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是什么?》创作谈
2016-03-10
今年8月份,我在单位的官网看到了龙源期刊网里边有《昆嵛》文学杂志,所以我把写成的短篇小说投去。短篇小说《爱是什么?》是我今年10月份国庆节开始构思的,小说的出发点是:我的小学同学于今年9月份,大约有20多人,使用微信的方式联系,集体去了旧时的小学。我们回访了曾经在一起读过的小学,还在曾经的教室开了会,并且在教室里和小学的大门前都合了影,打出了横幅“20年后的相逢”,参加同学都在横幅上签了自己的名字。看着这些照片仿佛又回到了自己小学的日子。看到了20年后的他们,回忆起小学生活的点点滴滴,于是我便开始构思这篇小说。
这篇小说通过民办教师张文兴、赵晓雪以及企业家牛兴宝的爱情故事,反映了20世纪90年代的农村,人们对待婚姻与爱情的不同选择,也反映了农村中小学民办老师,在经济社会转型中,婚姻和爱情遇到的尴尬。所以我把小说的关注点放在了农村那个时代的知识分子——民办教师。由于工资微薄,所以有些老师不得不去做生意来增加家庭的收入,这是我当时所看到的。同时由于很多民办教师生活在农村,传统上的小农经济思想还在他们的思想里根深蒂固。小说中罗老师有三个孩子就说明了这一点。这也是这些知识分子深处农村大环境中所不能改变的。
在20世纪90年代的农村中,依靠国家的政策以及敏锐的眼光,通过家族的力量,兴办企业,有的人逐步富裕起来,牛兴宝就代表了这一类群体。在这样的背景下,牛兴宝等一大批企业家在生活品质与生活状态方面,与其他人拉开了差距。随着这种变化的影响越来越大,其他人势必也跟风,如小说中张文兴的学生之一马涛,听从父亲的话,照看了父亲办的土炼油厂,生产残次劣质油品,已获得暴利。深处在这样大环境中的金老师、晓雪和罗老师,他们的思想也自然发生着变化。同时通过企业家的捐款,尤其是王校长浩浩荡荡地亲自送匾,更加突出了企业家的社会地位。这些无不影响着晓雪的爱情观。这也反映了金钱在社会生活中的特有地位。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很多民办教师迫于生计的需要,不得不投入很大的精力,做起生意,导致了很多孩子小学基础不好,也没有形成正确的学习观,很多孩子到了初中就辍学了。现在农村中,很多青壮年只有初中学历,有的甚至初中都没毕业。
在这样的社会大背景下,物质财富不均等,民办教师作为学校的边缘群体,只是学校教师群体中的临时工,缺乏应有的保障。在家庭和事业的并轨过程中,对于一些大龄民办教师来说,成家才是最重要的。然而成家成本高额,与之相矛盾的是当时民办教师低额的工资。笔者就遇到一个民办老师辞职后,回家养鸡,然后再成家的事例。只有高中学历的他们,在农村,一边没有养活全家及自己过上体面生活的收入,一边没有务农种地的体能,造成了他们在农村处境中的“四不像”,这在我生存的村子,有很多这样的例子,现在还有人是单身。这样的群体,是农村中的可怜人!写作这篇小说的时候,一个个鲜活的高中毕业生当民办教师,后又务农的形象,穿梭在自己眼前。作为作家,我应该给他们写一篇小说,反映那个年代这一群体的爱恨情仇。
《爱是什么?》这篇短篇小说,通过张文兴、赵晓雪、牛兴宝的爱情,以及罗老师的经历,折射出那个时代农村知识分子——民办教师的生存状态,他们的爱情、婚姻与事业。本篇就从这样的角度,反映他们的爱情与婚姻,他们情感的变化,折射出社会变化对他们这一群体的影响,这也是本篇小说写作的目的与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