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腹腔镜下与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比较研究

2016-03-09刘清华谷晓芬伊丽努尔伊力亚斯

海南医学 2016年3期
关键词:肌瘤开腹机体

刘清华,谷晓芬,伊丽努尔·伊力亚斯

(北京市昌平中医医院妇产科,北京 102200)

腹腔镜下与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比较研究

刘清华,谷晓芬,伊丽努尔·伊力亚斯

(北京市昌平中医医院妇产科,北京 102200)

目的 比较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与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疗效,并观察两种术式对患者机体免疫功能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在我院妇产科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患者200例,根据手术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进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对照组进行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观察两组患者的一般手术情况,并对手术前后的血清免疫球蛋白IgM、IgG、IgA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手术耗时[(76.42±15.72)min vs(99.67±19.15)min]、出血量[(203.44±48.26)ml vs(341.62±63.71)ml]、排气时间[(12.2±0.21)h vs(15.5±0.32)h]、下床时间[(16.47±5.65)d vs(26.79±7.73)d]以及住院时间[(4.1±1.3)d vs(7.3±2.9)d]等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IgG水平在术后1 d即出现明显降低,观察组在术后3 d恢复至术前水平,而对照组未恢复至术前水平;术后12 h、48 h、72 h观察组疼痛情况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在子宫异常率、症状缓解率及子宫肌瘤复发率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0%(6/100),低于对照组的20.0%(20/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对患者的损伤较小,术后康复较快,且对细胞免疫以及体液免疫功能造成的影响较小,手术对机体的应激反应小,值得推广。

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免疫功能;临床疗效

doi∶10.3969/j.issn.1003-6350.2016.03.051

子宫肌瘤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妇科疾病,好发于30~50岁的女性。研究显示,35岁以上的妇女子宫肌瘤的发生率约为25%[1-2]。手术是临床治愈子宫肌瘤较为有效的一种方式,以往在进行子宫肌瘤剔除术时往往采用开腹手术,但是该术式对患者的创伤较大,术后恢复慢。随着腹腔镜技术在临床的不断开展,其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点逐渐受到广大临床医生及患者的欢迎[3]。为进一步探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与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价值及其对机体免疫功能影响,笔者以本院收住的200例需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其手术的临床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在我院住院并实施手术治疗的200例子宫肌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实施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的100例患者为观察组,实施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的100例患者为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年龄30~51岁,平均(43.3±5.7)岁;子宫肌瘤单发63例,多发37例;肌壁间61例,浆膜下39例。对照组患者年龄29~52岁,平均(43.6±5.5)岁;子宫肌瘤单发65例,多发35例;肌壁间62例,浆膜下38例。两组患者的年龄、肌瘤部位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手术方法 (1)观察组: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患者取膀胱截石位,采用四孔法进行手术。待麻醉充分后从脐注入二氧化碳以建立人工气腹,气腹压力维持在2.0 kPa左右。手术首先需要分离肠管与盆腔脏器间之间的粘连,以充分暴露手术视野。术者仔细检查子宫肌瘤的大小、位置以及数目,并切开肌瘤取出瘤体。术后使用生理盐水冲洗腹腔并吸尽,然后排出腹腔内气体,缝合腹壁切口。(2)对照组:连续硬膜外麻醉或腰硬联合麻醉,患者取仰卧位,于下腹部作一横切口,常规分离肌肉以及组织并进入腹腔。仔细探查腹腔情况,在剔除肌瘤后对瘤腔进行缝合,最后逐层关腹。

1.3 观察指标 ①一般手术指标:主要包括手术耗时、出血量、排气时间、下床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等;②机体免疫功能:分别于患者手术前、术后1 d、术后3 d的进行血清免疫球蛋白IgM、IgG、IgA。术后疼痛: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术后疼痛,评分范围0~10分,评分越高,显示疼痛越剧烈。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包括性功能障碍、切口疼痛、切口感染、盆腔粘连、肠梗阻等,同时观察术后近期疗效,包括子宫异常、症状缓解、子宫肌瘤复发等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两样本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的一般手术指标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耗时、出血量、排气时间、下床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等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免疫球蛋白比较 两组患者IgG水平在术后1 d即出现明显的降低(P<0.05),观察组则在术后3 d恢复至术前水平(P>0.05),而对照组未恢复至术前水平(P<0.05);两组患者IgM、IgA水平在术后1 d、3 d均无明显变化(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的一般手术指标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的一般手术指标比较(±s)

组别观察者(n=100)对照组(n=100) t值P值手术耗时(min) 76.42±15.72 99.67±19.15 -9.384<0.05出血量(ml) 203.44±48.26 341.62±63.71 -17.289<0.05排气时间(h) 12.2±0.21 15.5±0.32 -86.217<0.05下床时间(d) 16.47±5.65 26.79±7.73 -10.778<0.05住院时间(d) 4.1±1.3 7.3±2.9 10.069<0.05

表2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免疫球蛋白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免疫球蛋白比较(±s)

组别IgM(g/L) IgG(g/L) IgA(g/L)观察组(n=100)对照组(n=100) t值P值术前1.33±0.21 1.31±0.24 0.627>0.05术后1 d 1.27±0.19 1.23±0.25 1.274>0.05术后3 d 1.28±0.19 1.26±0.22 0.688>0.05术前14.24±3.54 14.19±3.58 0.099>0.05术后1 d 10.27±2.66 8.19±2.18 6.048<0.05术后3 d 13.64±3.00 11.18±2.01 6.812<0.05术前1.96±0.35 1.98±0.31 0.428>0.05术后1 d 1.98±0.28 1.94±0.32 0.941>0.05术后3 d 1.98±0.26 2.00±0.28 0.523>0.05

2.3 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段疼痛比较 术后12 h、48 h、72 h观察组疼痛情况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段疼痛比较(±s,分)

表3 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段疼痛比较(±s,分)

组别观察组(n=100)对照组(n=100) t值P值24 h 2.71±0.32 4.81±0.35 -44.282<0.05 48 h 2.65±0.22 4.76±0.32 -54.335<0.05 72 h 2.51±0.21 4.52±0.31 -53.681<0.05

2.4 两组患者术后近期疗效比较 观察组患者术后在子宫异常率、症状缓解率及子宫肌瘤复发率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术后近期疗效比较[例(%)]

2.5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比较 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0%(6/1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0% (20/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665,P<0.05),见表5。

表5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比较(例)

3 讨 论

手术是临床上一种创伤性治疗方式,可用于治疗一些内科保守治疗无效或疗效欠佳的疾病。虽然各类手术的操作方式不同,但是对机体的创伤却基本相同[4-5]。随着临床研究的深入,目前研究认为,手术过程中的一些因素,如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等均能影响患者的机体免疫功能[6-7]。本研究对两种不同术式下子宫肌瘤患者一般手术情况进行观察,结果发现观察组患者的手术耗时、出血量、排气时间、下床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等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开腹手术对患者的创伤较大,是导致患者术后免疫功能出现区别的重要原因。

目前研究表明,当机体内的B细胞受到刺激后,能够进一步生成免疫球蛋白且具有特异性。B细胞旁存在着与免疫球蛋白表面物质相应的抗原分子,二者可迅速的结合,阻碍B细胞与病原体的结合[8-9]。常规来说,人体中正常免疫球蛋白水平一直处于相对平稳的状况,但是,一旦当机体出现创伤,免疫球蛋白水平则能够在短期内出现下降。有研究表明,免疫球蛋白水平下降程度与患者创伤程度存在正相关性,即免疫球蛋白水平越低,提示患者的创伤越严重[10-12]。曾有学者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手术前后的免疫球蛋白水平进行了观察,结果发现患者术后IgM水平发生轻度下降,而IgA水平则未见显著的变化。笔者认为,腹腔镜手术之所以对患者免疫球蛋白水平的影响较小,主要在于该术式在手术过程中对患者的创伤较小[13-16]。本研究中,两组患者IgG水平在术后1 d即出现明显的降低(均P<0.05),观察组则在术后3 d恢复至术前水平(P>0.05),而对照组未恢复至术前水平(P<0.05)。充分说明腹腔镜手术进行子宫肌瘤剔除术对患者创伤较轻,对患者体液免疫抑制能力较弱,进而更好保护患者的免疫功能,降低术后感染的发生。

此外,笔者研究发现,两种手术方式的近期疗效相当(P>0.05),但在术后疼痛、术后并发症、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下床时间上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不仅具有手术切口小、术中出血少、病程短等优点,并且术后疼痛程度低,并发症少,对子宫肌瘤患者来说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治疗方法。但腹腔镜手术也有其自身的缺点,术中单纯电凝止血效果较差,且术前要行B超检查确定肌瘤位置、大小,同时对医务人员腹腔镜手术操作熟练程度要求较高,必要时需要中转开腹手术。

综上所述,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对患者的损伤较小,术后康复较快,具有微创优点,并且对机体免疫功能造成的影响较小,值得推广。

[1]谢家滨.腹腔镜辅助阴式全子宫切除术治疗巨大子宫肌瘤疗效观察[J].海南医学,2012,23(11)∶31-32.

[2]王卫军,方钱,王国平,等.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对患者机体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J].中华实验外科杂志,2013,30(1)∶150-152.

[3]肇丽杰,柳晓春,谢庆煌,等.经阴道子宫切除术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J].重庆医学,2013,42(7)∶734-735.

[4]黄晓晖,薛素华,罗喜平,等.腹腔镜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剔除对卵巢储备功能的影响[J].山东医药,2011,51(47)∶49-50.

[5]韩燕华,王晶晶,郑春勤,等.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腹腔液及血清中干细胞生长因子的测定及意义[J].实用医学杂志,2012,28(21)∶3534-3536.

[6]文飞,杨庆强,徐亮,等.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对机体免疫功能影响的研究进展[J].山东医药,2013,53(35)∶96-98.

[7]郭广宏,田亚平.子宫内膜异位症血清标志物研究进展[J].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2013,20(2)∶126-128.

[8]徐建中,陈风华.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08,28(8)∶1463-1465.

[9]谢敏.腹腔镜下胆管手术对机体的应激及体液免疫功能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1)∶44-45,48.

[10]丁红岩,高金瑜,孙广琴,等.Ligasure行腹腔镜辅助下阴式全子宫切除术后机体炎症反应的比较[J].重庆医学,2013,42(15)∶1744-1746.

[11]陈素琴.腹腔镜下阴式子宫全切术治疗子宫良性疾病的应用研究[J].河北医学,2013,19(4)∶526-529.

[12]黎朝良,方兰,丁佑铭,等.胆囊结石合并肝硬化患者腹腔镜与开腹胆囊切除术后细胞免疫功能变化及术后并发症[J].中华肝胆外科杂志,2013,19(4)∶312-313.

[13]陈小平,陈靓芬,王慧,等.丹术消异方联合腹腔镜手术治疗轻度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患者的临床研究[J].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2,14(6)∶21-23.

[14]方轶萍,姚锐,赵小迎,等.腹腔镜与开腹全子宫切除术对机体细胞免疫功能影响的对比研究[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2,35(15)∶14-16.

[15]徐枫,杨承祥,刘洪珍,等.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啶对腹腔镜卵巢囊肿剥除术患者七氟醚用量的影响[J].中华麻醉学杂志,2011,31(10)∶1203-1205.

[16]董纪秀.腹腔镜手术对机体免疫功能和氧化应激的影响[J].医学综述,2012,18(10)∶1581-1583.

R713.4+2

B

1003—6350(2016)03—0483—03

2015-09-06)

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编号:D09050703570902)

刘清华。E-mail:liuqinghua177@sina.com

猜你喜欢

肌瘤开腹机体
Ω-3补充剂或能有效减缓机体衰老
子宫肌瘤和怀孕可以共存吗
你了解子宫肌瘤吗
邓俊峰作品选
肺淋巴管肌瘤病肺内及肺外CT表现
你了解子宫肌瘤吗
某柴油机机体的设计开发及验证
大型卧浇机体下芯研箱定位工艺探讨
腹腔镜下肝切除术中转开腹的相关因素初步分析
腹腔镜与开腹术治疗胆囊息肉的对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