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党员的理想信念教育
2016-03-10付立平
付立平
[摘要]高校应有效利用新媒体对大学生党员进行理想信念教育,打造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的强势新媒体,充分发挥线上线下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的合力作用,建立新媒体理想信念教育信息发布机制,完善大学生党员新媒体使用行为的监督机制,加强大学生党员媒介素养教育。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
[中图分类号] G7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928X(2016)03-0049=02
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是我们党“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的全局性、根本性的重大问题。现在的时代,是一个新媒体飞速发展的时代,学生群体作为新媒体用户的主力军,他们的行为也深受新媒体信息的影响,将党员的理想信念教育与新媒体传播结合起来,是对大学生党员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有效途径。
一、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所面临的机遇
(一)新媒体成为了解大学生党员思想动态的新渠道。对大学生党员群体状况的准确把握是对其有效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前提。由于当前新媒体的便捷、迅速的传播特点,大学生成为使用新媒体的主力,同时新媒体也为了解青年大学生的思想状况提供了重要参考。通过关注大学生党员的社交网络账号,对青年的网络行为和网络言论进行搜集、统计、分析,有助于更直观、更全面地了解大学生党员的思想动态。
(二)新媒体可以成为联系大学生党员的新纽带。大学生喜欢通过新媒体以网络语言进行交流,在交流过程中能够找到一种超越现实生活的归属感。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学生党员在学校中属于不同的系别、班级,使思想交流存在一定空间局限,新媒体的应用和普及将成为党组织联系学生党员的新纽带。
(三)新媒体可以成为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的新阵地。相对于传统媒体,新媒体对“正能量”的传播效率,大大延伸了党组织引导学生党员的阵地。各级党组织依托网站、手机等新媒体,通过图片、文字、视频等丰富多彩的材料,将党史、党章、党的理论、党的政策等丰富多彩的内容传递到学生党员中,学生党员可以在充分了解基础上,进行实时提问和交流讨论,从而达到理想信念教育的目的。
(四)新媒体能够成为发动学生党员的新动力。理想信念教育要做到知行统一,实践教育也非常重要。实践教育需要发动学生党员的参与,新媒体是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参与方式,不仅能提高党组织社会化动员工作效率,而且能扩大工作宣传的新动力。高校利用网络发动学生党员通过网络注册成为志愿者,在线组织志愿服务活动项目,已经十分普遍。
二、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面临的挑战
(一)新媒体传播信息良莠不齐,容易误导大学生党员。新媒体时代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每个人都是信息的生产者和发布者,难以对信息的传播进行有效的审查和监管,大学生因为尚未形成理性的认识框架,频繁接触新媒体上的复杂信息、特别是负面信息后,容易产生各种模糊和错误认识,甚至转化为消极、逆反的极端思想逻辑,不利于大学生党员正确的理想信念的形成与巩固。
(二)新媒体深刻影响大学生的生活方式,挤压理想信念教育工作的时间。新媒体对大学生的渗透和影响是全方位的。有学者用“网络生存”来描述大学生的生活方式,人们在网络上办公、学习、交流、娱乐、购物,网上活动的时间往往超过现实生活中活动的时间。当前新媒体中鱼龙混杂的信息,已经使大学生党员的理想信念受到各种复杂信息的冲击,而大学生在新媒体中流连各种购物、社交和娱乐行为,这无疑又会挤压理想信念教育的时间。
(三)新媒体深刻影响大学生党员的组织方式,凸显理想信念教育的弱势。新媒体扩展了人际交流的模式,使得来自天南海北的人们可以依据需求和喜好在线聚集起来,构成一个个超越时空界限的“小圈子”。大学生活跃在不同的“圈子”中,如QQ群、微信群、百度贴吧、豆瓣小组,这些圈子有的是现实生活中的集体和社会关系的延伸,有的则单纯是通过网络组织起来的虚拟人际圈,这些“圈子”有一定的章程、有个性化的网络语言,对成员有很强的影响力和动员力。怎样能够使理想信念教育的相关内容在这些虚拟组织面前保持强大的影响力和感召力,是不可回避的问题。
三、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的方法
(一)打造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的强势新媒体。首先,新媒体应该是大学生群体中使用广泛的应用平台;其次,其传播能力受到大学生群体的认可。智能手机在大学生群体中的普及率已经十分高,因此应该着力开发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的手机应用客户端。同时,应该着力建立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社交平台和公众账号。当前90后大学生喜欢彰显个性,不喜束缚,因此在传播过程中需注意避免理想信念教育的灌输色彩,以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予以引导而不是强迫。应着力发展并培养党员群体中的精英分子,重视对网络“意见领袖”的培养与引导。
(二)充分发挥线上线下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的合力作用。线上的主要工作是宣传、动员,而线下的主要工作是实践。没有实践的教育是空洞的,尤其对于理想信念教育而言。因此,应该配合线上平台理想信念教育的主题,设计并开展相关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知、体验,增强社会责任感,从而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如党史教育,在线上以文字、图片、视频等多媒体的方式展现党的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历史以及党的基本知识教育,而线下则可以开展党史知识竞赛、走访红色圣地、革命党人故居、志愿服务、公益行动等活动,并在线上及时播报线下活动的动态,线上线下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三)建立新媒体理想信念教育信息发布机制。鼓励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开设QQ群、微博,将课堂上的一部分时间转换成课外交流,引导大学生正确看待社会热点问题以及成长中的困惑。鼓励辅导员开设博客、网络班级,将日常事务性工作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使网络成为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引导媒介,从而不断开拓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空间和时间。鼓励图书馆、教务管理、后勤服务等在官方微博或公众账号上发布和分享校园新闻、就业服务、校务信息咨询等内容,为大学生答疑解惑,以服务促教育。通过全校各部门的协同配合,在客观上把握大学生的思想和舆情动态,以改进、优化信息发布工作,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强化理想信念教育的效果。
(四)完善大学生党员新媒体使用行为的监督机制。要做好舆情监测,各高校要建立覆盖全校各院系的舆情监测体系,对大学生新媒体使用行为进行定期检索和排查,组建一支由管理员、监察员、分析员和“意见领袖”组成的队伍,随时对新媒体信息进行实时、动态跟踪,尤其对负面信息、群体性和突发性事件快速反应、及时回应,从而对网络事件进行精确的分析与预警。通过合法途径推动建立政府、新媒体运营商以及用户行为监管机制,不断完善法律法规,加强新媒体平台的信息安全环境治理,尽可能减少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确保新媒体的信息安全。
(五)加强大学生党员媒介素养教育。第一,应让大学生党员了解新媒体应用知识,学会利用新媒体快速、便捷、海量的特性搜索信息。第二,让大学生党员善于利用新媒体参与社会,解读媒体信息深层次意义,理性对待信息。第三,让大学生党员善于利用新媒体参与舆论表达,提高对网络民意的甄别能力,防止被网络民意所挟持。高校应着力引导学生辨别新媒体平台中的信息,提高学生新媒体使用的自我约束意识以及责任感,不断净化网络环境。高校还可以通过开设网络素养课程,学习《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等法律、法规,引导大学生党员合理、合法使用新媒体。只有建立了良好的媒介素养,才能提升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效性。
作者系上海工商外国语职业学院讲师
责任编辑:刘 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