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仔猪黄白痢的流行特点及综合防治对策

2016-03-10邹小娟

黑龙江动物繁殖 2016年4期
关键词:发病原因中西药

邹小娟

(河南省新乡市动物卫生监督所 453000)



仔猪黄白痢的流行特点及综合防治对策

邹小娟

(河南省新乡市动物卫生监督所 453000)

摘要:本文对仔猪黄白痢的流行特点、发病原因、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及诊断要点进行概述,并且提出有效的防治措施。

关键词:仔猪黄白痢;发病原因;中西药

仔猪黄白痢是仔猪黄痢和白痢的合称[1,2],是由产肠毒素性大肠杆菌引起仔猪哺乳期的肠道传染性疾病。无论是家庭式养殖,还是规模化养殖,仔猪黄白痢是最常见的疾病之一,以肠炎和败血症为主要特征。其发病率高、病程长、死亡率也较高,即使部分仔猪能耐过此病,也会导致仔猪发育受阻,或成为僵猪,是影响养猪效益的主要疾病之一[3]。因此,对于仔猪黄白痢的防治应引起广大养殖户高度重视。

1流行病学

1.1仔猪黄痢

仔猪黄痢又称为早发性仔猪大肠杆菌病,在各地均有流行,多发生于寒冷潮湿季节。主要危害7日龄以内的仔猪,3日龄以内发病率最高,7日龄以后发病率逐渐减轻。仔猪黄痢的传染源主要是带菌猪,由排泄物排出,污染猪皮肤和乳头,仔猪吃乳时引起感染,一窝中有一头发病,其他仔猪很快出现腹泻,排黄色水样稀粪,并且混有凝乳小块和小气泡。该病发病急,病程短,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4]。

1.2仔猪白痢

仔猪白痢又称为迟发性仔猪大肠杆菌病,是10~30日龄仔猪常发的一种疾病,10~20日龄较多见,1月龄以上仔猪很少发生。仔猪黄痢病程短的2~3 d,长的1周左右,15日龄以上的仔猪多能自愈,但时有反复发生,并发肺炎,最终衰竭而死[5]。

2主要症状

2.1仔猪黄痢

发病仔猪精神沉郁,食欲减退,剧烈腹泻、排出黄白色或黄色黏液状稀粪,腥臭。严重的病猪肛门松驰,排便失禁,全身脱水很快,眼球下陷,肛门和阴门呈红色,最终因衰竭而死亡,病程为1~3 d。

2.2仔猪白痢

发病仔猪精神沉郁,食欲减退,起初主要排灰白色糊状稀粪,继而变为水样,有腥臭味。病猪表现畏寒,呆立,皮肤粗糙,饮欲增加,稀粪粘在肛门及后肢。病猪脱水很快,消瘦,若治疗不及时,5~6 d死亡。

3病理解剖变化

3.1仔猪黄痢

剖检可见,仔猪严重脱水,皮下水肿,肌肉和皮肤苍白。病变主要在胃肠道,胃内有少量黄白色凝乳块,小肠膨胀,肠壁变薄,肠黏膜有卡他性炎症,内容物呈黄色水样,肠系膜淋巴结变性,苍白。病猪的心脏、肝脏和肾脏有坏死灶,下颌淋巴和肠系膜淋巴结肿胀。

3.2仔猪白痢

剖检可见,仔猪脱水,消瘦,胃内含有凝乳块,肠黏膜高度充血潮红,肠系膜淋巴结轻度肿胀,肠内有糊状物,呈白色或灰白色,肠壁变薄。个别病猪腹腔内有少量胶胨状物质,膀胱膜轻度出血,其他器官无明显变化。

4诊断

根据发病日龄、流行特点、临床症状等方面进行诊断,10日龄以内新生仔猪突然发病,排黄色稀粪,同窝仔猪很快同时发病,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而母猪健康无异常,可以初步诊断为仔猪黄痢;10~30日龄仔猪突然发病,并排白或灰白色浆糊状粪,腥臭,并且有反复现象,即可初步诊断为仔猪白痢。

5综合防治对策

5.1预防措施

5.1.1加强母猪的饲养管理。及时清扫圈舍内外的环境卫生,认真执行消毒制度,注意保暖和通风,坚持“自繁自育,全进全出”的管理模式。在母猪妊娠或哺乳期间,供给母猪优质的全价饲料,使母猪保持旺盛的食欲和健康的体质,并在产仔前1~2 d减少饲料的投喂量,产后逐渐增加饲料量,5~7 d方可自由采食,但要注意不能使用高能量或高蛋白的饲料饲喂哺乳母猪,以免造成母猪乳脂含量突然升高。

5.1.2加强仔猪的饲养管理。对于初生仔猪,必须尽快使其吃上初乳,从而提高仔猪的被动免疫力。同时在出生24 h内肌肉注射或口服铁剂,可有效预防仔猪缺铁性贫血,从而防止仔猪继发感染。产房温度应保持在18~20℃。在2周龄以后要合理补饲仔猪日粮,尽量满足仔猪快速发育对蛋白质、矿物质、碳水化合物等的营养需求。另外,在夏季要注意防暑,减少热应激,冬季时要注意防寒保暖。保持仔猪舍内外的清洁卫生,及时对圈舍的墙角、地面、栏杆、饲养工具等进行彻底消毒。

5.1.3免疫接种。母猪在产前30 d和15 d各注射K88、K99、987P大肠杆菌苗1次,2 mL/次。仔猪出生后2~4 d,每头仔猪用注射器或滴管向口腔内注入0.5 mL仔猪大肠杆菌K88或K99基因工程苗。基因工程苗对怀孕母猪安全、无副作用,对仔猪黄白痢的保护效果显著。

5.2治疗措施

发现仔猪黄白痢后应及时隔离和治疗,最好进行药敏试验来筛选出最敏感的药物,切不可盲目滥用抗生素进行治疗。为避免因产生耐药性,必须更换使用较新的药物,乳酸诺氟沙星、恩诺沙星、氟哌酸、抗菌王等。

5.2.1抗生素药物治疗。仔猪黄白痢的治疗,方法1:硫酸庆大霉素注射液,口服,2~4万IU/次,2~3次/d,或双黄连注射液,肌肉注射0.5~1.2 mL/次,2~3次/d。方法2:诺氟沙星胶囊,口服100~150 mL/次,2~3次/d。方法3:板蓝根注射液,肌注,1.5~3 mL/次,2~3次/d。

当仔猪发生严重脱水时,可用5%碳酸氢钠溶液10 mL、5%葡萄糖盐水10~20 mL,混合均匀后腹腔注射。

5.2.2中药治疗。中药方剂由白头翁、黄连、黄柏、穿心莲、大青叶、苦参、甘草等组成。在母猪产仔前12 d至20日龄阶段内,在每头母猪每天的饲料中添加100 g,仔猪在20~35日龄期间,在每头仔猪每天的饲料中添加10 g中药进行防治,效果较为明显。

6参考文献

[1]段慧琴,穆祥,许剑琴.中草药制剂防治仔猪黄、白痢的研究现状[J].动物医学进展,2005,(1):14-16.

[2]李改英,吕刚,李新建,等.仔猪黄白痢的发病原因及综合防治措施[J].家畜生态学报,2012,33(5):120-123.

[3]杨亚飞,王晓梅,蔚长辽,等.浅析仔猪黄白痢发病的原因及防控措施[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2,32(8):114-115.

[4]周军涛,付宁侠,杨月侠.仔猪黄白痢的预防与治疗[J].畜牧兽医杂志,2012,31(5):129-130.

[5]魏杰,韩方伟,林建平,等.仔猪黄白痢的预防和治疗[J].畜牧与兽医,2009,41(3):112-113.

收稿日期:2016-04-21

作者简介:邹小娟(1986-),女,河南新乡人,本科,助理兽医师。E-mail:Hnxxzxj86@163.com

中图分类号:S858.2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2739(2016)04-0049-02

猜你喜欢

发病原因中西药
肉牛口炎的临床特征、诊断、中西药治疗和预防措施
肉牛痢疾的临床表现及中西药治疗方案
肉牛前胃弛缓的临床症状、中西药疗法和预防措施
奶牛湿疹的病因、临床症状、鉴别诊断及中西药治疗
乙肝患者的中西药纠结
水稻稻瘟病发生原因及防治方法探究
蝴蝶兰软腐病的防治
中西药结合治疗妊娠合并乙型病毒性肝炎43例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