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夏季散养鸡寄生虫病的防治
2016-03-10贺银发李进
贺银发,李进
(湖南省湘乡市月山镇人民政府动物防疫站,湖南湘乡411431)
浅析夏季散养鸡寄生虫病的防治
贺银发,李进
(湖南省湘乡市月山镇人民政府动物防疫站,湖南湘乡411431)
相比较大规模养殖场,散养鸡本身采用的是放养的方式,基本上不使用人工饲料,因此相应的产品味道鲜美,成为消费者追捧的对象。不过,散养鸡的活动范围相对较大,无法对环境中的粪便等进行及时清理,容易出现寄生虫感染问题,影响其生长速度,甚至可能导致鸡体的死亡。文章分析了寄生虫病对于鸡的危害性,对夏季一些常见的寄生虫病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了有效的防治措施。
夏季;散养鸡;寄生虫病;防治
在我国农村地区,除部分专业养殖户外,许多农户都在家中通过圈养或者散养的方式养殖有数只到数十只不等的鸡,或自食用或出售。但是,由于养殖数量少,农户缺乏相应的疫病防控意识,对于寄生虫病更是所知甚少。在夏季,温度高湿度大,为寄生虫的繁殖提供了有利条件,导致散养鸡发生寄生虫病的几率明显增大。加强对寄生虫的有效防治,减少其所造成的损失,是非常必要的。
1 鸡寄生虫病的危害
寄生虫病对于鸡的危害是非常巨大的,一是机械性损伤,无论是寄生虫的虫卵、幼虫还是成虫,在经过口或者伤口进入鸡体内时,必然会产生一定的机械性刺激,导致鸡的组织和脏器受损,引发出血、发炎、破裂、穿孔、堵塞等问题;二是掠夺营养物质,寄生虫存在于鸡的体内或者体外,其想要进行生长发育和繁殖,必然需要从鸡的身上汲取所需的营养物质,如果不能及时发现和治疗,鸡体可能会由于营养物质的缺乏而出现原发性营养不良、免疫力低下等问题,表现为贫血、消瘦等临床症状;三是产生毒素作用,寄生虫在生长和发育的过程中,会产生相应的代谢物质以及分泌物,而其一般都存在一定的毒性,在无法排出的情况下,可能会对鸡体的血液循环系统和神经系统造成影响;四是引发间接危害,部分寄生虫在侵入到鸡体内的同时,也带来了其他的病原体,容易导致鸡体的感染发病。同时,寄生虫的存在导致的鸡本身的免疫力下降,使得其无法对外界病原体的侵袭进行有效抵御,从而引发其他病症[1]。
2 夏季散养鸡寄生虫病症状及防治
2.1 组织滴虫病
组织滴虫病也被称为黑头病或者传染性盲肠感染,主要是由寄生在肝脏以及盲肠中的火鸡组织滴虫所引发的疾病,多发于雏鸡,在成年鸡身上也能够感染。
(1)症状:一般情况下,组织滴虫病的潜伏期在7~12天,在发病初期,鸡翅膀下垂,常常呆立不动,眼睛呈半闭状,食欲减退,部分病鸡的冠部和髯部呈暗黑色,这也是其被称为“黑头病”的主要原因。病变组织多存在于肝脏和盲肠,经剖检,盲肠肿大且肠壁肥厚,内腔存在盲肠肠心,也可能出现穿孔问题,肝脏中伴有黄绿色的圆形病灶,出现坏死现象。
(2)诊断:结合病理变化以及流行病学,尤其是肝脏部位的病变,由于特征比较独特且明显,配合盲肠病变的观察,就可以实现确诊。在对盲肠内容物进行观察时,利用40℃的生理盐水进行稀释,制成悬滴标本,放在显微镜下,可以发现活动的虫体。
(3)防治:组织滴虫的传播多是依靠鸡异刺线虫,因此,对该寄生虫病进行预防的关键,就是对异刺线虫虫卵的杀灭。在实际操作中,直接利用太阳光照射,就能够起到良好的效果。为了减少发病,应该将雏鸡和成年鸡分开饲养,同时利用驱虫净,按照40~50 mg/kg体重,定期进行鸡体驱虫[2]。对于已经发病的鸡,应该做好鸡舍的消毒工作,采用3%苛性钠溶液,同时对病鸡进行隔离,如果发病较重,则应该进行宰杀和掩埋。在治疗中,可以按照250mg/kg治疗剂量,在饲料中拌入甲硝达唑,以4天为一个疗程,然后停药3天后,再进行一个疗程的治疗,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对于病情比较严重,食欲废绝的病鸡,可以将50 mg甲硝达唑制作成悬浮液,进行人工灌服,每天2次,连续用药4天。
2.2 球虫病
球虫病应该算是在禽类养殖业中比较常见的一种寄生虫病,其对于养殖场的危害是非常严重的,一般多发于15~50日龄的雏鸡,发病率高,死亡率可以达到80%以上,而且即使得到了治愈,鸡的生长和发育也会受阻,在较长的时间内无法恢复。通常成年鸡带虫者不会出现死亡,但是无论是产蛋还是体重的增加都会受到一定影响。
(1)症状:在发病初期,表现为鸡体消瘦,无饮食欲望,鸡冠黏膜呈苍白色或者青色,羽毛凌乱逆立。同时,发病鸡喜欢拥簇在一起,身体颤栗,在临死前会出现体温下降的现象。对其体内病变进行分析,主要表现在肠道内,其病变的位置、性质等与寄生虫的类型有关。例如,毒害艾美耳球虫主要侵害小肠的中段,会造成肠壁松弛、扩张以及坏死,肠壁深处的纪肠管存在凝结血块,因此肠道在外观上呈现出黑色或者淡红色;柔嫩艾美耳球虫主要侵害盲肠,导致盲肠肿大至正常情况的3~5倍,内部充满暗红色血液,盲肠上皮的厚度增加,可能存在严重的糜烂或者坏死情况,血块与盲肠内容物相互混合,造成肠道的堵塞[3]。
(2)诊断:在禽类养殖中,雏鸡和成年鸡都可能存在带虫现象,而且非常普遍,想要对其病症进行确定,需要结合粪便检查、临床症状、流行特点以及病理特征等,进行综合分析,以避免误判的情况。
(3)防治:考虑到球虫卵囊对于一般消毒药的抵抗能力,采用鸡舍消毒的方式并不能杀灭,而且对于散养鸡而言,完全消除了卵囊的环境不利于其形成免疫力。因此,可以采用药物预防的方式,在饲料中按照125 mg/kg的用量添加氨丙啉,从雏鸡出壳一直到出售,需要不间断用药,也可以按照1 mg/kg添加地克珠利,按照0.1~0.12 g/kg添加莫能菌素进行预防,同样不间断用药。
2.3 鸡绦虫病
比较常见的鸡绦虫包括节片戴文绦虫、四角赖利绦虫以及有轮赖利绦虫等,多寄生在鸡的小肠中,尤其是十二指肠。
(1)症状:在干扰绦虫后,虫体会在肠道内聚集成团,导致肠道阻塞甚至破裂,而且虫体的代谢产物可能引发鸡的中毒反应,出现神经症状。临床表现为食欲减退、腹泻、消化不良、消瘦等,雏鸡的发育受阻或者直接停止,在其他继发性疾病的影响下可能死亡[4]。
(2)诊断:结合临床症状以及粪便检查,或者病鸡剖检,一旦发现虫体,就可以确诊。
(3)防治:定期进行驱虫,对散养环境中的粪便进行清理,做好无公害处理。对于雏鸡,应该在清洁的鸡舍和环境中放养,如果是新购入的仔鸡,需要驱虫后再进行合群。对于已经发病的鸡,可以使用硫双二氯酚,按照100~200 mg/kg用量拌和在面粉中,制成丸剂进行投喂,也可以选择吡喹酮,按照10 mg/kg进行喂服[5]。
2.4 鸡住白细胞原虫病
这种寄生虫病是由寄生原虫所引起的,由于其本身的病理特征为肌肉组织和内脏出血,因此也称鸡出血性病。
(1)症状:在雏鸡身上表现明显,初期出现高烧、食欲不振、下痢、口流涎等,排出的粪便呈绿色。同时,由于大量出血,因此呈现出贫血症状,鸡冠呈苍白色,不仅生长发育相对迟缓,而且存在着活动困难的情况,一般会持续数日,严重的可能导致死亡。对病鸡进行剖检,发现血液稀薄,肝脾肿大,伴有出血点,肠黏膜存在溃疡。
(2)诊断:主要是结合临床症状、流行病学以及病原检查进行诊断,对于病原的诊断可以采用血片检查法,采用经过严格消毒的注射针头,在病鸡的鸡冠或者翅下动脉采血,制作涂片,以姬氏或者瑞氏液进行染色,然后放到高倍显微镜下进行观察。
(3)防治:首先,应该对传播寄生原虫的蠓、蚋进行彻底清除。在夏季,应该每隔一周左右,在鸡舍内外喷洒杀虫剂,同时在饲料中按照250mg/kg的比例,添加乙胺嘧啶,也可以按照500mg/kg的比例添加磺胺间甲氧嘧啶,连续用药10~14天,可以起到良好的预防效果。对于已经发病的鸡,应该按照1.0~1.5mg/kg体重的配比,以三氮脒进行治疗,并在饮水中加入维生素K3,每天1次,持续3~5天,然后将用量减半,继续使用3~5天,基本就能够完成治疗[6]。
3 结语
总而言之,对于散养鸡而言,夏季是寄生虫的多发季节,养殖户应该提高认识,针对一些常见的寄生虫病进行有效预防,一旦发现异常,应该及时联系当地畜牧局进行诊治,避免寄生虫病的传播,将其危害控制在最小的范围内。
[1]陈小平.浅述农村散养鸡寄生虫病的危害与防治措施[J].畜牧业, 2010,(10):72-73.
[2]刘娣琴.散养鸡寄生虫病防控措施[J].国外畜牧学,2015,(1):68-69.
[3]秦建华,刘义伟.夏季散养鸡寄生虫病的防治[J].中国动物保健, 2011,(7):42-44.
[4]薛剑.夏季林下养鸡常见体外寄生虫病的危害及综合防控措施[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4,(18):38-40.
[5]刘秀玲,闫民朝.河南豫东平原散养鸡寄生虫流行区系调查与防治[J].中国家禽,2015,37(2):71-72.
[6]于一伟,刘海涛,王华丽.散养鸡球虫病的综合防治[J].今日畜牧兽医,2013,(6):45-46.
S858.31
B
1006-4907(2016)05-0021-02
10.3969/j.issn.1006-4907.2016.05.010
2016-08-23
贺银发(1978~),男,汉族,大专,助理畜牧师,主要从事基层畜牧兽医工作,E-mail:105188452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