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柴胡汤方证分析及治疗消化道恶性肿瘤的思路与体会
2016-03-09邬晓东
邬晓东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中西医结合科,广东广州510095)
大柴胡汤方证分析及治疗消化道恶性肿瘤的思路与体会
邬晓东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中西医结合科,广东广州510095)
大柴胡汤是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中的名方之一,大柴胡汤的临床运用指征表现在证及适用对象。通过分析《伤寒杂病论》的条文及相关中医文献,阐明了大柴胡汤的方证及适用对象。运用大柴胡汤证的中医指征表现为:(1)按之心下满痛,或心下急,或心下痞硬;(2)呕不止,或呕吐而下利,或便秘,或腹胀、嗳气;(3)或发热汗出不解,或黄疸,或头痛;(4)郁郁微烦。大柴胡汤证的适用对象具有性格双重性,易抑郁、焦虑,心情时轻松,时低落,情绪具有呈波浪型改变的特点;同时兼见发热、口渴、小便不利或不大便等。通过列举肝癌、胰腺癌两则医案,进一步阐述大柴胡汤在消化道肿瘤中运用的方证及适用对象。在临床上要把握好大柴胡汤方证及适用对象,才能发挥其治疗消化道恶性肿瘤的最大优势。
大柴胡汤;方证分析;消化道恶性肿瘤
大柴胡汤是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中的名方之一,由柴胡、黄芩、芍药(白芍)、半夏、枳实、大黄、大枣、生姜等组成。大柴胡汤是柴胡类方中的泻下剂,不仅可通便,还具有解热、保肝、利胆、降压、降脂、促进胃肠功能、抗凝血、解痉、松弛平滑肌、抗炎、抗变态反应等多种作用,临床的应用范围非常广,在胆石症、胆囊炎、胰腺炎、胆管蛔虫症等疾病的治疗中运用较多。如钟芳芬[1]应用大柴胡汤配合平衡针治疗急性胆囊炎,王晓春[2]应用大柴胡汤加减治疗胆石症,王传兰[3]应用大柴胡汤加减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李群[4]以加味大柴胡汤联合史克肠虫清治疗胆管蛔虫,张军城等[5]通过化裁大柴胡汤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邓鑫等[6]用大柴胡汤治疗肥胖型糖尿病,吴健瑜等[7]用大柴胡汤治疗术后腹痛,黄煌[8]的经验证实大柴胡汤对高血脂症、支气管哮喘、肥胖、心律不齐、乳腺炎、乳腺小叶增生等均有效果。另有孟凡力等[9-10]用大柴胡汤联合化疗治疗恶性消化道肿瘤的实践,提示大柴胡汤可明显改善上腹部恶性肿瘤患者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1 大柴胡汤的方证分析
《伤寒杂病论》中论及大柴胡汤的条文主要有4条,分别为《伤寒论》第103条:“太阳病,过经十余日,反二三下之,后四五日,柴胡证仍在者,先与小柴胡汤;呕不止,心下急,郁郁微烦者,为未解也,与大柴胡汤,下之则愈”;《伤寒论》第165条:“伤寒发热,汗出不解,心中痞硬,呕吐而下利者,大柴胡汤主之”;《伤寒论》第136条:“伤寒十余日,热结在里,复往来寒热者,予大柴胡汤”;《金匮要略·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按之心下满痛者,此为实也,当下之,宜大柴胡汤”。
从经典原文可见,大柴胡汤证的发热、呕吐、胸胁苦满等主证,较小柴胡汤证更为严重,并有“热结在里”证与“郁郁微烦”的症候。热结在里,指里实热证,即是既有便秘、腹胀、腹痛或热结旁流、利下臭秽稀水等里实证,又有身热、口干、烦躁、舌面干燥、舌红苔黄的热证。郁郁微烦,是精神心理症状,如抑郁、焦虑、易怒、烦躁乃至狂躁、精神错乱等。依据经典描述指征及后世的应用经验,使用大柴胡汤证的中医指征可为:(1)按之心下满痛,或心下急,或心下痞硬;(2)呕不止,或呕吐而下利,或便秘,或腹胀、嗳气;(3)或发热汗出不解,或黄疸,或头痛;(4)郁郁微烦。
心下,是大柴胡汤证的主治部位。心下急,指剑突下三角部位拘紧感或窒闷感;心下痞硬,指按压见腹肌紧张;心下按之满痛,是大柴胡汤证的重要客观指征。医生在按压患者上腹部以及右肋下时,常常有比较明显的抵抗感和患者出现压痛。胆胰疾病多见此腹证。严重者,可见腹痛拒按;病情轻者,则可出现嗳气、腹胀等。
呕吐,是本方证的又一重要指征。大柴胡汤证或然证较多,大多表现为发热,便秘或腹泻,或呕吐,或黄疸,或头痛等。这可能与病变的系统不同有关,如呼吸道感染、胆道感染可见发热,消化不良可见便秘或腹泻,胰胆疾病可见呕吐、黄疸,高血压等可见头痛等。
2 大柴胡汤方证适用对象
张仲景从望形、切脉、问所苦3个方面来描述方证适用对象。(1)从望形来看,仲景书中描述的所谓“尊荣人”、“失精家”、“湿家”、“强人”等均有明显的外观特征。如尊荣人“骨弱肌肤盛”,即为缺少运动、肌肉松软、稍动即易汗出伤风的体质类型;失精家则多为男子,面色白、肌肤柔薄,瘦弱,脉大而无力等;湿家多面黄而形肿,鼻塞身痛等。由此可推之大柴胡汤证患者特征为身体较壮,上身饱满,肌肉坚,脸肩宽,以中老年人为多见。(2)切脉可见脉浮、脉沉、脉浮紧、脉滑实等,脉衰并不表示某种疾病,而是反映患者全身所处的状态。大柴胡汤证多见弦滑、滑实略数等特征,舌苔一般较厚。(3)“问所苦”内容涉及恶寒与恶热,口渴与口不渴,小便利与不利,不大便与下利不止,能食与不能食、烦与但欲寐等。这些体征从人体的基本生理功能出发,反映的是非特异性的诊断指标。其作用主要用于辨“病的人”,而非辨“人的病”。大柴胡汤证的适用对象有性格双重性,易抑郁、焦虑,心情时轻松,时低落,情绪呈波浪型改变。兼见发热、口渴、小便不利或不大便等。
3 大柴胡汤治疗消化道恶性肿瘤的理论依据
消化道恶性肿瘤几乎占全部恶性肿瘤的一半,以食管癌、胃癌、胰腺癌、肝癌及肠癌为常见。中医学理论体系中,食管、胃、肠、胰腺统属脾胃,脾主运化,胃主受纳,脾胃乃气血生化之源。而肝与脾有相克关系,肝木调畅气机,疏泄脾土,而脾得肝之疏泄,运化功能才健旺。故消化道恶性肿瘤本质上属于“脾胃”病范畴。食道、胃、肠属“六腑”,具有“传化物而不藏,以通为用,以降为和”的生理特点。食道、胃、肠无论外感或内伤,均可影响脾胃气机升清降浊功能,引起六腑积滞,日久则由气及血、气滞血瘀、气滞湿阻、痰瘀互结而致癥瘕、积聚。消化道恶性肿瘤的临床各期,均不同程度存在脾胃气机失调、气滞血瘀、脉络不通的共同机理,故在临床上,大部分消化道恶性肿瘤病患者不同程度上有寒热往来或发热、胸胁苦满及心下痞硬、心下急、呕吐、大便不爽等临床表现。若患者外形特征为身体较壮,上身饱满,肌肉坚,脸肩宽,同时有性格双重性,易抑郁、焦虑,心情时而轻松,时低落而呈波浪型者,则具有大柴胡汤的方证特点,均可考虑使用大柴胡汤。治疗原则可按照“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通因通用”的治则,以“通利”为急务。加味大柴胡汤可活血化瘀以疏通经络,破瘀散结、通利六腑以荡涤胃肠、推陈致新,这样既能攻下通腑,又能导瘀通经,利于瘀血下行,最终可恢复正常气血运行,达到邪有出路的目的。
方证相应是中医学的灵魂,是经方医学的核心。把握好大柴胡汤方证及适用对象,才能在临床上灵活运用,发挥中医中药治疗消化道恶性肿瘤的最大优势。
4 验案举隅
4.1肝癌案患者陆某,男,62岁。2012年5月8日初诊。患者于2012年4月因右上腹胀痛,4月6日在外院行CT检查,结果示:肝右叶占位性病变(5.0 cm×5.2 cm),确诊为原发性肝癌。4月18日在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行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术1次,术后查血清甲胎蛋白(AFP)为82.5 μg/L。
患者术后于5月8日来本院求诊以行中医药治疗。初诊时症见患者形体较壮实,右上腹胀痛,轻压痛,口干口苦,大便难下,每3~4 d 1次,小便黄,食欲、睡眠欠佳,舌红、苔黄,脉弦滑数。中医诊断为肝积(肝热血瘀型),西医诊断为肝癌TACE术后。治以疏肝清肝解毒、祛瘀消癥之法,方用大柴胡汤加减。处方:柴胡30 g,黄芩20 g,半夏15 g,大黄15 g,枳实15 g,白芍15 g,溪黄草15 g,白术15 g,党参30 g,桃仁20 g,土鳖虫10 g,半枝莲30 g,白花蛇舌草30 g。每天1剂,水煎服,共14剂。配合小金片口服,每次4片,每天3次。
2012年5月23日二诊:右上腹胀痛明显减轻,偶有腹胀、泛酸,矢气多,纳食、睡眠均可,二便正常,舌暗红、苔黄略腻,脉弦滑。考虑到患者腹胀、矢气多,此为胃肠气滞不通,故加用木香、厚朴行气消胀;泛酸加用瓦楞子制酸止痛。处方:柴胡15 g,黄芩15 g,半夏15 g,大黄9 g,枳实15 g,白芍15 g,溪黄草15 g,白术15 g,党参30 g,茵陈30 g,木香(后下)12 g,厚朴15 g,瓦楞子15 g。每天1剂,水煎服,共10剂。配合小金片口服,每次4片,每天3次。
2012年6月4日三诊:患者无明显不适,依照上方略作加减,以柴胡15 g,黄芩15 g,半夏15 g,大黄9 g,枳实15 g,白芍15 g,溪黄草15 g,白术15 g,党参30 g,茵陈30 g,泽泻30 g,鸡内金15 g等中药为主,水煎服,每天1剂,共服用6个月。半年后复查,CT结果示:肝右叶病灶4.0 cm×4.1 cm,AFP转阴性,肝功能均正常。患者无明显不适,偶有口苦。以柴胡15 g,黄芩15 g,半夏15 g,大黄9 g,枳实15g,白芍15 g,溪黄草15 g,白术15 g,党参30 g,茵陈30 g,山药20 g,扁豆30 g等中药为主,水煎服,每天1剂,服用近3年。随访3年,病灶稳定,生活自理。
按:本案属中医文献“癥积”、“肝积”等范畴,病机主要为肝热血瘀。肝癌可累及上、中、下焦,与脾胃、肾、胆腑关系最为密切。肝气郁结化火,使血脉壅滞不通,渐成气血瘀阻,日久而成积聚结块。口渴喜饮,脉弦滑数乃邪热炽盛之状,瘀血内结于腹部,不通则痛,故右上腹胀痛,轻压痛。再者,患者体型较壮实。依据患者的舌脉证,符合大柴胡汤方证的特点,故以大柴胡汤为主方治疗。方中柴胡、黄芩(二者为大柴胡汤主药)、半枝莲、白花蛇舌草、土鳖虫疏肝清热解毒为君药;大黄、枳实(大柴胡汤主药)泻实,泄满,消积,调和气机,为臣药;茵陈、溪黄草、桃仁疏肝利湿,祛瘀消癥,党参、白术、山药、半夏健脾益气祛痰,白芍柔肝养阴止痛,共为佐使药。二诊以后,随着患者的病证减轻,大柴胡汤主药药量随之减少,但仍以大柴胡汤为主加减治疗,旨在调畅气机,逐步恢复六腑生理功能,故取得良效。
4.2 胰腺癌案患者郑某,男,52岁。2013年12月26日初诊。主诉:尿黄3个月,发热、身目黄染1个月。病史:患者于2013年初出现反复胃痛,按胃痛治疗,9月开始出现尿黄,10月23日行MRI检查,结果示胰颈、胰体不规则肿物,考虑胰腺肿瘤。11月16日在深圳市人民医院明确诊断后行泽菲+奥沙利铂第一程化疗,化疗后因症状缓解不明显,12月26日遂到本院门诊诊治。就诊时症见:患者较壮实,发热,身目黄染,腹痛、腹胀,口干口苦,纳眠差,小便黄,舌红苔黄腻,脉弦略数。依据脉证,中医诊断为脾积,证属热毒蕴结,肝胆湿热。西医诊断为胰腺恶性肿瘤。治以清肝利胆,解毒祛湿降浊,方用大柴胡汤合茵陈蒿汤加减。处方:柴胡15 g,栀子12 g,茵陈30 g,大黄10 g,白芍15 g,枳实15 g,黄芩12 g,半夏15 g,土鳖虫6 g,莪术15 g,党参20 g,半枝莲30 g,厚朴15 g,木香15 g,甘草6 g。水煎服,每天1剂,共14剂。配合中成药小金片口服,每次4片,每天3次;槐耳颗粒冲服,每次20g,每天3次。
二诊:服上方药后,发热身目黄染,腹痛腹胀,口干口苦,纳眠差,小便黄等症状明显减轻,舌红苔薄黄腻,脉弦滑。守上方去半枝莲、木香,加白花蛇舌草30 g、桃仁20 g。水煎服,每天1剂,共30剂。配合中成药小金片口服,每次4片,每天3次;槐耳颗粒冲服,每次20 g,每天3次。
三诊:服二诊方后,症状进一步减轻,之后随上方辨证加减,水煎服中药近6个月。患者病情稳定,肿瘤标志物降低,病灶稳定,存活至今。
按:本案属中医“脾积”范畴,病机为热毒蕴结,肝胆湿热;病情发展与“湿、热、毒邪”密切相关。“湿、热、毒、聚”致使本案有痞、满、燥、实、闭和癥块的临床特点,呈脾胃气机升降失调的征象,故予通腑导下,调理气机。肝郁及湿热致病因素致脾胃升降失调,腹部气滞不通故腹痛胀,轻压痛;中焦运化失调,邪热郁蒸肝胆,胆汁外溢,浸渍肌肤,而成身目黄染,发热、口干口苦乃湿毒化热之候;再者,患者体型较壮实。依据患者舌脉证,符合大柴胡汤方证的特点,故以大柴胡汤为主方治疗。治宜疏肝清肝利胆,解毒祛湿降浊,方用大柴胡汤合茵陈蒿汤加减治疗。其中柴胡、黄芩(二者为大柴胡汤主药)、半枝莲、白花蛇舌草、栀子疏肝清肝解毒为君药;大黄、枳实(二者为大柴胡汤主药)泻实、泄满、消积、调和气机,为臣药;茵陈、桃仁、白芍、土鳖虫祛瘀化湿降浊,党参、厚朴、木香、甘草健脾行气消胀,共为佐使药。二诊以后,随着患者的病证减轻,大柴胡汤主药药量随之减少,但仍采用大柴胡汤为主加减治疗,以调畅气机,逐步恢复六腑生理功能。
[1]钟芳芬.大柴胡汤配合平衡针治疗急性胆囊炎35例[J].中医杂志,2012,53(1):61.
[2]王晓春.大柴胡汤加减治疗胆石症97例[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1,24(4):80.
[3]王传兰.大柴胡汤加减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32例[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2,25(1):58.
[4]李群.加味大柴胡汤联合史克肠虫清治疗胆道蛔虫64例[J].湖南中医杂志,2011,27(1):59.
[5]张军城,黄海.大柴胡汤化裁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46例临床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1,9(18):29.
[6]邓鑫,王文娟.大柴胡汤治疗肥胖型糖尿病39例[J].陕西中医,2011,32(9):171.
[7]吴健瑜,王海焦,桑方方.大柴胡汤治疗术后腹痛100例疗效观察[J].亚太传统医药,2012,8(7):17.
[8]黄煌.中医十大类方[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105.
[9]孟凡力.大柴胡汤联合化疗治疗恶性消化道肿瘤43例临床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2010,29(3):22.
[10]张振兴.王克穷运用大柴胡汤治疗上腹部恶性肿瘤经验[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1(10):692.
【责任编辑:贺小英】
R222.16
A
1007-3213(2016)06-0881-03
10.13359/j.cnki.gzxbtcm.2016.06.029
2016-05-05
邬晓东(1964-),主任中医师;E-mail:wlw8899@126.com
第三批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项目(国中医药办人教发〔2012〕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