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教师旅游服务网络培训课程设计
2016-03-09陈海艳冯明周春林
陈海艳 冯明 周春林
【摘要】遵循成人教育一般规律,把握专业教师培训需求,是网络培训课程设计的基础。中职旅游专业教师培训课程应按照“理解行业标准—优化课程设计—提升职业技能—落实行动研修”的设计思路以及“模块—专题—话题”的设计框架,系统设计培训课程;教学目标及教学内容分析要结合中职教师日常教学,强调学习情境的创设以及多样化信息资源设计,培养教师学员开展网络自主学习的能力,提升教师的职业发展和终身学习能力。
【关键词】中职教师培训;旅游服务;网络培训课程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04-0057-03
【作者简介】陈海艳,南京旅游职业学院(江苏南京,211100)教务处,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课程设计与开发、教师专业发展。冯明,南京旅游职业学院(江苏南京,211100)副院长,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课程教学设计、教师发展。周春林,南京旅游职业学院(江苏南京,211100)院长,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教师专业发展及信息化教学。
江苏坚持把信息化作为推动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终身教育体系完善、学习型社会建设的重要力量,在职教教师培训上,江苏省也在积极探索,以实际行动践行创新教师培训工作模式。2013年,江苏省启动了首批江苏省中职教师网络培训课程开发项目,共有“8+1”门(8门专业学科课程+1门教师专业发展课程)课程,委托了9所职业院校承担相关课程的建设工作,南京旅游职业学院承担了首批旅游服务学科培训课程的设计和开发工作。本文结合课程建设工作,详细解析了中职旅游服务网络培训课程的设计思路,以期为同类网络培训课程的建设提供借鉴。
一、课程设计依据
(一)成人教育理论
1968年,时任波士顿大学教育学教授的诺尔茨(Knowles)提出了成人教育学的全新概念。诺尔茨对成人学生的特点提出了五个基本假设,认为成人学习具有如下特征:①具有独立的自我概念,能够指导自己的学习;②积累了丰富的生活经验,这些经验是其后续学习的资源;③具有学习需要,这些需要与改变自我的社会角色密切相关;④以问题为中心,希望能立即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⑤学习为内在动机而非外在因素所驱动。[1]这一理论在成人教育和培训领域至今都有较为广泛的应用。
成人学习的特征表明教师学员在培训中更多关注培训的实用性,这就要求培训设计应面向具体应用,一方面呼应教师学员的学习特点,另一方面可以把教师学员的经验作为学习的资源加以利用。依据这一理论,培训课程在设计上要立足于教师日常教学工作实际,将培训内容和其已有经验建立有效联接,围绕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满足并催发其培训需求,充分发挥自身的能动性,积极投入培训课程的学习。
(二)中职教师培训需求
美国教学设计专家乔纳森把有意义的学习描述为:主动的、有意图的、建构的、真实的、合作的学习。[2]只有充分了解一线中职旅游服务专业教师的实际需求,才能设计出有针对性的培训课程,才有利于教师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动性,在原有的经验基础上创生新知,建构新的知识体系,使“有意义的培训”成为可能。
项目组在做课程设计方案前期,对省内部分中职院校做了调研,以了解中职一线教师的培训需求。调研发现,中职一线教师的培训需求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一、职业教育教学理念,期望通过对教学理念的理解和把握来指导日常教学;二、课堂教学方式方法,希望通过培训,能够较好地处理教学的难点,激发中职生的学习兴趣,提升教学效果;三、希望了解行业动态以及企业实践的相关知识。这一调研结果为培训课程设计奠定了可靠的事实基础。
二、培训课程目标设计
依照旅游服务专业的特点,课程设计结合中职教师的现状,紧贴一线教师的现实需求,面向旅游服务专业日常教育教学的实际诉求,以拓宽中职旅游服务专业教师行业视域,提升中职教师专业教育教学能力为目标,系统设计课程培训目标,科学设计课程模块。
旅游服务课程的设计结合中职教师的学习特点,把握成人学习的一般规律,培训内容紧紧贴合一线中职教师的实际需求,立足于中职教师的职业发展和终身学习能力的提升,培训内容以具体专题、话题为载体,以问题为中心,满足中职教师的学习特点,顺应其培训学习需求,激发其学习动机;在学习环境创设上,课程通过视频以及多样化的学习资源,为教师学员开展自主、多样化的学习提供支持。
三、培训课程模块设计
着眼于中职教师的专业和职业发展,培训课程按照“理解行业标准—优化课程设计—提升职业技能—落实行动研修”的课程设计思路、“模块—专题—话题”的课程设计框架系统设计培训模块。采取“线上学习+线下研修”的方式,引导教师学员将培训所学落实到具体行动中,以具体学习任务为驱动,促进培训迁移。
(一)模块一:行业标准解读
结合旅游服务专业的行业现状,本模块设计了“酒店星评标准解读”“导游员服务规范解读”“现代旅游新业态”“饭店质量管理”四个专题。每个专题都紧贴行业现状,分析行业对酒店设计、管理、服务、质量提升以及导游服务的具体要求,引导中职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将行业标准引入课程教学目标,从而使教学更能贴合并满足行业需求,有效促进课程标准和行业标准对接、教学内容和工作岗位对接,为有效的教学设计和实施提供前提保障。
(二)模块二:课程教学设计与实施
本模块包括“课程设计与实施”“教学实施与评价”两个专题,以具体的教学案例,向中职教师展示课程教学设计思路、具体教学实施过程以及课程教学评价开展。如在课程设计与实施专题中,结合中职旅游服务专业课程特点,兼顾理论性和实践性课程的差异,选取了“客源国概况”“酒店概论”“导游词设计与讲解”三门课程,通过具体的课程设计、实施与评价,向教师学员展示不同类型课程的教学设计思路和教学实施,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对于中职一线教师的教学开展起到很好的示范和引导作用。本模块的学习,以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和职业能力为出发点,引导其变革课程设计思路,创新教学和评价方法。
(三)模块三:职业技能实务
本模块除了示范、讲解职业技能的规范操作与实施要领,还凭借学院多年参赛和指导中职技能大赛的经验,结合职业技能大赛的竞赛规程,讲解和点评大赛的关键环节,为中职教师开展技能课程教学、组织学生参加或协助学校举办技能大赛提供指导。此外,考虑到教科研能力逐渐成为职业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培训课程还在本模块专门设计了“教科研能力建设”这一专题,启发中职一线教师,结合旅游行业以及日常课程教学进教科研,培养学员教师的教科研思维能力和研究能力。各个模块具体内容如表1所示。
四、培训内容设计
在进行培训内容设计时,课程将感官体验作为培训教学的起点,同时结合中职教师日常教学实际,设计教学内容。在中职教师旅游服务网络培训的内容设计上,主要采取了“视频课程”的表现形式,将培训内容通过直观的课程视频展示出来,通过可听、可看、可感的方式,全方位刺激培训学员的感官,将教师学员放到知识的应用情境中学习,增强教师学员的应用体验,为其培训后的迁移提供了直接借鉴的经验。
网络课程建设的相关研究表明,在网络教学中,所有教学活动都是以学生为中心的,特别强调在学习过程中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在具体的课程设计上,要注重教学目标及教学内容分析,注重学习情境的创设以及信息资源设计。旅游服务网络培训课程在内容设计上,每个模块紧紧围绕专题、话题组织课程培训内容。结合现代教学设计理念和学习理论,培训内容以中职教师的学习为中心,明确学习目标,创设学习环境,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为中职教师开展基于网络的学习提供支持;各个模块结合专题设计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视频课程学习、拓展阅读、知识链接、课后作业等),借助于丰富的培训资源,激发学员教师积极投入到网络课程的学习,培养中职教师网络学习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2015年上半年,江苏省中职教师网络培训项目已经进入实施阶段,包括旅游服务课程在内的9门网培课程已经进行了首轮的培训实施,后期将收集学员教师的培训反馈,调查具体的培训迁移情况,通过实践来对课程的设计开发进行整体评价,为后面的网培课程建设积累经验。
【参考文献】
[1]王海东.美国当代成人学习理论述评[J].中国成人教育.2007(1):126-128.
[2]乔纳森.学会用技术解决问题——一个建构主义者的视角[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6-11.
[3]赵祥麟,王承绪.杜威教育名篇[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127.
[4]方明.陶行知名篇精选[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81.
[5]杨明全.教师知识:专业生活场景中的实践智慧[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07(2):29-34.
[6]周卫,陈爱苾.教师网络培训课程的研发与实施[J].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5(1):48-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