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改两大关键:医院体制和人才流动

2016-03-10

环球时报 2016-03-10
关键词:医务人员公立医院医疗

黄洁夫

在昨天全国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的记者会上,我就“号贩子”的问题回答了记者的提问,并列举了两个亲身经历的例子,引起媒体及舆论的关注。为什么这个问题为大多数民众所关心?因为医疗改革关系到老百姓的切身利益,是生活中不可避免会遇到的问题。医改自2009年启动,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随着改革向纵深推进,当前面临着诸多严峻挑战,我认为在这些挑战中,有两个方向性问题值得重视。

首先,医改要改什么?医改不是“改医”,不是“药改”。医改是改革医药市场,培育医药市场,是推动医药市场快速发展,通过卫生事业的发展去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

“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医改战略,着力解决医疗事业的公益性和政府对基本医疗的公共服务职能,取得了重大阶段性成果。但从执行层面上看,目前的医改对我国医疗资源总量不足与结构性矛盾关注不够,民众“看病贵、看病难”至今未能得到根本缓解。

具体而言,医改仅聚焦于医保层面、医院内部管理,对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我国现行医疗服务体系并未触动,供方的利益格局并未调整。公立医院试点集中在县级医院,位处医疗服务链的“下游”,而“上游”的大医院改革未积极推进,至今未产生可推广的模式。“社会办医”、“多点执业”、“三医联动”、“医疗资源基层下沉”等措施,大都是停留在文件上无法落地。与医改相关的政府部门大约20余家,理念并不一致,缺少一个统揽全局的部门。

当前我国医改的外部形势十分紧迫。随着工业化、城镇化、人口老龄化的进程加快,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经济下行,国家卫生筹资能力严重不足,再加上群众对医疗服务需求日益增长,疾病负担加重,社会矛盾不断凸显。我认为,医改的深化要遵循十八届三中全会“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改革原则。医改要求政府对医院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心转向“建机制”和“改体制”。

我国现有的1.3万多家公立医院应进行结构性改革,包括公立公办、公办民营、混合制改革。在确保我国的公立医院体系能保障提供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的同时,应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医疗市场,提供民众多元化医疗需求。“行政化+商业化”畸形的公立医院的事业单位体制应该改变。

第二,医改由谁来改?政府是医改的主体,主力军应是医务人员。医务人员应在一个健康的医疗环境中参与医改。一个健康有序、充满活力、公平竞争的医疗服务市场与一支德艺双馨的医务人员队伍,是医改成功的关键。

我国现在的医疗市场的生态环境是不健康的,大医院人满为患,基层医院“门可罗雀”;公立医院“创收逐利”成为运行的动力,民营医院则定位不清人才匮乏;医患关系日益紧张,医务人员委屈无奈。此外,医学事业已出现后继无人的迹象。

医疗是知识密集型的服务业,服务提供者与接受者信息严重不对称,容易发生诱导性消费。所以,医生的人文精神与专业道德在市场中起着非常重要的导向作用,行政手段往往是无能为力的。政府的责任是支持和监管,应该用政府这只“有形之手”,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医疗规则,去建设一个医生为主体的自由流动的“人力资源”市场。政府的政策导向应是鼓励医生勤奋工作。薪酬制度应该体现与自身服务相称的劳动价值和合法收入,激励医务人员在医疗市场中创新医疗服务模式,为病人提供价格合理而高质量的服务,为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作者是全国政协委员、卫生部原副部长)

猜你喜欢

医务人员公立医院医疗
如何提高医务人员对多重耐药菌感染防控措施执行率
医疗垃圾包括哪些?医疗垃圾运到哪里,如何处置?
公立医院文化对党建政工的有效促进
福建:通过全国首个关于尊医重卫的决议
中央出台措施进一步关爱医务人员
ГОРОДА-ПОБРАТИМЫ ПОМОГАЮТ ХАРБИНУ В БЕДЕ俄友好城市向哈尔滨捐赠医疗物资
切实关爱疫情防控一线医务人员
公立医院总医疗费平均增幅须在10%以下
遇到疾病,如何医疗
医疗服务Ⅱ个股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