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底重建联合盆底康复治疗仪在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2016-03-09张雅玲
张雅玲,吕 芳
(内蒙古包头市包钢第三职工医院,内蒙古 包头 014010)
盆底重建联合盆底康复治疗仪在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张雅玲,吕 芳
(内蒙古包头市包钢第三职工医院,内蒙古 包头 014010)
目的探讨盆底重建联合盆底康复治疗仪在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进行分组研究,对照组采用腹腔镜下高位骶韧带悬吊术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盆底重建联合盆底康复治疗仪进行治疗,观察比较两组各项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都优于对照组,手术时间和术后排气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治疗后的PFDI-20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盆底重建联合盆底康复治疗仪治疗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具有较大的意义。
盆底重建;盆底康复治疗仪;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应用价值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在临床上又称为盆底缺陷或者盆底支持组织松弛等,该病多发于中老年女性,严重影响妇女的日常生活和生活质量。现就治疗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方法进行探讨,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7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n=38)和观察组(n=38),对照组年龄35~65岁,病程6~12个月;观察组年龄33~68岁,病程5~14个月。两组一般资料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手术方法
对照组采用腹腔镜下高位骶韧带悬吊术进行治疗,在腹腔镜下开展全子宫切除或者保留子宫切除术;观察组采用盆底重建联合盆底康复治疗仪进行治疗,盆底重建术,采用骨盆底修复系统,分别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前、后盆底重建手术,具体操作在患者的盆腔的前后方进行切口,开展手术即可,在患者术后一个月,采用康复治疗仪进行治疗,评估患者的纤维肌力及疲劳度[1]。
1.3 观察指标
①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有效:患者的各项指标正常,无其他临床症状反应;显效:患者的各项指标趋于正常,临床症状反应有所改善;无效:患者的临床症状未减少,各项指标无改善,病情加重。总有效率=有效率+显效率。
②统计分析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术中出血量和PFDI-20评分。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以“x +s”表示计量资料,用t检验,用百分数(%)表示计数资料并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详见表1和表2。
表1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n(%)]
表2 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术中出血量和PFDI-20评分(±s)
表2 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术中出血量和PFDI-20评分(±s)
组别n手术时间(min)术后排气时间(d)术中出血量(ml)PFDI-20评分对照组38109.62±14.974.96±0.92168.73±49.3220.63±3.62观察组3885.46±16.893.21±0.52122.32±34.6315.92±2.63
3 讨 论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在临床上的治疗要求是采用解剖的方法恢复患者的功能,主要包括手术和非手术治,传统的手术方法可对患者脱垂的子宫进行切除,但是,手术对患者的创伤大,住院时间较长,容易复发等。
盆底康复治疗仪可对女性盆底支持结构进行有效的训练,进一步的加强患者的功能恢复,预防患者的盆底支持结构出现缺陷和损伤,改善和治疗患者的粪尿失禁,预防患者的盆腔脏器脱垂,对治疗某些尿急、尿频、夜尿症、排空异常、性功能障碍和盆腔疼痛具有较好的效果,同时可改善患者的子宫血流,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盆底重建术可对患者的前、中、后盆底进行较好的重建,纠正患者的盆底缺陷,临床上一般采用经闭孔自裁网片,由于各种原因会导致患者出现严重的并发症,联合盆底康复治疗仪可有效的弥补这一缺陷,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2-3]。
总之,采用盆底重建联合盆底康复治疗仪治疗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治疗效果显著,可缩短患者的手术时间和术后排气时间,减少患者的术中出血量,降低患者的PFDI-20评分,值得临床信赖。
[1] 罗 伟,任艳蕊,易绍媛,等.以生物反馈治疗仪为平台的Glazer法评估产后康复情况[J].中国妇幼保健,2015,30(10):1499-1501.
[2] 谭健坤,谭燕萍,梁晓丽,等.产后盆底康复技术对女性盆底功能障碍防治效果的研究[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6,27(2):228-230.
[3] 王艳华,王 影,冯艳霞,等.盆底重建联合盆底康复治疗仪在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研究[J].河北医药,2016(2):224-226.
R711.5
B
ISSN.2095-8803.2016.12.15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