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实”利导
——学情导向备课模式的探讨
2016-03-10殷帜帅
◆殷帜帅
(山东省青岛第四中学)
因“实”利导
——学情导向备课模式的探讨
◆殷帜帅
(山东省青岛第四中学)
以北师大版初中数学教材和新课程理念为指导,通过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复习课中的两个环节为案例,对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以学情为导向进行备课设计,进行了一番思考与探讨。
学情导向 前置诊断 顺学而导 分层而导
在实际备课、教学中,教师往往不自觉地给学生设计好“预定”的学习思路和轨道,然而,由于知识结构、学生能力等的不同,学生的反应却常常“离经叛道”,使课堂效果大打折扣,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前对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调查清楚,根据实际学情因“实”利导。下面将以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复习课的一个备课案例为切入点,探讨学情导向的必要性。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部分知识量大,综合性强,可深入研究的知识点很多,一般的备课思路是:首先尽可能体现知识结构的完整,然后变式由特殊到一般,最后升华到数形结合的高度。例如,对一个二次函数图象草图由教师逐步添加条件,使之越来越具体,并通过这个过程串联起二次函数所有性质,再针对学生接受困难的结论进行变式,一般化,使之体会到数形结合的好处。然而,“完”未必“美”,实际中教学设计与课堂效果往往存在的一定反差。这说明教师备课,相对于关注知识、更应该关注学生,前置诊断;导学案的设计相对于追求深度,更应该关注学情,顺学而导。在例题和练习的设置上,照顾到各层次学生的需求,分层而导。这样才能做到立足学情、有效教学。
一、前置诊断
学情导向的基础是前置诊断。前置诊断,即在课标基础上,明白学生“现在在哪里”“现在想到哪里去”,从而进行及时查漏补缺,调整教学思路。诊断要准确就得切中学情,所谓学情,即学生在过去进行完某项学习活动后,现在的掌握程度,包括兴趣、习惯、学习方式、学习思路、思维误区、学习效果等要素。在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复习课中,若对学情调查不充足,诊断不及时,经常会出现以下问题:在非重点问题上占用了学生大量时间、耗费了太多精力,喧宾夺主,尽管老师努力引导,但数形结合这个核心始终没有充分的体现出来,甚至没有被大部分学生意识到,不少学生对二次函数性质只是机械背诵,有同学连可用直接开平方法的一元二次方程都不会解了,已知顶点坐标写不出顶点式的雏形,已知图象上一点坐标却不会代入关系式,草图画的极慢且不客观、不正规,研究图象与方程、不等式的关系时,好不容易有点眉目了,下课铃却响了……前置诊断不仅要尊重学生,更要耐心引导,认真研判,才能够有效。例如,在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复习课上课之前,先通过作业,了解学生在上课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哪些问题,对于“挡路的小石头”,如性质有哪些?一元二次方程怎么解?方程组哪种解法正确率较高?怎样将点的坐标代入求值等……这些问题在上课之初就要解决掉,尽量避免学生在理解重难点过程中,受到基础知识和计算问题的干扰,从而突出重点。
二、顺学而导
学情导向的关键是顺学而导。好课的关键是处理好了预设和生成的关系。众所周知,一堂好课从制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到设计一条怎样的线索来串联起整节课,再到如何引导学生去理解、感悟等,都凝聚了备课教师很多的智慧和心血,但客观地说,也只是预设了一堂好课。而上课时面对的是活生生的个体,在相互交流和探索的过程中,课堂上总会出现让人始料不及的情况,面对课堂的生成,是选择回避,把学生往预设的轨道上拽,还是选择关注学生呢?下面这个案例就较好的体现了顺学而导的原则:
【活动一】形无数,难入微
1.如图1是关于x的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象:
(1)写出你能得到的结论并说明理由;
(2)添加条件,使a、b、c的值可求,请提供尽可能多的添加方法。
(3)知道二次函数图象中的哪些条件,可以确定对应的函数表达式?
2.练习。画出同时满足下面3个条件的二次函数图象的草图;根据所给条件,能确定相应的函数表达式吗?为什么?
(1)①开口向上;②关于直线x=1对称;③最值是-2。
(2)①该图象可以由y=-x2+x的图象平移得到;②当x≤2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当x>2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③该图象过点(1,8)。
3.反思提炼,完成一个相对客观的草图,应满足哪几个条件?
【活动二】数无形,少直观
1.已知关于x的二次函数表达式y=-2(x-2)2+9,回答下列问题:
(1)当y=0时,x的值是多少?你是怎么做的?
(2)生成性互动:如果给出y=-2(x-2)2+9的图象,还能解决哪些问题?
2.创意空间
(1)自编一个二次函数的表达式,并画出相应图象的草图;
(2)由(1)你能得到那些结论?
案例中的活动一能够较好地引导学生发现,通过观察二次函数的图象,很容易得到二次函数的某些性质,直观方便;但当图象中没有必要的数据时,无法确定表达式,进而深入研究函数的性质,帮助学生进一步明晰二次函数图象的草图与确定表达式的关联,主动的体会形无数,难入微。而活动二中的一些开放性提问方式,提供给学生一定自由发挥的空间,更能促进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活跃课堂,促进对知识的理解。当然,在教学过程中,“顺学而导”也不是无限度的“顺”,完全被学生牵着鼻子走,应该“顺”而有度。
三、分层而导
学情导向的效果保障是分层而导。不同的学生学习能力不同,接受速度不同,个体的差异是始终存在的。学情导向要导之有效,就要在全班一个大的学情背景下,分类讨论,分层引导。例如,在上面案例的活动二第(1)问中,可能有学生在经历画草图后,还是首先会想到用代数方法解方程。这样,就不能在开始时“绑架”学生的思路,强迫他们首先利用图象法。而对反应较快的学生,则可提示其利用自己的方法还能解决哪些问题。再如活动二练习中的“创意空间”,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主要是问题的编制者,可看出其对重难点的理解是否到位;对于基础较弱学生,主要是问题的回答者,可检验其对重点的掌握程度。如果时间允许,还可以设置随堂进行的达标检测。这种检测更要突出给不同水平学生的选择空间,分层设题,让尽可能多的学生能够获得成功的喜悦。
经典教案学案中固然有许多值得学习和借鉴的设计,但如果知识一昧照搬硬套,而不根据实际学情进行摸底、选编或再创造,也只会让优秀的成果和创意“明珠投暗”。教师在备课和上课过程中,应更多在关注学生、关注学情上下功夫,以实际学情为导向,制定能够“前置诊断”“顺学而导”“分层而导”的教案、学案辅助教学。脚踏实地、因“实”利导,提升课堂效率,应该成为教学最基本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