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阅读古医籍之裨益探赜

2016-03-10贾亚玲冯泳罗俊刚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下半月 2015年11期
关键词:文献

贾亚玲 冯泳 罗俊刚

【摘 要】 浩如烟海的古医籍文献是历代医家智慧的结晶,集中体现了医学巨擘悬壶济世的一生。古医籍文献不仅是传承祖国医学的基本形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宣传中医药养生理念、展现古典语言风格的重要途径。因此,本文从阅读古医籍文献是积累中医药知识的经典模式、古医籍文献是进行科学研究的理论渊源、古医籍文献是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优秀载体、古医籍文献是陶冶情操、培养生活情趣的养生指南等四方面裨益进行一一阐述,旨在激励当代中医学者潜心研读经典原著,切勿弃本逐末。

【关键词】 古医籍;文献;裨益

【中图分类号】R2-03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5)22-0038-02

灿烂的祖国医学在历史的海洋中如宝石般明耀动人,诸多医家集其精华,将博大精深的理论及丰富的知识体系精雕细琢,最终问世了一部部旷世巨著,造就了一批批医界伟人,其作品与学术思想被世人传承,为后学留下了宝贵的知识财富。

1 阅读古医籍文献是积累中医药知识的经典模式

古医籍文献体裁多样、内容广泛,不仅有沿用至今的医理医技,还有诸多奇闻异事,不但促进了中医思维的构建、丰富了中医学术语的储备,还激发了我们学习中医的兴趣。因此,阅读古医籍文献是积累中医药知识的经典模式。

1.1 促进中医思维的构建 古医籍文献蕴含了丰富的中医基础和临床理论,凝聚了前人的医学知识和治病经验,确立了中医学独特的理论体系,体现了深刻的“授人以渔”的时代价值,为中医的发展起到了奠基和导向作用。因此,阅读古医籍文献既是传承中医的关键桥梁,也是构建中医思维的中心环节。[1]

以《标幽赋》为例,“轻滑慢而未来,沉涩紧而已至……气之至也,如鱼吞钩饵之浮沉;气未至也,如燕处幽堂之深邃。”[2]作者通过形象的比喻,旨在说明得气与否的针下感受,此文献对针灸学者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再者,中医讲究四诊合参、辨证施治,然而在论治小柴胡汤证时,提出只要抓住一二主症,便可使用该方治疗,如《伤寒论》中所说:“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体现了仲景方的特异性、简洁性和灵活性,为临床应用提供了示范。

1.2 丰富中医术语的储备 古医籍文献是古代文化的体现,但是由于时代差异,导致我们对古医籍中的诸多术语生疏,影响对古医籍的阅读与理解。因此,循序渐进地学习古医籍文献可以积累和丰富中医术语,强化中医意识,为后续经典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以《素问·上古天真论》为例,“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3]此段精练而准确地把握了女子生、长、壮、老、已等不同时期的生理特征,并引出“天癸”这一术语,即来源于先天的精微物质,具有促进人体的生长、发育和生殖的作用。再如《素问·六微旨大论》:“出入废,则神机化灭。”中的“出入”的含义,此并非往来室内室外的出与进,也不是不符、相差之意,而是指肺主呼吸的功能。

1.3 激发学习中医的兴趣 古医籍文献中天文、地理、历法、历史、传记、神话等应有尽有,以其丰富多样、趣味盎然的特点吸引了无数读者。

以《扁鹊传》为例,扁鹊是被我国史家专门立传的第一位医学家,生于春秋战国之交,又名秦越人。此传记记载了扁鹊诸多行医事迹,其中以“扁鹊见齐桓公”最为人们所熟知。它讲述的是扁鹊四次望诊齐桓公,而齐桓公讳疾忌医,导致病情逐渐深入,最终病入膏肓的故事。再如《素问·四气调神大论》:“逆春气,则少阳不升,肝气内变。……逆冬气,则少阴不藏,肾气独沉。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以四时阴阳配属四脏是《内经》天人合一、人副天数的具体应用。[4]这些医籍或突出医者医术之高超,或彰显中医之神奇,使读者燃起学习中医的热情,埋下了继承中医的种子。

2 古医籍文献是进行科学研究的理论渊源

古代医家系统性地地记载了他们对疾病的认识、诊断、治疗及预后等一系列内容,并且经过几千年的临床实践证实了中医、中药的可行性和有效性。然而在中医药走向世界的今天,我们有责任将中医术语用现代语言进行合理地阐释与转换,将古医籍中的用药、治病本质用现代实验方法进行科学地揭示与证实。因此,古医籍文献是进行科学研究的理论渊源。

如《伤寒论》中关于麻黄汤的煎服方法:“上四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余如桂枝法将息。”[5]于是学者便对“为何先煮麻黄、为何去上沫”等问题进行探索,最终在现代技术的支撑下印证了张仲景用药之精当。又如抗疟要药青蒿素的提取,便是从《肘后备急方》中“青蒿一握,水一升渍,绞取汁服,可治久疟。”得到的启发。

3 古医籍文献是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优秀载体

古医籍文献蕴含着丰富而优秀的传统文化亮点,不仅体现了中国古代医者悲天悯人的情怀,高尚的职业操守,严谨的治学态度;还体现了中国语言文字的丰富多样与优美精炼。因此,阅读古医籍文献不仅对做人、做学问有所启迪,还可以增强民族自豪感,促进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

3.1 悲天悯人的仁爱情怀 古代著名医家大多生活在战争时期,朝代更替频繁,时局动荡,民不聊生;而作为一个关心社会、具有责任感的医家,虽然改变不了时世的艰难,但其甘愿为人类社会贡献自己的微薄力量。

如《丹溪翁传》中言,“士苟精一艺,以推及物之仁,虽不仕于时,犹仕也。”此句与范仲淹所讲有异曲同工之妙,“吾读书学道,要为宰辅,得时行道,可以活天下之命。不然,时不我与,则当读黄帝书,深究医家奥旨,是亦可活人也。”[6]又如张仲景之“感往昔之沦丧, 伤横夭之莫救,乃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阴阳大论》《胎胪药录》,并平脉辨证,为《伤寒杂病论》,合十六卷。”[7]这些医家对社会高度的责任感和对民众的拳拳爱心都极富感染力和教育意义。

3.2 高尚敬业的业医操守 医学事业不单是传授医技以除人类之病痛的事业,更是培养高尚职业操守的事业。很多古医籍文献不仅赞扬了医家的高明医术,还用大量的笔墨歌颂他们正直、诚实、善良、有礼、自爱、淡泊等方面的业医操守。

如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大医精诚》中关于医德的阐述,“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蚩,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8]又如对朱丹溪的记载,“四方以疾迎候者无虚日,先生无不即往,虽雨雪载途,亦不为止,仆人告痛,先生喻之曰:病者度刻如岁,而欲自逸耶。”以上均体现了医者公平待人、敬业奉献的高尚操守。

3.3 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 前人基于悲天悯人的仁爱情怀和高尚敬业的业医操守,造就了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

如叶天士在临死前训诫其子孙,“医可为,而不可为。必天资敏悟,又读万卷书,而后可藉术济世。不然,鲜有不杀人者,是以药饵为刀刃也。吾死,子孙慎无轻言医。”[9]强调医生面对生命之谨慎。又如《类经·序》中言,“凡历岁者三旬,易稿者数四,方就其业。”[10]以及李时珍“岁历三十稔,书考八百余家,稿凡三易。”[11]还有王焘编写《外台秘要》时,“捐众贤之砂砾,掇群才之翠羽,皆出入再三,伏念旬岁。”[12]以上均说明古代医家治学之严谨,同时告诫我们做学问、做研究切不可急功近利。

3.4 丰富优美的语言文字 古医籍文献众体荟萃、各有风格,其优美的韵律、斐然的辞藻不止一次令我们折服。因此,阅读古医籍文献不仅可以丰富我们的文化底蕴,培养我们的审美意识与审美情趣,还可以使我们遨游在艺术天堂的同时提高品味、健全人格、增强民族自豪感,有助于我们从社会、文化的高度审视、诠释医学,进而深刻理解医学的目的、意义和价值。[13]

以《伤寒论·序》[7]为例,“怪当今居世之士,曾不留神医药,精究方术,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中以保身长全,以养其生。但竞逐荣势,企踵权豪,孜孜汲汲,惟名利是务,崇饰其末,忽弃其本,华其外而悴其内。皮之不存,毛将安附焉?”张仲景采用对偶的修辞方法,使得文章整齐美观、节奏铿锵,从“上”、“下”、“中”等三方面盛赞医药的重要作用,进而批判当世读书人轻医重利的错误倾向,并引《左传》之问句,引人深思。

4 古医籍文献是陶冶情操、培养生活情趣的养生指南

我国上古先民基于防治疾病和抗御严酷环境的需要,以增强体质、预防疾病、颐养身心、延年益寿为目的,以自我调摄为主要手段,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积淀、丰富和完善了一系列综合性保健措施,它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尤其是近年来,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追求自然、重视保健的观念愈加明显,养生已成为当今时代的一大主题。[14]

比如在《素问·上古天真论》中关于上古之人的论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15]又如《内经·四气调神大论》:“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湿,无泄皮肤,使气丞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古医籍中的养生知识于今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因此,古医籍文献是陶冶情操、培养生活情趣的养生指南。

5 结语

古医籍文献是学习和研究中医理论与实践的“入门之钥”,她不仅是我国古代医学的承载形式,也是历史积淀的瑰丽财富。我们若不能含英咀华,又如何领略祖国医学的古典深厚与博大精妙呢?诚如缪希雍所言:“凡为医师,当先读书。凡欲读书,当先识字。字者,文之始也,不识字义,宁解文理?文理不通,动成窒碍。”[16]

参考文献

[1]刘毅,曹亭,谢敬.天津地区古医籍学科分布特色研究[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3,(209):90-92.

[2]康锁彬.诠新针经指南[M].石家庄: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4:24.

[3]王冰.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1:5.

[4]马文辉.古天文历法是中医基础理论的思辨框架[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3,9(7):28-35.

[5]张仲景.伤寒论[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0:34.

[6]沈作喆.寓简[M].北京:中华书局,1985:36.

[7]张文钟.医古文[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8:149.

[8]孙思邈.千金方·备急千金要方上[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4:2.

[9]赵尔巽.清史稿列传[M].北京:中华书局,1977:13875.

[10]张景岳.类经[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1:11.

[11]李时珍.本草纲目[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6.

[12]王焘.外台秘要方[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1:18.

[13]谭素娟,赵鸿君.谈《医古文》的人文教育作用[J].辽宁中医学院学报,2001,3(4):251.

[14]文颖娟,陈梦园.中医养生探幽[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2,27(12):3125-3129.

[15]王冰.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1:2.

[16]缪希雍.神农本草经疏·续序例上[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7:16.

(收稿日期:2015.08.13)

猜你喜欢

文献
Hostile takeovers in China and Japan
Cultural and Religious Context of the Two Ancient Egyptian Stelae An Opening Paragraph
Architectural Landscape Planning and Design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in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at Vocational Colleges
The Role and Significant of Professional Ethics in Accounting and Auditing
《党的文献》2013年第6期要目
《党的文献》2013年第4期要目
《党的文献》2013年第3期要目
《党的文献》2013年第2期要目
《党的文献》2013年第1期要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