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压氧治疗早期高血压脑出血舱内护理的体会
2016-03-09方云霞刘宪李殿炜赵贤军
方云霞 刘宪 李殿炜 赵贤军
高压氧治疗早期高血压脑出血舱内护理的体会
方云霞刘宪李殿炜赵贤军
目的:讨论需高压氧治疗的早期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舱内护理的方法及注意事项。方法:舱内护理下对56例早期(发病后5~7天)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进行吸高压氧治疗,并进行护理。结果:经护士舱内护理,全部患者无一例出现意外情况。结论:在护士舱内护理的前提下,高压氧治疗早期高血压脑出血是安全可行的。
高血压脑出血;高压氧;护理
高血压脑出血目前缺乏有效治疗手段,现多采用不同方法综合施治,高压氧在高血压脑出血治疗中的运用逐渐得到重视。将常规治疗的护理和高压氧治疗的护理工作前后结合起来,对治疗结果有着很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我院与协作医院2014年2月至2015年10月,在高压氧治疗56例早期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过程中,护士进舱,对患者规范护理、及时观察、及时处置,无1例出现意外情况,取得良好效果,现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与协作医院2014年2月至2015年10月,在高压氧治疗早期高血压脑出血56例,所有患者均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全部病例经CT证实有脑内血肿,有明确高血压病史,排除脑出血由脑血管畸形、瘤卒中引起出血。其中男40例,女16例,年龄45~72岁,平均(56.2±3.7)岁,出血量6~48m l,平均(22.0±5.6)ml,其中11例行钻孔或锥颅脑内血肿穿刺引流术(均拔除引流管)。
1.2治疗方法患者发病后均给予常规治疗如:静卧、吸氧、降颅压、控制血压、维持内环境稳定、营养神经,如烦躁给予镇静剂治疗并预防癫痫、感染、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在上述治疗以外于发病后5~7天开始吸高压氧治疗,开始的3~5次治疗,由护士进舱护理。高压氧治疗方案相同:0.3MPa戴面罩吸纯氧30min 2次,间歇期吸空气10min,加、减压各25min,舱内总时间120min,1次/d。10次为1个疗程,总计3个疗程。高压氧舱为烟台冰轮公司产品,符合“GB/T12130-2005医用空气加压氧舱”要求。
1.3护理方法由于高压氧舱是一个狭小的封闭环境,对患者、护理人员等进舱人员的心里带来不良影响;舱内治疗过程中与常规治疗环境完全不同,存在意外的不安全因素,进舱人员会有恐惧感;对进舱人员的安全教育、衣着和携带物的要求、患者身体状况的实时监控、治疗程序的严格控制、出舱后患者的体力恢复、治疗过程中意外情况的及时处理等一整套工作程序都有严格的要求,稍有疏忽就会带来不可挽回的伤害。所以,采取有经验的护理人员参与下的进舱治疗对患者来说是必要的,因此56例高压氧良好的治疗效果与精细、体贴的护理是分不开的。
1.3.1进舱前的评估。对患者身体进行复查:CT证实无活动性出血,行钻孔脑内血肿穿刺引流术的患者查血常规及凝血,同时应保证患者生命体征应基本稳定,鼓膜检查无明确异常,确保患者的身体和心理能够适应高压氧的治疗。
1.3.2进舱前的准备和检查。进舱前的细致准备和严格检查不但关系到患者的治疗效果,还关系到治疗过程的安全性,对影响到安全因素的细节或易忽略的因素需重点多次检查和告知。护理人员首先向患者告知患者及陪护人员进舱准备的必要性,应得到患者等进舱人员的理解、支持和配合,然后按照规范检查进舱人员的衣着、携带物必须满足要求,与治疗无关的物品不得带入舱内,特别注意进舱人员用纯棉工作帽罩住全部头发、舱内严禁梳头等细节,否则可能引起静电并引发事故。对危重患者进舱前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是整个高压氧治疗正常进行的重要保障;停止夹闭导尿管,观察患者神智、呼吸、心率、血压;进舱前不宜进食过饱,排空大小便;带有引流装置的病人,入舱前倾倒瓶内引流液;准备降压药品等药物。
1.3.3加压阶段护理。患者对高压氧治疗的不适应大都出现在加压阶段,所以护理人员对患者的状况实行实时监控,确保患者能够进入的后续的治疗阶段,否则应停止治疗。加压开始后,要求清醒患者作咀嚼、张口、吞咽、鼓气等动作。反复询问患者,有无耳痛及其他不适感。如有耳痛则暂停加压或适当降低压力,耳痛剧烈则停止加压,必要时,适当排气减压,如无效应终止治疗,减压出舱。昏迷患者耳痛时可能出现烦躁、头部明显晃动、用健侧肢体触摸耳部、心率、血压出现明显波动等表现,如出现上述表现,必须随时测血压、调整降压药的用量。如决定出舱,可使用镇静剂,否则慎用。对患者的血压以间隔5~10分钟测血压1次的频率进行监测,当血压升高至160/ 100mmHg或血压逐渐升高,有达到160/100mmHg趋势时,及时给患者服用降压药或硝普钠、硝酸甘油、乌拉地尔等药物静脉缓慢滴注,将血压控制在160/ 90mmHg以下,血压管理符合中国脑出血诊治指南(2014)[1]。因舱内压力较外界高,液体滴速与外界不同,故应及时调整输液器控制阀。
1.3.4稳压(吸氧)阶段的护理。稳压阶段的护理重点是让患者按照要求呼吸高压氧和监控有些患者吸入高压氧后的不良反应及处理。帮助患者戴好面罩吸纯氧,面罩与面颊部紧贴,防止漏气,从而吸入纯氧,但脑出血急性期患者体质较弱,清醒患者可尽其所能吸氧,不必追强求过深的呼吸。当患者无力时,可增加休息次数,间歇吸氧。如发现患者面肌或口角抽搐、冷汗,流涎,刺激性咳嗽等氧中毒先兆,停止吸纯氧,改吸舱内空气,加强通风换气,及时终止吸高压氧。1.3.5减压阶段的护理。减压阶段护理的重点是对患者在减压阶段出现异常的处理和患者保暖的护理。减压前将莫菲氏管液面调高以防止气栓发生。摘去除患者面罩、自然呼吸,尽量不缩短时间及改变减压方案。减压时空气膨胀吸热,舱内温度下降,患者体弱,应注意保暖,防止受凉,冻伤。观察手术伤口有无渗血,少量渗血可以采用压迫止血的方法。昏迷患者常规检查耳部气压伤,有无耳部出血、鼓膜有无充血及充血程度。
2 结果
全部患者无一例出现意外情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达到了预期的治疗目的,目前均已出院。
3 讨论
高压氧治疗机制是高压氧能增加血氧含量,提高血氧分压及氧的有效弥散半径,使脑组织有氧代谢增加,ATP生成增多,因而有利于脑组织功能的恢复。此外由于高压氧治疗能较快地纠正脑组织的缺氧状况,终止黄嘌呤脱氢酶向黄嘌呤氧化酶的转换,减少自由基的生成。同时由于治疗剂量的高压氧能激活、增强自由基的清除系统,进而减轻自由基及其有害物质作用。有研究认为高压氧治疗改善了出血后形成的缺血区的微循环、降低血脑屏障的通透性、减少再灌注损伤[2],从而因而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高血压脑出血形成血肿30分钟后,其周围脑实质发生海绵样变性,6小时后脑实质开始坏死,随时间延长出现不可逆的脑损伤。因此要求我们尽早采取各种措施减轻组织脑损伤。细致地作好患者家属的工作后,患者进行早期高压氧治疗时应注意以下事项:①患者再出血一般发生在发病后前3天,我们的治疗窗选择在5~7天,一般不会有活动性出血,但仍应复查CT,如果有血肿扩大,不建议行高压氧治疗。②尽可能使患者在舱内处于舒适的状态,为了避免食管反流、膀胱充盈,鼻饲患者入仓前吸出胃内容物、留置尿管的患者不要夹闭尿管。③高压氧治疗可引起血压升高,血压升高容易诱发脑出血,同口服用药相比,静脉给药可较快降低血压,而且可以根据血压不断调整用药,因此静脉给药应作为首选。在患者血压升高不明显、生命体征基本稳定、患者能配合的条件下可以先舌下含服降压药,如果效果不理想则及时予以静脉给药降血压。控制血压应贯穿于整个高压氧治疗过程,Arima H等认为将收缩压控制在130~140mmHg,可以最大限度地防止再出血[3]。④及时发现可能出现的问题,立即处理,预防为主比出现问题后再解决问题更重要。比如本组患者中有6例昏迷患者在舱内出现呼吸急促、费力,出现痰鸣音,及时将患者改为侧卧位,拍背、吸痰后患者均顺利完成吸氧。⑤首次完成高压氧治疗后,常规作耳部检查,鼓膜如有充血,但不严重,第二天再作检查,充血减轻,则继续吸氧治疗。本组中有8例鼓膜充血患者完成治疗,5例终止治疗。⑥不同的阶段出现的问题不同,患者生命体征的改变、自觉不适感的出现,主要发生在加压阶段,此阶段护士应格外重视。⑦因舱内特有的环境,给患者的救治带来许多不便,因此针对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前做好预案。进舱护士应有过硬的业务水平、良好的心理素质、很强的责任心,能够熟练掌握相关知识,对病情变化有前瞻性。
综上所述,在护士进舱护理,加强观察、及时处置的基础上,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早期予以高压氧治疗是安全、可靠的,可以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1]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中国脑出血诊治指南(2014)[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5,48(6):435-444.
[2]LiSun,Wei Zhou,Christian M,etal.Oxygen therapy reduces secondary hemorrhage after thrombolysis in thromboembolic cerebral ischemia[J]. Cereb Blood Flow Metab,2010,30(9):1651-1660.
[3]Arima H,Anderson CS,Wang JG,etal.Lower treatmentblood pressure isassociated with greatest reduction in hematoma growth after acute intracerebralhemorrhage[J].Hypertension,2010,56(5):852-8.
A
1004-2725(2016)09-0720-02
730050甘肃兰州,兰州市残疾人托养就业康复中心护理部(方云霞);730000甘肃兰州,兰州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刘宪);730050甘肃兰州,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李殿炜);730030甘肃兰州,兰州大学第二医院神经外科(赵贤军)
方云霞,E-mail:1391935405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