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期治疗联合护理干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疗效观察
2016-03-10宋海云丁淑萍
宋海云 丁淑萍
(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太和医院针灸科,湖北 十堰 442000)
分期治疗联合护理干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疗效观察
宋海云丁淑萍△
(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太和医院针灸科,湖北十堰442000)
【摘要】目的观察分期治疗联合护理干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2例急性期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进行观察研究。急性期时采用药物治疗+针刺治疗(浅刺、轻刺激)+微波治疗的综合疗法,静止期与恢复期采用电针疗法+穴位注射+电疗+穴位按摩的综合疗法。治疗过程中同时配合心理护理、面部护理、眼部护理、饮食护理、针刺护理、功能锻炼指导及出院指导护理干预。治疗7 d为1个疗程,休息1 d后继续下一个疗程,3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估。结果62例患者治疗3个疗程后,痊愈57例(92%),显效3例(4.8%),有效2例(3.2%),无效 0例,总有效率100%。结论分期治疗联合护理干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临床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安全可靠。
【关键词】面神经麻痹;针灸疗法;外治法;护理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中医称之为口僻、口眼歪斜,轻者表现为面部僵硬或表情板滞,重者口眼歪斜,畏光,流泪,头痛,头晕,表情动作丧失,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质量[1]。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临床上可分为3期,发病1~7 d为急性期或发展期,发病8~15 d 为静止期,发病15 d 以上为恢复期[2]。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多起病急,并伴有仪容仪表的改变,常可引起患者心理上产生一定的负面情绪,且随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加剧,因此早期进行有效的治疗和护理干预,对本病的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3]。2012-01—2013-05,我们针对62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的不同分期开展综合治疗,并配合护理干预,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全部62例均为我院针灸科住院患者,其中男24例,女38例;年龄19~60岁,平均(37.2±8.9)岁;病程3 h~7 d,平均(3.5±0.9)d。均有不同程度的口眼歪斜,额纹消失,鼻唇沟变浅或消失,畏光,流泪,眼睑闭合不全,部分患者伴有舌前2/3味觉消失。
1.2病例选择
1.2.1诊断标准参照《实用中西医结合神经病学》中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诊断标准[4]。
1.2.2纳入标准选择急性期患者,符合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诊断标准,知情同意并自愿参加本试验研究。
1.2.3排除标准排除继发于其他疾病引起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者,如脑血管疾病、外伤、肿瘤;合并有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者;患有精神类疾病者;妊娠及哺乳期妇女。
1.3治疗与护理方法
[3]张亚明,李春霞.中医情志护理解析[J].辽宁中医杂志,2009,36(6):1019-1020.
[4]卢燕,樊艳艳.按摩足三里穴促进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研究[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3,20(5):13-14.
[5]张晓英.足三里穴在消化系统中的临床应用[J].内蒙古中医药,2013,32(23):33.
[6]葛洪霞,徐翠萍.大承气汤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研究进展[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19(4):505-507.
[7]李敏,吴向东,万献尧.大承气汤对危重症患者胃肠功能影响的研究进展[J].医学与哲学,2014(4B):56-58,封3.
(本文编辑:李珊珊)
1.3.1急性期治疗采用药物治疗+针刺治疗(轻刺激、浅刺)+微波治疗。药物治疗给予改善循环、扩张血管及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并辅以营养神经类药物,丹参注射液(浙江康恩贝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33020529)20 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每日1次,静脉滴注;醋酸泼尼松(山西仟源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4022375)30 mg,晨起顿服,每2 d递减5 mg;维生素B1片(扬州中宝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2020995)20 mg、维生素B12(山西云鹏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4023321)50 μg、地巴唑片(北京双鹤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1020920)20 mg,每日3次口服。均连用7 d。针刺治疗取穴:阳白、太白、颊车、迎香、翳风、合谷,均取患侧,针宜浅刺,手法宜轻,均用平补平泻法,每日1次,留针30 min。起针后采用木禾雨MH-IY型微波多功能治疗机投照患侧翳风穴20 min,波长设定8~15 Hz左右。
1.3.2静止期与恢复期治疗静止期与恢复期合并治疗,采用电针疗法+穴位注射+电疗+穴位按摩。电针疗法:均取患侧,阳白向攒竹、鱼腰、丝竹空方向斜刺,攒竹、丝竹空相向透刺,地仓、颊车相向透刺,迎香透上迎香,承浆、太白、颧髎、合谷连接青岛鑫升实业有限公司G6805-2型电针仪,选用疏密波,频率2.2~3.0 HZ,强度以患者耐受为度,每日1次,留针30 min。穴位注射:采用5 mL一次性无菌注射器抽取注射用腺苷钴胺(武汉人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20059111)2 mL,取患侧颊车、地仓、太白、颧髎、承浆及翳风,每日选2~3穴交替注射,每穴注入0.5~1 mL药液,出针后按压3~5 min,每日1次。电疗:采用明康MK-A型肌兴奋治疗仪,将2个电极板分别放置于患侧颊车和地仓穴周围,设定频率以引起面部肌群明显收缩为度,每次20 min,每日1次。穴位按摩:取穴印堂、攒竹、鱼腰、丝竹空、睛明、四白、颊车、颧髎、地仓、迎香、水沟、承浆、听宫、听会,均取患侧,由专业按摩医师进行面部按摩,每穴按摩2~3 min,每日1次。
1.3.3护理方法
1.3.3.1心理护理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多起病突然,面部症状明显,仪表仪容改变大,患者精神压力大,难免产生恐惧、紧张、焦虑情绪,担心留下后遗症影响美观,因此及时开展心理干预尤为重要[5]。心理护理应贯穿整个治疗过程,根据患者不同年龄、不同文化层次及个性特征进行心理疏导。向患者讲解疾病发生、发展的过程,介绍治疗方法及预后,并充分发挥家属及亲友在患者心理支持系统中的作用。同时在治疗过程,要经常给予良性语言暗示,以稳定患者情绪,取得患者信任,积极主动的配合治疗。
1.3.3.2面部护理指导患者注意面部保暖,面部勿受冷风吹袭,忌用冷水洗脸,夏天面部不要对着电扇、空调吹,冬天出门戴棉质口罩、帽子、围巾,每日用热毛巾敷患侧面部2~3次,每次15~20 min,急性期患者面部麻木,对温热不敏感,应严防烫伤。
1.3.3.3眼部护理由于患者伴有眼睑闭合不全或不能闭合症状,角膜长期外露,易发生感染,损害角膜[6],所以病室应保持光线适宜,避免强光刺激,外出戴墨镜,睡觉时可戴眼罩或用纱布覆盖双眼,必要时可加用氯霉素眼药水等治疗。
1.3.3.4饮食护理急性期患者咀嚼功能减退,部分患者舌前2/3味觉消失而影响食欲,所以要尽量鼓励患者进食,将食物放在健侧舌后方,细嚼慢咽,以清淡、易消化营养丰富的软食为主,忌辛辣、生冷刺激性强的食物,餐后加强口腔护理,将残留于口腔中的食物全部清除,并清洗口腔。
1.3.3.5针刺护理帮助患者采取舒适体位,注意保暖,针刺过程中密切关注患者面色神志变化,如发现有晕针、折针、弯针等现象,及时报告医生并采取相应处理措施。由于面部血管丰富,拔针时手法宜轻柔,拔针后按压3~5 min。使用电针及电疗时认真观察患者反应,调节电流由弱到强慢慢调节,以患者耐受为度。
1.3.3.6功能锻炼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面部肌肉几乎无自主运动,为预防肌肉废用性萎缩,尽快使神经肌肉传导恢复,所以治疗过程中应配合功能锻炼。指导患者每日自行按摩患侧面部1~2次,按摩前要保持双手温暖,力度均匀、柔和。先轮刮眼睑,用示指及中指端从目内眦向外均衡轮刮眼睑20~30次,轻揉眼皮20次,揉按鼻旁迎香穴20~30次,双手沿瘫肌收缩的方向环形按摩瘫肌并牵拉至耳后,每次3~10 min,以面部微热为度。自行对着镜子进行患侧面部肌肉运动,可进行皱眉、闭眼、鼓气、吹口哨、努嘴、示齿等动作,适当咀嚼口香糖,以保持口腔清洁及锻炼咀嚼动能。
1.3.3.7出院指导要求患者日常生活不能用冷水洗脸、刷牙、漱口,少吃不吃冰冻饮料,注意天气变化,春夏季节不要在窗口、露天等风口处睡觉。适当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保证充分睡眠,避免过度劳累。
1.3.4疗程治疗7 d为1个疗程,休息1 d后继续下1个疗程,3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估。
1.4疗效标准痊愈:面部两侧对称,各区功能正常;有效:额纹及两侧鼻唇沟基本纠正,闭眼及露齿轻度障碍,可观察到并不严重的联带运动,挛缩和半侧面部痉挛,面部静止时张力正常,上额运动微弱,眼用力可完全闭合,口基本对称;无效:面静止时不对称,上额无运动,眼不能完全闭合,口仅有轻微运动[4]。
2结果
本组62例患者,经3个疗程的治疗后,痊愈57例(92%),有效5例(8%),无效0例,总有效率100%。2个月后随访均未留有后遗症。
3讨论
近几年,学术界在对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治疗时机和治疗方法上存在很大分歧。现代医学认为,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急性期不宜针刺和局部治疗,主张7 d内应用药物抗炎、抗病毒、激素等治疗,7 d后再进行其他治疗[7]。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具有悠久历史,是中医治疗本病的传统疗法,具有简、便、廉、验的特点[8]。中医学认为,针刺疗法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安全有效,且大量临床研究也证实针刺疗法是治疗本病的首选方法[9]。
《素问》有曰:“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急性期邪正相争,邪盛正衰,正不胜邪,故治宜扶正去邪,固本陪阳。此期在药物抗炎、抗病毒治疗的同时加用针刺和微波治疗,一则针刺治疗能使面神经尽早受到良性刺激,提高神经兴奋性,加速炎症局部的淋巴液和血液循环,有利于祛邪外出[10];二则微波的温热作用可解除肌肉痉挛,消除堆积乳酸而使痉挛缓解,加速神经水肿吸收,及早解除急性期面神经的水肿、受压,从而使面神经和表情肌功能正常[11]。此时针刺取穴宜少而精,手法轻,采用平补平泻手法,使机体恢复“阴平阳秘”的健康状态。到了静止期与恢复期后,表邪渐入里,治宜扶正祛邪,疏经通络。此时面部肌肉的自主运动能力差,治疗的重点是要加强面部肌肉的运动,促进面部肌肉活动,改善面部血液循环,改善神经肌肉的麻痹状态,促进神经肌肉传导恢复[12]。针刺手法宜重,局部腧穴以透刺为主,加强针感,气至病所,同时通过电针治疗仪、穴位注射、电疗、穴位按摩,均可产生持续刺激,能更好地激发经筋之气,疏通经络,促进面部肌肉功能恢复。护理是对治疗的延续和补充,针对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有针对性的开展护理干预,做好心理护理、面部护理、眼部护理、饮食护理、针刺护理、功能锻炼及出院指导,对患者的健康恢复具有重要意义[13]。
本研究结果显示,分期治疗联合护理干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临床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安全可靠。
参考文献
[1]梁繁荣.针灸推拿学词典[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492.
[2]程永红.分期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与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18):1713-1714.
[3]伏晓虎.早期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观察[J].中国针灸,2007,27(7):494-496.
[4]孙怡,杨任民.实用中西医结合神经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639.
[5]李锐,周玮,王坤.中医治疗周围性面瘫及心理护理体会[J].社区医学杂志,2011,9(2):73-74.
[6]赵帅,路明.攒竹穴透睛明治疗周围性面瘫眼睑闭合不全30例[J].吉林中医药,2011,31(11):1089-1090.
[7]陈大庆,孙素文,邓江涛,等.激素疗法在治疗周围面神经麻痹中的应用体会[J].中华保健医学杂志,2008,10(1):62-63.
[8]奚永江.针法灸法学[M].2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55.
[9]李智.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概况[J].针灸临床杂志,2003,19(1):47-48.
[10]艾尼玩,热合曼,刘汉山,等.针刺配合热敏点灸治疗急性期贝尔氏面瘫[J].中国针灸,2009,29(1):17-20.
[11]曾金波,曾旭东,尹文华,等.微波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效果的临床观察[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06,10(7):121-122.
[12]杨峥.针刺配合点刺放血加拔火罐治疗恢复期面神经麻痹56例[J].陕西中医,2012,33(6):735.
[13]吕玉梅,左春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外科治疗的护理[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2,18(25):3040-3043.
(本文编辑:石康)
doi:10.3969/j.issn.1002-2619.2016.03.041
通讯作者:△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太和医院信息随访中心,湖北十堰442000
作者简介:宋海云(1971—),女,副主任护师。从事针灸康复临床护理工作。
【中图分类号】R246.6;R24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619(2016)03-0452-03
(收稿日期:2014-05-09) 2014-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