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布鲁氏杆菌病的防控净化措施

2016-03-10谭文莲王有娟新疆巴州焉耆回族自治县动物卫生监督所新疆巴州8400甘肃省永靖县农牧局畜牧中心甘肃永靖73600

甘肃畜牧兽医 2016年9期
关键词:永靖县布病布鲁氏菌

谭文莲,王有娟(.新疆巴州焉耆回族自治县动物卫生监督所,新疆 巴州 8400;.甘肃省永靖县农牧局畜牧中心,甘肃 永靖 73600)

布鲁氏杆菌病的防控净化措施

谭文莲1,王有娟2
(1.新疆巴州焉耆回族自治县动物卫生监督所,新疆 巴州 841100;2.甘肃省永靖县农牧局畜牧中心,甘肃 永靖 731600)

布鲁氏杆菌病是人畜共患病,近几年来,布病回升趋势愈加明显,对人们身体健康危害严重,对新型畜牧业发展带来极大影响,引发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给我国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带来隐患,需行政部门立即采取强有力措施,以便减少重大损失和影响。本文对布病的危害、流行特点、诊断防治、防控净化措施等方面做一简单分析,希望引起人们高度重视,更科学的加以防范。

布病;防控净化;变态反应

布鲁氏杆菌病(brucellosis,布病)是由布鲁氏杆菌(Brucella)侵人机体,引起传染性变态反应的一种慢性人畜共患传染病,是一类可以引起人与动物共同感染的疾病。动物布病以生殖系统发炎,睾丸炎、乳腺炎、子宫炎、流产、不孕,人类表现为波浪热、流产、多汗、关节痛、神经痛和肝脾肿大等症状[1]。

1 布病的危害

1.1布病对人类健康的危害

布病可导致人类不育不孕甚至丧失劳动能力。2012年甘肃省玉门市石油管理局花海农场出现2例人感染布病等事件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人布病来源于动物感染,潜伏期为1~3周,易转为慢性。轻者出现低热、无力、疲乏,全身酸痛,关节肿大、疼痛,焦躁不安和神经过敏。

1.2布病对畜牧业的危害

布氏菌感染后主要造成动物生殖系统的损害。雌性动物导致流产,繁殖力下降;雄性动物导致睾丸炎和附睾丸炎,最后致不育症;乳牛产乳量减少,牲畜产肉量下降;役畜使役能力下降,严重危害了现代新型畜牧业的发展和现代畜牧科技技术的推广应用。

2 布病流行现状

布病流行范围广,几乎遍及世界各地。我国布病在20世纪50~70年代流行高峰期,80~90年代初是基本控制期,90年代中后期疫情开始回升。到21世纪疫情回升趋势愈加严重,部分省区呈暴发和流行之势,2014年从山东传播到甘肃省河西一带的张掖、武威至永靖。采取净化措施,取得了良好的防治效果,监测出的阳性畜逐年减少。但由于禁牧政策实施,外引和外牧牛羊增加,2013~2014年阳性率有所提高,监测出的阳性畜全部为外来动物[2]。

3 病原学及流行学特点

3.1病原学

病原为布鲁氏菌,呈球杆状,革兰氏阴性,无鞭毛,不形成芽孢,在多数情况下不形成荚膜。布鲁氏菌属分为6个生物种,即羊、猪、牛、绵羊型附睾、沙林鼠、犬种,20个生物型。布氏杆菌病在家畜中以牛型、羊型和猪型最为常发。以羊型布氏杆菌对人的致病性最强,危害性最大。布氏杆菌在自然环境中生命力较强,在患病动物的分泌物、排泄物及病死动物的脏器中能生存4个月左右,食品中生存2个月,但加热60℃或日光下暴晒10~20 s可被杀灭[3]。

3.2流行病学

奶牛布病的主要传染源是病牛及其皮毛、乳汁、尿液和流产的胎儿、胎衣、羊水等。布氏杆菌对热、消毒剂、紫外线都很敏感,对抗生素和化学药物有不同程度的敏感性,但对低温和干燥有很强的抵抗力。

4 奶牛布病症状和诊断

4.1症状

布氏杆菌病的潜伏期一般为14~21 d,当奶牛感染后侵害生殖系统为特征,引发子宫、腹膜、关节、睾丸、淋巴结等炎症.最后导致流产或不孕症。

4.2奶牛布病的诊断

布病实验室通常采用血清学检验进行确诊。初筛试验一般采用动物布病虎红平板凝集试脸。正式试验用动物布病试管凝集试验 (SAT)。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BPT)主要是利用被检奶牛的血清与虎红平板抗原混合,反应后根据凝集程度判定结果。若出现凝集现象,就可以判断是布病阳性。如果是阳性.就要通过试管凝集试脸(SAT)进一步确认。

5 病例监测

根据甘肃省兽医局《关于印发2015年全省牛羊布病监测计划的通知》(甘兽医〔2015〕10号)等文件要求和州县农牧局安排,10月12日~25日,甘肃省永靖县农牧局畜牧中心抽调4名中级以上职称的畜牧兽医技术骨干组成监测组,监测组由一名副主任带队,以严谨科学的态度对全县27个奶牛养殖场(户)的221头奶牛采集血样221份,用平板凝集试验和试管凝集试验进行布鲁氏菌病监测,检出布鲁氏菌病阳性牛27头,其余均为阴性[4]。

5.1布病监测情况

对221头奶牛采集血样,经血清分离后,永靖县农牧局畜牧中心实验室用平板凝集试验和试管凝集试验进行了监测,结果布鲁氏菌病阴性194头、阳性27头,阳性检出率为12.22%,主要分布于盐锅峡镇、太极镇、刘家峡镇、三塬镇的5个养殖(场)户。随后将阳性牛进行了扑杀和无害化处理。

5.2监测结果分析

布鲁氏菌病监测结果表明,永靖县奶牛布病感染呈高发态势。奶牛群体阳性率14.8%,个体阳性率12.22%,这与全国、全省牛羊布病呈高发态势相一致。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奶牛调运频繁,是造成永靖县奶牛布病高发的主要原因。永靖县奶牛养殖面广量大,由于缺乏工作经费和交通工具,致使部分零散养殖户的奶牛未能进行监测。应加强布鲁氏菌病防治宣传,提高广大群众对布鲁氏菌病和结核病危害的认识,增强防治意识。

5.3防治措施

一是彻底清理圈舍和运动场的粪污和污染物,粪便运到场内指定地点堆积发酵,污染物进行了焚烧;二是圈舍、运动场每天彻底消毒一次;三是更换人工授精设备;四是对从事养殖繁殖人员进行布病监测,杜绝传染源;五是加强饲养管理,禁止养殖繁殖人员对场外从事养殖繁殖工作;六是坚持自繁自养,禁止外引奶牛;七是坚持每月一次监测净化,及时扑杀和无害化处理布病阳性牛,直至连续6个月未检出阳性牛后,专人正常饲养管理和每年春秋各一次监测净化。

6 防治净化措施

6.1严格扑杀和无害化处理布病阳性牛

为了消灭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在防检人员的监督指导下,确诊为阳性的病例,政府要及时下达扑杀令。扑杀令下达后,公安、农牧等部门要加强合作,以最快的速度、最短的时间全部进行强制扑杀并无害化处理阳性病畜,调查原因,杜绝传染源。

6.2严格消毒

定期对奶牛场的圈舍、环境用5%来苏儿、10%石灰乳或10%漂白粉液等消毒药彻底消毒,对病畜的排泄物、流产胎儿、粪便及垫料等消毒后焚烧或堆积发酵处理。

6.3加强检疫

坚持每年春秋各一次的监测净化,对布病检出率较高的奶牛场要每月检疫一次,检出阳性奶牛严格按规定程序扑杀和无害化处理,逐步净化,达到健康牛群。如需外引奶牛时要按照规定程序审批和引入前的布病监测和引入后的隔离检疫。

6.4加强饲养管理

每个养殖场(户)门口.应设置消毒间或消毒通道,人员车辆进行彻底消毒后,方能进人奶牛场;工具、用具刷洗干净,并更换饮用水;及时清理剩余草料及粪便堆积发酵;人工授精器具、设备定期更换和使用前后严格消毒;禁止在养殖场内屠宰动物、烹饪动物产品;限制外来人员随意进出养殖场,尽量避免与饲养员无关的人员进入养殖舍内。

6.5加强宣传力度,提升防治意识

通过电视、报刊等各种通讯设施在全社会广泛宣传“布病”对人类社会的危害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积极营造舆论氛围,必然提高“布病”的防治意识,从而达到自我防护意识。

7 防控措施

对布氏菌病,建立牲畜定期监测、强制扑杀政策,强化动物卫生监督和无害化处理措施。加大检测比例,对辖区内所有乳用牛羊及种用牛羊(包括犊牛、羔羊)100%检测,普通牛羊按10%比例抽检,并做到羊不落群,牛不落户。加强对外牧返回动物和流动商贩管理,对外牧返回和外引动物严格按要求隔离检疫后混群。对检测为阳性的动物,严格扑杀并进行无害化处理,阳性场和村要立即进行普查,扑杀阳性动物后间隔一个月再次进行普查,直至连续两次无阳性动物检出。

8 结语

奶牛布病是人畜共患传染病,事关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事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事关公共卫生安全,加强奶牛布病防治工作势在必行。奶牛布病的防治,必须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同时采取监测、检疫、扑杀、消毒相结合的综合性防疫措施。因此,我们需要坚定信心、树立长久观念,同时更需要新型畜牧技术人才、新方法推动布病防控净化工作的进展,在新形势下现代畜牧业健康发展的新常态有力保障。

[1]李彦伟,高明春,张文龙,等.牛布鲁菌病奶液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初步应用[J].中国兽医杂志,2011,47(04):25-27.

[2]徐建平,刘丽洁,李霞,等.牛羊布鲁氏菌病流行病学调查[J].中国兽医杂志,2008,44(08):78-79.

[3]常永杰.在当前形势下如何做好布鲁氏菌病防治工作[J].畜牧兽医杂志,2016,35(1):133.

[4]梁尚海,李玉成.永昌县牛羊“布病”监测情况分析及防治对策[J].畜牧兽医杂志,2016,35(1):134-135.

(编辑:尹 云)

S855.12

B

1006-799X(2016)09-0052-02

谭文莲(1977-),女,新疆巴州人,畜牧师,主要从事畜牧技术推广和动物检疫工作。

猜你喜欢

永靖县布病布鲁氏菌
9例布鲁氏菌病并发感染性主动脉瘤患者临床诊治分析
羊布鲁氏菌病的诊断与治疗
引种牛羊时布病防控策略
永靖县马铃薯不同覆膜方式试验报告
娃娃菜新品种引进试验报告
布病的危害诊断及其防治
布病的危害、诊断及其防治
永靖县抗旱造林的技术应用
永靖县西部丘陵地区文冠果基地建设的思考
梅里埃API 20NE生化鉴定系统在布鲁氏菌鉴定中的局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