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防止干部“带病提拔”的长效机制
2016-03-09石明
石明
“带 病提拔”是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的不正之风,直接破坏一个地方的政治生态。如何通过建立健全长效机制来防止出现这种情况呢?
注重前瞻性,健全从严教育干部机制。
长期坚持思想政治教育。深入开展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法纪教育、警示教育、先进典型教育,把《党章》、《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挺在思想政治教育的最前面,筑牢思想防线,从源头上防“病”。
执行干部谈心谈话制度。对管辖干部进行谈心谈话,全面深入了解党员干部在工作和生活等方面的实际困难并积极帮助协调解决。着力开展党政一把手和被提拔干部任前集体谈心谈话活动,增强大局观念,提高廉政意识,把谈心谈话形成的共识转化为干事创业的强大合力。
正向激励挖掘干部潜力。实施优秀干部人才递进培养计划,把一大批好干部汇聚在党委周围。定期或不定期地表彰一批“最美家乡人”、优秀共产党员,集中推出本土的先进典型。同时,明确用人导向,重用基层一线“三严三实”型的好干部,让当好干部成为各级干部的共同追求。
注重科学性,完善常态化考察干部机制。
建立干部“负面清单”。由组织部门牵头,纪检、公检法、审计等机构配合,建立管辖干部的“负面清单”收集报送制,指定专人收集归档。清单内容包括立案调查、党纪政纪处分、廉洁纪律、群众纪律、生活纪律、信访举报等内容,要求相关单位每半年向组织部书面报送一次,发现严重影响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负面信息”须及时报送。
考察干部社交圈和生活圈。在任前考察环节,保证足够的考察时间,着重开展“三问两看”,防止搞“印证式”考察。“三问”, 即一问社区党组织, 看干部自觉遵守社区公约及参与扶贫帮困、志愿服务和社区公益活动的情况;二问左邻右舍, 看干部日常言谈举止、邻里关系、敬老爱幼的情况;三问亲朋好友, 看干部平时人际交往、家庭和睦、经济收支等情况。“两看”, 即一看干部的交际圈子是否混杂, 社交活动是否正常;二看干部的生活情趣是否高雅, 业余爱好是否健康。
加大个人事项报告的抽查核查力度。扩大科级以上干部拟任人选个人事项报告的随机抽查比例,将随机抽查比例提高到20%以上,以增强干部个人事项报告的约束性。尤其要突出抓好重点抽查,对拟提拔或转任到财政、住建、环保等重要岗位干部人选等,要坚持“重点审核”原则,认真进行核查核实,增强领导干部的廉洁自律自觉性。
注重原则性,严格执行选人用人程序机制。
首先是不折不扣坚守程序。新《干部任用条例》明确提出,从“动议”到“任职”,所有程序和环节必须依次推进,不能随意减少、简化、变通,防止程序空转,减少选任中个人的自由裁量权。其次是健全“放下”机制,党委对有疑症的干部要有“放下”的勇气,坚持信访举报问题没有查清不放过、个人事项报告没有查核不放过、干部档案信息没有查明不放过,对影响任用事项的,一经发现,不管走到哪一个环节,决不勉强配备、将就上任。
注重纪实性,完善选人用人责任追究机制。
突出简便易行,制发操作指南。贯彻实施《党政领导干部“带病提拔”倒查实施办法》,结合实际,制作《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流程图》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纪实流程图》,直观展示干部选任“流水线”各项内容。
突出全程纪实,锁定事实真相。对照新《干部任用条例》要求,拓展纪实形式,确保干部选拔任用纪实全面完整。除文字记录外,尽量辅以录音、图片和视频等形式进行纪实,确保会议记录客观真实。
突出档案管理,界定倒追责任。在执行《党政领导干部“带病提拔”倒查实施办法》的同时,组织部要在人社局、档案局配合下,对纪实材料的保管责任单位、保管期限、归档整理要求等方面作出明确规定,为倒查追责提供有效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