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竹林寺女科”论治罕见月经病

2016-03-10张明明王凤兰陆雪秋寇鲁辉

环球中医药 2016年10期
关键词:女科经血月经

张明明 王凤兰 陆雪秋 寇鲁辉



浅析“竹林寺女科”论治罕见月经病

张明明王凤兰陆雪秋寇鲁辉

“竹林寺女科”是佛教医学代表,始于晋代,盛于宋代,延续至今已有1500余年历史。历代僧医以治疗妇人病而名闻遐迩。对于妇科病的治疗,僧医遵古同时,敢于创新,并后启今人。光绪17年桐城方昌翰重镌本《竹林寺女科证治》文献中记载近10种不常见的月经病,如经来如牛膜片、经来吊阴痛、经来小便痛如刀割、经来下血泡等,被后世医家认为是较早记载这些罕见月经病的医籍,与现今所言西医病名相对应,并提出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在近千年妇科史中形成以尤重问诊的诊断方式,善调气血的学术观点。

竹林寺女科;竹林寺僧;罕见月经病治疗

江浙四大妇科流派:萧山竹林寺女科、宁波宋氏女科、绍兴钱氏女科、海宁陈氏女科,其中“竹林寺女科”位居其首。该寺医药香火垂千年不断,这在医学史上实属凤毛麟角。“竹林寺女科”版本繁多杂乱,据统计,全国各大图书馆馆藏版本多达130余种之多[1]。今选用常见版本即国家图书馆古籍馆馆藏光绪17年桐城方昌翰重镌本《竹林寺女科证治》一书为主要研究对象。该版本《竹林寺女科证治·卷一·调经上》根据月经的色、味、量、态、周期等异常变化以及伴有不同兼症,记载月经病共计50余症。其中不常见的月经病有经来吊阴痛、经来小便痛如刀割、经来如鱼脑髓、经来如牛膜片、经来下血胞等10余症。对这些不常见月经病的论述具有形象简洁、治疗方法独特之特色。一些比较难医治的月经病,竹林寺僧并未提出切实可靠的治疗办法,但对此类顽疾有了初步的认识与见解,丰富了中医妇科学的疾病历史。现将“竹林寺女科”治疗罕见月经病的临床特色总结如下,以飨读者。

1 经来如牛膜片

症见“经来不止兼下物如牛膜片”[2]。临床表现为腹部疼痛剧烈甚则难以忍受而致昏迷倒地。其症虽惊人却无大碍,此乃血气结聚而成此症,宜服朱雄丸。竹林寺僧认为该病属于气滞血瘀痛经实证范畴。此病因痛甚而致昏厥,根据急则治标的原则,以止痛醒神为先。方中由朱砂、雄黄、茯苓三味药物组成。方中以朱砂为主药,具有安神镇惊之效。《神农本草经》[3]曰:“朱砂,主身体五藏百病,养精神,安魂魄……久服通神明不老。”《长沙药解》[4]言:“朱砂降摄心神,镇安浮荡。”

现代医学研究发现,西医所言膜样痛经与此病症类似。膜样痛经是指“行经的第二、三天,在经血中夹有大片子宫内膜(甚至整块子宫内膜)排出,同时伴有小腹剧痛和月经过多,直至内膜脱尽后,腹痛始缓,经血渐净”[5]。后世医家又根据不同的临床表现,分为肝郁血滞、肾虚瘀浊、脾虚瘀浊等类型。如上海妇科大家朱南孙教授临床自拟化膜汤进行化裁治疗此顽疾——没药、血竭、蒲黄、赤芍、三棱、青皮、莪术、生山楂、乳香。使膜散瘀化,经水得通,通而不痛。进一步丰富了膜样痛经的临床治疗方法。

历代古医籍中对月经如牛膜片的记述近乎空白,竹林寺僧医对该病的论述可视为是最早记载,弥补了此类疾病的空白,为中医妇科学做出贡献。

2 经来吊阴痛

“经来两条筋从阴吊至两乳,痛不能忍,身上发热”[2]。吊阴痛具有在行经时伴随阴部、少腹部、乳房部等足厥阴肝经循行部位牵引疼痛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病症,属于痛经的范畴。《素问·脏气法时》云[6]:“肝足厥阴之脉,起于大指丛毛之际……循股阴,入毛中,环阴器,抵小腹,挟胃,属肝,络胆。”因此竹林寺僧医根据疼痛部位,认为此病多与肝经有密切联系,且成周期性发作。用川楝汤治疗,该方剂为肝经有寒邪,湿邪停下焦,气血不畅通并兼见表证之痛经而设。是方以川楝子为君药,与小茴香、延胡索、木香、乌药等疏肝理气止痛、温经散寒为主;泽泻、猪苓、白术等健脾利湿,淡渗湿邪;麻黄、生姜、葱白以解表散寒,共奏温经散寒、理气祛湿之效。

清代包岩认为经来吊阴痛属于疝证范畴,云:“此妇人疝也。”[7]应按妇人疝治疗。现代医者认为该病病机主要因肝郁气滞、肝郁化火、血虚肝旺、经络瘀阻而致;或肝经蓄寒,兼挟外邪风寒;若气血失调,又与肾脏有关;若阴虚不能涵养肝木而肝气郁滞[8]。治疗总则多以调肝、化瘀为主,经后又以补养肾脏为重。朱小南临床中以川楝汤为基础方治疗妇女绝经期前后吊阴痛。朱老曰:“绝经期前后吊阴痛与经行时吊阴痛不同,此症乃冲任渐衰、血涸气滞所致。一方面在养血活血通血脉,一方面疏肝理气温中止痛。”[9]

由此可知,后人对妇人吊阴痛的治疗多推崇竹林寺医从肝论治之治疗原则,亦体现了女子以肝为先天的思想。因此,川楝汤可以作为治疗妇人经来吊阴痛的通治方,根据不同的临床表现可进行加减应用。

3 经来小便痛如刀割

“经来小便痛如刀割,此乃血门不开之故”[2]。药用八珍汤以气血双补,牛膝汤意在活血开窍为治疗目的。古之经来小便痛如刀割,属于今人所言先天性处女膜闭锁范畴。万全《广嗣纪要》也有类似记载:“五不女即螺、纹、鼓、角、脉五种”[10]。其中“鼓”,即“鼓花”,阴户绷急似无窍,类于处女膜闭锁,即:“因经血外流受阻,形成阴道经血潴留而成,或胞宫经血储留,进而压迫尿道或者膀胱,引起排尿困难,亦是此病的病因。简言之血门不开即为阴道口闭锁,是女性生殖器官发育异常最常见的一种疾病。”[11]

笔者认为若欲痛止,必先开通血门,使气顺血调痛减,因此服用八珍汤对治疗本病急性发作期疗效并不理想,而较为常见的治疗方法多是采取手术切开处女膜,解除梗阻,使经血引流通畅以救急。后期若因出血过多而致昏迷不醒,可服用八珍汤合牛膝汤以补气养血、开窍醒神为目的。因此,竹林寺僧选用方剂适用于该病后期的调护较为妥善。

关于“经来小便痛如刀割”的论述,“竹林寺女科”是较早的记载处女膜闭锁的古籍之一。可见僧医对此病早有认识和见解,但由于受当时医疗水平的限制以及封建思想束缚,僧人并未提出行之有效的办法治疗此病,从而体现了寺内僧医治疗月经病急症存在其局限性。

4 经来下血胞(泡)

“月经不来,二三月至七八月,腹大如孕,一日血崩下血泡,内有物如虾膜子,昏迷不省人事,身瘦者死……前代医家名为鬼胎者,即此症也。”[12]观其临床表现可知,此病因下血泡不止,遂昏迷不省人事致气血大虚,方用十全大补汤大补气血为要。

对于鬼胎的认识,最早见于《诸病源候论》,其言:“夫人腑脏调和,则血气充实,风邪鬼魅,不能干之。若荣卫虚损,则精神衰弱,妖魅鬼精,得入于脏,状如怀娠,故曰鬼胎也。”[13]显然巢元方的记述与本症的描述不同。元·滑伯仁也曾诊断过类似疾病,《滑伯仁医案》[14]云:“杨天成女,腹渐大如孕,邀伯仁诊之。曰此为鬼胎也……遂于破血坠胎之药,下如蝌蚪、鱼目二升许而愈。”现代医学认为此症属于葡萄胎范畴。葡萄胎又称水泡状胎块,在妊娠前期较多见。“由于妊娠后胎盘绒毛滋养细胞增生,间质高度水肿,形成大小不一的水泡,水泡间相连成串,形如葡萄,故称为葡萄胎”。可因出血过多、恶性变而危急孕妇生命[15]。目前主要以益气生血、活血祛瘀、扶正祛邪为主治疗鬼胎。现代医学临床多采取清宫术进行治疗。

前代医家多从该证病因病机及相关医案进行阐述,而竹林寺僧医则较早地对“鬼胎”的临床表现进行了详细描述,并认为此病属于月经病的重证,严重可致使昏迷不省人事,甚至会危及性命,丰富了对该病认识和有效治疗方剂。

5 其他

竹林寺僧除对罕见月经有所见地,还创制了产后传世名方——生化汤,演变出数十个类方,并将生化汤作为治疗产后病通治方。又喜用成方制剂,研制出秘制太和丸,用以治疗不孕症等诸多妇人病。同时又重视对药物的炮制,如香附七制、香附醋炒、香附酒炒等。

“竹林寺女科”对后世影响十分深远,先后传至日本等多个国家,深受国外医家推崇。上海朱氏妇科传人在临证中不断运用“竹林寺女科”方剂,每每有奇效。但寺院传人因受“传内不传外、传男不传女、传大不传小”封建守旧思想的束缚,使得“竹林寺女科”面临青黄不接、后继乏人的局面。因此,研究并且振兴“竹林寺女科”成为迫在眉睫之事。

[1]张遥.萧山竹林寺女科医籍源流初探[D].北京:中国中医研究院,1987.

[2]竹林寺僧.竹林寺女科证治[M].光绪17年桐城方昌翰重镌本.

[3]神农本草经[M].孫星衍,编.民国铅印本.

[4]清·黄元御.黄元御医书十一种·长沙药解[M].麻瑞亭,点校.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0:448.

[5]戴听涛.朱南孙老中医治疗膜样痛经的临床经验[J].广西中医药,1983,6(2):3.

[6]黄帝内经素问[M].田代华,整理.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145.

[7]竹林寺僧.妇科一百十七症发明[M].光绪二十九年刻本.

[8]周明道.萧山竹林寺妇科评释[M].杭州:萧山市中医学会,1992:32-33.

[9]朱荣达.朱小南妇科经验选[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41.

[10]万全.广嗣纪要[M].武汉:湖北科技出版社,1986:132.

[11]张锐.处女膜闭锁致经血储留[J].中国农村医学,1986:28-29.

[12]周宜强.实用中医肿瘤学[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2006:52.

[13]巢元方.诸病源候论[M].沈阳:辽宁科技出版社,1997:178.

[14]魏之琇.续名医类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57:593.

[15]王秀菊,赵巍.葡萄胎早期诊断方法及化疗方案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5,13(3):183.

(本文编辑: 蒲晓田)

100700北京,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

张明明(1988- ),女,2015级在读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医临床文献研究。E-mail:348159827@qq.com

王凤兰(1964- ),女,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中医临床文献与古籍数字化研究。E-mail:lfw733@126.com

R271.1

Adoi:10.3969/j.issn.1674-1749.2016.10.018

2016-01-13)

猜你喜欢

女科经血月经
柴胡女科之用
武立胜
中医名言拾粹
月经越来越少,是衰老了吗
来月经,没有痛感正常吗
月经量变少了,怎样可以多起来
经血发黑怎么回事
来月经,没有痛感正常吗
经血逆行说倒经
经血颜色发黑是何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