有精神行为异常者。
2 治疗方法
2.1腕踝针治疗取穴:腕踝针上2区(在腕掌侧面的中央,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即内关穴)。操作:75%乙醇棉球常规消毒穴位皮肤区域,采用0.30 mm× 50 mm一次性无菌针灸针,左手固定进针点上部(拇指拉紧皮肤),右手拇指在下方,食、中指在上方夹持针柄,针与皮肤角度呈30°,快速进入皮下,针体贴近皮肤表面,针体沿皮下表层刺入一定深度,以针下有松软感为宜。若患者有酸、麻、胀、沉感觉,说明针体深入筋膜下层,进针过深,需要调针至皮下浅表层。针刺深度约为50 mm,针刺方向一般朝上,以患者旋转手腕部无痛感为佳,若针刺部位有痛感,将针慢慢退至皮下,重新调整针刺方向及深度,使其无痛感,用输液贴固定针柄。第2天上午取针,下午再重新操作,可以左右手交替针刺,针刺间隔12~18 h。以上治疗每日1次,25 d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统计疗效。
2.2刺络放血取穴:患者疼痛部位。操作:75%乙醇棉球常规消毒穴位皮肤区域,根据病变部位的大小,可用三棱针连续垂直点刺10~20针,由病变部位外缘环形向中心点刺,可以加用拔罐,促使瘀血得以排除,最后用消毒干棉球将血液擦去。以上治疗每5日1次,5次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统计疗效。
3 疗效观察
3.1疗效标准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疗效,患者通过疼痛卡尺做自我疼痛评估。卡尺一端为0,表示无痛,另外一端为10,表示不能忍受的最强烈疼痛。让患者根据自我感觉在横线上画一记号并记录分数。治愈:疼痛消失,VAS评分为0~2分;显效:疼痛较前明显减轻,VAS评分为3~5分;有效:疼痛较前稍减轻,VAS评分为6~8分;无效:治疗后疼痛无变化。
3.2结果治愈5例,显效8例,有效6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86.4%。
4 体 会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疼痛部位在皮下,因正气已虚,加之起居不慎感染毒邪,气血凝滞于肌肤,不通则痛,迁延日久,阴血耗伤,经脉失养,不荣则痛。
腕踝针作用机理是通过刺激皮部,调整相应经络和脏腑的功能,促进气血运行通畅,以达“通则不痛”的目的[2]。皮部以卫气为重,通过腕踝针刺激皮部特定穴位发挥调节人体气机的作用,并循经调其虚实从而达到治疗目的[3]。腕踝针上2区主要影响的区域为身体前面的两旁,包括胸胁部、侧腹部、腰部等,故在腕踝针上2区选穴能治疗胁肋部带状疱疹后出现的局部疼痛。刺络放血是以三棱针在患者疼痛处皮肤浅刺,使之少许出血,通过放血祛除邪气而达到平衡阴阳、调和气血和恢复正气的目的,从而达到治疗作用。《素问·调经论》提出“视其血络,刺其出血,无令恶血得入于经,以成其疾”。《灵枢·血络论》更指出“宛陈则除之”的治疗原则,表明古人对刺血放血的方法极为重视[4-5]。其作用机制在于出恶血、透经脉,调气血,改变经络中气血运行不畅的病理变化,从而达到调整脏腑气血功能的作用[6-7]。
腕踝针留针时间较长,能起到持续刺激的作用,刺络放血每5天1次,能达到徐缓而图之的目的,两者合用,取长补短,相得益彰,可以疏通经络中瘀滞的气血,调和阴阳,调整脏腑功能,缓解甚至消除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症状。以上两种方法简单易行,避免患者长期服用止痛药物导致的不良后果,充分体现了中医治疗的特色与优势。
本临床观察显示,腕踝针联合刺络放血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确切,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8-9.
[2]兰蕾,张国山.腕踝针疗法[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2:15.
[3]柏树祥.腕踝针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32例[J].中国针灸,2014,34(2):172.
[4]夏凡.刺络放血疗法研究[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11(12):73-76.
[5]娄绍昆.刺血疗法临床举隅[J].针灸临床杂志,1994,10(1):32-35.
[6]郭义.中医刺络放血疗法[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3:7.
[7]刘国华,曲惠珍,王建得.局部点刺放血疗法治疗带状疱疹40例[J].中国民间疗法,2007,15(9):12.
(2015-12-03收稿/编辑熊瑜)
文章编号:1003-0719(2016)01-0037-02
中图分类号:R246.6
文献标识码: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