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黄河上游土著鱼类人工驯养繁育技术
2016-03-10吕博
吕博
(甘南州青藏高原特有鱼类保护区管理局,甘肃 合作 747000)
浅谈黄河上游土著鱼类人工驯养繁育技术
吕博
(甘南州青藏高原特有鱼类保护区管理局,甘肃 合作 747000)
黄河上游甘南段水资源十分丰富,具有“黄河蓄水池”和“中华水塔”的美称,境内黄河及其主要支流是土著鱼类生活繁衍的主要水域,生存着几十种土著鱼类,近年来渔业部门积极开展黄河上游土著鱼类人工驯养繁育试验工作,部分土著鱼类人工繁育成功,已累计放流200余万尾,对有效恢复土著鱼类种群结构起到积极的作用。
黄河上游;土著鱼类;人工繁育技术
黄河上游甘南段平均海拔3000m左右,大面积的草原、湿地和森林生态系统造就了甘南“黄河蓄水池”和“中华水塔”的美称。境内黄河、洮河、大夏河、白龙江等120多条干支流纵横分布,流域面积达470 km2,黄河在甘南境内流经433 km,全州水资源总量为254亿m3,其中河流面积23万亩,占水域面积的76%。
甘南州境内黄河及其主要支流是土著鱼类生活繁衍的主要水域。生存的水生野生动物资源有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水獭、省列重点保护的山溪鲵、岷山蟾蜍、珍稀濒危鱼类有极边扁咽齿鱼、黄河骨唇鱼、似鲶高原鳅鱼,主要经济鱼类有花斑裸鲤、厚唇裸重唇鱼、黄河裸裂尻鱼、黄河高原鳅鱼、小眼高原鳅鱼、硬刺高原鳅鱼、黑体高原鳅鱼、白龙江重口裂腹鱼、中华裂腹鱼、奇口裂腹鱼、嘉陵江裸裂尻等鱼类。
从2003年开始,甘南州渔业部门积极开展黄河上游土著鱼类人工驯养繁育试验工作,2006年首次成功孵化出黄河裸裂尻和极边扁咽齿鱼苗。截止2011年陆续成功繁育出黄河裸裂尻鱼、花斑裸鲤鱼及厚唇重唇鱼鱼苗。近年来,利用藏族群众放生及在州内各土著鱼类保护区核心区开展增殖放流土著鱼苗等形式,累计放流不同品种土著鱼苗约190万尾。
1 检查存池亲鱼性腺发育成熟情况
每年从3月份开始,技术人员开始对存池驯养的土著鱼亲鱼拉网,检查性成熟情况,性腺发育成熟的土著鱼表体光泽鲜明,头部及臀鳍表面出现明显的锥心,生殖孔向外突出。采用手工挤压法轻轻挤压,雌鱼有少许卵粒排出体外,雄鱼有精液排出体外。
2 人工采卵受精
2.1 用具
盆子、水桶,室外作业需要遮阳伞。
2.2 方法
由2人以上协作完成,先将性腺发育成熟的雌性鱼采用手工挤压法将卵挤入盆子中,再将雄性鱼精液采用同样的方法挤撒在卵上,按照雌雄比例1∶3的数量采卵受精。用一只手向同一个方向轻轻均匀旋转搅拌,等卵粒均匀受精后,在盆子中放入清水,洗卵3次左右,以至于盆中水质变清且没有死卵浮在水中。将受精卵静放约10 min,再倒置与孵化盘中进行人工孵化(上述工作均在无强光照射下完成,如在室外产卵受精可用遮阳伞遮光)。
3 人工孵化
3.1 出苗
将受精卵放置于孵化盘中,内放置加热棒保持15℃恒温(采用加热棒提高水温,可缩短孵化天数),累计积温90℃时,孵化卵开始破壳出苗;累计积温150℃时,全部出苗。
3.2 躺浮至上浮
全部出苗后躺浮5 d,期间不停蠕动,第6 d开始上浮,从第16 d至第22 d累计积温330℃均为上浮期,6 d时间内全部上浮。
3.3 投饵
等苗种全部上浮后,卵黄已基本吸收。此时开始少量投喂饵料。目前,人工孵化的土著鱼苗摄食的开口饵料为人工孵化的卤虫,也叫丰年虫。
4 卤虫(丰年虫)的人工孵化
4.1 盐度配置
50 kg水兑1~1.5 kg食盐。
4.2 pH值
pH值一般在8~9之间最佳,高密度孵化加小苏打每升盐水0.5~1 kg,稳定盐水pH值。
4.3 温度
一般在28~30℃之间,最宜温度30℃不超过32℃。
4.4 密度
最适宜密度应控制在每升水10 g卵,孵化密度每升水为3~5 g卵为宜(每立方米水体4~6 g)。
4.5 孵化时间
70%以上的虫卵,孵化时间为24 h。
4.6 孵化过程
孵化过程中要定期搅拌水,防止虫卵堆积,缺氧死亡。
4.7 虫卵消毒
孵化前用漂白粉药液浸泡虫卵20 min,可提高孵化率。
4.8 提高孵化率方法
淡水激活虫卵可提高孵化率和缩短孵化时间,经消毒后用清水冲洗干净,放入26~28℃清水中浸泡2~3 h,刺激休眠卵的胚胎萌发。
(编辑:赵鹏飞)
S965.299
A
1006-799X(2016)19-0125-02
吕 博(1981-),男,甘肃礼县人,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黄河玛曲段土著鱼类人工驯养繁育试验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