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校本的信息化管理
2016-03-09李建成
【摘 要】“互联网+”背景下的学校管理应通过“互联网+”将信息技术与学校管理进行深度融合,从基于本校课程管理、课堂管理、教师管理和学生管理需要出发建构校本化的信息化管理。
【关键词】互联网+;建构;校本;信息化;管理
【中图分类号】G40-5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02-0024-02
【作者简介】李建成,江苏省洪泽县中学(江苏洪泽,223100)校长,江苏省特级教师。
随着互联网的日益兴起和信息技术、通用技术的迅速发展,我国已经进入信息社会。当下,无论是个人的生活方式,还是学校的教学方式都有了巨大的变化,这便要求学校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管理。就目前学校管理来看,很多学校在管理中只是利用“互联网+”这一手段,将学校的管理项目和活动结果在网站上进行呈现,并没有利用信息技术对学校管理进行创新。有些学校虽然建设了自己的管理系统,但大多数都是信息机构帮助开发的,没有按照学校管理要求进行整体建构。笔者认为,“互联网+”背景下的学校管理不只是简便地运用信息技术进行管理,也不是简单地运用互联网技术+传统的学校管理,而应是通过“互联网+”将信息技术与学校管理进行深度融合,建构校本的信息化管理。
一、从基于本校课程管理需要出发建构信息化管理
新一轮课程改革让人们的理念已有了一定的转变,各个学校都从不同角度进行自己的校本实践,随着改革走近深水区,很多学校已进行顶层设计,从学校办学目标出发对自己的课程进行整体改革,尤其注重将信息化融入学校课程,这便要求我们的管理能够适应学校课程改革需要,按照课程管理的要求建构信息化管理。就目前课程改革的总体情况来看,很多学校课程由以前过分强调分科走向关注整合,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进行融合,形成必修课程、选修课程和自修课程。就信息技术课程改革来看,一方面,一些学校按照课程改革的思路开发体现自身办学思想的信息技术课程,例如:计算机语言、网站制作与设计、软件开发、程序设计、机器人设计与制作等课程;另一方面,很多学校按照课程改革的思路开发计算机和其他学科课程深度融合的课程,例如:电脑绘画、信息学奥林匹克、装潢设计、音乐编辑等课程。这样的课程改革强调课程的选择性,凸显学习的个性化,几乎一个学生一张课表,因此,我们在实施信息化、校本化的课程管理时,要从学生参与课程选择、开发、实施和评价等方面进行系统架构:既要架构课程的开发方式,又要设计课程资源;既要架构课程的实施路径,又要设计课程评价方式,从而建构便于学校管理的课程信息化管理平台和实施方式。
二、从基于本校教学管理需要出发建构信息化管理
随着“三通两平台”在中小学的全面实施,教学不只是在自己的教室实施,也不仅是在校园实现,世界的每个角落几乎都成为我们的教学资源,也都可以融进我们的课堂。从目前教学发展趋势来看,每所学校都在建构自己的“教学世界”:一方面,很多学校通过采购他人开发的教学资源,或者订购他人的教学空间,拓展师生教和学的空间,不断提升自己教和学的质量;另一方面,一些学校自主开发教和学的平台,通过基于移动终端的课堂互动教学以及可以运行在电脑、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多平台上的在线课程,综合运用基于任务驱动的项目教学。这样的教学实践强调教学的自主性,凸显手段的智能化,几乎每个教师和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教和学的空间,因此,我们在实施信息化、校本化的教学管理时,要从每个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方面进行系统架构:既要架构教师教的资源,又要设计教的方式;既要架构学生学的资源,又要设计学的方式,从而建构便于学校管理的教学信息化管理平台和实施方式。
三、从基于本校教师管理需要出发建构信息化管理
教育信息化能否全面实施的基础是硬件条件,关键在教师素质。应该说,今天,随着教育现代化的全面实施,每所学校的硬件条件都达到了“三通两平台”的要求,但无论是教师的专业文化素养还是信息素养与教学改革的要求差距较大。一些学校的教师信息化素养远不能适应现代化教学的需要,有的就连最基本的信息技术运用技能都没有,“白板”仅当作“投影”使用。从目前教师队伍建设情况来看,很多学校都在利用互联网+加强教师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素养和教学艺术素质的培养,一方面,通过网站、网络课程、云教育学习空间等路径加强对教师科学文化和专业素养的培养;另一方面,通过“互联网+课程”“互联网+教学”“互联网+学习”等项目加强对教师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这样的教师培训强调学习的自主性,凸显教学的个性化,几乎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学习空间,也有自己的实践平台,因此,我们在实施信息化、校本化的教师管理时,要从每个教师的学习需求、学习要求、学习成效等方面进行系统架构:既要架构每个教师学习的课程资源,又要设计他们学习的策略;既要架构学习活动的引导,又要设计学习成效的评价,从而建构便于学校管理的教师信息化管理平台和实施方式。
四、从基于本校学生管理需要出发建构信息化管理
随着信息技术在社会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人们对信息技术依赖性越来越强,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方式几乎时时刻刻都离不开信息技术;同时,信息技术也改变着人们的思维、道德、情感等心理因素。当下,人们对学生已由传统的“封锁网络”走向引导他们“运用网络”进行学习。从目前信息技术对学生成长的影响看,一方面,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将距离学生时空较远的或者生活中无法直观呈现的内容通过多媒体展示出来,让学生能够直观感受,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另一方面,学生自己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自主学习,通过学习网络课程、运用网络搜集资料等,不断提高学习能力,促进他们更好成长。这样的学习活动强调学习内容的丰富性,凸显学习方式的信息化,几乎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学习空间,也有自己的探究方式,因此,我们在实施信息化、校本化的学生管理时,要从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学习要求、学习内容、学习效果等方面进行系统架构:既要架构学生学习的课程资源,又要设计学习的策略;既要架构学习活动的引导,又要设计学习成效的评价,从而建构便于学校管理的学生信息化管理平台和实施方式。
总而言之,在互联网+背景下的学校管理应基于校本管理需要,一切以引导和促进师生健康成长为出发点和立足点,这既是学校管理的本质追求,也是信息化管理的根本宗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