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活动中读书 在活动中成长

2016-03-10叶广军

读写算·教研版 2016年4期
关键词:成长读书活动

叶广军

(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马鞍中心小学 江苏 南京 211525)

摘 要:在语文课活动课的组织实施中,应始终把学生的自主性摆在第一位,让学习自主地、积极地参与,动口动脑,培养内在的动机,激发智慧的潜力,发展个性特长,推进个体的主动、和谐、全面的发展。“动”是活动课最大的特点,应该将“动”贯穿于活动课组织实施的全过程。活动课对于丰富学生生活,对于加深学生语言体验,提高学生个性,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活动;成长;读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4-081-01

语文活动课,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一环。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质,必须在抓好课堂教学的同时,认真上好语文课。活动课对于丰富学生生活,提高学生个性,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有着重要意义。

如何上好语文活动课呢?

笔者认为:在语文课活动课的组织实施中,应始终把学生的自主性摆在第一位,让学习自主地、积极地参与,动口动脑,培养内在的动机,激发智慧的潜力,发展个性特长,推进个体的主动、和谐、全面的发展。“动”是活动课最大的特点,应该将“动”贯穿于活动课组织实施的全过程。

一、选好内容,使学生“可以动”

语文活动课作为一门课程,它有自己设置的目的要求,也就是必须着眼于以获取直接经验。即时信息为内容,以实践性的特点,引导学生从书本走向生活,从课堂走向社会,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活动课比起学科课程有较好的灵活性,在内容的选择上我们可以很好地体现“可动性”。

1、实践性内容

实践性是语文活动课的主要特性,它改变了学科教学中教给学生结论性知识的方式,让学生在参与观察、动脑、动口、动手能实践活动中拓展知识,发展能力。一次语文活动课,我组织学生到市场调查采访,很多同学对市场的一些问题作了如实记述。如“吃啥有啥”、 “菜价低菜农愁”等。这次活动课,同学们表现活跃,不但学会了调查,练习了写作,还明白了“写作处处有材料,只要做个有心人”。

2、竞争性内容

魏书生说:“即使对毫无直接兴趣的智力活动,学生因渴望竞赛取胜而产生的间接兴趣,也会使他们忘记事情本身的乏味而兴致勃勃地投入到竞赛中。”的确是这样的,在竞赛中,不喜欢的事情也喜欢,枯燥的事情也变得有趣。 如我在上一则关于即兴演讲的口语交际的时候,采取的就是比赛选拔形式。学校正好要开展一次讲故事比赛,每个班级的名额有限,我们班这次的口语交际比赛前五名直接获得资格。同学们个个磨拳擦掌,由于准备冲分,竞争激烈,这一次的即兴演讲小比赛我们班级中人人都发了言。

二、放手指导,让学生“真正动”

要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活动中得到充分体现,从活动的设计、准备到实施、总结都要放手让学生参与,使学生感到这是自己的“活动”,从而真正动起来。

1、放手让学生参与活动的设计与活动准备

开始时,教师可就活动的设计和内容征求同学的意见。随着活动的深入开展,可将一部分内容交给学生搜集准备,这一过程其实也是学生的活动过程。从活动内容搜集,学具教具制作,到活动场景的布置,均可让学生参与,教师主权是做好小主持的指导。如在上《诗情画意迎新年》这节活动课节中,学生不但布置了一个喜气洋洋的教室,还自行准备了水果、糖、饼、卡片等奖品。

2、放手让学生在活动中一展身手

活动课重在过程,只要学生在活动中充分动脑、动手、动口,那么即使学生在活动的某项内容没有充分完成,这节课也是成功的。如活动课《手抄报大赛》,开始很多教师认为大部分学生将难以完成。后来放手让学生自行设计版面,结果连最差的学生也能完成,一些手抄报的精美还令人赞叹不已。当学生看到满教室展评的作品时,都深感自豪。

三、巧选形式,让学生“全体动”

语文活动课一定要避免那种“尖子生表演”的场面。在每一次活动中,都应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语文活动课的形式是多样的,如阅读欣赏、口才培训、表演品评、调查观察、语文技能赛等。要从为学生提供人人都有“动”的机会的角度出发,巧选活动形式。如苏教版教材第十一册语文《负荆请罪》一课,我在上这一课进行分角色表演时,就尽量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进来。我们采取以小组为单位,除了书中所说的廉颇、韩勃、蔺相如之外,又让学生积极开动脑筋,增添了一些人物,如:蔺相如的马车夫、侍卫等,这样就能让大部分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进来。

四、优化结构,让学生“全程动”

为确保学生在活动过程的每一环节都处于“动”中,教师除了让学生参与活动的准备工作以外,还必须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设计科学、合理、有序的活动程序,优化活动课课堂结构。如在《我能行》这节活动课的程序设计中,先以充满激情的语言导入情境,继而“选评委”抢答案掀起第一个小高潮。在汇报“发现别人优点”时,由于每人都想知道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所以会磁石般地吸引学生。“发现自己的长处”虽然要求较高,但满足了孩子的表现欲。紧接着安排了一个带有竞赛性却轻松愉快的“表演”,则缓和了紧张的气氛。最后的“评选‘班之最”,从而将活动推向了高潮。这样的课堂结构,自始至终都让学生们处于活跃的“动”中,效果自然显著。

参考文献:

[1] 《教师新概念--教师教育理论与实践(教育教学研究系列)》.出版社: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2年8月1日

[2] 《心理学》山东省自学考试统编教材.山东大学出版社.1999.2

猜你喜欢

成长读书活动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我爱读书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自我感悟 自我反思 自我成长
我们一起读书吧
读书为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