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我狭窄的心,一个大的宇宙
2016-03-09李洪祥
【摘 要】培养终身阅读者是语文教师的独当之任和重要使命。我们要在阅读课程的开发中漫游,在书籍的文字世界中徜徉,要通过自己手不释卷的行动和对阅读课程孜孜不倦的开发,影响和带动自己的学生、身边的同事。
【关键词】终身阅读者;阅读课程;课程开发
【中图分类号】G623.2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5-6009(2016)02-0071-03
【作者简介】李洪祥,南京市江宁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南京,211106)校长。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赫尔曼·黑塞在其文章《书籍的世界》中,曾描绘了早期阅读对不同儿童产生的不同作用和影响。黑塞把能“继续深入书的世界”的人命名为“真正的阅读者”,他在文章中写道:“对于每一位真正的阅读者来说,这无尽的书籍世界都会是不同的样子,每一个人还将在其中寻觅并且体验到他自己。这个人从童话和印第安人故事出发,继续摸索着走向莎士比亚和但丁;那个人从课本里第一篇描写星空的短文开始,走向开普勒或者爱因斯坦……通过原始密林的路有成千上万条,要达到的目的也有成千上万个,可没有一个是最后的终点,在眼前的终点后面,又将展现出一片片新的广阔的原野……”
毫无疑问,阅读是学生通往广大世界的桥梁和纽带,也是学生精神成长和心灵扩展的关键路径。语文教师的重要职责和使命之一,就是培养“真正的阅读者”,终身阅读者。从教26年,我越来越坚定这样的想法,也通过自己手不释卷的行动和对阅读课程孜孜不倦的开发,影响和带动着自己的学生、身边的同事。
莫言认为,作家应该是“职业读书人”,我以为教师更应如此。一个要求他人读书的人,自己首先应是一个嗜书的人;一个致力于培养他人阅读习惯的人,阅读应该成为他的一种生活方式。
我曾在一篇散文中描绘过自己读书的状态:“大概是从小学三年级起,读书的欲望就像春天的野草一样疯长”,“真正的大量阅读是在读师范的时候,名篇名著、期刊一概照单全收,狼吞虎咽。那是一种食不果腹时突然美餐一顿的大快朵颐、酣畅淋漓的快感;那是一种饥不择食的贪婪,但又是兴之所至,毫无功利性可言”,“新书买来,抚摸书脊,轻嗅书香,再一本本摆上书架,那种坐拥书城的感觉妙不可言,不读书者无法理解这种另类的幸福,就像足不出户者无法理解环球旅行者的心情”……
于我,“职业读书人”看来是可以“当之无愧”了。但作为校长和语文教师的我,该如何通过价值引领、氛围营造、课程落实、课堂操作,让学生一步步走进阅读、爱上阅读并在阅读中经历知识的狂欢,体验丰沛的情感,领会表达的精妙,正是我的天职所在。多年来,在这样的目标定位中,我一直汲汲以求。
《芝麻开门》,开启阅读的门扉
十多年前,在我任职的百家湖小学,横跨楼宇之间的通道上,曾长年悬挂着励志读书的标语:“最是书香能致远,腹有读书气自华”,我以列宁的话作注脚:“人要对自己四十岁以后的容貌负责,而这负责的主要方式就是要多读书”,“世上几百年旧家,无非积德;天下第一件好事,还是读书”。我既跟师生们讲述古代中国士族乡绅的“耕读传家”,也描绘西方贵族秉持沿袭的阅读风习与气质。中央电视台《读书时间》主持人巴丹曾说:“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长度,但可以改变人生的宽度、密度和广度。”著名作家毕淑敏也曾说:“日子一页一页地走,书要一页页地读。清风朗月,水滴石穿,一年几年一辈子地读下去。书就像微波,从内向外震荡着我们的心,徐徐地加热,精神分子的结构就改变了、成熟了,书的效力就凸显出来了。”我努力引领师生认同阅读的意义与价值,形成一个无处不在的阅读的风尚和情境。
2001年秋天,中央电视台与江苏省委宣传部决定投拍由南京作家祁智的儿童小说《芝麻开门》改编的同名电视剧。祁智老师与我相熟,在与省委宣传部汇报后,决定将拍摄场地放在百家湖小学,并请学校在群众演员、学校设施、课堂教学等方面给予支持和协助。这是一个带动学校共读儿童文学的绝佳契机。《芝麻开门》小说原作我读过,书中塑造了大钟亭小学四(1)班好几个鲜活可爱的儿童形象:新来的同学张天,想当元帅的迟速,心眼比炮粗的胖女孩姜姗,少年老成的中队长尹露露等。小说语言幽默好玩、质朴优雅,故事美妙温暖、贴近儿童。于是,一场全校共读《芝麻开门》的行动有声有色地开展起来了。我们与剧组商定,剧中的校名就采用“百家湖小学”,除主演外,其他演员也用本校的学生实名参演。事件本身的陌生化、新鲜感,以及演员遴选的热情参与度,让阅读不断升温,高年级的同学还在教师的指导下,学写人物小传,尝试改编剧本。之后,祁智老师也及时现身,给孩子们做报告,答“小记者”问,与孩子们一起分析人物特点,交流创作感受。电视剧拍摄一个月后杀青,2002年初在央视电视剧频道播出。家长和孩子们又开始了“追剧”,并开始与原著比照阅读。许多孩子还写信给导演和祁智叔叔,表达自己的观感。
这显然是一个“偶然事件”,但它给我的震撼和启示是:要使阅读呈现“现象极”状态,就需要精心组织和谋划。于是,著名儿童文学作家黄蓓佳、曹文轩、张之路、管家琪、沈石溪、梅子涵等纷纷走进校园。“作家作品主题阅读”蔚然成风。为方便学生获取书源,我们与新华书店合作,在学校设立“三味书屋”的书店门市,学生可以购书,也可以随意挑选、捧读。除整本书阅读外,我在学校宽大的连廊辟出了近200平方米的“书香超市”,订阅了全国近百种儿童期刊,让学生自主管理,自主选择读物。课间、午间打闹、追跑的学生少了,静心阅读、手不释卷的学生多了。在随后学校开发的“课程超市”中,“名著导读”“语言魅力”等选修课也随之出炉。这些实实在在的举措也促使我下笔为文,《打造“实在”的书香校园》《用阅读擦亮生命成长的底色》《三更有梦书当枕》等文章在《小学语文教学研究》《阅读》等刊物发表。
文化阅读,修养儿童最美的姿态
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中说:“所谓教育,不过是人对人的主体间灵肉交流的活动,包括知识内容的传授、生命内涵的领悟、意志行为的规范、并通过文化传递功能,将文化遗产教给年轻一代,使他们自由地生成,并启迪其天性。”我认为,教育所包容的这一切,实际上都可以通过阅读来实现。伴随着这样的思考,我在2006年调任江宁实验小学后,借鉴国内外先进的阅读推广理念,提出了“文化阅读”的概念。
所谓“文化阅读”,就是通过让儿童沉浸于伟大的著作中,领略历史上和现实中人类所思、所求的广阔和丰盈,从而在自己和人类文化之间,建立起息息相通的生动联系,进而“形成一个奇妙的过程:书中的智慧,通过你的眼睛使它成为可见的,然后通过感觉的门廊,经过想象力的天井,进入心灵的空间”。文化阅读以学科文化阅读、主题文化阅读、经典阅读、当代作家系列阅读为主要领域,以课堂阅读、班级读书会、亲子共读、自主持续默读为主要形式,以“阅读考级”为阅读评价、激励机制,形成了一个顶层设计下的体系化的大阅读体系,实现了课程设计与评价相呼应、阅读体验与交流相促进的积极循环态势。
2008年,南京市教育局在我校召开阅读振兴行动现场会,市内外近500名专家、教师与会。我们推出了名著导读、班级读书会、交流展示、研究性学习、读写结合、绘本阅读等6种课型的阅读指导课。现场会上,我也在班级学生共读曹文轩《草房子》的基础上,执教了班级读书会的公开课。现场会所展现的全校学生生机盎然的阅读生态得到了省内专家的高度赞扬。现场会上我的经验介绍、教师们的课堂案例、论文也随后在《七彩语文·教师论坛》以18个页码的篇幅全面展示。
2009年后,我们将阅读正式纳入课程轨道,将每周两节的地方课时规定为阅读课,一节偏重交流、指导,一节为持续默读。同时,语文教师共同研发的校本教材《美丽阅读》一套六册也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并依据《美丽阅读》,在给每个年级学生推荐20本“必读和选读书目”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阅读考级”手册。与之互补的,我们将晨诵午读、阅读联盟、图书漂流、淘书乐、博文评比、悦读节等活动制度化,开展“书香飘万家”社区阅读公益活动、藏书小状元评比等。
2010年,微博盛行。我们以班级为群落,在全校开展读书微博的常态化建设。孩子们兴致勃勃、神采飞扬,晒读书美照,写读书心得,佳作迭出,精彩纷呈。在2012年的南京市小学生读书微博大赛中,我校学生100多件获奖,获集体一等奖第一名。
国学经典,给儿童一个爱读的理由
四书五经,经史子集,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从2013年起,我们在学校阅读课程中增加了国学元素。低年级以《三字经》《弟子规》为主,辅以习惯培养;中年级选读《笠翁对韵》《声律启蒙》等;高年级则选读《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中的一些重要章句。我们选用江庆柏教授等主编的《小学国学经典教育读本》作为教材。
国学经典的教学,重点在于怎么教。从我的教学实践来看,国学经典对于儿童,是遥远但又切近的圣贤之言。说遥远,是因为年代,也因为语法和表述的隔阂;说切近,是因为圣贤也是智慧而有趣的人,一旦融通,孩子们思接千载,心游万仞,也是不亦乐乎。
比如,我执教《颜渊、季路侍》,在学生弄清文意后,开展两项综合性学习活动:1.这段话生动地描绘了颜回、子路、孔子三人的不同性格特点,小组合作,尝试编写小剧本,下节课演一演。2.文中的“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是孔子当时的社会理想,2600年后的今天实现了吗?在现代社会,我们可以怎么做?写个200字以内的小演讲稿,下节课交流。这样的综合性体验式学习,让学生对国学经典不再仅仅是格言警句式的记诵,而是在经典积累的同时,注入当下的时代性思考,使经典变得亲切而亲近。2015年,在南京市百万未成年人“儒雅少年”评选活动中,我校两位同学脱颖而出,进入首批百名“儒雅少年”的前八强。
儿童“书”世界,让阅读成为学校文化特色
2014年,在市、区学校特色文化创建中,我提出了“儿童‘书世界”的概念与设想。经专家评审,该项目于当年立项为南京市小学特色文化建设示范基地。
“儿童‘书世界”同阅读课程的开发一脉相承,但更是一个以“书”为主题和中心的综合课程基地,其主要内涵为:引领儿童走进书世界、欣赏书世界、建设书世界、创造书世界。通过项目实施,培养儿童对书的兴趣,培养儿童买书、藏书、读书、讲书、品书、演书、写书的兴趣、能力和品质。它的最终旨归是激扬儿童生命,让儿童创造和享受当下的精神生活,并在以书为载体的文化世界中得到全面、充分而自由地发展。
2014年以来,我们完成了一系列的物态文化建设。比如建设童书馆,以绘本读物为主要内容,兼藏各类反映儿童生活的图书,包括少年儿童自己创作的各种图书;建成一批主题读物特色教室,如国学、童话、诗歌、机器人、神奇的科学等专门教室;设立儿童出版支持计划,关注儿童的探究与发现,写作与积累,以合集或独著的形式正式出版儿童的作品;成立儿童文学院,以文学活动为载体,聘请儿童文学作家开设文学创作课程,定期评选小院士;设计建设了书世界文化长廊,以古今中外图书文化为主题,在四幢教学楼的长廊展示书世界,书写世界书;建立与学校图书馆相映衬的网上电子图书馆,儿童利用移动终端设备可随时阅读;继续推动教师阅读、写作风尚,扩建教师书吧,支持教师成长出版计划。两年中,已有3位教师的4本教学专著出版。
我们不断深化“儿童‘书世界”课程文化。继续扎实推进儿童阅读计划,做实、做细文化阅读、阅读考级等品牌活动。开发“儿童‘书世界”教师课程。以低年级为例,有绘本读写课程、汉字文化课程、儿童诗课程等。以儿童哲学名著为原典,对儿童进行善恶、美丑、幸福、自由、生死等哲学启蒙教育。让学生了解书的起源、发展及今后的发展趋势。成立“金色童年戏剧社”,低年段根据图画书、童话等读物进行戏剧表演编排;中高段根据经典文学作品的阅读进行创编和表演。
歌德在《十四行集》里说:“给我狭窄的心/一个大的宇宙。”阅读,在让儿童朝向自我可能性的历程中,也在扩展着他们精神和心灵的宇宙!
在阅读课程的开发中漫游,在书籍的文字世界中徜徉,我们要做的还有很多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