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太重“铁人”
——记全国劳动模范、太重锻造分公司锻工组长邱娃

2016-03-10太重组

支部建设 2016年17期
关键词:锻件太重铁人

■太重组

太重“铁人”
——记全国劳动模范、太重锻造分公司锻工组长邱娃

■太重组

在太重锻造分公司生产厂房内,一台5吨电液锤机不停地锻压着一块火红的钢锭,西侧的行车在轨道上前后移动,不停地调整着钢锭的角度,电液锤每锤击一次,地面也随着颤动一下。

站在距离钢锭约三米远的地方,就能感到阵阵热浪袭来,而就在距钢锭不足一米处,一位身着工装、身形高大的工人师傅,却在不时地用卡尺测量钢锭的厚度。他就是邱娃,连续16年被评为太重集团劳模,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劳模称号的优秀共产党员。走近电液锤,感觉皮肤灼热,有点窒息。邱娃穿的衣服却很厚,裹得严严实实。邱娃说:“钢锭的锻压条件是温度达到1250摄氏度至1300摄氏度,电液锤的重量是5吨,冲击力却达900吨以上,我必须穿多点,否则飞溅出的一点碎片就能将身上烫个大洞。”就在这一平凡岗位上,邱娃由学徒工成为人人夸赞的全国劳模。

记得许多年以前,邱娃这个名字就如雷贯耳,广播和报纸上时常能听到、看到他的名字,电视上也常常能见到他的身影。三十年如一日,现在,他每天依然在熊熊的炉火前“打铁”,验证了“打铁还需自身硬”这句话的真理性。

创新之路

屈指算来,邱娃当组长17年了,结果是身子骨越来越棒,铁越打越“精”,他和他的伙伴们锻造出来的钢锭几乎件件是精品。可就这样他还是不满意,总是“鸡蛋”里面挑骨头:能不能改变一下传统操作方法,减少锻造火次,让工效再提高提高?于是,新办法又出来了——

在加工轴类锻件时,把材料相同、尺寸相符的产品合锻成型,一次就能干几件乃至十几件锻件,再用带锯床锯下来,不用剁刀,省料又省时。就这一招,工效大大提高了。一位工人师傅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2010年的二三月份,太重承揽了一批大型锻件,当时用户催得特别急,而这批产品的技术工艺要求十分严格,不允许出任何差错。邱娃一遍遍仔细校对尺寸,仔细算料,改进工具。干出来的锻件不但质量过硬,外观也格外漂亮,受到用户的称赞。“就这一批活儿,我们还节约了原材料3吨,节约煤气的价值就有5万多元。”小组里一位小伙子一脸自豪地说。

是的,小伙子没有说错,远的不说,仅最近几年,邱娃所在小组生产的锻件产量直线上升,由过去的每月20多吨,提高到现在的200余吨,整整10倍!邱娃还积极配合技术人员对工艺和工具进行改进,全年节约原材料近60吨,价值30余万元;节约煤气近21万立方米,价值24万元;利用废旧锻件40余吨,价值20余万元。

邱娃在锻造炉前

细心之人

别看邱娃人长得五大三粗,其实是个细心人,这不,只要一闲下来,他就开始琢磨了:“在咱分公司,原材料是企业生产成本中的大头,大约要占到成本的80%。一公斤材料少则几元,多则几十元至上百元,假如能把原材料的利用率再提高一下,这成本不是就降下来了吗?”他是个心里搁不住事的人,主意一定,立马向工艺人员提出自己的建议:从改进工艺和工具着手,材料利用率一定能够提高。分公司采纳了他的建议,经过试验果然很灵。譬如轴类锻件和板类锻件,以前是一件一件地干,现在则尽可能合锻后锯切,这种新工艺不但减轻了劳动强度,还减少了生产过程中的料头和毛刺,锻件表面也漂亮多了。这样一来,锻件的尺寸更精确了,原材料利用率更是大幅提高,每月节约至少5吨,光是这一项价值就达2万余元。

常言道强将手下无弱兵。邱娃这个铁骨铮铮的汉子,带出了一群和他一样的“铁汉”。仅2010年,他所在的小组就完成锻件产量1930吨,为考核指标的120%;完成工时43000小时,为年计划的170%;锻件优质品率达到92%;比考核指标提高了15%。

邱娃非常珍惜这来之不易的荣誉,在实际工作操作中,他把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紧密结合,经常与小组成员进行技术交流。他深知质量就是企业的生命,生产小组质量管理的核心就是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因此,小组每生产一件产品前,他都要认真分析图纸,研究工艺,在组内进行技术交底,对原材料进行认真检查,把好材料入口关。多年来,他积极发挥“传帮带”的作用,带出了多名优秀徒弟,2名他带出的徒弟已成为独当一面的班组长。

奉献之情

每接受一项新任务,不管多么艰难,邱娃从不说“不”。此前,锻压分公司承担了为太钢和武汉一家大型企业生产一批大型锻件的紧急任务。这批活儿技术精度要求极高,稍有不慎,就会造成锻件报废。他认真研究图纸和工艺标准后,一次次探索并总结:当炉火温度达到1180摄氏度时,立即进行锻造,这一切都必须在3分钟之内完成;然后在水中进行3分钟淬火,再进行3分钟锻造……反复几次后,最终圆满达到了质量要求。

小组里的工友们都知道,最难干的活儿当数压力容器,原有的机械设备都用不上,只能凭手工操作。邱娃严格检验原材料材质,坯料下料道道把关,炉温加热严格按照工艺标准进行,每一道工序环环紧扣。就这样,他小组的产品实现了一次交检全部合格!

炎热的夏天,生产现场气温超过50度,炉前温度则达到70度,不是亲临现场,谁都难以想象工人们是怎样汗流浃背忘我劳动的。上班八小时,邱娃全身的工作服如同在水里泡过一样,湿淋淋的可拧出水来。厂里规定每天清早7∶30上班,他7点以前准时到岗位,全车间他总是第一个到;下班后,最后一个离开的也是他。他家在山西介休市,但20年里从来没有休过一次探亲假;每年春节,从除夕到正月初六,他都一直坚守在岗位上……

大爱之心

邱娃有一颗善良的心,关心工友胜过亲兄弟。他常说:“咱们整天跟火与铁打交道,一不小心不是烧伤就是骨折,千万千万要小心。”世人皆知,锻造行业事故率是相当高,可邱娃当组长这么多年,竟连一丁点儿事故也没有发生过。他的“秘诀”是:班前会上强调安全,此其一;工作前先看清图纸,熟悉每一个工艺细节,此其二;工作当中时刻注意可能出现的隐患,此其三;如果发现有不安全因素,立即停机检查,直到完全放心为止,此其四……也许正因为这样,他的小组多次都被评为“太原市安全先进班组”。

小组里若谁家里有事,邱娃比谁都着急。一位工友的父亲病了,他得知后冒着瓢泼大雨,连夜赶了30里路到工友家中看望。另一位工友的老父亲不幸病故,腊月里天降大雪,邱娃带头驱车去看望,车在路上一个劲儿打滑,只好走走停停,甚至几个人下来推车,终于及时赶到工友家中……他由于多年劳累,患了严重的颈椎和腰椎劳损病,工作中一旦犯病,腰疼得直不起来。但他忍着剧痛从不吭一声,也从来没有休过一天病假。天长日久,他成了大伙儿心目中的“铁人”。

邱娃在单位里,是人人公认的“拼命三郎”,在家里却不是一个合格的孝子。70岁高龄的老母亲腿痛了好长时间,连炕也下不了,两个妹妹在床前尽孝,作为儿子的他却始终忙于工作,没有照顾过母亲。

邱娃朴实的形象,诚实的为人,务实的工作作风和对事业的忠诚,铸就了他在困难面前从不退缩、成绩面前不自满的性格。他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了不平凡的业绩,成为太重职工学习的榜样。邱娃连续16年被评为太重集团劳动模范。2004年,被评为太原市先进生产者。2005年至2006年,被评为太原市劳动模范。2010年,被评为山西省劳模。2013年,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15年,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光荣称号。

在省城,他是“蓝领明星”;在太重,他是人们心中的一面旗帜。

猜你喜欢

锻件太重铁人
大锻件热处理的特点
锻件热处理ECRSG过程控制方法
寻访铁人精神之旅
行李
铁人远去,侠之终结
数字超声探伤仪在锻件检测中的实际应用
数字超声探伤仪在锻件检测中的实际应用
浅谈保证船用锻件力学性能符合性的主要工艺措施
看太重了
没看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