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十二五”期间影响甘肃省中蜂养殖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2016-03-10郝海燕张世文刘彩云席景平甘肃省蜂业技术推广总站甘肃天水741020

甘肃畜牧兽医 2016年1期
关键词:十二五甘肃

郝海燕,张世文,刘彩云,席景平(甘肃省蜂业技术推广总站,甘肃天水741020)



“十二五”期间影响甘肃省中蜂养殖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郝海燕,张世文,刘彩云,席景平
(甘肃省蜂业技术推广总站,甘肃天水741020)

摘要:“十二五”以来,甘肃省蜂业发展总体呈现“增速较快、总量跨越、效益提升、蜂农增收”的良好局面,为全面完成“十三五”目标打下坚实基础。特别是自2011年甘肃成立集团蜂业、实施甘肃省农业技术推广项目、国家蜜蜂产业技术体系天水综合试验项目的实施和甘肃省重大科技专项以来以来,甘肃中蜂养殖产业进入了一个跨越式发展阶段,截至“十二五”末,全省中华蜜蜂30.65万群(主要分布在山区丘陵)。全省中蜂养蜂场达6 271个,中蜂养蜂重点分布在陇南、天水、庆阳、平凉、定西等地的38个县市。全省养蜂业产值年均在1.4亿~1.8亿元之间。

关键词:“十二五”;中蜂养殖;甘肃

“十二五”以来,甘肃创新蜂业工作推广思路,以甘肃省农牧业发展战略和全国养蜂“十二五”规划统领蜂业推广部署。建立技术推广服务平台,筹建了以甘肃省蜂业技术推广总站为龙头的甘肃省蜂业协会,在全省构建起以蜂业协会为纽带,依托“政府+省蜂业技术推广部门+养蜂重点县+蜂业加工企业+蜂农合作社”为一体的养蜂工作体系。协会目前在甘肃省的秦城、清水、武都、徽县、武威、景泰、庆阳等县先后成立了蜂产业协会和养蜂联合体等群众组织,对甘肃省蜂业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1]。

国家蜜蜂产业技术体系天水综合试验项目的实施。养蜂培训力度加大,主要以“中华蜜蜂科学饲养技术”、“示范蜂场蜂群管理技术规范”、“流蜜期管理”、“中华蜜蜂病虫害防治”、“中华蜜蜂秋冬季管理”、“蜂产品安全生产注意事项”、“蜂场用药准则”、“蜂产品生产溯源要求”等主要内容的实用技术培训。通过培训,蜂农养蜂技术水平不断提高,标准化、规范化、规模化饲养意识加强,示范带动效果明显,使蜂农从实际操作上得到实用技术的提高,推进了产业发展。“十二五”期间累计,在陇南市、秦安县、徽县、清水县、岷县、天水、景泰县、平凉、舟曲、麦积区、宕昌县等地举办蜂农培训班100多期,培训蜂农12 000多人次,发放资料20 000份,学习光盘1 479盒。并对参加培训的部分学员给予蜂箱、摇蜜机、蜂药、饲料等实物,予以扶持和帮助[2,3]。

甘肃省财政厅将蜜蜂技术推广列为专项经费。在省农牧厅、省财政厅和有关部门的亲切关怀下,甘肃省财政厅农业技术推广项目2011年落户甘肃省蜂业技术推广总站。省财政厅把甘肃养蜂业列为专项。每年下拨50万元的推广专项经费。推广专项经费的下拨,为全省蜂业技术推广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经费保证,对全省蜂产业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甘肃省2012年重大科技专项“甘肃省蜜蜂良种繁育基地与蜂产业标准及实用检测技术体系建设应用”落户陇南中华蜜蜂饲养区。该项目的实施后,利用秦州区、麦积区、清水等周边区域蜜源优势和中蜂资源优势,先后建成吕二沟、凤凰山、麦积镇3个中蜂选育基地,按照中蜂养殖规范标准、规模化养殖优良蜂群,共养殖蜜蜂190群,每年供给推广良种蜂王600只,地方品种体系蜂种推广8 000群,辐射带动1 000户。共完成中蜂养殖示范基地61户,养殖蜜蜂1 413群。并在养殖户中大力推广应用,取得较好的经济及社会效益。

2011年《甘肃省中华蜜蜂种质资源保护项目》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批准立项,甘肃省蜂业技术推广总站实施。项目主要开展中华蜜蜂品种资源调查,研究制定出中华蜜蜂保种技术方案。创新了中华蜜蜂保种方式,制定了技术操作规程,为进一步加强甘肃省中蜂种质资源保护和管理探索出了新途径。以甘肃徽县榆树乡为中心产区,榆树、高桥、嘉陵、江络4个乡镇为保种选育基地,积极扶持当地农民发展规模养殖,扩大中华蜜蜂种群数量。每户无偿提供10群优良种蜂,基地年繁育500群良种蜂群。项目实施后,每年保种选育基地蜂群数量净增长2 896群,增长幅度69%。同时,在清水县、麦积区、秦州区等地进行了推广。

各地政府重视,建立了中华蜜蜂保护区。“十二五”期间甘肃陇南市徽县人民政府、甘肃岷县人民政府等建立了中华蜜蜂保护区,明确了林业、农牧等部门的管理权限和职责。

加强中蜂科学研究水平,提升养殖水平。“十二五“期间,主要承担“陇东南中蜂标准化、规模化饲养技术的集成与示范”项目研究和技术推广工作。进行了全省养蜂重点市(州)蜂业基本情况的摸底调查,建立了甘肃、青海、西藏三省(区)蜜粉源植物分析信息系统;开展了蜜蜂授粉试验研究工作;进行了蜜蜂种质资源调查,建立和完善甘肃省西方蜜蜂和东方蜜蜂种质资源数据库等。

全省中药材业产业的快速增长,中药材种植面积增加,为中蜂养殖产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资源共享平台。据甘肃日报报道:甘肃省独特的地理位置,复杂多样的地形地貌和生态气候条件,孕育了丰富的中药材资源。调查显示,目前甘肃省中药材品种达1 500种以上,有药用植物1 270种,属于国家382个重点品种的有276种,人工种植的有40多种,大宗道地药材有30多种,中药材资源整体表现为覆盖区域广、资源种类多、种植产量大、特色优势明显[4]。2015年全省中药材种植面积在25.87万hm2以上。全省中药材优势区域集中在定西、陇南、甘南、天水、酒泉、张掖、白银等市州的近30个县区,目前种植面积在万亩以上的品种近20种。甘肃中药材产区已形成陇南亚热与暖温带秦药区、甘南青藏高原东部高寒阴湿西(藏)药区、陇中东部黄土高原温带-暖温带半干旱西药区和河西温带干旱西药区4大区域。甘肃的主产中药材当归、党参、黄芪、大黄和甘草被誉为陇上“五朵金花”,近年来板蓝根、柴胡、枸杞、羌活、金银花等药材的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甘肃中药材80%是蜜粉源植物,为中蜂养殖提供了丰富的物质保障。

全省林下经济“十二五”发展,对助推中蜂养殖产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5]。林下经济是以林地资源为依托,以科技为支撑,充分利用林下自然条件,选择适合林下生长的微生物和动植物种类,进行合理种植和养殖,开展森林旅游和林下产品加工,林、农、牧立体开发,上、中、下综合利用,长、中、短有机结合,复合经营,近期得利,长期得林,绿色、环保、健康、安全、节约、循环利用的经济模式。为促进林下经济发展,甘肃省出台了《关于加快林下经济发展的意见》,制定了《全省林下经济“十二五”发展规划》,明确全省林下经济5年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产业布局、工作重点和保障措施。据统计,林改以来,各地农户累计利用承包林地造林25.78万hm2,栽植果树经济林24.19万hm2;全省发展林下种植中药材2.682万hm2。林下经济发展拓展了中蜂养殖业的发展空间,丰富的立体蜜源布区,特适合山区中蜂养殖。

参考文献:

[1]定西岷县蜂产业带来“甜蜜”生活[N].甘肃农民报,2015-10-08.

[2]马明义.养蜂产业带来“甜蜜”生活[N].甘肃日报,2015-10-19.

[3]薛伟华.舟曲大力发展土蜂养殖产业[N].甘肃经济日报,2013-05-14.

[4]张晟.千里陇原药飘香——甘肃省中药材产业发展综述[N].甘肃农民报,2014-12-23.

[5]张世文.创新助推甘肃蜂业发展[J].中国蜂业,2013,01(64):50-51.

作者简介:郝海燕(1975-),女,甘肃白银人,畜牧师,主要从事蜂产品加工、蜂业技术推广工作。

中图分类号:S8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99X(2016)01-0056-02

猜你喜欢

十二五甘肃
行走甘肃
甘肃卷
我叫甘肃,花开时节待君来
大美甘肃,我们来了
甘肃卷
大美甘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