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尚华教授治疗皮肤病临床经验
2016-03-09范玲玲赵尚华
范玲玲 赵尚华
赵尚华教授治疗皮肤病临床经验
范玲玲赵尚华△
赵尚华教授为全国第四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之一, 投身中医临床、教学事业40余年,博览医书,勤于钻研,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他治学严谨,对中医外科杂病,尤其是对皮肤病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拥有独到的见解。通过对扁平苔癣、银屑病、脂膜炎、过敏性紫癜及尖锐湿疣6例临床工作中典型的皮肤病病例加以分析,来总结赵尚华教授的经验和探讨拟创的治疗皮肤病验方的临床疗效,不仅为后辈皮肤专业的学生提供了宝贵的临床资料,也为皮肤病临床工作中疑难病例的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
皮肤病;经验方;扁平苔癣;银屑病;脂膜炎;过敏性紫癜;尖锐湿疣;中医治疗
1 扁平苔藓
扁平苔藓是一种皮肤的炎性疾病,其特征是呈现紫红色的发痒丘疹,常常分布于四肢的弯曲侧,或是在生殖器与口腔黏膜处。病灶外观呈现大小不一,可以从小米粒大一直到手掌大的斑块,这些皮疹的表面上还会分布着一些细碎的白色皮屑,特别容易形成皱纹般的外观,此时称做卫克汉氏线纹[1]。目前认为扁平苔藓是一种细胞免疫反应异常所造成的疾病。从广义来说,扁平苔藓也可以算是一种自体免疫疾病,这点可以从许多自体免疫疾病都曾被报告会伴随扁平苔藓发生就可以得证:包括皮肌炎、红斑性狼疮、硬皮症、原发性胆管硬化症、溃疡性大肠炎、重症肌无力等。
中医认为扁平苔藓发病根源在于“湿”“热”“毒”的范畴,认为病机是心脾伏火、脾失健运、湿毒内蕴、心脾两虚、瘀血阻滞、水不济火、心火上炎所致,提出了燥湿解毒、活血化瘀、温补脾肾的治疗方法。吾师经过临床用药观察,发现本病以风邪入侵兼阴虚内热为主,治宜养阴润燥祛风为原则,临床治疗效果明显[2]。
李某,女,70岁,太原人。2014年4月16日首诊,患者全身乏力,口干、眼燥,发斑瘙痒,近来下腹部出现褐色纺锤状斑4月,外观多边形或多角形、境界鲜明、时而融合的紫红色丘疹或斑块,剧痒。影响睡眠,脉细濡,苔白。证属阴虚风燥。治法当养阴散风。方药:玄参12 g,麦冬10 g,当归10 g,山萸肉10 g,蝉蜕10 g,防风10 g,苍术10 g,黄柏10 g乌梢蛇10 g,白花蛇舌草30 g,车前子10 g,甘草6 g,6剂水煎服,日1剂,早晚分服。2014年4月23日二诊,下腹部斑状皮损减少,睡眠改善,脉细,苔白。上方继服加生龙骨30 g,五味子10 g,12剂水煎服,日1剂,早晚分服。2014年5月14日三诊,皮损减轻,背部有新发疹,瘙痒,脉濡,苔白。上方继服加五味子10 g,薏苡仁30 g,6剂水煎服,日1剂,早晚分服。2014年5月21日四诊,背部皮疹减轻,但腰、腹、胁部有新发皮疹,伴口干、眼干、流鼻血及眼底出血症状,脉细滑,苔白厚,质紫。上方继服加五味子10 g、僵蚕10 g、地龙10 g,改麦冬12 g、山萸肉12 g,6剂水煎服,日1剂,早晚分服。2014年6月4日五诊,乏力,皮损稍减,但胸、腹、胁部有纺锤状褐斑,伴眼干、口干及咳嗽对牛奶、鸡蛋有过敏史,脉滑,苔白。上方继服加五味子10 g、僵蚕10 g、白芍10 g,改麦冬12 g、山萸肉12 g。6剂水煎服,日1剂,早晚分服。
按:因患者症见口干、眼燥、皮肤瘙痒明显,故辨本证为阴虚风燥,12剂药后该症渐缓解,痒止。方中药物玄参、麦冬、当归、山萸肉、蝉蜕、防风等取效是养血润燥,加地龙、僵蚕促进血液循环,使阴液得复而疗效巩固。
2 银屑病
银屑病又称牛皮癣,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具有顽固性和复发性的特点。其皮损特征是起初出现红斑丘疹,表皮覆盖一层层银白鳞屑,皮肤干枯、脱屑结痂。有的皮损连成一片,状如地图;有的瘙痒,血迹斑斑,目不忍睹。其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多数患者病起春季,冬季加重,夏季缓解。发病率近年来呈明显升高趋势。
银屑病中医称“白疕”,是一种红斑,丘疹,鳞屑损害为主要表现的慢性皮肤病。好发于青壮年,皮损具有红斑、鳞屑、露滴样出血的特点,一般不难诊断。中医认为银屑病为禀素血热,或感外六淫,侵袭肌肤;或心绪烦扰,七情内伤;或过食辛辣,饮食不节,使血热内蕴,外壅肌肤而成[3]。
马某,男,18岁,太原人。2007年3月14日首诊,患者一月前出现全身红色丘疹,在门诊注射5次曲安奈德后,全身皮肤浮肿,潮红一周,无发热,无关节肿痛,痒不甚,苔白脉浮。证属血热证。治法当清热、凉血、攻毒。方药:犀角地黄汤加减。槐花30 g,赤芍15 g,生地黄30 g,牡丹皮30 g,地龙10 g,金银花30 g,薏苡仁30 g,土茯苓30 g,白花蛇舌草30 g,鱼腥草30 g,水牛角30 g,乌梢蛇10 g,蝉蜕10 g,甘草6 g。6剂水煎服,日1剂,早晚分服。2007年3月21日二诊,上药服后一周,全身颜色减轻,浮肿消退,痒退,脉缓,苔白。方药:白芍10 g,槐花30 g,当归12 g,赤芍10 g,生地黄18 g,金银花30 g,白花蛇舌草30 g,薏苡仁18 g,乌梢蛇10 g,蝉蜕10 g,防风10 g,甘草10 g。6剂水煎服,日1剂,早晚分服,以善后巩固。
按:银屑病为皮肤病中常见的,久治不愈的顽疾之一。多血热,易出现湿热化毒证。本病例方中用犀角地黄汤加槐花、金银花、白花蛇舌草来清热解毒凉血,土茯苓、薏苡仁、鱼腥草清热解毒除湿,以消全身浮肿,再辅以乌梢蛇、蝉蜕、防风祛风通络以止痒。赵老师在辨证论治中依据大量脱屑的症状是毒邪攻袭难治的根源,当加用大量的土茯苓、白花蛇舌草、薏苡仁、鱼腥草等药攻袭毒邪,取效显著[4]。
3 脂膜炎
脂膜炎即恶核,是发生在皮下脂肪层有炎性浸润的一种皮下脂肪组织疾病。以多发性、对称性群集的皮下脂肪层炎性硬结或斑块,伴反复发热,愈后皮肤呈萎缩性凹陷,并可损害内脏为临床特征。本病较少见,可发生于婴儿到老年的任何年龄,但以30~50岁的妇女为多,恶核相当于西医所指结节性脂膜炎,是一种病因未明的皮下组织血管发生变应性血管炎,继发脂肪细胞坏死的疾病[5]。本病中医认为多系热毒阻络,痰热蕴结,气滞血瘀所致,治疗以清热解毒,活血化瘀通络,软坚散结为法。
徐某,女,40岁,山西原平人。2012年9月19日首诊,病人面色萎黄,神情颇为紧张,双臂硬结,色暗,疼痛缓解,身有疤痕二年,经北京协和医院诊治,7月余,诊为脂膜炎。空军总医院病检:符合血管炎,脂膜炎。服药后劳困,多梦,局部皮肤硬结,背部有两枚结节,色暗,硬结。舌苔白质紫,脉沉细。证候分析:患者来诊时,已属脂膜炎后期,皮里结核暗红,坚硬,舌质紫,久病入血,久病伤肾,故证属肾阳虚损,痰瘀互结。治法当扶正托毒,软坚散结。方药:肉苁蓉10 g,巴戟天10 g,肉桂6 g,僵蚕10 g,蝉蜕10 g,片姜黄10 g,酒大黄3 g,莪术10 g,地龙10 g,浙贝母10 g,生牡蛎30 g,川芎10 g,黄芪30 g,甘草6 g。6剂水煎服,日1剂,早晚分服。2012年9月26日二诊,肘部新发结节,可触及,有痛感,服上药后无不适,月经准,量多,舌苔白舌质紫,脉沉。上方继服加当归10 g,白芍10 g,6剂水煎服,日1剂,早晚分服。2012年10月10日三诊,患处疼痛消失,肤色有红,晨起干呕,反酸。上方继服加丹参30 g,砂仁6 g。6剂水煎服,日1剂,早晚分服。以上法加减治疗半年左右痊愈。
按:中医认为本病病机总属热毒阻络,气滞血瘀。临床以皮下结节为主要症状,皮损发作前后或同时,绝大多数有低热,不规则热,或高热,还可伴神疲乏力,胃纳不香,恶心呕吐,肌肉和关节酸痛等,本病较少侵犯内脏脂肪,一旦累及,则预后严重。但本例已经国内权威机构长期治疗,热毒得解,但久病入络,久病伤肾。患者已显精神萎顿,肤色不华。故赵老师从温肾入手,重用活血化痰散结之剂,随症加减,最终取效,以避免其迂延久病,引发内脏巨变,是为可取之法[6]。
4 过敏性紫癜
过敏性紫癜在小儿中占三分之一,在成人中约二分之一,有肾炎的病变[7]。少数可发展为慢性肾功能衰竭。现在认为紫癜肾是多种免疫复合物肾炎,属于第Ⅲ型。有的肾移植后,移植进去的肾又可能发生肾炎。
陈某,男,16岁,山西原平人。1997年5月14日首诊,双下肢紫癜四月,使用强的松治疗,1片/日,食欲差,眼干、口干、腰困,大便2~3日一行。检查尿蛋白++,潜血+,偶见透明管型,脉细滑,苔黄舌胖。证属气阴两虚,血热妄行,治法当益气养阴,凉血解毒。方药:黄芪15 g,麦冬10 g,天花粉10 g,大生地黄15 g,牡丹皮10 g,三七粉3 g,金银花30 g,白花蛇舌草30 g,紫花地丁30 g,生薏苡仁30 g,车前子10 g,甘草梢6 g。上方加减18剂后,紫癜消失,尿蛋白-,潜血+,舌边刺痛,仍有干渴,脉小,苔黄。1997年7月16日二诊,紫癜消失,尿蛋白+-,近一周来,饮食欠佳,便干,口干,紫癜未发作,停用强的松,脉小滑,苔白,血压105/70mmHg,上方减量继服。1997年10月1日三诊,上方服后症状好转,逐渐改为2~3天一剂,症状稳定,精神好,尿蛋白-,感冒后偶有潜血+,很快缓解,至今痊愈。
按语:紫癜与中医“斑毒病”“葡萄疫”类似。中医认为以凉血清热,疏风清热,健脾益气,养血止血为治。当湿热毒胜,内攻脏腑,营血耗伤,气血两亏,累及于肾。我们观察多有气阴两虚、血热之证候。但本病例多见疲乏,是气虚证;口干、眼干、便秘为阴虚证。所以,益气养阴,凉血解毒是治疗大法[8]。常用药如:黄芪、大生地黄、牡丹皮、赤芍、白芍、麦冬、金银花、白花蛇舌草、薏苡仁、车前子。以益气养阴、清热解毒,病情逐渐缓解,而至痊愈。
李某,男,25岁,山西太原人。1996年4月17日首诊,紫癜肾3月,双下肢反复紫癜,尿黄,尿蛋白+-,潜血+++,食欲欠佳,腰困,疲乏,脉细弱,舌胖,苔黄腻。使用强的松治疗,每日2片。证属气阴两虚,血热妄行,治宜当益气养阴,凉血解毒。方药:黄芪30 g,牡丹皮10 g,丹参10 g,生地黄10 g,赤芍10 g,仙鹤草10 g,麦冬12 g,白花蛇舌草30 g,金银花30 g,连翘15 g,薏苡仁30 g,煅龙骨10 g,煅牡蛎10 g,甘草梢6 g。6剂水煎服,日1剂,早晚分服。1996年5月29日二诊,上方加减服用24剂后,每二周减半片强的松,至今强的松已停用2周,小便正常,精神好,尿潜血+,尿蛋白+-,脉缓,苔薄黄。继服方药:黄芪30 g,赤芍10 g,牡丹皮10 g,生地黄10 g,仙鹤草10 g,三七粉2 g,金银花30 g,白花蛇舌草30 g,蒲公英30 g,甘草梢6 g,水煎服,日1剂,早晚分服。1996年8月7日三诊,加减上方2月余,症状平稳,蛋白消失,偶有潜血+,去三七,加白茅根30 g,后又服6剂,现紫癜消失,尿常规-,上方继服。1996年9月25日四诊,症状平稳,基本痊愈。
按语:本例亦以益气养阴,凉血解毒取效。但要注意如有上呼吸道感染,感冒、咽痛或食用致敏物质常是引发病情复发的重要因素。
5 尖锐湿疣
尖锐湿疣是由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所致,由性传播,性滥交或房事不节,也可自身接种及经非性接触途径感染。是世界性高发性传播疾病。尖锐湿疣多发生于青年人。尖锐湿疣初期症状:病程进展缓慢,病人多在无意中发现生殖器处长一无痛性疣状物,其潜伏期1~12个月,平均为3个月[9]。尖锐湿疣患者皮损初期为小的淡红色丘疹,后逐渐长大,表面呈凹凸不平的柔软乳头样病变,有的呈菜花状,根部可有蒂,表面湿润,有分泌物浸渍可呈灰白色,污灰色或红色。
尖锐湿疣中医俗称“臊瘊”,认为发病的主要原因是湿热之毒入侵导致的,常分为湿热下注证和邪毒内蕴证,治法以清利湿热、清热解毒为主。
刘某,女,20岁,山西太原人。2011年4月21日首诊,尖锐湿疣半年,外阴有肿物二粒,阴痒,苔白脉滑。证属湿热内蕴为主,兼风痰郁结。治法当健脾、清利湿热兼散风痰。方药:①黄柏30 g,苦参30 g,白英30 g,薏苡仁30 g,川椒10 g,艾叶30 g,3剂外用。②党参10 g,土茯苓30 g,炒白术10 g,白英30 g,蝉蜕10 g,僵蚕10 g,片姜黄10 g,酒大黄3 g。6剂水煎服,日1剂,早晚分服。2011年5月25日二诊,上药服后,肛门处之疣已消失,月经推迟,2月一行,尿黄,脉缓,苔白。上方继服。一月后渐愈。二年多之后,2014年2月13日三诊,发现尖锐湿疣二周。一周前因人工流产又发现外阴部有疣状物,疼痛,白带多,霉菌(+),白细胞(++),脉细,苔白。证属湿热下注,治以清热利湿,健脾。方药:①苦参30 g,黄柏30 g,土茯苓30 g,板蓝根30 g,白花蛇舌草30 g,3剂外用。②党参10 g,炒山药10 g,炒白术10 g,土茯苓30 g,白英30 g,薏苡仁30 g,板蓝根30 g,甘草6 g,白花蛇舌草30 g。6剂水煎服,日1剂,早晚分服。2014年2月21日四诊,上药服后,原有的疣状物已消失,阴痒,脉细,苔白。处方:①外用方继用,加川椒10 g,艾叶30 g,蛇床子30 g,去白花蛇舌草。②上方继服加炒黄柏10 g。2014年3月14日五诊,霉菌(-),阴痒好转,疣状物未再发,脉细苔白。方药:①上方继用加川椒10 g,艾叶30 g,蛇床子30 g,4剂外用。②上方继服,以巩固疗效。
按:赵老常说中药对抗结核杆菌的疗效没有西药抗痨药效果好,但中药中抗病毒的效果却很明显,而且治疗之后反复发作的机率减少[10]。本例病人便是比较明显的一例。方中重用板蓝根、白花蛇舌草、土茯苓、蛇床子等药物,共同达到清热解毒燥湿的功效,并运用内服加外用联合方法收效显著。
[1]张英,康媛媛,孙妍,等.氟美松和甘美达局部用药治疗口腔斑纹型扁平苔藓的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2008,1(2):94-96.
[2]赵尚华.中医外科心得集[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96:190.
[3]周冬梅,王萍.凉血活血汤治疗进行期银屑病140例临床观察[J].北京中医,2000,19(3):23-24.
[4]王根林.张志礼辨证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经验[J].山西中医,2007,23(5):10-11.
[5]赵辨.临床皮肤病学[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906.
[6]赵尚华,钟长庆.中医外科方剂学 [M]. 太原:山西省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162.
[7]陈植.过敏性紫癜的发病因素及发病机制[J].中国社区医师,2008,24(15):14.
[8]任献国,刘光陵.儿童紫癜性肾炎的中、西医及中西医结合治疗进展[J].中国全科医学,2006,9(2):161-163.
[9]郜贺荣,孟昭影,安国芝.自制疣净治疗尖锐湿疣临床观察[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1998,12(6)∶354-355.
[10]陆建英,王智,董莉,等.扶正解毒方治疗尖锐湿疣的疗效观察及机理探讨[J].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02,16(2):24-25.
中和医派基本学术观点
中医定义:中医,是以中医基本理论为指导,以望闻问切“四诊”为主要手段采集临床信息,通过四诊合参,运用辨证论治诊断疾病及其证候,采用天然药物组方或采用非药物疗法,实施预防、治疗、保健的医学行为主体。
中医药五大特色:个性化的辨证论治求衡性的防治原则人性化的治疗方法多样化的给药途径天然化的用药取向
中医药六大优势:临床疗效确切,用药相对安全,服务方式灵活,文化底蕴深厚,创造潜力巨大,发展空间广阔。
养生总则三个字: 和则安
养生要诀三个词: 上善中和下畅
养心法则三句话:是非审之于己毁誉听之于人得失安之于数
养生方法四点:童心蚁食猴行龟欲
中医药文化核心理念:以人为本效法自然和谐平衡济世活人
中医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三点:主题是突出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关键是充实中医药文化内涵重点是彰显中医药文化特征
临床学术观点:扶正祛邪益中和存正抑邪助中和护正防邪固中和
临床基本原则:慈悲为本仁爱为先一视同仁中和乃根
临床思辨特点:调气血平升降衡出入达中和
临床基本处方:调气活血抑邪汤
中和医派临床三要:一要善于调气血二要善于平升降三要善于衡出入
中医“治未病”“三强调”特征:强调以人为本,防重于治,强调形与神俱,和谐平衡,强调天人合一,效法自然。
中医药文献研究“四有”原则:有渊源有依据有类比有归纳
中医药文献研究要有“四强”:可信性强导向性强实用性强拓展性强
——摘自《明医薪传——北京同仁堂中医大师孙光荣教授学术经验传承》
Clinical Experience of Professor Zhao Shanghua in the Treatment of Skin Disease
FAN LinglingZHAO Shanghua
(1.The Third Hospital of TCM, Shanxi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hanxi, Taiyuan 030006, China;2.Shanxi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hanxi, Taiyuan 030006, China)
ObjectiveProfessor Zhao Shanghua is one of the teachers for academic experience of the fourth batch of the national Chinese medicine experts, has been engaged in TCM clinical and teaching for more than 40 years, read many books, studied hard, and has accumulated rich clinical experience. His rigorous scholarship, for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urgery miscellaneous diseases, especially in the treatment of skin diseases has accumulated rich clinical experience, and has unique insights. Through analyzing typical skin disease of lichen planus, psoriasis, panniculitis, allergic purpura and condyloma acuminatum in clinical work, the article summed up experience of Professor Zhao Shanghua, and explored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experiential effective recipe in the treatment of skin diseases, which not only provides valuable clinical information for the students of junior professional skin, and it also provides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treatment of miscellaneous diseases skin disease in clinical work.
Skin disease; Experiential effective recipe; Lichen planus; Psoriasis; Panniculitis; Allergic purpura; Condyloma acuminatum; TCM Treatment
1.山西中医学院第三中医院(太原 030006);2.山西中医学院(太原 030006)
△指导老师
10.3969/j.issn.1003-8914.2016.14.016
1003-8914(2016)-14-2022-04
(本文校对:贾颖2015-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