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伤后循环不稳患者应用超声定位与盲法桡动脉穿刺效果对比

2016-03-10张芳斌庄县建贺志军

中国医学工程 2016年6期
关键词:麻醉学桡动脉成功率

张芳斌,庄县建,贺志军

(广东省韶关市铁路医院 麻醉科,广东 韶关 512023)

桡动脉穿刺是临床中常见的一种穿刺方法,尤其在临床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对于严重创伤患者循环的不稳定型,手术中经常需要有创的动脉压监测,而桡动脉穿刺是监测中的一个重要操作[1]。传统穿刺中采取盲法,这种定位相对比较困难,且并发症也相对比较多[2]。因此,如何更好地提高穿刺成功率是医师们关注的重点。超声定位下桡动脉穿刺在近年来得到临床中应用,具有一定的效果[3]。因此,本研究重点对超声定位下桡动脉穿刺与传统盲法桡动脉穿刺效果进行对比分析,旨在提高创伤后循环不稳定患者的穿刺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本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80例创伤后循环不稳定需要桡动脉穿刺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入室平均动脉压在60.0 mmHg(1 mmHg=0.133 kPa)以下,或者休克指数在1.0以上,且依据手术与麻醉需要急需进行桡动脉穿刺,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超声定位组与盲法组,各40例。超声定位组男25例,女15 例;年龄20~77岁,平均(45.2±6.2)岁。体重49~88 kg,平均(70.3±3.5)kg。手术依据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y, ASA)分级:Ⅰ级10 例,Ⅱ级15例,Ⅲ级15例。平均动脉压54.5~62.5 mmHg,平均(58.4±5.5)mmHg。盲法组男26例,女14例;年龄22~75岁,平均(44.8±6.5) 岁。体重50~85 kg,平均(71.6±3.2) kg。手术ASA分级:Ⅰ级12例,Ⅱ级14例,Ⅲ级14 例。平均动脉压53.7~63.1 mmHg,平均(57.9±5.8) mmHg。超声定位组与盲法患者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对象均在入室之后进行常规生命体征监测,并开放其静脉通道,常规手术麻醉。桡动脉的穿刺应在麻醉诱导插管之后,其整个穿刺的过程中允许麻醉医师加快输液与输血,给予血管活性物质稳定循环。在其穿刺部位的侧腕部关节下垫薄枕,皮肤给予常规消毒处理,选择20G的穿刺针。

盲法组选择常规触诊法定位桡动脉进行桡动脉的穿刺处理,选择腕横纹近端2.0 cm内作为穿刺点,之后进行常规的穿刺处理[4]。

超声定位组选择超声定位桡动脉穿刺处理,选择GE LOGIQe 12L 型超声探头,探头频率为10.0 MHz。穿刺中超声探头应与桡动脉垂直,并在其腕部横纹近端2.0 cm位置内进行扫描,待确定桡动脉位置之后,将其探头中间线落在桡动脉的中心,并固定探头。然后,采取常规皮肤消毒,并观察桡动脉受压情况,明确进针点,保证穿刺点位于桡动脉的正上方,进针角度是针头与皮肤夹角为45度。之后,在超声引导下引导穿刺针尖穿透其桡动脉的前壁,待见到回抽血通畅之后固定[5]。

1.3 观察指标

①一次性穿刺成功率;②穿刺时间;③穿刺次数;④并发症。

1.4 判断标准

进针一次之后便可以固定,且不需要反复地穿刺与更换穿刺位置。穿刺时间是指针尖刺入皮肤到成功送入套管的总时间[6]。

1.5 统计学方法

研究数据均采取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分析与处理,计量数据采取均值±标准差(±s)表示,采取独立样本t检验;组间计数资料采取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比较

经过两组的数据对比分析,超声定位组患者一次性穿刺成功率97.5%(39/40),盲法组患者一次性穿刺成功率75.0%(30/40),超声定位组明显高于盲法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81,P<0.05)。

2.2 两组穿刺时间和穿刺次数比较

经过超声定位组与盲法组的数据对比分析,超声定位组穿刺时间和穿刺次数均明显低于盲法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穿刺时间与穿刺次数比较 (±s)

表1 两组患者穿刺时间与穿刺次数比较 (±s)

组别 例数 穿刺时间/min 穿刺次数/次超声定位组 40 1.3±0.2 1.0±0.1盲法组 40 2.9±0.3 2.2±0.2 t值 28.066 33.941 P值 0.0000 0.0000

2.3 两组并发症比较

经过两组穿刺后的并发症观察,超声定位组并发症发生率5.0%,盲法组并发症发生率22.5%,超声定位组明显低于盲法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例(%)

3 讨论

随着外科诊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与重症监测治疗学的应用,桡动脉穿刺置管术得到临床中应用,在一些重症手术麻醉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尤其在创伤后循环不稳定患者中应用广泛[7]。传统的穿刺方法以触摸桡动脉进行穿刺处理,这种穿刺方法的一次性成功率相对比较低,且经常需要反复性的穿刺置管,最终引起动脉痉挛和局部血肿以及瘀斑等并发症,导致穿刺的时间增加,进一步增加患者的创伤[8-9]。因此,如何更好地提高桡动脉的穿刺效果是医师们关注的重点问题。

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发展,超声定位技术得到临床中应用,高频超声可以清楚地观察血管情况,并更好地观察动脉和穿刺针局部的关系。同时,在影像学的指导作用下进行调整进针方向与角度,从而更好地弥补盲目性操作之不足,提高准确穿刺率[10-11]。经过此次的临床数据也显示,对于创伤后循环不稳定患者在超声定位下桡动脉穿刺一次性成功率达到97.5%,明显地高于常规盲法的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由此说明,超声定位下桡动脉穿刺效果优于盲法定位穿刺效果。超声定位下可以更清楚地观察循环不稳定患者动脉壁张力,更好地帮助术者进行桡动脉观察,提高穿刺效率[12]。数据还显示,超声定位组穿刺时间和穿刺次数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盲法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说明,超声定位下桡动脉穿刺可以缩短穿刺时间与穿刺次数,并极大地降低局部血肿和瘀斑并发症,提高穿刺的安全性。主要是由于超声定位下可以更好地判断桡动脉血肿形成和内膜剥离情况,加强对血流信号的强弱分析,准确地找到穿刺点,从而更好地为患者选择合适的穿刺针进行穿刺,提高成功率,缩短时间[13-14]。结合相关资料总结可得,超声定位下桡动脉穿刺处理应确保腕部的位置不变,更好地减少轻微因素影响穿刺效果[15]。同时,术者应精准地描述桡动脉在其体表的走形状况,提高穿刺成功率。

综上所述,创伤后循环不稳定患者采取超声定位下桡动脉穿刺的效果优于常规盲法穿刺效果,一次性穿刺成功率高,且穿刺时间短,次数少。同时,大大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穿刺安全性,值得临床中应用。

[1]胡子冬, 黎冬喧, 李国丽, 等. 超声定位下颈内静脉穿刺在重症胰腺炎中的应用[J]. 医学综述, 2013, 19(9): 1703-1704.

[2]梁勇升, 唐培佳, 谭冠先, 等. 超声定位在小儿颈内静脉穿刺置管中的应用[J]. 临床麻醉学杂志, 2011, 27(7): 695-696.

[3]刘国亮, 霍良红, 王小雪, 等. 超声定位法与传统触摸法在婴儿桡动脉穿刺置管中的比较[J]. 临床麻醉学杂志, 2014, 30(6):586-588.

[4]郭爱萍, 刘同学. 彩色多普勒超声定位对血液净化治疗动脉穿刺的意义探讨[J]. 中国美容医学, 2011, 20(z1): 380-381.

[5]权哲峰, 池萍, 李昕, 等. 超声引导下桡动脉穿刺中短轴与长轴方法的应用[J]. 临床麻醉学杂志, 2015, 31(5): 467-468.

[6]梅伟, 金传刚, 张毅, 等. 超声定位与盲法用于创伤后循环不稳患者桡动脉穿刺的比较[J]. 临床外科杂志, 2011, 19(3):199- 201.

[7]裴宇. 超声定位后桡动脉穿刺术在新生儿临床中的应用[J].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3, 23(6): 506-507.

[8]李福严, 于冬, 李志伟, 等. 便携式超声引导桡动脉置管[J].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4, 35(3): 238-240.

[9]靳红绪, 王忠义. 超声引导长轴平面内联合短轴平面外技术在危重患者桡动脉穿刺置管中的应用[J]. 广东医学, 2015, 36(1):101-103.

[10]王华. 超声引导下桡动脉穿刺置管的研究[D]. 江苏: 苏州大学,2012.

[11]Milne L, Keehn L, Guilcher A, et al. Central aortic blood pressure from ultrasound wall-tracking of the carotid artery in children:comparison with invasive measurements and radial tonometry[J].Hypertension, 2015, 65(5): 1141-1146.

[12]马多, 黄丽健, 王亚兰, 等. 超声引导桡动脉穿刺术的临床应用 [J]. 中国实用医刊, 2013, 40(23): 34-35.

[13]权哲峰, 池萍, 张本厚, 等. 超声引导桡动脉穿刺置管的临床应用效果[J]. 临床麻醉学杂志, 2014, 30(1): 56-57.

[14]Lisowska A, Knapp M, Tycińska A, et al. Radial access during percutaneous interventions in patients with acute coronary syndromes: should we routinely monitor radial artery patency by ultrasonography promptly after the procedure and in long-term observation[J]. Int J Cardiovasc Imaging, 2015, 31(1): 31-36.

[15]刘国亮, 郑铁华, 吕红, 等. 超声引导婴幼儿桡动脉穿刺置管术的价值[J]. 中华麻醉学杂志, 2013, 33(10): 1272-1273.

猜你喜欢

麻醉学桡动脉成功率
成功率超70%!一张冬棚赚40万~50万元,罗氏沼虾今年将有多火?
如何提高试管婴儿成功率
麻醉学专业导论课程教学的回顾与展望
探讨经桡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桡动脉急性闭塞的危险因素研究
中美麻醉学家合作研究发现丙泊酚可有效控制剖宫产术中产妇恶心
如何提高试管婴儿成功率
桡动脉造影验证桡动脉变异的发生及其预测因素
经桡动脉入径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桡动脉慢性闭塞危险因素分析
可视化技术在非麻醉专业学生麻醉教学中的应用
PBL教学法在临床麻醉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