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信息类技术专业群特色建设的探讨*
——以南宁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16-03-09廖克顺

关键词:办学校企实训

廖克顺

(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8)



高职院校信息类技术专业群特色建设的探讨*
——以南宁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廖克顺

(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8)

文章对专业特色建设内涵、建设内容及建设路径进行了研究,并以南宁职业技术学院信息类技术专业群特色建设为例,对专业群特色建设进行实践探索.

专业特色;建设;研究;实践

2008年教育部颁发的有关文件明确指出:要促进高校办出特色,克服同质化倾向,形成各自的办学理念和风格,在不同层次、不同领域办出特色,争创一流.可见,专业内涵建设中的特色建设已成为当今高职教育发展的主流,也是专业建设的热点和重点.

1 专业特色建设研究

1.1 概念的界定

1.1.1 专业特色

特色是指某一事物与他事物相比具有的独特性,也就是自身拥有的格外突出的个性、风格和特点等.狭义的“特色”是指事物某些方面优于自身其他方面并优于其他事物同一方面的某些优秀品质.

专业特色,是指专业之间质的差异性,通俗地说,指其固有的特征与其他院校同类专业相比与众不同.一方面体现在比较中的种类不同,在高职高专专业目录中,19个大类及所属的76个小类之间的教学内容设置上有着性质和结构的差别,种类之间主干课程有着明显的界限,专业内涵、专业方向与专业目标有着明显的差异;另一方面体现在同质专业比较中的个性、风格和特点等水平的差别上,这种差别集中表现专业课程体系中,通过具有个性化的教学目标,人才培养规格定位、专业核心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手段改革,创造出包含独有教育教学理念课程产品,最终能够使学生满足社会需要经济社会的差异性需求.专业特色得以形成并得到公认,至少应具备如下几个特性:一是独特性,指专业特色是有鲜明个性的,亦即“人无我有”,具有明显有别于同类专业的办学风格,久已形成的稳定的办学模式;二是优质性,指专业特色对优化人才培养过程,提高教学质量作用大,效果明显,具有杰出性,即“人有我优”,有明显高于同类专业的优势;三是创新性,指专业特色是不断提升、不断丰富和不断发展的,具有与时俱进的时代性和开拓性,即“人优我新”.

1.1.2 特色专业

特色专业是指教育教学整体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较高,办学思想、专业建设、教学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具有显著特色和较高社会声誉的专业.特色专业建设是进一步优化高校专业设置,提升专业建设的整体水平,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效益和人才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建设特色专业首先必须确立自己的特色,并且不断加以深化完善和升华.特色专业建设目标应包括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三个方面.在教学方面要确定特色专业的培养规格和数量,不能盲目攀比.培养目标应该是培养“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的创新性应用型人才.在专业建设问题上,首先要确定学校专业整体布局,其内容包括:优先发展哪些专业,重点发展哪些专业,是否要建设特色专业,建设特色专业的目的是什么,哪些专业要建成特色专业,特色专业建设战略方针,建设原则、总体建设目标是什么等.特色专业建设首先应该符合学校学科专业的整体发展规划和布局,符合社会人才需求的现状和变化趋势,应与本校的办学方向、层次、规模、能力和特色相适应.

1.2 专业特色建设内涵

专业建设内涵规范是指一个专业建设的规范标准和特色建设的组合.专业建设规范包括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建设,实践教学、教学设计与教学方法、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基地建设等.

教育部《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方案》的指标体系中有7个一级指标,特色专业的合格标准为:从建设目标、培养模式、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实践教学、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师资队伍建设、社会服务等方面体现特色.这正是专业特色建设的内涵.

专业教学团队要在充分调查社会需求、人才市场需求和经济科技发展需要,参考其他高校办学情况的基础上,依据学校办学历史、办学能力和办学绩效,进行专业发展与调整战略规划.一般来说,学校应该优先选择那些办学基础好,社会需求大,已初步形成特色,能够适应社会未来发展要求的专业建设成为特色专业.

专业建设是学校发展的核心建设工作,那么建设特色专业则是整个专业建设的核心.特色专业的特色包含了3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人无我有”,即独特性.特色专业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个性风貌.二是“人有我优”,即优质性.在培养目标、课程设置等方面特色专业优于其他高校相同专业.三是“人优我新”,即创新性.特色专业反映了同类型高校相关专业发展状态,代表了发展的方向.进行特色专业建设,是高职院校在新形势下求得生存和获得持续竞争力与竞争优势的重要战略手段.特色专业建设是高职院校的品牌和竞争动力因素.相对于普通本科院校来说,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于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应用性技术人才,其专业与社会的工种是直接对应的,办出专业特色就显得尤为重要.

1.3 专业特色建设内容

专业特色是指充分体现学校办学定位,在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师资队伍、校企合作、教学条件和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具有较高的办学水平和鲜明的办学特色,获得社会认同并有较高社会声誉.专业特色建设大致包括以下七个方面.

1.3.1 准确定位专业培养目标,形成鲜明的专业发展方略特色

围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结合本专业相关的行业、企业发展趋势,突出人才培养质量,形成先进、独特的专业发展理念,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强”,促进专业竞争力和发展优势的形成.专业发展规划清晰,形成鲜明的专业发展方略特色.

1.3.2 创新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凸显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培养特色

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根据广西区域经济发展的特点及北部湾经济区发展的人才需求,认真分析产业、行业、企业及职业岗位对人才的能力要求,制定符合职业岗位要求的人才培养方案,探索专业的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和合作发展人才培养模式,凸显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切实了解企业对人才培养和技术服务的需求,结合专业实际,量身定做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方案,与区域内的知名企业、骨干企业建立互利共赢的校企合作关系,建立稳定的校企合作机制,彰显工学结合的专业人才培养特色,推进学校、企业双主体办学和社会积极参与教育教学的高等职业教育模式创新.

1.3.3 构建专业特色课程体系,课程实施表现为工作过程特色

以职业岗位要求为依据,校企合作合作,共同开发课程,通过建立一套高水准的,以社会和企业需求为出发点,满足学生就业生存和可持续发展需求的课程体系,包括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教案、教材、教学指南、实训指导书、课件软件、实训指导书、课程标准、评价体系在内的课程包,实现教学内容与真实项目结合、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结合、评价体系与职业标准结合.以职业技能和应用能力为培养目标和主线,凸显高素质职业技能应用特色.

1.3.4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体现专兼职的双师素质特色

通过引进、培养、共享方式建设一支结构合理、规模适宜、素质优良、专兼结合的高水平专业教学团队,探索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专业教师的教学组织形式,建立新的教师评聘与培养机制及网络化、数字化的教师资源系统,形成课程基本设计和专业基础课教学主要由校内专任教师负责、专业实践技能课程主要由具有相应高技能水平的兼职教师讲授的机制.

1.3.5 建设开放式实训基地,体现四位一体服务功能特色

以多元开放模式,加强实训基地内涵建设,推进“四位一体”、独立核算、自主运行、校企共管、开放共享的一系列校内外专业实训基地建设,创新“校中厂、厂中校”等生产性实训基地的经营模式,不断提升校企长期稳定共赢合作的内聚力与竞争力,为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专业人才服务.

1.3.6 建立丰富的专业教学资源库,体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特色

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以重点专业为龙头,建设一批可拓展、可辐射的共享型教学资源库,包括专业介绍、培养方案、教学环境、网络课程、实训培训项目、测评系统等数字化资源,为学校师生、企业和社会提供资源检索、信息查询、资料下载、教学指导、学习咨询、就业支持、培训服务等,带动全校乃至区域的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

1.3.7 依托专业提升科技服务能力,体现专业技术服务社会特色

承担相应的教学改革项目和科研项目,依托专业为社会、行业、企业提供的产品开发、技术改良、技术服务等.

2 专业特色建设路径

特色专业并非是一蹴而就的,一个专业要经过长时间的专业特色建设和积累,才能成为特色专业.踏踏实实建设和培育专业特色,是通往特色专业的根本.我们认为,人才培养需求和人才培养优势的最佳结合点就是专业特色的生长点,沿着生长点加强建设,就可以培育出显著的专业特色.人才培养需求包括社会需求、专业需求、学生需求三种,社会需求还可以细分为行业需求和区域需求,地方高职院校的专业的面向的是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求,具有明显的地方特色.人才培养优势可以分为专业优势、专业教学优势两种.应该指出的是,不同类型、不同层次、不同服务面向、不同区域的专业,面对的人才培养需求可能各有不同,人才培养需求和人才培养优势这两种要素之间不同的结合就构成了不同的专业特色建设路径.高职院校专业特色建设的三种典型路径是:

第一是社会需求与应用研究优势结合形成的专业特色建设路径.

社会需求主要是基于产业、行业的人才培养需求,以满足社会需求为着眼点的高职专业要培养的是技能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学生具有突出的职业技能可以成为高职专业着力打造的专业特色.以目标岗位工作务及其技能为依据构建具有本专业特色的课程体系,以推动本专业特色课程和特色教材的建设.建设具有专业特色的实训室和实训基地,为学生完成生产实训、毕业设计等提供实践教学平台.

第二是社会需求与“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优势结合形成的专业特色建设路径.

社会需求更多地来自产业、行业的现实需求.用人单位希望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能够很快适应岗位工作.因此,目标岗位针对性往往是专业着力打造的特色.专业与行业、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可以将“校企合作”或“订单培养”人才培养模式作为打造专业特色的结合点.通过与企业合作,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使人才培养质量更接近于产业行业的需求,实现毕业生与岗位需求无缝对接;让企业的高级技术人员承担一定的实践教学任务,为学生创造更多到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学习实践的机会,使培养的学生工作时能够在与专业相关的岗位上较快上手,在岗位针对性方面形成优势特色.

第三学生需求与人才分类培养机制优势结合形成的专业特色建设路径.

学生需求是基于学生发展的需求,学生需求有共性也有个性,学生个体的兴趣、爱好、特长、职业发展规划千差万别.师资条件充足的专业,可以逐步分类或分方向培养,满足学生不同的需求和选择,这也是可以成为打造专业特色的途径.

3 专业群特色建设实践

我们对信息技术类专业群特色建设进行了有益的实践探索,主要的经验和做法:一是信息类技术专业群人才培养定位突显地方特色,根据地方信息产业发展规划调整和优化专业设置,根据地方信息产业发展需求定位专业群特色目标;二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凸显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特色.校企合作办学,形成“双主体育人”培养理念特色,依托项目工作室,构建“项目教学”人才培养模式特色,科学制定与优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三是构建专业课程体系,课程实施表现为工作过程特色.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理念特色,与目标岗位工作任务关联的课程内容特色,对接岗位职业能力要求的课程开发特色.四是以项目为载体,校企合作编写项目化特色教材.五是实施项目教学,质量评价体现过程与结果结合特色.六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体现专兼职的双师素质特色.七是校企共建开放式实训基地,体现四位一体功能特色.共建“双主体育人”特色校内实训基地,共建“产学一体”特色学生工作室,共建顶岗实习的校外实训基地.八是建立专业教学资源库,体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特色.九是提升科技服务能力,体现专业技术服务社会特色.

4 专业特色建设成果

经过近5年专业群特色建设,南宁职业技术学院信息类技术专业群现已发展壮大为广西高职信息类技术人才培养重点基地、“广西动漫人才培养基地”,Google公司认定的“Android人才培养示范基地”.专业群招生的专业包括软件技术、移动通信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动漫设计与制作、物联网技术、信息管理、影视动画等8个专业,其中软件技术专业为示范性重点专业.专业群办学规模也日趋壮大,逐步形成了自身的办学特色和优势,在校生由2010年的1400多人,发展到现在的近2100人,领跑广西信息技术专业群.专兼职专业教学团队发展到现在的95人.2011年,移动通信技术专业被立项为校级重点专业建设项目,2011年12月,移动通信技术专业成功申报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并于2013年顺利通过验收.2011年软件技术专业被立项为广西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项目,“.Net Web程序设计项目实践课程” 被立项为广西特色课程一体化建设项目.2014年,移动通信专业被立项为广西示范特色专业及实训基地建设项目.

[1]刘铭.重庆市高等职业教育信息类专业建设研究[J].成人教育,2011(3).

[2]刘剑.建筑类院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特色建设与实践[J].中国建设教育,2010(5).

[3]孙志斌.论高等职业院校专业特色[J].中国成人教育,2009(19).

[4]徐定华等.论高校专业规范与专业建设的内涵及关系[J].中国高等教育,2010(8).

[5]汤发俊,桂海进.高职院校专业特色建设研究与实践—以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电子商务专业特色建设为例[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4).

[责任编辑 黄祖宾]

[责任校对 黄招扬]

Discussion on Construction of Information Specialty in Vocational Colleges & A Case Study of Nanning College for Vocational Technology

LIAO Ke-shun

(NanningCollegeforVocationalTechnology,Nanning530008,China)

This paper studies the connotation,content and path of the specialty construction,and takes the characteristic construction of the information specialty of Nanning College for Vocational Technology as an example,to explore and practice the characteristics construction.

Special features; construction; research;practice

2016-06-13.

广西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2010C210).

廖克顺(1966-),男,广西凤山人,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计算机应用技术教学与研究.

G632.0

A

1673-8462(2016)03-0098-04

猜你喜欢

办学校企实训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虚拟情景实训环境三维模拟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