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药对出血性中风急性期血瘀证的治疗现状

2016-03-10孟湧生

光明中医 2016年1期
关键词:中医综述中药

姜 楠 孟湧生



中医药对出血性中风急性期血瘀证的治疗现状

姜楠孟湧生

北京市宣武中医医院老年病科(西城 100050)

摘要:出血性中风是临床常见的急危重症,急性期的有效救治能最大限度地逆转病情,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中医大多从风、火、痰、瘀、虚等方面对出血性中风急性期进行辨证论治,中药注射剂及中医复方治疗该病均取得很好疗效。本文将近5年来中医药治疗出血性中风急性期血瘀证的现状作简单介绍。

关键词:中医;中药;出血性中风急性期;综述

出血性中风即脑出血,该病具有起病急、病情重、进展快等特点,是临床常见的急危重症。在我国,其发病率占急性脑血管病的30%左右,急性期病死率约30%~40%,是急性脑血管病中占比例最高的[1]。“血溢脑脉之外”标志着出血性中风急性期的开始[2]。出血性中风急性期瘀血是其病理基础,痰浊、火热随之而生,诸邪胶结化毒伤脑是其基本病机[3]。中医学在中风病的防治方面有着自身的特点和学术优势。本文将近5年来出血性中风急性期血瘀证的中医药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1 出血性中风急性期病因病机

对于出血性中风,多数医家基于“离经之血便是瘀”“瘀血不去,则出血不止”的病机观点辨证论治。出血性中风急性期病机多变,“血溢脑脉之外”标志着出血性中风急性期的开始,此阶段常发生如出血、血肿形成、血凝、血肿溶解等一系列病理变化,这一系列过程使得中风症状迅速产生并发展到顶点,在这一过程中,始终伴随着血瘀。出血性中风急性期患者常可以发现阴亏、阳亢、气虚、痰浊、腑实、瘀血、风火并见。有学者将530例出血性中风急性期患者分为风证、火热证、痰证、血瘀证、气虚证、阴虚阳亢证、瘀热证7个基本证候,通过研究发现出血性中风急性期证候分布呈现一定的规律性,各时间点瘀热证始终占据第一位,风证、火热证基本保持不变,随着时间延长,痰证比例下降,血瘀、气虚比例上升[4]。

2 中药注射剂对出血性中风急性期的治疗

目前多种中药注射剂应用于出血性中风急性期的治疗并取得了较好疗效。张珊珊等[5]进行了系统评价银杏叶制剂(舒血宁注射液、金纳多注射液)治疗出血性中风急性期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的研究,结论显示银杏叶注射液有益于改善出血性中风急性期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及脑血肿状况,且安全性较高。有研究显示血栓通注射液有益于改善出血性中风急性期脑出血情况[6]。醒脑静注射液由麝香、冰片、郁金、栀子等组成,具有凉血活血、清热解毒、醒脑开窍功效,研究证明醒脑静注射液有益于改善出血性中风急性期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状况[7~9]。疏血通注射液由水蛭、地龙组成,有研究证明疏血通注射液可减少出血性中风急性期患者的脑出血量、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状况且安全性较高[10]。复方丹参注射液由丹参和降香制成,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研究发现该药有益于改善出血性中风急性期神经功能缺损状况,对促进血肿吸收有积极意义且安全性好[11]。

3 中医复方对出血性中风急性期的治疗

目前多数医家常应用活血祛瘀、平肝熄风、化痰通络、通腑调气、益气活血等方法治疗该病,其中活血化瘀法又被认为是治疗该病的重要方法。张兰坤等[12]通过凉血通瘀方(熟大黄10 g,水牛角30 g,生地黄20 g,赤芍15 g,牡丹皮10 g,石菖蒲10 g)治疗出血性中风急性期瘀热阻窍证的临床疗效观察,发现凉血通瘀方治疗能显著提高疗效,能够促进脑出血吸收。过伟峰等[13]将100例出血性中风急性期瘀热阻窍证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使用西医基础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凉血通瘀方(熟大黄10 g,水牛角30 g,生地黄20 g,赤芍15 g,牡丹皮10 g,石菖蒲10 g),两组治疗后各项指标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P<0.01或P<0.05),加用凉血通瘀方的治疗组疗效优于单纯西医基础治疗组,且未见不良反应。李智申[14]进行了蒌蛭化痰逐瘀汤(水蛭10 g,地龙10 g,瓜蒌8 g,半夏12 g,川芎12 g,当归10 g,赤芍10 g,桃仁10 g,红花10 g,厚朴12 g,枳实10 g,甘草6 g)治疗出血性中风急性期30例患者的疗效观察,结果发现30例出血性中风急性期患者服用蒌蛭化痰逐瘀汤后血肿减小,脑水肿减轻,神经功能得到不同程度恢复。许应改[15]选取80例出血性中风急性期患者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活血化瘀方(生蒲黄 10 g,红花 10 g,三七 15 g,丹参 20 g,赤芍 10 g,酒大黄 10 g,生水蛭 10 g)结合西医综合疗法,对照组采用单纯西医综合疗法治疗,结果显示治疗组病人各种症状改善明显,且优于对照组。张轶丹[16]将96例出血性中风急性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8例和对照组48例,两组均使用西医基础治疗,治疗组同时口服中药脑出血Ⅰ号方(大黄、三七、龟甲胶各10 g,土鳖虫5 g,水蛭5 g,瓜蒌20 g,生蒲黄、石菖蒲各15 g)(急性期),结果显示两组治疗后中风病中医证候积分、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及临床疗效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且治疗组下降更为显著,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

4 结语

综上所述,近年来中医药对出血性中风急性期的治疗令人满意,无论是在病机理论还是临床疗效观察方面均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仍有很多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和解决。目前中医药对出血性中风急性期的治疗多从血瘀、痰热、血虚、肝风等方面进行治疗,其中活血化瘀法作为中医药治疗本病的重要治法之一,已越来越引起医家们的重视。但本病病机较为复杂,变化多端,风、火、痰、瘀交织致症候复杂,因此不能单从某一方面进行治疗,应根据具体病情辨证施治。目前中医药对该病的治疗缺少多中心大样本随机对照临床研究,缺少中医药治疗本病的实验室有关机理机制的研究,缺少单纯中医治疗和西医治疗的比较研究,缺少中医治疗与西医手术治疗的比较研究。在治疗中,大多采用西医指标来判断中医疗效,科学合理并相对规范的中医药治疗该病的疗效评判标准研究不多。这些不仅影响了中医药疗效的可信性,亦影响了中医药治疗该病的进展。

今后我们应当更好地运用中医理论作指导,以丰富的临床经验作基础,加强基础实验与临床疗效观察方面的研究,进一步阐明中药治疗该病深层次的作用机理。随着中医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科学合理的疗效评判标准不断完善,中医药对出血性中风急性期诊治水平将得到进一步提高,该病的病死率、致残率将会进一步降低。

参考文献

[1]饶明俐.中国脑血管病指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37.

[2]王永炎,张天,李迪臣,等. 临床中医内科学[M]. 北京: 北京出版社,1993: 585-589.

[3]张根明,周莉,马斌.出血性中风急性期的临证思路[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3,19,(2):158-159.

[4]李建香,过伟峰,吴勉,等.出血性中风急性期证候分布及变化规律分析[J].中医杂志,2011,52(11):938-940.

[5]张珊珊,魏德健.银杏叶制剂治疗出血性中风急性期随机对照试验的系统评价研究[J].中国中医急症,2013,22,(6):869-871.

[6]马丽虹,李冬梅,李可建.血栓通注射液治疗出血性中风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36(6):467-471.

[7]明淑萍,董梦久,孔慧.醒脑静治疗原发性脑出血的临床研究[J].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10,15(10):620-622.

[8]衡军锋.醒脑静注射液联合纳洛酮治疗急性脑出血疗效评价[J].中国中医急症,2010,19(9):1521-1522.

[9]庄丽明,骆良钦.醒脑静注射液治疗脑出血后脑水肿34例[J].福建中医药,2010,41(5):48.

[10]李可建,马丽虹.疏血通注射液治疗出血性中风急性期临床疗效系统评价[J].山东中医杂志,2010,29(8):511-513.

[11]原爱中,姚小军,文军宝,等.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脑出血的临床观察[J].临床军医杂志,2009,37(5):909-910.

[12]张兰坤,过伟峰,徐丹,等.凉血通瘀方治疗出血性中风急性期瘀热阻窍证患者73例临床观察[J].中医杂志,2012,53(1):28-30.

[13]过伟峰,袁园,李建香,等.凉血通瘀中药治疗出血性中风急性期56例疗效观察[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0,25(10):1619-1921.

[14]李智申.蒌蛭化痰逐瘀汤颗粒剂治疗急性期出血性中风30例[J].四川中医,2011,29,(7):82-84.

[15]许应改.活血化瘀方治疗急性出血性中风患者80例疗效观察[J].医药论坛杂志,2010,31(20):166-167.

[16]张轶丹.破血化瘀填精补髓法治疗出血性中风临床研究[J].中国中医急症,2012,21(9):1380-1381.

doi:10.3969/j.issn.1003-8914.2016.01.078

文章编号:1003-8914(2016)-01-0149-02

收稿日期:(本文校对:刘言言2015-01-16)

猜你喜欢

中医综述中药
中药久煎不能代替二次煎煮
您知道吗,沉香也是一味中药
中医,不仅仅有中药
5G应用及发展综述
机器学习综述
NBA新赛季综述
中药贴敷治疗足跟痛
中医英译的误译现象探析
关于中西医结合治疗乳腺增生病38例临床观察
持之以恒反“四风”——我省正风肃纪工作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