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伤寒论思维与辨析》教学实践与体会

2016-03-09杨宏宝范卫红广西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广西南宁530001

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6年1期
关键词:伤寒论中医学辨析

杨宏宝,范卫红,张 静(广西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广西南宁530001)

《伤寒论思维与辨析》教学实践与体会

杨宏宝,范卫红,张静
(广西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广西南宁530001)

伤寒论思维与辨析;中医思维能力;教学

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伤寒论》的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1];在中医教育教学改革过程中,中医经典课程的教学应突出中医临床辨证思维能力和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2]得到了较广泛的认同。从2006年起,我校将《伤寒论思维与辨析》这门课程作为公共选修课面向全校学生开课,共32学时,2.0学分,旨为帮助学生较深入地理解蕴含在《伤寒论》中的整体观、恒动观、常变观等思维原则,逻辑思维、常变思维、辨异思维、动态思维等思维方法以及对病证、治法、方药的辨析方法,以加强学生中医思维能力的培养。本课程以张国骏教授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6年出版的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创新教材《伤寒论思维与辨析》作为主要教材,以张仲景著、钱超尘、郝万山教授整理、2005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伤寒论》作为辅助教材。从历年的选课情况来看,这门课程受到部分学生的欢迎。现笔者将承担这门课程的教学情况及体会介绍如下。

1 教学对象

我校《伤寒论》教研室起初设想将这门课程面向中医学方向的高年级本科生或研究生开设。从历年开课的实际情况来看,选课的学生以一、二年级本科生为主体,选课学生的专业方向涵盖了中医学、临床医学、卫生管理、药学等。高年级的本科生、研究生选修这门课的人数反而较少。以2014~2015学年下学期为例,选课学生87人,均为2014级学生,其中中医学方向43人(中医学15人,中医定向12人,壮医学4人,针灸推拿11人,康复治疗学1人),临床医学9人,药学方向29人(药学22人,临床药学7人),其他方向6人(市场营销4人,医学检验1人,食品质量与安全1人)。这些选课学生专业、中医基础等方面的知识背景虽各不相同,但是他们作为一年级的学生,中医诊断、中药、方剂等基本知识学习甚少,对中医学及《伤寒论》的兴趣浓厚,对学习《伤寒论》及相关的中医学知识的热情、希望尽快提高中医思维辨析能力的渴望是相同的。

2 《伤寒论思维与辨析》教学情况

2.1教学方法为了实现培养学生的思维辨析能力这一主要目标,采用自学、分组讨论、课堂讲授等形式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具体来说,在每个课堂开课之前,充分了解选课学生的专业、已学课程等情况,将各专业、年级层次的学生尽量均分到各个组,每8~10人编成一个自学和分组讨论的小组。除第一堂课之外,老师预先将下一堂课的教授内容与讨论素材布置给学生,让学生上课之前搜集相关的资料并预先学习。课堂上视具体授课内容,可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再由老师讲授;也可先由老师讲授,再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也可多次重复上述过程,尽量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与讨论来理解需要学习的各个知识点。

2.2教学内容教学内容以教材和辅助教材的内容为主。因为选课学生的专业背景、中医基础知识不一样,对于每一个课堂,视学生的具体情况,教学具体素材的选择应该具有针对性,在布置资料的搜集、讨论内容的分工等方面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区别对待。对于中医专业的学生以与《伤寒论》条文有关的具有较大挑战性的内容为主,对于非中医专业的学生则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日常生活中能够观察到的、易于理解的现象来理解《伤寒论》思维与辨析的原则与方法。以整体观的讲解为例:中医专业的学生以太阳病中风证、太阳伤寒证、太阳病类似证的相关条文作为教学的基本素材,分析同样感受风寒之邪,患者发病或为太阳中风证(2条)、或为太阳伤寒证(3条),痰饮内停也可出现太阳表证(28条)等临床现象的原因,使学生理解《伤寒论》所体现的人与环境是一个整体、人体本身是一个整体的整体观思想;非中医专业的学生分析同样气候条件下感冒的不同患者临床表现不同等生活中可以观察、感受到的现象的形成原因,以此来帮助学生理解《伤寒论》所蕴含的整体观思想。讨论时则鼓励同学之间互相交换看法,引导中医专业的学生将《伤寒论》条文与日常生活或临床中的具体病例联系起来,非中医专业的学生将生活中所观察到的具体病例与《伤寒论》的相关条文联系起来,使不同专业背景的学生自然而然地将抽象的整体观与临床实际联系起来,从而理解《伤寒论》所蕴含的整体观思想及其对临床实践的指导意义。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发现,提前让学生明确每一次课的教学计划、要求学生搜集的素材、讨论的内容,留出充足的时间供学生进行课前准备,对于达到教学目的非常重要。

2.3考核方法平时成绩强调学习小组的团队精神,对每个学习小组课堂提问的回答情况以及讨论的发言情况作记录并评分,作为该学习小组学生的平时成绩(占总评成绩40%);在课程结束后,要求每个学生写一篇与本课程相关的学习体会,根据学习体会的写作情况给每个学生评分,作为该学生的考试成绩(占总评成绩60%)。从历年开班的情况来看,大多数选课学生均坚持修完课程,拿到学分,以2014~2015学年下学期为例,选课学生87人,均修完课程,并取得75分以上的成绩。

2.4课程的作用几年的教学实践表明,本课程的开设在三方面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其一,明显提高了学生中医思维与辨析能力。如2014~2015学年下学期的中医学方向的选课学生同时在学习《中医诊断学》,部分学生觉得学习脉诊非常困难,如浮脉主表,有学生发现自己感冒时脉不浮,也有学生发现自己脉浮却并未感冒,因而在对浮脉临床意义的理解上出现了困难,在学习了脉症合参的辩证观原则和脉诊的常变思维之后[表证脉浮: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1条)。脉浮者,病在表,可发汗,宜麻黄汤(51条)。里证脉浮:伤寒脉浮滑,此表有热,里有寒,白虎汤主之(176条)。表证脉不浮:太阳病六七日,表证仍在,脉微而沉,反不结胸,其人发狂者,以热在下焦,少腹当硬满,小便自利者,下血乃愈,所以然者,以太阳随经,瘀热在里故也。抵当汤主之(124条)],多数学生表示对浮脉主表和如何脉症合参分析浮脉的临床意义有豁然开朗的感觉。其二,激发学生学习《伤寒论》的兴趣,引导学生重视《伤寒论》的学习。中医专业在大学一、二年级选过本课程的学生,绝大多数都对《伤寒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较深刻地理解了学习《伤寒论》的重要性,部分选修了本课程的学生在学习《伤寒论》这门课程时表现得非常认真。其三,引导学生深入钻研《伤寒论》。由于课时等因素的限制,在讲授《伤寒论》这门课程时,往往侧重对具体条文的分析,隐含在《伤寒论》中、对中医学有重要指导意义的思维辨析原则、规律与方法则较少深入探讨,这门课程为学习《伤寒论》的思维与辨析的理论与方法打下了较好的基础。

3 对《伤寒论思维与辨析》课程教学的思考

3.1较深造诣的师资是课程达到目标的重要保障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深深感受到由经验丰富、具备较好中医思维辨析能力的教师来讲授这门课程是实现本门课程教学目标的重要保障,这就要求教师在钻研《伤寒论》原著,进行科研、临床工作的同时,注意记录和总结自己在中医思维与辨析方面的收获与体会,搜集在中医思维与辨析方面有启发意义的临床病例,以丰富课程教学的素材。

3.2注意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本门课程以培养学生的中医思维辨析能力为主要目标,在授课的课程中应该充分地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围绕教学内容,尽最大的努力鼓励学生自己搜集资料、发现问题,在讨论过程中充分地表达与听取各自的观点,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得出结论。因此,尽可能多地采用有利于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教学方法(如PBL教学),对于增强本门课程的教学效果非常重要。

3.3授课对象不同,教学目的也应该有所区别对于没有学过《伤寒论》的中医专业低年级本科生,教学目的以培养对《伤寒论》的兴趣、提高联系实际学习《伤寒论》理法方药的思维能力为主。对于学过《伤寒论》的中医专业高年级本科生或研究生,教学目的以深入思考与分析《伤寒论》中深层次学术问题为主。对于非中医专业的学生,宜引导学生将《伤寒论》的理法方药与各自的专业联系起来,做到学有所得;对于非中医专业中少数希望进一步学习《伤寒论》的学生,则尽可能使其掌握学习《伤寒论》的方法。

3.4课程提高与改进就教学内容与教学目的来说,本门课程授课对象以中医学专业学习了《伤寒论》等基础课程的高年级本科生及研究生为适宜,但因为本科生学习《伤寒论》之后,临床专业课学习、见习、实习等学习任务非常繁重,没有足够的精力与时间学习本门课程,中医学专业研究生的课程学习任务本身就已非常繁重,导致选修本课程的学生以中医专业的低年级本科生及非中医专业本科生为主,使得本课程的开设效果受到了比较大的影响。如何合理的组织教学工作,为中医学方向的高年级本科生及研究生选修《伤寒论思维与辨析》课程创造条件,是需要深入探讨的。要高质量地完成本课程的教学任务,对于教师的专业素养、临床积累等与中医思维辨析能力相关的素质以及组织讨论、把握课堂局面等方面的能力要求非常高,迫切需要探索一套系统的方法,以提高教师的素质,形成能够高质量完成本课程教学工作的教学团队。作为开设历史不长、对教师素质与学生的专业基础要求较高的一门课程,在如何组织更加合理、针对性强的教学内容,采用更加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以充分发挥这门课程的作用等方面,都还有待更深入地探索。

[1]郁保生.《伤寒论》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J].湖南中医药导报,2003,9(7):80-81.

[2]董正华.开设《伤寒论思维与辨析》课程的实践与思考[J].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14,17(4):22-24.

(编辑汤敏华)

R222

B

2095-4441(2016)01-0118-03

2016-01-19

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项目(编号:2012JGB157)

猜你喜欢

伤寒论中医学辨析
《伤寒论》六经溯源与理论浅析
怎一个“乱”字了得!
——辨析“凌乱、混乱、胡乱、忙乱”
A Patient with End-stage Respiratory Failure Gets Recovery from Mechanical Ventilation by Utilization of Chinese Traditional Medicine
中医学关于“瘀血”的用法
中医学关于“证”的用法
“论证说理”与“沟通说服”:高考论述类与实用类写作之异同辨析
同义词组辨析练习
中医学对脑心的论述
《伤寒论》和法治疗脾胃病的体会
《伤寒论》少阴病预后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