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手记
2016-03-09周平
周平
本期政治学研究栏目的5篇论文,从不同的角度探讨了中国政治发展中的重要问题,提出了一些有创见的观点或思想。
《中国古代的官德教育及其当代启示》着重探析了在世界古代政治文明史上独树一帜的中国古代官德教育的内在机理——将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内化为官员的为政之德,以此为进路,在统治阶级与官员群体之间构建起一种对古代国家治理的长期绩效具有关键作用的互动关系。中国古代官德教育原理对新时期干部的官德教育具有重要的方法论启示。
《公共性: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根基》以公共性为支点,从治理主体、治理方式和治理目标等方面论述了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内涵。文章指出:治理主体现代化就是要培养治理主体具有独立性、正义感、宽容性的公共精神,治理方式现代化就是要形成法治、德治互济的局面,治理目标的现代化就要凝心聚力、同舟共济建构国家“最大认同量”。
《职责明晰和协同治理:提升政府族际政治整合能力的路径选择》在分析纵向上各层级政府的职责同构、横向上政府各部门的职责碎片化对族际政治整合能力影响的基础上,指出提升族际政治整合能力的路径选择:在纵向上合理划分各层级政府在民族事务治理中的职责,在横向上整合相关政府机构的力量,形成治理的协同效应。
《论先秦族际整合的一般逻辑——以禅让含义演变为中心》通过对五帝时代、三代以降至于春秋、战国中期禅让含义的考察指出,单纯通过战争和联盟推进一体化,其效用将越来越小;族际整合的重心,日益转向社会经济文化等较为隐蔽的领域。族际整合范围的扩大与手段的多样化,日益明显地贯彻着政治意志的共同体锻造。
《“反对帝国主义”思想与中国民族革命》则在近代帝国主义对中国侵略日益加剧以及苏俄新政权需要“东方革命”的背景下,分析了“反对帝国主义”思想是如何进入中国,进而如何被确立为中国民族革命的一个重要任务。论文有助于深化人们对20世纪上半期中国民族革命的理解及解读今天中国的民族主义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