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鸡白痢沙门氏菌病的诊疗及防治措施

2016-03-10

甘肃畜牧兽医 2016年22期
关键词:白痢沙门氏菌周龄

姜 松

(河南省新乡市长垣县农林畜牧局,河南 新乡 453400)

鸡白痢沙门氏菌病的诊疗及防治措施

姜 松

(河南省新乡市长垣县农林畜牧局,河南 新乡 453400)

为了探讨鸡白痢沙门氏菌的诊疗及防治措施,本文对鸡白痢沙门氏菌的病原、流行病学、主要症状、病理变化、诊断要点、治疗和预防措施进行了阐述,目的是提高对鸡白痢沙门氏菌病的认识,并做好此病的预防工作。

沙门氏菌;鸡白痢;雏鸡;治疗;预防措施

鸡白痢是由鸡白痢沙门氏菌引起的鸡的传染病,主要侵害雏鸡,在出壳后2周内发病率与死亡率最高,以白痢、衰竭和败血症过程为特征,常导致大批死亡。成年鸡感染后多取慢性经过或不显症状,病变主要局限于卵巢、卵泡、输卵管和睾丸。本病分布于世界各国,多发于大群养鸡场,引起雏鸡大批死亡及产蛋量、孵化率降低和鸡生长迟缓,可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1 病原

病原为鸡白痢沙门氏菌。本菌为革兰氏阴性小杆菌,无鞭毛,不能运动,不形成芽孢和荚膜,为兼性厌氧菌。在普通琼脂平板培养基上生长贫瘠,形成较小的菌落;在血液或甘油琼脂培养基上形成细小、透明、露滴样菌落。鸡白痢沙门氏菌对热的抵抗力不强,加热70℃20 min、100℃1 min死亡,在污染的鸡舍土壤内其毒力至少可保持14个月,夏季土壤内为20~35 d,冬季土壤内为128~184 d,在尸体中可存活3个月以上。对化学消毒剂敏感,0.1%的高锰酸钾溶液、3%来苏儿、0.1%升汞、0.2%福尔马林和3%石炭酸溶液经15~20 min可失活。

2 流行病学

本病主要流行于2~3周龄的雏鸡与雏火鸡。不同品种鸡的易感性有明显差异,轻型鸡(来航鸡)较重型鸡的阳性率低,白羽产白壳蛋的抵抗力稍强。雏鸡感染恢复后或成年鸡感染后能长期带菌,带菌鸡产出的受精卵约有1/3被本菌污染,卵黄中含有大量的鸡白痢菌,不但可经垂直传播传给后代雏鸡,而且还可通过污染的孵化器,造成更为广泛的污染。

本病可经多种途径传播,主要是通过消化道感染,病鸡排出的粪便中含有多量病菌,饲料、饮水和用具被污染后,可造成本病的传播。患白痢公鸡的睾丸和精液中都含有病菌,可以通过交配进行传播。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病鸡和带菌鸡是主要传染源。该病所造成的损失与种鸡场对此病的净化程度、鸡群饲养管理水平以及防治措施是否适当有着密切关系。此外,鸡白痢在发生特点上还有一些新的变化,即青年鸡也可以发生,所造成的损失比雏鸡和成年鸡更大,这一点应引起足够重视。

3 主要症状

不同日龄的鸡发生鸡白痢,其症状具有较大差异,但雏鸡与雏火鸡所表现的症状基本一致。第2~3周龄死亡率最高,第4周龄时死亡迅速减少。雏鸡在5~6日龄时开始发病,第2~3周龄是雏鸡白痢发病和死亡的高峰,严重污染的种鸡场,可造成雏鸡20%~30%的死亡,甚至更高。病鸡精神沉郁,低头缩颈,羽毛蓬松,食欲下降。病雏扎堆挤在一起,闭眼嗜睡。突出的症状是下痢,排出灰白色粪便,泄殖腔周围羽毛被粪便所污染,泄殖腔孔被干燥粪便粘住,病雏排便困难,可见努责、呻吟。有的急性病鸡出现下痢症状,出现呼吸困难,气喘,伸颈张口呼吸症状。病雏生长缓慢,消瘦,脐孔愈合不良,其周围皮肤易发生溃烂,卵黄吸收不良,腹部膨大。有时可见膝关节发炎肿大,行走不便、跛行或伏地不动。

4 病理变化

早期死亡的幼雏,病理变化不明显。病死鸡脱水,眼睛下陷,脚趾干枯;肝肿大及充血,可见大小不等数量不一的坏死点,有时有条纹状出血,胆囊扩张,充满多量胆汁,如为败血症死亡时,其他内脏器官也充血。脾脏肿大;卵黄吸收不良,外观呈黄绿色,内容物稀薄;严重者卵黄囊破裂,卵黄散落在腹腔中形成卵黄性腹膜炎;心包增厚,心脏上可见坏死或结节,略突出于表面;肝肿大、脆弱;肾暗红色、充血,或苍白、贫血;肠道呈卡他性炎症,盲肠膨大,内有白色干酪样物质。且日龄较大的病雏,可见到肝脏有灰黄色结节或灰色肝变区,心肌上的结节增大而使心脏变形。肾脏肿大、淤血,输尿管中有尿酸盐沉积。

5 诊断要点

根据本病的流行特点、症状及剖检病变综合分析可作出初步诊断。本病的确诊有赖于病菌的分离培养鉴定。成年鸡呈慢性或隐性经过,可用全血平板凝集反应进行诊断。也可通过细菌的分离鉴定进行诊断。

6 治疗

磺胺类及其他抗生素对本病都有疗效,用药物治疗急性病例,可以减少雏鸡的死亡,但痊愈后仍能带菌。发病时可在饲料中加入0.01%~0.02%的氟苯尼考,连用4~5 d;四环素或土霉素按0.2%的量拌入饲料中连用4~5 d;环丙沙星按0.08%~0.01%饮水,连用4~5 d。此外也可用庆大霉素、新霉素、头孢类药物等拌料或饮水。上述药物在使用时要注意交替用药,以免沙门氏菌形成抗药性。

7 预防

本病应从检疫、净化鸡群、严格消毒、加强饲养管理和药物预防等多个方面采取综合性的预防措施。

检疫、净化鸡群:鸡白痢沙门氏菌主要通过种蛋传播,因此种鸡应严格消除带菌者,可通过血清学试验,检出阳性反应者。首次检查可在阳性出现率最高的60~70日龄进行,第二次检查可在16周龄时进行,以后每隔一个月一次,发现阳性鸡及时淘汰,直至全群的阳性检出率不超过0.5%为止。

严格消毒:孵化场要对种蛋、孵化器和其他用具进行严格消毒,种蛋最好在产蛋后2 h就进行熏蒸消毒,防止蛋壳表面的细菌侵入蛋内。雏鸡出壳后再进行一次低浓度的甲醛熏蒸。育雏舍、育成舍和蛋鸡舍做好地面、用具、饲槽、笼具、饮水器等的清洁消毒,定期对鸡群进行带鸡消毒。

加强雏鸡的饲养管理:在养鸡生产中,育雏始终是关键,也是重点,饲养应十分细心,温度、湿度、通风、光照应严格控制。雏鸡应给予颗粒化饲料,并少喂勤添,以最大限度地减少鸡白痢沙门氏菌经污染的饲料传入鸡群的可能性。

及时投药预防:在鸡白痢沙门氏菌流行的地区,雏鸡出壳后可饮用2%~5%乳糖或5%的红糖水,效果较好,或在饲料中添加抗生素。

(编辑:张淑凤)

S858.31

B

1006-799X(2016)22-0089-01

姜 松(1985-),男,河南新乡人,助理兽医师,主要从事畜牧兽医相关的工作。

猜你喜欢

白痢沙门氏菌周龄
渝州白鹅剩余采食量测定及其与饲料利用效率相关性状的相关分析
一株鸡白痢沙门菌噬菌体的发酵及后处理工艺研究
申鸿七彩雉血液生化指标和肌内脂肪含量的测定及其相关性分析
鱼粉中沙门氏菌杀灭方法的研究
浅谈鸡白痢的诊断与防控
仔猪白痢的诊断与防治策略
宁都黄公鸡睾丸质量与不同周龄第二性征的回归与主成分分析
欧盟拟制定与爬行动物肉中沙门氏菌相关
褐壳蛋鸡
仔猪黄白痢发病原因与综合防制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