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2016-03-10王安

昆嵛 2016年2期
关键词:徐悲鸿

王安

2015年6月16日晚,廖静文先生溘然长逝,享年92岁。

提起廖静文,人们首先想到的必然是徐悲鸿。他们的旷世爱情已被载入历史,成为代代相传的佳话。1942年冬,19岁的廖静文在桂林遇见了徐悲鸿,从此开始了一段艰辛的传奇。当时廖静文从家乡湖南只身来广西报考大学,但由于战火的影响,赶到桂林时报名日期已过,她只好先找一份事做。人生有时就是一份机缘,这时徐悲鸿恰好为中国美术学院招聘图书管理员,廖静文得到了这份工作。

后来廖静文在文章中这样回忆她与徐悲鸿初次相见时的情形:“一天,我从报纸上看到重庆的中国美术学院在桂林招考图书管理员,当时我想去重庆工作,这样就有机会在重庆读大学了,于是我就去参加考试了。考试的时候,一位面容严肃、头发斑白的长者在黑板上写了一个题目——谈个人在过去和今后的追求。这位长者就是徐悲鸿,这是我第一次见到他。”廖静文也如实记下了她对徐悲鸿最初的印象:“他当时有一点未老先衰的情况,40多岁的人,就白了头发。但是他的眼睛,是闪亮闪亮的。”

自此一见,廖静文的人生全部改变。从相识、热恋、走入婚姻到照顾病中的徐悲鸿,再到痛失爱人,直到她本人离世,这份爱从未减少过。她的一生都烙满了徐悲鸿的痕迹,而最为可贵可赞的是,廖先生并没有将自己拘束在这份“小爱”中,在悲鸿先生辞世后,她以博大的爱对丈夫的才华、事业、成就做了最壮烈的延续——她将丈夫留下的1200余幅作品,收藏的唐、宋、元、明、清和近代著名书画1000余幅,图书、图片、碑拓、美术资料等万余件全部捐献给国家文化部,并捐出了北京的一套寓所以建立悲鸿纪念馆。她没有出售过大师一幅画,用一生完成了对丈夫灵魂的敬仰和守候。

我有幸与廖先生有过一面之缘。2015年6月15日下午,在悲鸿先生的学生杨先让先生、长孙徐小阳先生的陪同下,我前去廖静文馆长家中拜访,受到她非常热情的接待。

杨先让先生与我同为山东烟台人,他出生在风景秀丽的养马岛,如今也是86岁高龄。他是著名的版画家,在中央美术学院时曾是徐悲鸿先生的得意门生,也是国内研究中国民间艺术的开拓者。

先让先生对老师徐悲鸿和师母廖静文感情真挚、深厚,充满尊重和敬仰。这次见面,廖静文身体已经非常孱弱,说话声音很小。一个多小时里,先让先生一直把耳朵放在她嘴边仔细听了再解释给我们听,帮我们交流。当我拿出悲鸿先生旧作《食草图》时,92岁高龄的廖静文精神了很多,她如数家珍般回忆了作此画时的背景和情景,并仔细观看和研究了画作,依旧对悲鸿先生的笔法赞赏不绝,确认此画为真迹。

廖馆长回忆说这件作品是1942年,在她19岁时徐悲鸿为其创作的,后来悲鸿赠予友人许耀卿先生。许耀卿当时是贵州银行工会秘书,曾为她与徐悲鸿操办在贵州举行的订婚仪式,作为答谢徐悲鸿将此画相赠。廖先生说,作此画时的徐悲鸿,生活逐渐安定,因此与他其他马类题材表现的那种奔腾之感很不同,表现的是一匹短暂休憩、食草的马,这与徐悲鸿当时的生活状态非常相像,表达出当时放松的心情。当时当地,看着廖静文老人家回忆往事,虽然时光流转容颜已改,但从苍老的面容里仍能看出她对徐悲鸿深厚的情谊。

整个鉴定过程气氛愉悦,廖先生亲自题字相赠,书“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鉴定后廖先生还提到要将此画在徐悲鸿诞辰120周年书画展中展出,并与我们相约展览见。

不曾想到,这次拜访竟然成为我与廖先生最后一次也是唯一一次见面,而她为我做的这次珍贵的鉴定也成为廖先生此生最后一次鉴定作品。第二天,6月16日,廖先生在睡眠中辞世,她的家人告诉我们,廖先生走得很安详,最后的日子里也很开心愉悦。一个月后的纪念徐悲鸿诞辰120周年“永远的徐悲鸿——徐悲鸿及亲友、师生作品巡回展”,杨先让先生也回到烟台,亲临现场,表达对家乡美术事业的关心、对老师师母的尊重和怀念。

巨人的陨落不仅让亲朋伤怀,也是中国艺术界的损失。廖先生对徐悲鸿艺术精神、教育思想的传承,对国家博物馆工作的支持,对美术事业繁荣和发展做出的贡献都将被载入美术界历史,将永远被人们铭记。

猜你喜欢

徐悲鸿
在宜兴徐悲鸿故居
盖着邮章的假邮票
《墨猪图》
徐悲鸿:走投无路,幸有“黄扶”
徐悲鸿笑对侮辱
徐悲鸿谦卑
宽宏成就徐悲鸿
徐悲鸿的底线
不能送人
徐悲鸿赠“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