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安定区草牧业发展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2016-03-10喻文虎甘肃省草原技术推广总站甘肃兰州730030

甘肃畜牧兽医 2016年11期
关键词:安定区牧业饲草

喻文虎(甘肃省草原技术推广总站,甘肃 兰州 730030)

安定区草牧业发展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喻文虎
(甘肃省草原技术推广总站,甘肃 兰州 730030)

本文就安定区草牧业的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分析了各个方面的制约因素,以此提出了立足农业发展格局,促进草牧业转型升级、扩大优良牧草种植面积,推广标准化种植技术、培育壮大龙头企业,规范引领草品加工业健康发展、建立重点良种繁育场,解决牛羊品种混杂问题、充分调动乡镇级畜牧兽医技术人员的工作积极性等五方面建议。

安定区;草牧业;建议

安定区(原定西县)位于甘肃中部,陇西黄土高原腹地,以丘陵山地为主,气候干旱,生态脆弱,属于六盘山连片贫困地区。改革30多年来,全区人民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矢志不移地与严酷的自然环境作斗争,奋力探索改变命运和生存环境的新途径。时至今日,安定区区经济、社会、生态均发生了巨大变化。历经艰难探索,安定区培育了马铃薯、蔬菜和草牧业三大农业特色产业。三大产业为带动地方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助推精准扶贫、改变贫穷落后面貌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与马铃薯和蔬菜产业比较,草牧业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草产业基础薄弱。多年生牧草虽然面积较大,但受干旱气候制约,退化严重,产草量低,加之种植分散、管理技术落后、收割机械少等原因,产业化程度较低,严重制约了人工草地效益的提高。二是养殖业规模化标准化程度低。规模养殖虽有一定基础,但品种混杂,饲养技术简单落后,管理粗放,科学的管理制度和疫病防控体系还没有建立起来,生产效率较低。全区畜牧业产值占农业产值的比重还不到30%,距离发达地区的水平还相差甚远。三是市场体系不健全。草产品主要销往外省市场,省内市场还没有完全打开。畜禽交易流通市场发育不足,信息闭塞,畜禽上市交易量逐年减少,且大部分不能长年正常交易。四是加工能力滞后。草产品加工起步晚,加工企业数量少,仅有民祥一家企业形成气候,呈现出“一枝独秀”的特点。畜禽产品精深加工更为滞后,市场交易主要以出售活畜禽和鲜肉产品为主,产业链条短,产品缺乏竞争力。五是技术跟进不到位。现行技术推广体系机制僵化,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科技创新不足,科技支撑草牧业发展的能力较弱。

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草牧业必将成为干旱贫困地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

1 立足农业发展格局,促进草牧业转型升级

目前,我国农业发展方式正在发生深刻变化。随着城镇化步伐加快和优势特色产业的兴起,农业正在朝以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品牌化为特征的现代农业方向发展。农民进入中心城镇务工(居住),农村缺乏劳动力,大量土地闲置撂荒,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这些为规模化农业生产提供了必要条件。安定区农业特色产业用地已占总耕地的80%以上,而且呈逐步扩大趋势。为顺应现代农业发展需要,近几年,安定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得到迅猛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流转土地,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已成为安定区农业发展的基本趋势,这一趋势为草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良好机遇。

1.1从宏观层面对草牧业进行规划设计

继续遵循已经制定的“做‘畜’口粮、带畜产业”、“以草带畜、以畜促草、草牧结合、循环发展”、“因地制宜、宜羊则羊、宜牛则牛”的发展思路。在产业布局上,应制定“山区种草、川区加工,山区繁殖、川区育肥”的发展布局,形成“种草—加工—养畜—肥田—增收”的循环发展模式。因地制宜发展草地畜牧业,在深山区,实施退耕还草,适度发展草地放牧畜牧业,既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又保护生态环境,减少水土流失;在浅山区,调整种植结构,种植成本低、易管理、效益好、利用年限长的优良牧草,为舍饲养殖和饲草加工龙头企业建立饲草基地。走现代畜牧业发展之路,真正将草牧业培育成经济效益显著、生态效益明显、社会效益良好的支柱产业。

1.2扶持发展畜产品精深加工

对内,加强伊兰纯清真肉食品、西泰全自动生猪屠宰加工生产线延伸配套,延伸产业链条;对外,开展招商活动,引进加工企业,提升全区畜产品加工能力,提高产品附加值,改变牛羊销售以出售活畜为主的局面,抑制价格波动,增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1.3整合资源,合力推动草牧业稳步发展

整合发改、财政、国土、金融、交通、电力、水利、农业等部门的资源,出台优惠政策,协调解决有关问题,共同扶持草牧业转变传统发展方式,调整种植结构、草种结构、畜群结构和草畜产品加工结构,促使草牧业上水平上台阶,使草牧业真正成为跟马铃薯产业和蔬菜产业一样的新兴富民产业。

1.4发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作用

近几年,安定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工作发展比较迅猛,但也存在运行不规范、与农户连接不紧密、甚至名存实亡等问题,运行良好的合作社很少,合作社示范带动和连接市场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因此,应出台关于加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管理的意见,明确经营主体发展的阶段性目标、年度任务等;设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专项奖励资金或发展基金,对规模较大、效益较好、社会责任感强、带动能力强的经营主体进行奖励或扶持;建立财政支持下的农业信贷担保体系,为新型经营主体贷款融资提供信用担保;研究制定农业机械、农业设施、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担保贷款的方法;加强行业指导,开展技术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管理水平、技术素质、市场营销能力和商标意识。

2 扩大优良牧草种植面积,推广标准化种植技术

2015年,安定区种植各类牧草58.8万亩,其中紫花苜蓿7万亩,燕麦3万亩,饲用订单玉米5万亩,甜高粱1.8万亩,双垄沟播玉米42万亩。紫花苜蓿留床面积达到60万亩。2016年,在草原补奖政策和国家草牧业试验试点项目的扶持下,种草面积将进一步增大。然而,牧草种植优良品种少、产量低、管理粗放、刈割不及时、调制加工技术落后等问题依然存在,老百姓对种草还是不太重视,没有像种粮食一样对待。如何改变这种现状,应从下面三个方面做起:一是开展优良牧草引种筛选试验,把真正适宜安定种植的品种选出来,扩大优良牧草种植面积;二是通过示范培训指导,向农民传授品种选择、地块整理、播种、施肥、病虫防治、适时刈割等田间管理技术,提高牧草种植的标准化水平;三是开展全株玉米青贮,科学加工调制青干草,帮助农民转变“重养殖轻饲草”的传统饲养方式。据了解,凡是重视饲草储备搞了青贮饲草的养殖场(户),养殖效益都比较好,反之,效益都比较差。

3 培育壮大龙头企业,规范引领草品加工业健康发展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膳食结构的改变,人们对牛羊等草食家畜肉类食品的需求在逐年增加。当前,我国大型牛羊养殖企业的饲草供应已从企业分离出来,逐步由专业饲草加工企业来供应。我国精饲料的专业化生产已达到相当精细化水平,而粗饲料(饲草)的专业化生产却刚刚起步,且呈方兴未艾态势。

甘肃民祥牧草有限公司是安定区近几年顺应市场逐步发展壮大的一家饲草加工企业,已被评为全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015年,该企业加工销售各类裹包饲草18万吨,实现销售额1.2亿元。企业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公司+基地”等模式带动周边群众种植优质牧草,增加群众收入,为助推精准扶贫做出了突出贡献。饲草加工配送已成为安定区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正是民祥模式在安定的成功运作和取得的业绩,2015年,全国牧草青贮大会在安定召开,省市区重大项目建设观摩都把民祥选为典型进行了观摩,定西市成立了定西市牧草科技创新战略联盟。民祥公司持有的“黄河源”牌苜蓿颗粒被评为甘肃省著名商标。安定的牧草加工配送业已引起业界和农业部及省市区领导的高度关注。扶持发展壮大饲草加工配送业已成为各级领导的共识。

从2015年开始,安定区提出了“建设全省草牧业大区和全国具有重要影响力草产业基地”的战略定位,并计划到2016年底全区饲草加工量达到100万吨以上。今年,区委区政府整合各类项目,合理布局,新建6条饲草加工生产线,2个饲草加工点。目前,民祥西巩驿和将台分厂、香泉巨盆公司加工厂、巉口九丰公司加工厂、现代草业加工厂、葛家岔加工点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建设,力争当年投产运营。在各行各业项目和固定资产投资回落的形势下,安定区饲草加工行业却出现欣欣向荣的“逆势上扬”态势,充分说明饲草产品具有良好的市场预期和市场潜力。

面对良好的发展形势,引领行业规范健康发展就显得非常重要。一是在政府管理部门成立专门的组织(或机构),专门研究饲草加工行业的动态,为企业提供相关信息和技术服务,总结推广民祥公司的发展经验,使新建企业少走弯路,减少探索过程,达到健康持续发展的目的;二是考虑集团发展的路子,引进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建立利益分配机制,创建知名品牌,发挥集团优势,集团内实行信息、技术共享,从而实现共赢,避免出现各自为政、恶性竞争的局面。三是抓住国家把企业作为创新主体的机遇,联合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研发系列化、功能型草产品,避免产业成为传统产业,失去市场竞争力。四是开展一些推介活动,扩大影响,提高市场占有率。

4 建立重点良种繁育场,解决牛羊品种混杂问题

这几年,肉羊价格始终处于低位运行,肉羊养殖业受到严重影响。分析原因,有市场波动变化的因素,也有价格炒作回落的因素,然而,肉羊品种混杂和管理粗放也是主要原因之一。管理粗放问题可通过技术层面得到解决,但品种混杂问题只有通过行政管理层面方可得以解决。近几年,安定区把扩充良种基础母畜总量作为提高规模化标准化生产水平的有效手段,在扩群过程中,一般采取从外地引进良种的办法,这种完全市场化的办法一般来说都存在系谱不清、疫病难以控制、成活率低、成本较高等问题。为此,应在全区分区域建立自己的良种繁育场,区上给这些繁育场给予一定扶持,同时每年规定一定的良繁任务,这样,既扶持壮大了本土的养殖企业,又解决了良种引进的诸多问题。

5 充分调动乡镇级畜牧兽医技术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是农业可研成果和实用技术应用于农业生产的桥梁。国家始终重视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安定区的乡镇级畜牧兽医站这几年发展也比较快,技术人员大的乡镇有十多人,小的乡镇也有四五人,而且大多是专业院校毕业的大中专毕业生,懂专业,能力强,有朝气;工作条件和办公手段也比较好,办公场所宽敞明亮,兽医门诊、冻配改良、防疫检疫、解剖化验的设施设备一应俱全,管理规范。为了为全区草牧业发展保驾护航,他们积极发挥职能专业,通过分片包抓的方式,积极为辖区内的养殖农户、合作社、及企业提供小区设计、棚圈建设、疫病防控、饲草料种植加工、日粮搭配、科学饲喂、品种改良、市场销售信息等方面的技术指导和服务,赢得了群众的信任,为全区草牧业健康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传统的服务方式还存在机制不活、基层技术人员积极性不高、服务深度不够等问题。为此,要在研究国家有关政策的基础上,制定事业单位职工开展技术服务的新规定,创新服务方式,允许技术人员以技术入股等方式开展有偿服务,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这样,既调动了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又解决了服务对象技术短缺的问题。

(编辑:高真贞)

S431.14

A

1006-799X(2016)11-0094-02

喻文虎(1966-),男,甘肃永登人,高级畜牧师,主要从事草原保护和草业生产工作。

猜你喜欢

安定区牧业饲草
沈阳伟嘉牧业技术有限公司
河南省黄泛区农投牧业有限公司
饲用甜菜在牧业生产中的作用及高产栽培技术
三法喂牛可省粗饲料
定西市安定区凤翔幼儿园
藏北牧区圈窝饲草种植及应用前景
关于西藏饲草种植模式探讨——以拉萨市为例
定西市安定区耕地主要养分含量分析
定西市安定区马铃薯新品种引进试验
奶牛饲喂青贮饲草的比较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