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滴眼液在全麻手术患者眼睛保护中的应用
2016-03-09陈尔英罗永香黄国雄潘振斌劳景茂张培丽钟恒芳吴小华
陈尔英,罗永香,黄国雄,潘振斌,劳景茂,张培丽,钟恒芳,吴小华
(钦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手术室,广西 钦州 535000)
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滴眼液在全麻手术患者眼睛保护中的应用
陈尔英,罗永香,黄国雄,潘振斌,劳景茂,张培丽,钟恒芳,吴小华
(钦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手术室,广西 钦州 535000)
目的 观察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滴眼液(贝复舒滴眼液)及四环素眼膏对全麻手术患者眼睛的保护作用。方法选择2013年6~12月在我院外科住院手术治疗的全麻患者60例,再按住院号单双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全麻后常规用四环素眼膏涂眼;观察组30例,全麻后应用贝复舒滴眼液进行眼睛保护。比较两组患者眼睛的使用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共出现并发症4例,发生率为13.3%,其中暂时性视力模糊者3例,出现异物感1例,未见暴露性角膜炎及结膜炎发生。对照组术后共出现并发症17例,发生率为56.7%,其中暂时性视力模糊者15例,暴露性角膜炎症状3例,出现或合并异物感7例;3例暴露性角膜炎患者中有2例合并结膜炎,应用贝复舒及复方硫酸新霉素滴眼液治疗2~4 d后症状消失。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麻手术患者术前使用贝复舒滴眼液进行眼睛保护,可减少术后暴露性角膜炎等常见眼科疾病的发生,为全麻手术提供一种效果好、便捷、安全可靠的新型眼睛保护方法。
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滴眼液;四环素眼膏;暴露性角膜炎
doi∶10.3969/j.issn.1003-6350.2016.03.062
全身麻醉(全麻)的患者使用肌松药致使眼睑部肌肉松弛,导致眼睑防御性闭合功能障碍,以及术前使用阿托品抗胆碱类药物,部分患者在术后出现眼部畏光、异物感、干燥、疼痛等不适症状[1],常导致暴露性角膜炎等并发症发生。为此,笔者应用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滴眼液(贝复舒滴眼液)预防暴露性角膜炎等并发症的发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6~12月在我院外科住院手术治疗的全麻手术患者60例,年龄2~75岁,术前均无明显眼部疾患。其中骨科手术15例,头颈部手术26例,腹部手术19例。先将患者按先后顺序进行编号,再以按住院号单双随机抽取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n=30)。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手术类别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麻醉后常规用四环素眼膏涂眼,按照基础护理要求严格无菌技术及操作规程进行护理操作。将四环素软膏均匀涂抹于双眼睑,使眼睑闭合,以防手术过程中压迫眼球和暴露过久而致“暴露性角膜炎”。
1.2.2 观察组 在全麻开始前用贝复舒滴眼,每侧眼滴贝复舒1~2滴,至双眼明显湿润;麻醉成功后,每侧眼再滴贝复舒1~2滴,然后直接合上眼睑。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手术结束时的眼部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所有患者术后随访1~3 d,观察组患者术后共出现并发症4例,发生率为13.3%;其中暂时性视力模糊者3例,发生率为10%,出现异物感1例,未见暴露性角膜炎及结膜炎发生。对照组患者术后共出现并发症17例,发生率为56.7%;其中暂时性视力模糊者15例,发生率为50%(15/30),暴露性角膜炎症状3例,发生率为10% (3/30);出现或合并异物感7例;3例暴露性角膜炎患者中有2例合并结膜炎,与麻醉后角膜暴露时间过长、术后擦眼等原因有关,主要表现为术后畏光、流泪和局部异物样痛感,结膜充血水胀,应用贝复舒及复方硫酸新霉素滴眼液治疗2~4 d后症状消失。两组患者的暴露性角膜炎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的总并发症发生率和暂时性视力模糊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临床报道,在全身麻醉手术时可引起暴露性角膜炎、结膜炎、视力模糊等常见的眼科并发症[2],特别是未行眼保护的患者中,角膜损伤的发病率可高达44%[3],表现出畏光、流泪、视物模糊和“异物感”等症状。
引起全麻手术患者眼睛并发症常见因素有:(1)全麻患者双眼眼睑闭合不全,导致角膜持续暴露[4];(2)手术期间灯光照射、空气干燥、水分蒸发,可导致角膜结膜干燥、模糊[5];(3)异物进入眼睛,粗糙布类等物品摩擦、手术室间湿度过低等均容易导致角膜、结膜损伤[6];(4)术后视力模糊引起患者用手擦眼,易导致角膜、结膜损伤甚至感染。
目前在临床上对全身麻醉手术患者眼睛的防护中,国内通常采用四环素眼膏、金霉素眼膏涂眼,右旋糖酐羟丙甲纤维素滴眼液滴眼后无菌纱布覆盖,医用水凝胶护眼贴等方法进行眼睛保护[7]。但上述方法均为麻醉后才开始使用,有一定的局限性,在麻醉完成前不能完全避免异物或消毒液进入眼结膜处造成损伤。明华伟等[8]用妥布霉素眼膏对头面部手术患者眼睛防护,术后出现眼部并发症仍高达23.6%,表明麻醉后才开始行眼睛保护仍有一定缺陷。红霉素、四环素等眼膏属于抗生素类药品,有造成抗生素过敏的风险[9]。根据抗生素使用原则,全麻手术患者用抗生素进行眼睛保护无指征,应属于滥用抗生素。涂抹抗生素眼膏包眼作为常用的方法,由于会引起眼部黏滞感和异物感,增加眼部不适,致使患者揉眼,增加眼部损伤和感染的风险[10]。本实验对照组患者中并发症发生率高达56.7%,出现暂时性视力模糊现象者15例,发生率高达50%,表明四环素眼膏对保护眼睛并非为理想方法。贝复舒对角膜上皮的再生、角膜基质层和内皮层的修复均有促进作用,主要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角膜上皮缺损和点状角膜病变。对发生暴露性角膜炎的患者,用贝复舒滴眼液治疗可取得良好效果[11]。临床研究表明,贝复舒滴眼液联合抗生素或抗病毒药物用于治疗各种角膜病变[12],效果满意。观察组麻醉前开始用贝复舒滴眼进行滴眼,使角膜表面形成亲水性的保护层,避免角膜干燥,保持眼部湿润;此外减少微小异物对眼角膜及结膜的刺激,麻醉完成后再次滴眼可确保防护效果。通过实验表明,使用贝复舒滴眼液患者术后出现眼并发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有显著临床意义。贝复舒滴眼液为无色透明液体,麻醉清醒后出现视力模糊几率低,观察组发生率为10%(3/30),对照组发生率为50%(15/30),两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样总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显示贝复舒滴眼液护眼在减少术后并发症方面优于四环素眼膏。在对照组中共有3例患者出现畏光、流泪和疼痛、结膜充血水胀等症状,经过眼科会诊明确诊断为暴露性角膜炎,其中2例合并结膜炎,分别使用贝复舒及复方硫酸新霉素滴眼液治疗2~4 d后症状消失。两组暴露性角膜炎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能与资料数量过小有关,但仍有一定临床意义;对照组发生暴露性结膜炎及结膜炎,考虑与麻醉后角膜暴露时间过长、术后擦眼等原因有关。说明麻醉后发生角膜暴露、术后眼睛视力模糊均可能增加被动或不自主眼睛受损伤,容易导致暴露性结膜炎及结膜炎的发生。本实验显示麻醉前进行眼睛防护较麻醉术后再进行眼睛防护的方法有一定优势,也不能排除本实验样本量较少有一定的误差,期待以后再收集更多病例数进行观察分析。
综上所述,全麻手术患者术前使用贝复舒滴眼液进行眼睛保护,可减少术后暴露性角膜炎等常见眼科疾病的发生,为全麻手术提供一种效果好、便捷、安全可靠的新型眼睛保护方法。
[1]徐伟莲,杨清秀,梁肖云.全麻术暴露性角膜炎防治与护理[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9,3(7)∶153-154.
[2]邱逸红,罗敏,谭淑芳.全身麻醉病人术中眼部保护方法的改进[J].岭南现代临床外科,2011,11(6)∶479-480.
[3]张敏.全麻手术病人术中眼保护防暴露性角膜炎[J].实用医技杂志,2003,10(7)∶769-770.
[4]刘家琦,李凤鸣.实用眼科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276.
[5]任春燕,高特生.全麻下非头面部手术患者眼睛护理观察[J].实用中医药杂志,2006,22(2)∶121.
[6]李军,吴华英.麻醉期间患者暴露性角膜炎的成因分析及防护[J].现代医药卫生,2007,23(13)∶2001-2002.
[7]李凤鸣.中华眼科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1-22.
[8]明华伟,夏德林,吴双江.颌面外科全麻手术患者眼部并发症的原因分析及预防[J].泸州医学院学报,2014,7(4)∶416-418.
[9]庞滨.红霉素眼膏过敏误诊为暴露性角膜炎1例[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l,11(12)∶2890.
[10]林菊珍,冯祖莲,陈显琴,等.两种不同眼角膜保护方法在全麻手术患者中的应用[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4,20(12)∶1810-1812.
[11]黄薇,江文.贝复舒滴眼液治疗暴露性角膜炎、角膜溃疡25例[J].临床药学,2002,11(7)∶72.
[12]孙燕.贝复舒滴眼液治疗68例角膜病的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2,11(10)∶521-522.
R473.77
B
1003—6350(2016)03—0509—02
2015-06-29)
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科学技术局科技攻关课题 (编号:20133510)
陈尔英。E-mail:15977022288@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