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金匮要略》治疗腹痛之病因病机

2016-03-10

光明中医 2016年7期
关键词:汤主证治金匮要略

魏 宁



《金匮要略》治疗腹痛之病因病机

魏宁

目的对《金匮要略》有关腹痛病因病机内容的整理、分析,以便初学者领会掌握。方法以临床经验结合参阅文献进行总结归纳。结果仲景学术思想具有独特性、完整性,并在脏腑辨治及妇人腹痛证治方面具有创新性。结论仲景治疗腹痛是根据具体疾病之腹痛的病因病机做出相应处理,对腹痛之论治有其独到之处,为现今医者遵从和运用。

《金匮要略》;腹痛;病因病机

腹痛是以腹部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常见病证。医圣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对腹痛论述颇为精详,至今仍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拟就书中有关腹痛的病因病机内容作初步探讨,以便初学者领会掌握。

1 病因

“千般疢难,不越三条”,腹痛之病因亦不外乎此,可由多种原因引起,如“寒气客于肠胃之间,膜原之下,血不得散,小络急引故痛”“饮食自倍,肠胃乃伤”及“暴触怒气,则两胁先痛而后入腹”等。故饮食不洁,肠虫滋生、暴饮暴食,损伤脾胃,腑气通降不利,或情志不遂,气机不畅,或素体脾阳亏虚、病久肾阳不足虚寒中生,渐致气血生成不足等所导致的各种急慢性病变,都可能产生腹痛。

2 病机

仲景论治腹痛,紧扣“不荣则痛、不通则痛”之病机。“不荣则痛”主要为中脏虚寒,气血不能温养而痛;“不通则痛”则是邪气郁滞,气血运行不畅,经脉痹阻而痛。

2.1脏腑经脉失养,“不荣则痛”2.1.1脾胃虚寒腹痛《金匮要略·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曰:“心胸中大寒痛,呕不能饮食,腹中寒,上冲皮起,出见有头足,上下痛而不可触近,大建中汤主之”,又有“病者腹满,按之不痛为虚,痛者为实”,本条腹痛虽有“大寒痛”“不可触近”之症状,从表象看似乎是实证,但其痛上下走动而无定处,且满时减时增,非若实证之满痛,着而不移之特征,故此处腹痛为本虚标实之证,系脾胃阳衰,中焦虚寒所引起,故以温中散寒之品,使得中阳得运则阴寒自散,诸症悉愈。

《金匮要略·产后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一》中“产后腹中痛,当归生姜羊肉汤主之”,则论述了产后血虚内寒之腹痛,当以当归生姜羊肉汤补虚养血,散寒止痛。

2.1.2阴阳两虚腹痛《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曰:“虚劳里急,悸,扭,腹中痛,梦失精,四肢酸疼,手足烦热,咽干口燥,小建中汤主之”,“虚劳里急,诸不足,黄芪建中汤主之”。本证之腹痛系机体虚劳日久,阴阳两虚,正虚不足,内失温养,故腹痛绵绵,时作时止;阴虚生内热,则扭血,手足烦热,咽干口燥,心营不足则心悸,肾阴虚不能内守则梦遗失精,气血虚寒不能营养四肢,则四肢酸疼,这些都是阴阳失调之虚象。“欲求阴阳之和者,必于中气”,故治阴阳两虚之腹痛必以小建中汤或黄芪建中汤温中补虚、和里缓急之法,中阳充足,使中气得以四运,阴阳协调则腹痛自止。

2.2邪气阻滞,气血运行不畅,经脉痹阻,“不通则痛”

2.2.1胃肠热结腹痛《金匮要略·腹满寒疝宿食脉证治第十》曰:“腹满不减,减不足言,当须下之,宜大承气汤”,此证为热壅里实证,病机为湿热内结,气机壅滞,腹气不通,故腹痛拒按,烦渴引饮,大便秘结,或神昏谵语,脉洪数或沉实有力。故以泄热通腑,行气导滞之大承气汤,软坚润燥,破结除满,荡涤肠胃。

2.2.2寒实内结腹痛《金匮要略·腹满寒疝宿食脉证治第十》又曰:“胁下偏痛,发热,其脉紧弦,此寒也,以温药下之,宜大黄附子汤”。本证所述之胁腹疼痛,大便不通,脉象紧弦,乃由于寒实内结,阳气郁滞,营卫失调所致。2.2.3水湿内停腹痛“腹中寒气,雷鸣切痛,胸胁逆满,呕吐,附子粳米汤主之”。论此腹痛,其病位在腹中,主要症状为肠鸣腹痛。由于脾肾阳虚,不能运化水湿而致,故以散寒降逆,温中止痛之附子粳米汤。

2.2.4寒气内结腹痛《金匮要略·腹满寒疝宿食脉证治第十》中论述了寒饮腹痛之证治:“腹痛,脉弦而紧,弦则卫气不行,即恶寒,紧则不欲食,邪正相搏,即为寒疝。寒疝绕脐痛,若发白汗出,手足厥冷,其脉沉紧者,大乌头汤主之。”论此处之腹痛多为绕脐疼痛,发作性腹痛,寒气内结,阳气不能行于外,而衰于内,故发生剧痛,脉由弦紧转为沉紧,则痛势加重之症,故以温中散寒之品治之。2.2.5肝脾不和腹痛《金匮要略·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第二十》曰:“妇人怀妊,腹中痛,当归芍药散主之”。本证腹中拘急,绵绵作痛,病由妊娠气血亏虚,肝脾失调,气血郁滞,肝虚气郁则血滞,脾虚气弱则湿胜,故用当归芍药散以养血疏肝,健脾利湿之法。

2.2.6瘀血内结腹痛《金匮要略·妇人产后脉证治第二十一》:“产后腹痛,烦满不得卧,枳实芍药散主之”,又述:“产妇腹痛,法当以枳实芍药散,假令不愈者,此为腹中有乾血著脐下,宜下瘀血汤主之;亦主经水不利”。此两者均论述产后腹痛,前者由于妇人产后气血郁滞成实,气机痹阻不通所致。故腹痛多为胀痛,痛连脘腹,烦满不安,治用枳实芍药散破气散结,和血止痛,使气血宣通,则腹痛烦闷诸证自除。后者为服枳实芍药散而腹痛仍不愈,由于干血着于脐下,瘀血内结,多为少腹刺痛,固定不移,拒按,按之有硬块,当用下瘀血汤破血逐瘀。

又有“产后七八日,无太阳证,少腹坚痛,此恶露不尽;不大便,烦躁发热,切脉微实,再倍发热,日晡时烦躁者,不食,食则谵语,至夜即愈,宜大承气汤主之”。此证论述为产后瘀血内阻兼阳明里实相兼之证治。其病机不但是血结于下,而且热聚于中,即由瘀血内阻胞宫而实热结于胃肠所致。故用大承气汤泄热通便,治阳明实热,亦可使瘀血随热去便通而下,从而收一攻两得之效。

此外,《金匮要略》中宿食内停、肠痈急症、蚘虫等诸多论述,可引起腹痛之症状,亦辨其发病机制,对症用药。

3 结论

《金匮要略》全书论述腹痛之处胜多,其中对腹痛的表述有“心中大寒痛”“胁下偏痛”“雷鸣切痛”“绕脐痛”“腹中痛”“少腹坚痛”等,所涉之虚劳病、寒疝病、妊娠病、产后病、肠痈、蚘虫等多种疾病,相关治法包括温中补虚、通腑泻热、温下、理气导滞、散寒止痛、活血化瘀等,由此可见,仲景治疗腹痛是根据具体疾病之腹痛之病因病机做出相应处理,对腹痛之论治有其独到之处,为现今医者遵从和运用,值得我们深入探讨和研究。

[1]徐爱华,万强.论仲景对腹痛腹满之辨治[J].光明中医,2010,25(6):926.

[2]毛文晴.《金匮要略》与《伤寒论》关于腹痛辨治思路的探讨[J].陕西中医,2010,31(8):1036-1037.

[3]陈学习.《金匮要略》腹满痛病因病机浅析[J].内蒙古中医药,2003,38(1):32-33.

[4]李克光.金匮要略讲义[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3:12,70-71,103-114,232,240-242.

[5]周仲瑛.中医内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237-244.

河南理工大学医学中专部(焦作 454000)

10.3969/j.issn.1003-8914.2016.07.010

1003-8914(2016)-07-0927-02

(本文校对:刘言言2015-04-24)

猜你喜欢

汤主证治金匮要略
《原机启微》眼病辨证思想探讨
《金匮要略》对黄疸病的认识及其在临床上的应用
谈中医药高等院校成人教育对青年教师的要求
瓜蒌薤白半夏汤在肺间质纤维化病程发展中的应用
浅析《金匮要略》对后世医家论治痹病的启示
《理虚元鉴》劳嗽证治刍议
《伤寒论》暑病证治规律研究
慢性泄泻证治体会
从伤寒六经论“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的临床应用
白云阁藏本《伤寒杂病论》厥阴篇讲解(一)第一部分:版本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