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学绿洲中的那一朵灿烂之花

2016-03-10牟民

昆嵛 2016年2期
关键词:胶东散文文学

前不久,《昆嵛》杂志焦红军主编和孙伟主任给我捎来了精装的2015年《昆嵛》合订本。打开厚重的四卷本,一股墨香扑鼻而来。闲暇之余,我抽空慢慢阅读,一篇篇过目。读后,我为之感叹震撼。说实话,一本县市级杂志,能够吸引我一气读完,完全凭借着她那独立的审美风格。

她如一朵来自乡间的带着泥土芳香的野花,朴实无华,却香味四溢。

她的浓香来自主旨的明确,封面上旗帜鲜明地亮出了她的个性:乡土、思想、文化、原创。不媚上,不嫌下,不看人脸,不计贫贱,不收取作者一分钱的费用和礼品,好稿即录。在这个被垃圾信息与无营养甚至负营养的垃圾文字围困的时代,为灵魂无处安放的公知们提供了一个简单的、平易的、优质的轻文学发表与阅读的平台。她立足牟平,面向全国,致力于打造胶东昆嵛作家群。短短的三年时间,她已经成为了许多爱好文学青年的向往,不少作者聚集在《昆嵛》麾下,在进步在成长。在县市级文学刊物中,她鹤立鸡群,小荷初露尖尖角。

她确实没有食言,每期八九个栏目,作品百分之八十来自基层,来自乡野。她不慕名家,是初学写作的文学爱好者展示自己的最公正的平台,也是实力派作者亮相的载体,当然更是名家经典引路的最有效果的讲坛。她最引人喜欢的是每期的散文,让人感动,给人启迪。散文几乎都出自初出茅庐的新手,但绝不是敷衍之作。应该说,当下的散文浩如烟海,出现了全民写散文的洋洋大观。其中,不乏草就之作,也不缺心灵鸡汤式的文章。而《昆嵛》里面的散文,篇篇都是真诚的,不管喜悦的还是伤感的,都带着生活的烟火,从内心喊出的声音,从血管里流出的感悟。比如2015年第一期,榜眼栏目的《流水挽不住》,以饱满而诗意的叙述,表达了对旧时光的怀恋,对美好未来的向往。第3期推出的烟台高新区南寨村原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现任烟台裕兴包装有限公司董事长的孙丕兴写的《追梦人生》,这个仅有小学文化的农民把自己四十几年的艰苦创业经历和十几年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的苦辣辛酸娓娓道来,着实让人感动。正如著名作家邓刚在本书序言中所说,读完《追梦人生》,“真真地令我惊喜惊讶。”这部长篇自传《追梦人生》,虽然说是自传,但更是叙事散文的成功之作。你从每一篇散文中,可以直面作者的真实,他或者她不掩饰,不虚伪,不做作。说真话,做实事,该高兴该悲伤痛快淋漓。正应了那句名言:不朽的篇章是纯粹的眼泪,当然不单单是悲伤,也有喜悦之泪。联想那些屏蔽了自我的散文,没有生活的真实,闭门造车。凭着技巧,一个场景,一件小事,一点儿情思和哲理,便可以构造一篇应景文章。读来如喝白开水。摒弃虚假,是《昆嵛》的散文亮点。第二期整整164页的非虚构散文四十家专辑,吸引了著名作家毕淑敏、邓刚、鲍尔吉·原野的关注,也得到了省内外众多文学爱好者的响应,正如《昆嵛》主编焦红军所言,“文学,从未离我们远去。”大家在观察、在体悟、在写真情实感,在当今浮躁之风甚盛的年代,显得更加难能可贵。这些带有鲜活生活气息的散文,如清风扑面,让人为之振奋。她没有背离自己的诺言,没有被世俗污染,确确实实带着乡土气息。

在2015年第1期中,“深度阅读”栏目刊发了牟平一退休女工邹积华的《爱人是我一生的财富,十个航母也拖不走!》打动了很多读者。文章朴实无华,情真意切。实际上早在2014年7月26日胶东昆嵛作家群博客上已经亮出了这篇带着泪水与感动的文章,此文是作为首届《昆嵛》文学·非虚构散文征文出现在博客上的。胶东在线网2014年8月6日发布新闻召集令,召集文友去看望病中的邹积华,并带去烟台各地热心文友捐款2700元以表慰问,这是一件充满正能量的善举,充分说明我写我心,关爱生命,乃是写作的终极目标。

她历经三年,已经亭亭玉立,成为了一朵灿烂之花。每期都有一两位名家之作,或小说或散文或诗歌,体现了名家的非凡艺术魅力。第一期的《母爱四记》,鲍尔吉·原野讲述了四位母亲对孩子的关爱,催人泪下。诗歌栏目,每期都聚集了一批乡土诗人,吟咏着他们的原唱。他们的歌唱对象是阔大的乡间原野,神秘的宇宙,昂扬的生活,如栖霞诗人刘向东,以流畅的语言,在现实的生活中穿越,进行诗意的寻找,体验着月亮河在我们头上流着的美好。对母亲的赞誉:“春天的母亲/腰疼得厉害/腿也疼得厉害/但她就是不说。夜里疼得忍不住/也是紧咬牙关不出声/就为不影响一家人的睡眠/一身病痛的母亲/始终不肯进医院。”(选自夏文成的诗)充满激情地写出了母亲的无私坚韧。“回家的脚步最轻/回家的心意最重/回家/不能事先预约/不然/老娘会在村口苦等。”本土诗人牟进军对故乡的怀念,诗意化地揉进了感人的细节,读来如泉水丁冬,叩动那颗怀乡的心灵。

她生长在文化之乡,有牟平作协营造的浓厚的文化氛围,企业家粉丝的拥戴,还有许多新老作家众多的业余作者的培育,每期的《昆嵛》有牟平区作家协会组织的十分接地气的活动,如“牟平开发区新农村建设探路采风行”“胶东《昆嵛》文学作家牟平口腔医院采风行”“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牟平粮食局采风行”等活动,均有图文并茂的报道。文学关注当下、贴近现实,写出了讴歌时代的新篇章,彰显了其鲜明的地域特色。

她谨慎而严肃,一丝不苟,你很难在其中找出一个错别字。负责校对的老师,带着严谨而挑剔的眼光,每期会用近一个月的时间进行校对,做到不出现一丝纰漏。

恰逢《昆嵛》创刊三周年,牟平区委宣传部、区文联、山东省散文学会等部门联合召开了《昆嵛》作家学者企业家联席座谈会,会上,大家对《昆嵛》赞赏有加,对她的未来充满了信心。

相信,她一定会在肥沃的土壤上,承受着阳光雨露,茁壮成长,成为胶东大地上一朵灿烂美丽之花。《昆嵛》不是泰山胜泰山(许晨语)!

牟民,山东栖霞一中教师。烟台散文学会理事,烟台市读书工程委员会委员,栖霞市作协理事。小说散见《小小说选刊》《中国校园文学》《山东文学》《胶东文学》《青海湖》等。《莫背负名利这块海绵过河》获首届《昆嵛》文学·非虚构散文大赛三等奖。

猜你喜欢

胶东散文文学
街头“诅咒”文学是如何出现的
我与风
2021年《俪人·西部散文选刊》精品奖(30名)
2021年《俪人·西部散文选刊》评论奖(10名)
生与死的尊严(散文)
古韵悠长,“大汉胶东”
文学小说
观水
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