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上肢骨折的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2016-03-10刘红梅陈翠玲黄东芝
刘红梅,陈翠玲,李 英,黄东芝
Epidemiological survey and analysis of upper limb fractures in children
Liu Hongmei,Chen Cuiling,Li Ying,et al
(Chinese Medicine Hospital of Dongguan City,Guangdong Province,Guangdong 523000 China)
儿童上肢骨折的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刘红梅,陈翠玲,李英,黄东芝
Epidemiological survey and analysis of upper limb fractures in children
Liu Hongmei,Chen Cuiling,Li Ying,et al
(Chinese Medicine Hospital of Dongguan City,Guangdong Province,Guangdong 523000 China)
摘要:[目的]调查儿童上肢骨折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影响因素,探讨针对性健康教育的有效方法。[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对在我院住院的294例3岁~15岁上肢骨折患儿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患儿性别、年龄、骨折发生时间、骨折发生原因、地点、骨折类型、部位、照护人及儿童本人有无接受过意外伤害预防相关安全知识宣传教育等。[结果]6岁~10 岁儿童上肢骨折所占比例最高;骨折原因以跌倒/跌落和运动伤为主;主要的骨折部位为肘部,其中肱骨髁上骨折的比例最高;以暑假期间(7月和8月)骨折发生率最高,受伤高峰时间分别是12:00及18:00左右;儿童上肢骨折发生最多的地点为家庭;日常照护人为亲属/保姆的上肢骨折患儿占大多数。[结论]儿童上肢骨折的发生具有一定的规律,应根据其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应建立院前、院中、院后一体化模式及多管齐下的健康教育策略,以降低儿童骨折发生率。
关键词:儿童;上肢骨折;时间;地点;部位;原因;健康教育
儿童处于好动时期,由于对创伤的危害性认识不足容易造成创伤。这已经引起国内外儿童少年健康工作者的关注[1]。骨折是儿童创伤的常见类型,已经成为威胁儿童健康的重要原因之一[2]。研究儿童骨折的流行病学特征,可针对性地进行防范。本研究通过调查儿童上肢骨折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影响因素,探讨针对性健康教育的有效方法,为家庭、学校、社区、医院及各相关部门实施预防和科学救治提供依据。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选取 2014年7月—2015 年6月在我院骨科住院的因外伤导致上肢骨折的患儿。纳入标准:3岁~15岁;初次确诊为上肢骨折,包括肩部及以下的骨与关节损伤。排除标准:患儿或家长拒绝参与研究;病理性及非创伤因素引起的上肢骨折。
2结果
2.1一般资料本研究共向342例符合纳入标准的上肢骨折患儿发起调查,最终有294例患儿及/或家长同意并接受调查。发放调查表294份,回收有效调查表294份,有效回收率100%。294例患儿年龄3岁~15岁(6.09岁±1.54岁);6岁~10岁儿童上肢骨折所占比例最高,占44.90%。
2.2不同性别患儿上肢骨折发生率比较(见表1)
表1 上肢骨折患儿的年龄和性别分布 例
2.3受伤特点
2.3.1骨折时间分布以7月份和8月份病人最多,这两个月就诊的上肢骨折患儿占全年的29.59%;而1月份和2月份最少。一周内每天手部骨折患儿人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一天内的不同时间段中,12:00~18:00为儿童上肢骨折的高发时段,共139例,占47.28%,00:00~08:00受伤的仅8例,占2.72%。一天当中骨折有两个高峰时间点,为12:00及18:00左右。
2.3.2骨折地点分布儿童上肢骨折发生最多的地点为家庭,有108例,占36.73%,其次为运动场,有80例,占27.21%,见表2。
表2 上肢骨折患儿的骨折地点分布(n=294)
2.3.3骨折原因的分布受伤原因多样,以跌倒/跌落和运动伤为主,分别占26.53%和24.49%,见表3。
表3 上肢骨折患儿的骨折原因分布(n=294)
2.4受伤情况
2.4.1受伤类型单纯闭合性骨折208例,占70.75%;其余为复合性损伤,86例,占29.25%,其中上肢骨折合并挫擦伤79例,上肢骨折合并关节脱位7例。
2.4.2骨折部位发生率居前3位的部位分别是肘部、上臂和手部,分别为39.45%、20.06%和15.99%,见表4。而116例肘部(肱骨下端、桡尺骨近端)骨折的患儿中,肱骨髁上骨折97例,占肘部骨折的83.62%。
表4 上肢骨折患儿的骨折部位分布(n=294)
2.5患儿日常照护人身份与骨折发生情况日常照护人为父母者91例,占30.95%;日常照护人为亲属/保姆者203例,占69.05%。受伤前日常照护人接受过宣传教育的199例,占67.69%;未接受过宣传教育的95例,占32.31%。患儿接受过宣传教育的243例,占82.65%;未接受过宣传教育的51例,占17.35%。两者接受教育的主要途径不同,见表5、表6。
表5 日常照护人接受有关儿童安全
表6 患儿接受意外伤害预防相关
3讨论
3.1儿童手部骨折的流行病学特征
3.1.1年龄本研究结果显示,儿童上肢骨折的发生年龄主要集中在6岁~10岁,可能原因为此阶段的儿童好奇、好动、好模仿,安全防范意识薄弱,对危险事物的认知、分析能力尚未成熟,加之已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独立活动,往往由于成人的一时疏忽而发生意外事故。
3.1.2性别男性儿童上肢骨折发生率比女性儿童更高,主要原因为男女的性格特点不同,女孩趋于文静、害羞,男孩更为活泼、好动,常参与各种风险较高、强度较大的活动,因而受伤几率更大。
3.1.3发生原因发生骨折的原因以跌倒/跌落和运动伤为主,这与儿童时期的性格特征相关。骨折部位以发生在肘部的肱骨髁上骨折最多,原因为儿童时期肱骨髁上部位在结构上最为薄弱,导致儿童时期的肱骨髁上骨折最为多见[3]。
3.1.4发生时间儿童上肢骨折分布存在季节规律性,夏季发生率高,主要集中于7月份和8月份,可能原因是暑假期间,儿童户外活动机会增多,在打闹或追跑易导致骨折发生[4]。本组患儿受伤高峰时间分别是12:00及18:00左右,可能原因是家长们在此时间段正在就餐阶段或忙于准备午、晚餐而疏于对儿童的看护,在校儿童则可能由于此时处于课后或放学时段,较集中上课时间更易发生意外伤害。
3.1.5发生地点家庭是儿童的最主要活动场所之一,因而也是儿童骨折发生率最高的地点,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参加的体育活动增加,运动场所也是发生儿童骨折较多的地点[5]。
3.1.6日常照护人亲属/保姆为日常照护人的儿童上肢骨折发生率较父母照护者更高。东莞地区为珠三角经济发达地区,有“世界工厂”之美称,适龄劳动者工作繁忙而紧张,一些儿童请人看管或疏于看管,对儿童活动的安全教育指导和防护措施不足,容易导致发生骨折。监护人接受宣传教育的途径以报纸杂志和电视电影为主;而儿童接受宣传教育的途径则多来自监护人和老师。照护人和儿童本人均未系统地接受相关专题教育。
3.2对策①加强重点人群的健康教育。在普及教育的基础上,还应重点加强对6岁~10岁学龄儿童的照护与教育,男童尤为重点关注人群。针对跌倒/跌落和运动伤主因,做好家庭和运动场所等高发地点的安全预防。服装上不要有任何挂件,窗户边和阳台无可供孩子攀爬的家具。台阶处白天和夜晚都有足够的亮度,台阶至少有一边有扶手。地面和浴室应防水防滑,家中的过道上不要放置玩具等物品。在进行体育和娱乐活动前,换上合适的运动衣和运动鞋,并为儿童准备高质量的且大小合适的安全护具如头盔、护肘、护腕、护膝等,同时指导先做热身运动,检查运动场地,减少儿童在运动中发生意外伤害的潜在隐患。另外,家长在公共场所中应注意危险告示以便提高警惕,对儿童可能发生的意外做出防范。此外,对各年龄段患儿应针对性地进行安全意识教育,加强儿童自我保护意识。学校应开设安全教育课程,通过健康知识宣传手册、专题讲座等强化儿童安全知识教育。医院应根据每个患儿的具体情况制订健康计划并实施健康教育,提高患儿的依从性,促进骨折的愈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6]。儿童健康教育不仅在医院进行健康教育,更应从医院拓展到社区,积极开展社区医院医护人员的技术培训,合理配置医疗资源,使上肢骨折患儿得到及时、合理的治疗。②加强对高危家庭与照护人的健康教育。加强对日常照护人的宣教指导,并重点针对亲属及保姆为儿童主要照护者的家庭。家庭是儿童活动最多的场所,所以居家环境和日常照护人的看护与儿童发生意外骨折的关系重大,日常照护人对意外伤害预防的相关知识水平与儿童意外伤害的发生有很大的影响。通过对儿童照护人进行知识、信念/态度、行为的教育干预,掌握儿童意外伤害预防与识别,使之教会儿童如何规避意外伤害,这是作为照护人最基本的技能和责任。③加强多发时段的监管。本研究显示,高发时段为暑期、午间及下午放学时段。教育孩子嬉戏玩闹有度,并加强监管。与孩子共同规划安全上学路线,尽量减少与避免偏离规划路线。放学后照护人应及时接送孩子,减少在外逗留时间与机会。④建立多管齐下的健康教育策略。定期、持续、系统地开展多种形式的公共教育,加大社会对儿童意外伤害的关注与干预力度,如电视、电台公益广告与宣传、报纸杂志、现场专题讲座、角色扮演与讨论、印发宣传资料、学校专题教育、社区沙龙、家庭教育等。以开展家庭访视、学校或社区调研等方式验证和评价教育效果。同时健康教育还应与相关群体教育指导相结合,儿童上肢骨折绝大多数发生于家中,家庭是健康教育的主要场所,很有必要加强家长的安全意识及大力宣传家庭的照顾和管理,以减少引起儿童上肢骨折的危险因素。⑤建立从院前、院中、院后的一体化健康教育模式,儿童骨折面临着与成人相同的并发症的威胁[7]。轻者需保守或手术治疗,重者则有可能给儿童造成终生残疾,不仅给儿童和家庭造成重大的身心伤害及经济损失,还因无法正常到校学习,从而导致学习成绩的下降甚至辍学的发生,严重影响儿童身心的正常成长。儿童骨折还可能造成过度生长、生长过早停止、畸形生长、截肢残端过度生长等特殊并发症[8]。因此除了对患儿及其监护人在院内进行健康教育外,健康教育指导更需要贯穿在院前、院后直至病人完全康复的整个过程中[9-10]。建立起一个院前、院中、院后三个相互关联的“功能康复链”,通过健康教育手段将安全教育与干预策略在临床、校园、社区和家庭推广,预防和控制儿童骨创伤,预防并发症,促进康复,减轻家庭与社会负担。
参考文献:
[1]朱向辉,李卫平,陈子杰,等.澳门地区儿童青少年骨关节创伤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04,10(25):530-531.
[2]马小明,楼跃.儿童骨折流行病学及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2,6(10):2724-2726.
[3]吕式瑗.创伤骨科护理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04.
[4]蒋昭伦,邱厚兴,齐凡平,等.滕州市0~14岁儿童肢体伤害流行病学调查及5年住院病例分析[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0,21(4):273-275.
[5]Macinnes K,Stone DH.Stages of development and injury:an epidemiological survey of young children presenting to an emergency department[J].BMC Public Health,2008,8:120.
[6]梁启玲,黎裕萍.0~15岁儿童骨折流行病学调查对健康教育的启示[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9,25(23):83-84.
[7]Kreder HJ,Armstrong P.A review of open tibia fractures in children[J].J Pediatr Orthop,1996,15:482.
[8]杜克,王守志.骨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398.
[9]陈淑琴,王颖,张海生.手外伤住院患者流行病学特征及健康教育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2009,44(3):205-208.
[10]Tsao LI,Su MC,Hsiao PJ,etal.The longitudinal effects of a perimenopausal health education intervention on the mid-life women in Taiwan[J].Maturitas,2007,57(3):296-305.
(本文编辑崔晓芳)
1.2研究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儿童骨折的流行病学调查问卷》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患儿性别、年龄、骨折发生时间、骨折发生原因、地点、骨折类型、部位、照护人及儿童本人有无接受过意外伤害预防相关安全知识宣传教育等。通过X线片或影像归档和通信系统(PACS系统)采集儿童上肢骨折的影像学资料。
(收稿日期:2015-11-04;修回日期:2016-02-13)
作者简介刘红梅,副主任护师,本科,单位:523000,广东省东莞市中医院;陈翠玲、李英、黄东芝单位:523000,广东省东莞市中医院。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9-6493.2016.06.039
文章编号:1009-6493(2016)02C-073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