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临床思维模式的建立是中医师承教育与院校教育的核心及契合点

2016-03-09吕文亮马维平

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师承契合点院校教育

陈 文,吕文亮,马维平

(1.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湖北荆州434020;2.湖北中医药大学,湖北武汉434000)

中医临床思维模式的建立是中医师承教育与院校教育的核心及契合点

陈 文1,吕文亮2,马维平1

(1.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湖北荆州434020;2.湖北中医药大学,湖北武汉434000)

中医临床思维模式;师承教育;院校教育

1 中医思维

思维,即是思考,是人面对事物所做出的接受与认知,进而形成自己的判断。它具有明显的个体性差异。也就是说,面对同一事物,因为环境、认知方式,尤其是判断主体的差异,所得出的判断和认识也可能不同。人类因其思维方式的不同,观察世界、认识世界,从而指导自己改造世界的方法和手段也有所不同。

中医思维[1]是中医在从事中医医学活动过程中的各种思维活动,包括了运用中医理论和方法认识自然、社会、疾病和养生活动。首先,它是在中国传统文化环境中构成了初级模式,并逐渐发展及成熟;其次,中医思维主要依靠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知识,而且同构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思维模式。而其特殊性则在于,它不是像现代科技思维那样把人体组织微观化和精细化,而更多的是借助想象和推断,在宏观层次把握人体本身以及与其相关联的外在环境之间本质、规律和联系,这一点就是我们常说的整体观念。而在中国传统文化的环境中,认识和解决人体健康和疾病问题的思维普通存在于医者的实践中,从自然与人的关系,到疾病的发生、发展、诊断、治疗,再到指导人们养生等,都是在中医思维的基础上进行的,而这就是中医所重视的天人合一[1]。也就是说它主要依靠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思维方法,来认识和解决医学问题。因此,中医思维没有走如现代医学的抽象的逻辑推理,而是走以形象思维为主导的自由思维之路。

2 中医临床思维模式的建立是中医临床培养的核心

思维模型[2]是指人们按照某种特定的目的而对认识对象所做的一种程序化的描述,用物质或思想的形式对原型进行模拟所形成的特定样态。医学生在课堂学习及临床实习的过程中,如何把书本的理论知识转化成临床实际应用,以及建立与这一过程中相对应的中医临床思维,应当是当前我们中医教育的着眼点所在。当前中医药的高等教育一般分为两个阶段,即基础培养阶段和临床培养阶段。然而由于课堂与临床的分段式的教育,其授业老师也完全不同,导致思维方式及思维模式出现断层感。加之当前的课堂教学普遍存在重视理论知识的灌输,相比较而言忽略了技能与思维训练;而临床实习则可能因为带教老师的认识和大环境等客观因素的限制,导致中医临床思维模式缺失成为当前中医教育体系中最薄弱的环节[3]。

中医思维模式是中医在认识和解决医学问题的思维中所表现的思维方式、方法的总和[1],有着丰富的传统理论内涵以及鲜明的个体化治疗实践特征。而众多的中医名家成长之路已经告诉我们,建立一个成型的中医思维模式是诊断治疗疾病的关键。或者在某种程度上说,中医的临床最为重要的就是临床思维模式的建立。而中医临床传承的最大困难是导师的中医临床思维的传承或说可复制化,即其诊断和治疗疾病的过程能不能被带教学生理解进而被吸收。但是这种临床思维,常常会因患者的病情而抽象、独特,这一点在中医的特点之一辨证论治体现得非常明显。也就是说,辨证论治决定了很多时候中医临床的个体化治疗思路。这种思路也同时决定了中医临床思维的建立在临证中的重要性。可见,较之课堂,临证以及与它相对应的临床思维才是中医教育过程中最重要的、最关键的所在,才是中医临床培养的核心。

3 师承教育对中医临床思维模式建立的优势

根据中医临床活动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中医临床思维可划分为三种形式[1]:即诊断活动中的中医诊断思维,它以认识疾病为主要目的;辨证过程中的辨证思维,是中医把握疾病本质的主要环节;治疗活动中的思维则称之为中医治疗思维,即如何提出治疗方案以及给出具体的治疗方法,如方药治疗、针灸处方等。

在传统的师承教育中,传统文化和临证实践共同造就了中医人才。因此,以“标准化”为特征的院校教育则主要是为了解决建国以来医院和医疗事业的快速发展而需要的大量医生,同时也是为了接纳现代医学的冲击和融合现代医学的优点。但是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中医更重视临床经验及临床思维培养的特点。因为中医的临证是以“个性化”为特征,更强调已经有着熟练临床技能的老师的经验传承,而这种传承对于中医医生来说,在某些情况下则显得更为重要。

师承教育的关键就是通过让学生能更早进入临床,尤其是跟师侍诊,从而手把手教会学生临床的各种技能,包括其面对患者时的各种中医思维方法和处理方式,即培养学生的临床能力成为其核心思想。这种教育方式相对于院校教育方法更加灵活,手段更加丰富,且能因材施教,因病施教。学生在每天随师候诊过程中逐步完成对中医概念、理论的深刻理解和间接经验向直接经验的转化。这种以临证为本,融理论教学与临证实践于一体,并在动态的临证过程中相互吻合而趋于一致的教育形式,符合中医的发展及认知规律,更利于实现中医人才的成长。

4 中医临床思维模式的建立是中医院校教育与师承教育相结合的核心与契合点

目前来看,将二者结合有着坚实的基础,且其内容上有着互补和良好的顺应性。如院校教育的教学大纲中明确要求学生掌握包括中西医等各方面的基础知识,这种基础知识的教育是以往师承教育所不具备的。而师承教育的优势则在于,在面对面,尤其是一带一带徒过程中,可以鲜活地以患者治疗为例给被传授者以信服感,还能一步步引导学生跟随老师的思维而进行积极思考,从而使思维模式的培养逐步成型。由此可见,二者的结合有着广阔的前景和结合的必要性。

在现代中医教育体系中,中医临床思维模式主要是在课堂上以理论讲授传递,而寄希望培养甚或成型于临床实习。然而受制于实习时某些客观条件,更是受制于理论与临床的分段化,使得思维模式的建立成为当前学生所面对的最大难题,进而影响其真正步入中医之门[3]。而如果能将院校教育与师承教育有机结合起来,院校教育是师承教育的坚实基础,师承教育是院校教育的点睛升华,突出临床思维培养的临证培养,可能是当前最佳选择之一。

因此,我们认为,在当前高等中医教育教学改革中,应在保留院校教育优点的基础上,强化师承教育,进而将两者合理搭配、有效融合,而二者相结合的核心与契合点就是中医临床思维模式的建立。

5 结语

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在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规划课题的支持下,在高职教育中,首创了中医师承教育教改班,以院校教育为骨干,以师承教育为重点,在探索中有效将二者结合在一起,取得良好效果与反响。可见,在当前教育大环境中,以现行的中医院校教育方式为主体,同时借鉴传统师承教育中的精华,有机地将两者结合起来,应当是一条行之有效的改革之路。而以中医临床思维模式的培养为核心与契合点,可能是二者结合的最佳途径。

[1]王庆宪.中医思维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6:12-17.

[2]徐月英,王喜涛,赵明山.《黄帝内经》思维研究进展[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6,12(4):247-248.

[3]李峰,张丽君.构建中医临床思维教育模式[J].中医教育,2008,27(2):5-8.

(编辑 汤敏华)

R2-4

A

2095-4441(2016)04-0109-02

2016-10-26

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规划课题(编号:FFB108004)

陈文(1973-),男,硕士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针推结合治疗脊柱相关疾病

吕文亮,教授,E-mail:wenxiao222@163.com

猜你喜欢

师承契合点院校教育
师承授受经验谈
师承与独创之美
寻找知识“契合点” 促进学生有效学习
找准契合点,打通教学考——基于学生讨论的2016年全国文综Ⅰ卷第24题教学反思
传统音乐融入高职院校教育研究
找到大学英语与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的契合点,提高大学生英语应用能力
高职院校教育成本核算研究
浅谈Mooc对我军院校教育的影响
浅谈预防医学在中医院校教育教学中的几点思考
建立现代中医师承制度体系架构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