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推动供给侧改革 实现山西煤炭浴火重生

2016-03-10于振海梁晓飞王劲玉

支部建设 2016年17期
关键词:煤炭行业煤炭山西

■于振海 梁晓飞 王劲玉

推动供给侧改革 实现山西煤炭浴火重生

■于振海 梁晓飞 王劲玉

因煤而兴,因煤而困,由煤脱困。山西近日正式启动煤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去产能,安置煤炭职工,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精准制导——解决煤炭产业无序过剩问题,以求实现山西煤炭浴火重生。

斩钉截铁去产能

煤炭是山西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2012年以来,“跌跌不休”的煤价,把山西经济拖入谷底。今年以来,煤炭困局仍在加剧。一季度,山西煤炭销量同比增加600多万吨,但同比减收700多亿元,增亏9亿多元。随着市场下行,长期被掩盖的供需矛盾、管理落后、利用粗放等问题浮出水面。本轮困局,不是简单的市场波动,而是长期“皇帝女儿不愁嫁”的卖方市场导致的煤炭供给侧出了问题。

去产能,成为改革“当头炮”。山西省政府明确提出,到2020年,全省有序退出煤炭过剩产能1亿吨以上;再次重申,今后五年,原则上不再新配置煤炭资源、不再新审批煤矿项目。煤炭行业重复建设的口子被扎紧。

4月初,全省562座煤炭生产矿井重新确定的产能已全部公示。按照276个工作日,年产能净减少14548万吨。以去年产量计,这一数字相当于每年减去山东一省的原煤产量。

与此同步,合计年产能7940万吨的16座违法违规矿井被叫停;207座重组整合煤矿停产停建整顿。为保证政策落实,为期三个月的全省煤矿安全生产大检查已经开始。

组合效应下,今年山西煤炭产量预计减少1亿吨以上。分析认为,大力去产能,主动减产量,山西煤炭行业将率先走出“以量补价”的恶性竞争,不仅有利于平衡全国市场,推动整个煤炭行业脱困,也会有效地倒逼山西各级丢掉煤炭依赖,吃下转型“定心丸”。

职工不下岗,不买断工龄

在大同市口泉沟,一座资源即将枯竭的老矿,5000名职工年产煤不足百万吨,每吨煤成本上千元,年亏损上亿元。相距不远的一座现代化矿井,1000名职工年产煤炭上千万吨,吨煤成本100多元,年盈利数亿元。

近年来,山西煤炭行业职工收入持续缩水,一些地面职工月工资已降至当地最低工资标准附近,且工资拖欠、社保欠缴的范围还在扩大,“新矿养老矿,老矿养人员”模式难以为继。大力去产能,人员分流势在必行,“人往哪里去”成为首要难题。

山西把职工安置作为化解过剩产能的重中之重,全力做好就业安置:实施带薪转岗教育培训,符合条件人员实行内部退养,加大采煤沉陷区治理力度,鼓励企业转型转产、创新创业,千方百计保民生,保就业。

“国有煤炭企业人员多不是包袱,而是财富。”山西省省长李小鹏坚定地表示,职工是企业的资源还是冗员,是考验企业管理水平的尺子。人员分流不能随意下岗、买断工龄,而是倒逼企业深化改革、强化管理,实现人力资源由煤向非煤、由国企向整个社会的战略转移。

与之相应,山西将进一步完善煤炭市场机制,加大企业改革力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开展资本运营(投资)公司试点,深化企业“三项制度”改革,积极推进分离办社会职能,推进厂办大集体改革,在企业各项补短板改革中寻出路。

清洁绿色高效为煤炭供给侧导航

壮士断腕,阵痛难以避免。短期看,煤炭减产,将使山西面临更大的困难;长期看,不去掉过剩产能,就会在“越过剩,越降价,越超产”的怪圈中越陷越深,甚至面临崩盘危险。

凡事预则立,棋贵早一步。在煤炭下行迹象初显时,山西就已下出“先手棋”,打出“组合拳”,利用倒逼机制推进“煤炭革命”。

从2013年发布“煤炭产业20条”,到2014年启动低碳创新行动计划、清理规范涉煤收费、改革煤焦公路销售体制,再到去年开启“煤炭管理革命”,山西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每年为煤企减负百亿元以上,大力倡导绿色转型。

如今,踩下产量扩张的“急刹车”,山西将把更多的人才、资金、资源用于科技创新,加快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引导晋煤全面进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航道。

实际上,越来越多的“煤老大”在市场的持续寒冬中苦练过硬内功,锤炼崭新肌肉。

曾是全国第一个煤炭工业现代化矿区的潞安集团,去年成为全球第一家从煤炭中提取特种润滑油基础油的企业;作为全国最大的无烟煤生产基地,阳煤集团的煤化工产业排到了行业三强,收入是煤炭的3倍;同煤集团既是山西产量最大的煤企,也是山西规模最大的电企,电力装机超过1600万千瓦;国新能源近年来走上从煤炭到天然气再到药业的转型之路。一批传统煤炭企业沿着供给侧改革的轨道初显勃然生机。

猜你喜欢

煤炭行业煤炭山西
8月我国进口煤炭同比增长5.0%
我在山西等你
山西农业
山西老陈醋保护有法可依
山西:抓紧抓实春耕生产
消除煤炭:是时候将煤炭载入史册了 精读
全国煤炭行业迎新年摄影作品选
红色警报——煤炭
煤炭行业资源税改革的影响
煤炭开采Ⅱ个股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