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开展中高职学生党建贯通培养的若干思考

2016-03-10郑学文陈鸾青

上海党史与党建 2016年3期
关键词:入党积极分子学生党建

郑学文 陈鸾青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上海“中高职贯通”培养模式下开展学生党建贯通培养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提出开展中高职贯通培养下学生党建的重要意义与建议,并结合形势要求,就着力加强入党积极分子队伍的贯通培养提出了思考和相关路径。

[关键词]中高职贯通培养;学生党建;入党积极分子

[中图分类号] D267.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928X(2016)03-0047=02

自2010年至今,在全国率先试点开展的“3+2”或“3+3”学制中高职贯通培养已经几乎覆盖了上海市所有职业院校。如何发挥好中高职贯通培养的优势,针对不同阶段学生成长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党建育人工作,已成为一个具有创新性和前瞻性的命题。

一、开展中高职学生党建贯通培养的现状

(一)高职阶段发展大学生党员的现实情况。2014年6月《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实施细则》实施后,上级主管部门严格落实“年满18周岁才能递交入党申请书”、“被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后必须经过一年及以上的培养考察期”的要求。这对于绝大多数为五年学制的中高职贯通班的大学生而言,从年龄上决定了大部分学生在进入后2年高职阶段时,才能提交入党申请书,再加上毕业前3个月不能发展入党的刚性规定,意味着能够在高职阶段即最后1年实习期发展入党的大学生可谓凤毛麟角。即使入了党,其在学校的时间非常短暂,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必然有限。

(二)学生党建工作开展贯通培养的情况。中高职贯通培养下学生党建工作与普通中职、高职在教育、培养方面没有多大区分。无论是在同一校区、同一管理体制下的中高职贯通培养,还是松散型的总分校管理模式下的中高职贯通培养,或是基于由相关或相近专业的不同管理体制下的中职与高职贯通培养,党建育人工作总体上还处于“各自为政、各显神通”的状态,出现了部分教育内容中职与高职阶段的简单重复或是遗漏缺位等情况。主要表现为:学生党建工作贯通培养的总体目标不清,缺乏针对中职、高职不同阶段的内容设计;组织管理架构上混同于日常的工作架构;培养方式上略显单一、创新不够;培养内容上与中职、高职不同阶段学生年龄特点、身心发展匹配性不强等情况。

二、影响中高职学生党建贯通培养开展的原因

(一)管理体制上的不同是造成学生党建工作较难建立贯通培养模式的主要原因。上海中职校所属管理大致可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由市和各区的教育行政部门管属的,占总数的40%左右;第二类是由行业主管部门或高校管属的,占总数的50%左右;第三类是由企业或产业集团管属的,占总数的10%左右。学校党组织关系基本根据行政所属对口管理。其中,党委建制的学校占40%左右;党总支建制的占40%左右;党支部建制的占20%左右。本市高职院校经过2014年的整体梳理划转,基本上归口于上海市教委统一管理。由此可见,中、高职院校在衔接管理上,尤其是党建工作延续性上存在着天然的制度性缺陷。

(二)从中职校开展学生党建工作情况来看,尚未形成统一的工作制度。由于学生党建工作没有统一要求,加上上级对此检查考核得不紧,所以各中职校党组织基本上是根据各自上级党委要求和自己在实践中的体会开展工作,有的很重视,有的没有列入党组织的重要事项,缺少对学生申请人和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规划和相应的管理制度。此外,一些中职校的党组织在开展学生党建工作的认识上存在一些误区,比如,认为中职教育三年学制,毕业时一部分学生还不满18周岁,辛苦培养了也不能发展,因而就淡化或放松了学生党建工作。

(三)中高职贯通培养模式的实践与研究起步不久。中高职贯通培养模式是我国在“十二五”期间构建中国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实践举措。政府层面针对中高职贯通培养下学生德育工作一体化设计的指导性文件尚未推出,针对学生德育或是学生党建工作的研究很少。

(四)职业院校学生党建工作协同推进建设有待加强。无论是中职校、还是高职院校,在学生党建、德育和思想政治教育上缺乏整体规划,活动碎片化、分散化现象较多;院系横向之间、相关职能部门之间缺乏经常性的沟通机制,导致一些教育活动重复开展、资源浪费、形成合力不够。此外,目前从事中高职贯通培养教育的人员中存在能力素质参差不齐的问题,这一问题主要集中在中职阶段。主要原因是专职从事学生教育管理(党建)工作的人员较少,主要是一些专任教师或管理人员兼任的班主任,他们对学生党建工作缺少系统培训,时间和精力上投入不足。

三、开展中高职学生党建贯通培养的建议

(一)政府层面。在出台《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办法》的基础上,组织力量研究并推出针对中高职培养模式下德育(党建)工作贯通培养设计的指导性文件,并选择有条件的职业院校开展试行。比如,在一个校区、同一管理体制内的中高职院校,或是松散型的总分校管理模式下先行开展试点,为其他中高职院校提供参考。

(二)院校层面。加强对学生党建(德育)整体设计,整合第一课堂、第二课堂和第三课堂的资源。构建各相关部门、不同层级党组织分工明确、各尽其责、协作高效的学生党建(德育)工作机制,增强全员育人意识和合力。建立健全学生党建工作的评价、监督机制。配齐配强育人工作队伍,加大引进党建思政专业的专门人才;对现有工作队伍,加强培训,提高其适应中高职贯通人才培养目标的能力与素质。

四、以入党积极分子的贯通培养来推动学生党建的路径探索

(一)构建以“党建理论知识”为主要内容、以“发挥作用”为实践锻炼培育目的的入党积极分子贯通培养的内容方案。结合学生的成长特点,构建以年级为横向、党建培养阶段为纵向的设计。内容上主要围绕党建基础知识、理想信念教育、职业道德教育三方面,中职阶段主要是以入党启蒙为主要目标,提高学生对中国近现代史、党史等基本知识的了解;高职阶段以政党认同教育为主要目标,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形式上力求多元化、可操作性,两个阶段贯穿志愿者服务、公益活动等实践锻炼载体,最大地体现职业院校学生在专业知识与技能上的优势,增强学生的职业认同和服务社会的责任意识,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能以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自觉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二)以项目化方式搭建入党积极分子培养的实践平台。一是组织党建启蒙教育。针对高职贯通培养下的中职阶段学生特点,组织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利用中职晚自修时间,为贯通二年级的中职学生开展党建启蒙教育,辅导中职学生学习党的基础知识。二是组织成长讲坛活动。抓好学生入党积极分子的思想引导,围绕他们在追求入党成长中的关键词进行内容设计,结合所需的职业素养教育,开展为他们量身定制的成长讲坛。三是组织志愿服务活动。开展以“爱党爱国教育”、“提升职业素养”为主题的实践服务活动,比如组织学生入党积极分子报名加入钱学森图书馆志愿者服务队;与学校附近的医院签署协议,定期组织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参与导医服务、便民服务、健康宣教等实践活动。

(三)结合学生需求拓展网络教育内涵的多元化。调研发现,一些学生对通过网络平台进行互动和学习的方式比较喜欢。因此,可以将党校的培训资料、身边优秀党员事迹的宣传展示、学生参与的实践活动的宣传报道、时事政治等内容通过网络平台进行宣传,不仅拓展了党建工作的课外平台,创新党的理论宣传阵地,也能让更多学生在潜移默化的学习中增强对党的认同。

本文为2014年度上海市“阳光计划”(党建类)项目:“上海中高职贯通培养下的大学生党建研究”(项目编号14YG30)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郑学文系上海健康医学院纪委办公室主任、监察处处长,陈鸾青系上海健康医学院党委组织部组织员

责任编辑:刘 捷

猜你喜欢

入党积极分子学生党建
高校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教育浅探
创新农业类院校学生党建工作模式的实践和探索
高职院校大学生党建创新研究
高校学生党建工作载体的创新与实践
新形势下高校基层学生党建工作路径探索
新时期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现状研究
大学生寝室片区化管理研究
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的思想现状及培养策略
论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培训工作的政治社会化功能
新媒体平台下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