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生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
——金岳霖先生的理智和情感*

2016-03-09

关键词:仄仄金岳霖平仄

蔡 曙 山

今天是纪念金岳霖先生诞辰120周年学术研讨会,很多学者会从学术上来讨论金先生的理论贡献。我想从非学术的角度,从金先生的情感生活的角度,具体说是从金岳霖和林徽因非凡的情感经历的角度,来了解一个更加真实的金岳霖。因为任何学者,即使是最纯粹的学者,也有学术的一面和非学术的一面,正如一枚硬币会有两面一样。学术和非学术互为表里,理智和情感互为表里。

一、金先生喜欢作对联

金先生喜欢作对联,这是他从小就养成的习惯。他自己说:“小的时候,大人(主要是几个哥哥)经常讲对联。我也学了背对联。背的多半是曹丕的。到北京后,也喜欢作对联,特别喜欢把朋友的名字嵌入对联。有时也因此得罪人。”*金岳霖学术基金会学术委员会编:《金岳霖文集》,第四卷,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767页。以后凡引此书,只注卷和页。

梁思成、林徽因和金岳霖是一生的好朋友,抗战前在北京住前后院,每天来往非常之多。金岳霖以两人的名字作了一幅对联:“梁上君子,林下美人”。梁思成听了很高兴,说:“我就是要做‘梁上君子’,不然我怎么能打开一条新的研究道路,岂不还是纸上谈兵吗?”林徽因却不喜欢,她说:“真讨厌,什么美人不美人,好像一个女人没有什么事可做似的,我还有好些事要做呢!”金岳霖讨了个没趣,但他对林徽因从来都是赞成的,这次也鼓掌赞成。

金岳霖一生最自豪的事情就是同毛主席吃过四次饭。就是同毛主席吃饭,他也没有忘记作对子。第四次赴毛泽东宴是在1959年之后到文革之前这段时间,是一次湖南同乡的聚餐,在座的客人还有章士钊和程潜两位老前辈,那年金先生60出头,他小毛泽东两岁,应该是同龄人。席间谈及苏联,那时苏中关系已经恶化,章先生说:“西邻责言勿理也”,金先生听后愣了一下,当时没有说什么,因为章先生是先辈,金先生不想多说话。散席回家的路上,金先生想到章先生的那句话可以对以“东里子产润色之”,他后悔自己想得不够快,否则当时说出来,主席一定会大笑起来。

金先生作此对,含义是非常深刻的,使用了《左传·襄公三十一年》“子产不毁乡校”的典故。原文如下:

郑人游于乡,以论执。然明谓子产:“毁乡校,何如?”子产曰:“何为?夫人朝夕退而游焉,以议执政之善否。其善者,吾则行之;其恶者,吾则改之。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我闻忠善以损怨,不闻作威以防怨。岂不遽止?然犹防川也:大决所犯,伤人必多,吾不克救也;不如小决使道,不如吾闻而药之也。”然明曰:“蔑也今而后知吾子之信可事也。小人实不才。若果行此,其郑国实赖之,岂唯二三臣?”

对于乡人聚会议政的乡校,郑大夫然明主张毁掉,郑王孙子产不同意,认为乡校可以让人们早晚干活以后游玩聚会,议论执政的善恶。好的意见,我们可以参照执行,大家不喜欢的,我们就加以改正。乡校犹如我们的老师,为什么要毁掉它呢?

金先生的对子,把毛泽东比作子产,把毛泽东礼贤下士比作子产不毁乡校,体现了金先生对毛泽东的尊重与崇敬。金先生对毛泽东的这种崇敬,导致他一生政治热情高涨,他既入民盟,又加入中共,他说自己“一方面对政治毫无兴趣,另一方面对政治的兴趣非常之大”。他还说“我是党员,可是我没能把自己锻炼成公而忘私的共产党人”。文革之前,他遵照毛泽东的指示,花很大精力来编写形式逻辑干部简明读本;文革之中,他又听毛泽东的话,每天从北大坐平板车进城去看大字报,“体验生活”种种不一而足。后来,他的学生,我的老师周礼全先生批评他说,金先生政治热情太高,影响了他的学术成就。金先生的这个对子,除了将毛泽东比子产,将毛泽东礼贤下士比作子产不毁乡校,还巧妙地将毛泽东的名和字嵌入对子之中,我想他应该认为这个对子是对得极好,并颇为得意的吧?

1963年,毛泽东七十大寿,金先生和几位朋友认为应该祝一下,此事由金先生来主办。他借梁启超为康有为祝寿的寿联而加以演化,写成一幅寿联:

以一身系中国兴亡,入此岁来已七十矣;

行大道于环球变革,欣受业者近卅亿焉。

仍然一如既往地表现了他对毛泽东的无限崇敬。

刚解放的时候,金先生接触最多的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家艾思奇。有一次艾思奇来清华讲演,金先生主持。艾思奇受当时苏联哲学的影响,把形式逻辑骂了一通,接着就讲辩证唯物主义。讲演之后,金先生对艾思奇说,你骂了形式逻辑之后,所说的话完全合乎形式逻辑,没一点错误。艾思奇说:“有那样的怪事!”张奚若在旁边扯金先生的衣角制止他,也没能止住。金先生认为他是在找错的思想指导下听讲的,他认为艾思奇的讲堂确实逻辑性很强。真是书呆子一个!

金先生对艾思奇评价很高,认为“他实事求是,公正,和蔼可亲,好像根本没有一丝一毫的先进于马列的感觉,而这也就是当时最需要的”。接触多了,金先生竟异想天开地做了这样一幅对联,仍然是以人名入联。

少奇同志,思奇同志;

湖南一人,云南一人。

金先生作过很多巧妙的对子。以人名入联的对子除了前述“梁上君子,林下美人”(为梁思成、林徽因夫妇作),还有“以雅为业,龚业雅非诚雅者;维超是景,吴景超岂真超哉”(为龚业雅、吴景超夫妇作)等。

下面就来讲本文标题所用的这幅对子,众所周知,这是金先生为他的终生恋人林徽因所写的挽联。

一生诗意千寻瀑,

万古人间四月天。

——词句看似平凡,没有一个险字,没有一个奇字,没有一个艳字,没有一个哀字。然而,真正了解林徽因和金岳霖,才能真正了解这幅挽联感情之浓厚,思想之深刻;才能知道这幅挽联是多么的不凡!

二、人间四月天

写这篇纪念文章之前,我反复提醒自己:第一,一定不要受过去所听林徽因故事的影响,要阅读第一手资料,认识一个真实的与金先生有关的林徽因,不要多谈那个与金先生无关的林徽因。第二,本文讲的是金先生的故事,不是林徽因的故事,很多人讲林徽因的故事都是把金岳霖当作陪衬,本文不要受这种影响。

林徽因(1904.06.10~1955.04.01),中国第一位女性建筑学家,胡适誉她为“中国一代才女”。一位建筑学家,在文学修养方面,举凡散文、诗歌、小说、剧本、译文和书信等作品,均属佳作。其中代表作有诗歌《你是人间四月天》,小说《九十九度中》等。才气何其大也!同时代的文学才俊对林徽因的评价从不吝惜赞美的词句。冰心说:“她很美丽,很有才气。如果比较林徽因和陆小曼,林徵因俏、陆小曼不俏。” 沈从文则说:“林徽因是绝顶聪明的小姐。”卞之琳称赞说:“她天生是诗人气质,酷爱戏剧,也专学过舞台设计,却是她的丈夫建筑学和中国建筑史名家梁思成的同行,表面上不过主要是后者的得力协作者,实际却是他灵感的源泉。”萧亁称赞她是“聪慧绝伦的艺术家。”她让徐志摩怀想了一生,她让梁思成宠爱了一生,她让金岳霖记挂了一生——这就是林徽因!

我们来欣赏林徽因的代表作:“你是人间四月天”(原载1934年5月《学文》第一卷第一期)。

我说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笑声点亮了四面风;轻灵

在春的光艳中交舞着变。

你是四月早天里的云烟,

黄昏吹着风的软,星子在

无意中闪,细雨点洒在花前。

那轻,那娉婷,你是,鲜妍

百花的冠冕你戴着,你是

天真,庄严,你是夜夜的月圆。

雪化后那片鹅黄,你像;新鲜

初放芽的绿,你是;柔嫩喜悦

水光浮动着你梦期待中白莲。

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

在梁间呢喃,——你是爱,是暖,

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林徽因的情感太丰富了,一个男人完全盛不下她的全部情感!所以,林徽因总是保持与两个男人的感情,先是梁思成和徐志摩;再是梁思成和金岳霖,还有梁思成和沈从文。

上帝给了林徽因一切美好的东西,必不假以天年。林徽因英年早逝,去世时年仅51岁。林徽因走了,苦恋她一生的金岳霖先生十分悲痛,写了千古流传的挽联来悼念她:

一生诗意千寻瀑;

万古人间四月天。

林徽因的一生如此丰富多彩,著名建筑学家,建筑史学家,国徽图案的设计者;文学家、诗人;一位令徐志摩、梁思成、金岳霖三大才子一生相恋,更让世间形色男子一生仰慕的女子,金先生只用“诗意”二字来加以概括!林徽因一生的所作所为,她的理想和成就,都源于“诗意”而止于“诗意”!“诗意”二字是上联的“诗眼”。但这“诗意”究竟如何?金先生用“千寻瀑”来加以形容!原来这诗意如同千寻瀑布,从天而降,这是什么一种境界?!下联诗眼是“四月天”这三个字,它至少有两层含义。其一,林徽因死于四月一日,历史至少是金先生的历史从此定格在四月的这一天!在金先生心里,林徽因不仅是要永垂千古,而且是要永垂万古的!作家汪曾祺写过一篇《金岳霖先生》,其中有这样的细节,说是林徽因去世多年,金先生忽有一天郑重其事地邀请一些至交好友到北京饭店赴宴,众人大惑不解。开席前,他宣布说:“今天是林徽因的生日!”顿使举座感叹唏嘘。他为了她终生未娶,因在他心中,世界上已无人可取代她。即使多年后,当他已是八十岁高龄,年少时的旖旎岁月已经过去近半个世纪。可当有人拿来一张他从未见过的林徽因的照片来请他辨别拍照的时间地点的时候,他仍还会凝视良久嘴角渐渐往下弯,像是要哭的样子,喉头微微动着,像有千言万语哽在那里。最后还是一言未发,紧紧捏着照片,生怕影中人飞走似的。许久,才抬起头,像小孩求情似的对别人说:给我吧!金先生晚年时,有人央求他给林的诗集再版写一些话。他想了很久,面容上掠过很多神色,仿佛一时间想起许多事情。但最终,他仍然摇摇头,一字一顿地说,我所有的话都应当同她自己说,我不能说。他停一下,又继续说,我没有机会同她自己说的话,我不愿意说也不愿意有这种话。他说完,闭上眼睛,垂下头,沉默了。林徽因去了,金先生心中的太阳落了!其二,四月天,是人间最美的季节,万古如此。四月天,草长莺飞,桃红柳绿,百花盛开,是一年中最美的季节,而金先生眼中那位永远的美人(金先生称为林下美人)则是永远如初次见面的那个十七岁的穿白衣裳的小仙子。林徽因,生如四月天的鲜花,美艳无比,清纯无比,才华无比!

可是,水满则溢,月满则亏,上帝必不让任何事情圆满。林徽因的故事,不禁让人想起三百年前的另一位林下美人,那就是曾经生活在曹雪芹的大观园中的林黛玉。确实曾经有过这样两个林妹妹,一个是三百年前大观园中的林黛玉,另一个则是一百年前清华园中的林徽因。

三、两个林妹妹

尽管在写这篇纪念文章之前,我反复提醒自己,一定不要受过去所听过的林徽因的故事的影响,但文章写到这里才知道,不把金先生的女神和太阳林徽因研究透彻,是不可能完全认识金先生的情感与理智的。

下面我要把两个林妹妹做一番对比研究。

两个林妹妹还真有许多共同之处。首先是她们的身世。两人都是早年丧父,寄人篱下。林黛玉十岁时,父亲林如海(兰台寺大夫、钦点巡盐御史)去世,林黛玉从此无家可归,只能寄养于贾府。林徽因要幸运一些,其父林长民(民国临时参议院秘书长、众议院秘书长、北洋政府知事堂参议、北洋政府司法部司法局长、段政府司法总长)去世时,林徽因21岁,受世伯梁启超资助,与梁思成一同赴美留学,婚后与梁思成一同游历欧洲,考察德、意、法古典建筑。过去我一直纳闷为何林徽因要嫁给梁思成?连梁思成自己也不解,曾问林徽因“为何是我?” 细读了林徽因传才知道,原来梁林两家是世交,梁林二人的婚姻是梁启超、林长民亲自促成的。

其次是诗才。大观园里诗才最高的是林黛玉,这是不会有任何争议的。清华园里最有诗才的人是不是林徽因呢,我看这也是不会有争议的。过去人们都知道作为建筑学家和建筑史学家的林徽因,她是国徽的设计者、人民英雄纪念碑须弥座装饰浮雕的设计者、北京都市计划委员会委员兼工程师、人民英雄纪念碑建筑委员会委员,但她在文学、诗歌和戏剧方面的才干却被掩没在她建筑学家的光辉之下。

林徽因的诗才究竟有多高?先来看她的诗作。代表作“你是人间四月天”到底是为谁写的?给人们留下的是无限的玄想。我们来看另一首“那一晚”(原载1931 年4 月《诗刊》第2 期,发表时署名“尺棰”):

那一晚我的船推出了河心,

澄蓝的天上托着密密的星。

那一晚你的手牵着我的手,

迷惘的星夜封锁起重愁。

那一晚你和我分定了方向,

两人各认取个生活的模样。

到如今我的船仍然在海面飘,

细弱的桅杆常在风涛里摇。

到如今太阳只在我背后徘徊,

层层的阴影留守在我周围。

到如今我还记着那一晚的天,

星光、眼泪、白茫茫的江边!

到如今我还想念你岸上的耕种:

红花儿黄花儿朵朵的生动。

那一天我希望要走到了顶层,

蜜一般酿出那记忆的滋润。

那一天我要跨上带羽翼的箭,

望着你花园里射一个满弦。

那一天你要听到鸟般的歌唱,

那便是我静候着你的赞赏。

那一天你要看到零乱的花影,

那便是我私闯入当年的边境!

此诗发表时,为避免惹出与徐志摩的“非议”而署名“尺棰”。“一尺之捶,日取其半,万世不竭。”含义何等深刻!此诗发表后,使得当时无数热恋中的男女读后热泪盈眶。[1]P4其时,徐志摩已到北京大学任教,并与邵洵美创办《诗刊》杂志。是年3月,林徽因到香山双清别墅附近养病,自此开始她的文学创作,先后在《诗刊》、《新月》、《北斗》、《北平晨报》、《学文》、《大公报》等报刊杂志发表诗歌、小说、散文等作品。林徽因早期诗作明显受到徐志摩的影响。11月19日,林徽因在北京协和礼堂为驻华使节讲演“中国建筑艺术”,徐志摩欲前去捧场,于早上八时搭乘中国航空公司“济南号”邮政飞机由南京北上,飞机在大雾中误触济南开山坠落,徐志摩罹难,死时年仅34岁。12月7日,林徽因在《北平晨报》哀悼志摩专号发表散文“悼志摩”,是当时悼念志摩众多文章中“情文并茂之最”。[2]P3林徽因在文章中感慨:“我们生在这没有宗教的时代,对这死实在太没有把握了。”[3]P7次年,林徽因写作“别丢掉”一诗,深切怀念徐志摩,此诗于1936年3月15日《大公报》文艺版公开发表。此诗发表后,梁实秋曾化名灵雨公开发表文章批评它晦涩难懂,朱自清后作“解诗”辩白,认为它“是一首理想的爱情诗,托为当事人的一造向另一造的说话”。[4]P39可以看出,作为新月派诗人,林徽因的作品以意象玲珑剔透、风格清莹婉丽、富于音乐美见长。虽然她并不以诗文名世,但从她为数不多的诗作中可窥见这个昔日才女的情感世界、美学风格、艺术理想和人格特点。

再来看她的诗论。作为一个诗人,林徽因不仅仅是写诗,而且有自己对诗歌的理论。这一点与林黛玉也是非常相似。林黛玉不仅诗写得好,对如何作诗是有自己的理论的。看过红楼梦的人都记得黛玉给香菱传诗时的那一番宏论,那就是林黛玉的诗论。无独有偶,林徽因不仅喜欢红楼梦和林黛玉,她也有自己的对诗的高论。在“太太的客厅”里,林徽因对当时燕京大学新闻系三年级学生的萧乾高谈阔论,讲“诗的灵感”:“我疑惑那就是我所不懂的潜伏在诗魂中的灵感。……感觉是什么?感觉就是艺术家的触角。一个作家,在生活面前要有昆虫那样一百对复眼,因为你需要发现的是存在于人的精神深处的那个不配的本能,发现人生存于其中的多种形式、声音和颜色。在感觉过程中,甚至色彩感比正误感更重要。”太精彩了!当时萧乾差点喊出来。[5]P44另一次是在慈慧殿3号朱光潜和梁宗岱主持的“读诗会”上。这个沙龙的成员有冰心、凌叔华、朱自清、梁宗岱、冯至、郑振铎、孙大雨、周作人、沈从文、卞之琳、何其芳、萧乾等,林徽因也是这里主要的参加者。一次林徽因和梁宗岱又争论起来,起因是梁宗岱刚刚朗诵了一首由他翻译的瓦雷里的诗“水仙辞”。林徽因锋芒毕露,一点不顾梁大诗人的面子(这一点与林黛玉何其相似!):“宗岱,你别得意,你的老瓦这首诗我真的不想恭维。……这首诗的起句不错,但以后意象就全部散乱了,好像一串珠子给粗暴地扯断了线。……”“我们所争论的还是后期象征主义的艺术特点,而是这一首诗,一千个读者,可以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觉得,道义的一些格言,真理的一些教训都不可被介绍到诗里,因为他们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服务于作品的一般目的。但是,真正的诗人,要经常高潮冲淡它们,使它们服从于诗的气氛和诗的真正要素——美。”“我想提醒梁诗人,诗歌是诉诸灵魂的,而灵魂既可以是肉体的囚徒,也可以是心灵的囚徒。”“每个诗人都可以从日出和日落受到启发,那是心灵的一种颤动。梁诗人说过‘诗人要到自然中去,到爱人的怀抱里去,到你自己的灵魂里去,如果你觉得有三头六臂,就一起去。’只是别去钻‘象征’的牛角尖。”[6]P144-146看了这些高论你不禁会想,林徽因是否投错行了,她是否应该去做一个诗人或文学家,还是建筑学家?无论如何,林徽因真正爱的,是诗和文学。

还有,两个林妹妹都是多病之身。不同的是,林黛玉是多愁多病,林徽因虽然多病,但却是乐观的。林徽因一生体弱多病,她得的是当时的不治之症肺结核,好像连这病也是和林黛玉一样。所不同的是,林黛玉一生悲悲戚戚,以泪洗面,而林徽因的一生却是快乐的。即使是在香山养病期间,她写出来的诗也是清新自然,充满生机与活力。如《笑》《深夜里听到的乐声》《桃花》都是病中的作品。徐志摩夸奖:“徽因的诗,佳句天成,妙手得之,是自然与心灵的契合,又总能让人读出人生的况味。”[7]P8父亲林长民经常勉励她要有宽广的胸怀,梁启超曾给在美国留学的梁思成和林徽因写信:“失望沮丧,是我们生命上最可怖之敌,我们须终身不许它侵入。”1950年,林徽因带病领导清华大学团队参加国徽图案的设计,6月23日,全国政协一届二次会议召开,毛主席提议全体代表起立,以鼓掌的方式通过由梁思成、林徽因主持并设计的国徽图案,此时,林徽因病弱的身体使她甚至无力从座位上站立起来答谢了。1952年,由梁思成和雕塑家刘开渠主持人民英雄纪念碑设计,林徽因参加设计工作,并被任命为人民英雄纪念碑建筑委员会委员。这时她已经病得不能起床了,但她仍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设计工作中去,并主持完成了须弥座和花环的设计。此外,她还参加北京景泰蓝工艺的抢救、设计和试制工作,敦煌壁画的修复工作,以及北京市旧城保护和新城的规划设计工作。这些重要工作,都是在她生命的最后几年带病参加的。在这些工作中,她的艺术修养和造诣对她的建筑设计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可以说,林徽因是中国近代为数不多的甚至可以说是绝无仅有的艺术建筑学家。

最后我们不得不讲林徽因的爱情和婚姻,因为这一部分与金岳霖先生的关系很大。

我们还是要将两个林妹妹的爱情和婚姻加以对比。林黛玉终身只爱宝哥哥,其他男人在她看来都是浊臭不堪。然而在红楼梦中,贾宝玉还有他的一个影子甄宝玉。贾宝玉是真的,是现实中的宝玉,甄宝玉却是假的,是神瑛侍者的化身。可叹“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真假宝玉通过太虚幻境中的这副对联合为一体。那贾宝玉不过是神瑛侍者的幻影而已。

现在我们来看林徽因的爱情和婚姻。作为诗人和艺术家的林徽因,她的通常身边会有两个男人,一个是爱人,一个是情人。

她也有一个宝哥哥,这个宝哥哥是谁呢?显然不是梁思成,而是徐志摩。

林徽因16岁时在欧洲邂逅徐志摩。这一年她也见到了金岳霖。用红楼梦的话说,这四个人都已经落尘,并且都已经会齐了。此后,这四个人演出了一场轰轰烈烈的爱情悲喜剧。后世传记作家称林徽因是“一位令徐志摩、梁思成、金岳霖三大才子一生相恋,更让世间形色男子一生仰慕的女子。”[8]P3她让徐志摩疯狂一生,让梁思成爱恋一生,让金岳霖守护一生。

林徽因的初恋,并不是属于梁思成,而是献给了徐志摩。林徽因与徐志摩这一对是郎才女貌,又有诗歌的共同爱好,林长民曾夸二人是“天生的一对”。徐志摩为她写诗,他们在一起唱和。林徽因的诗,明显是受到徐志摩的影响。

东风恶,欢情薄。徐志摩对林徽因的爱遭到了林长民和梁启超的联合阻击!林长民一改初衷,代女儿写信回绝徐志摩。梁启超则写信对他的这个学生痛加斥责!言辞之激烈无情,真属罕见!不料徐志摩并不买老师的账,他写信回复:

我之甘冒世之不韪,竭全力以斗者,非特求免凶惨之苦痛,实求良心之安顿,求人格之确立,求灵魂之救度耳。

人谁不求庸德?人谁不安现成?人谁不怕艰险?然且有突围而出者,夫岂得已而然哉?

我将于茫茫人海中访我唯一灵魂之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此而已。

林梁的结合,实际上不过是父辈设计好的结果。梁启超1923年曾给长女梁思顺写信,曾颇为得意地谈到此种“设计”:[9]P1005

我对于你们的婚姻,得意得了不得,我觉得我的方法好极了,由我留心观察看定一个人,给你们介绍,最后的决定在你们自己……徽音又是我第二回的成功。我希望往后你弟弟妹妹们个个都如此。

徐志摩一生苦苦追求林徽因,为她与妻子绝情离婚(金岳霖是徐志摩离婚主持人)。1924年,印度诗圣泰戈尔访华时,林徽因和徐志摩全程陪同,两人的感情也发展到最高峰。仙风道骨的诗哲泰戈尔,由林徽因搀扶登上主讲台,担任翻译的是徐志摩。当天京城的各家报纸,都开辟醒目版面,渲染了这次集会的盛况。林小姐人艳如花,和老诗人携臂而行,加上长袍白面、郊寒岛瘦的徐志摩,犹如松竹梅一幅三友图。林徽因的纯情美貌,徐志摩的翩翩风度,与泰戈尔老人相映生辉,一时成为京城美谈。[10]P39最绝的是,当时在北京演出泰戈尔的抒情诗剧《齐德拉》,由林徽因扮演女主角齐德拉,徐志摩扮演爱神玛达那,全剧用英语演出。林徽因和徐志摩的表演感动着观众,他们是那样地默契,那样的和谐,每一个眼神很快被对方理解。他们似乎忘记了舞台的存在,忘记了台下的观众。他们看见了初闪的晨光,看见了空中飞翔着的天使,看见了黎明玫瑰红的光辉,却唯独没有看到梁启超惊愕、愠怒的眼光。这件事后,在梁启超的安排下,梁思成和林徽因双双赴美国留学。1928年,林徽因与梁思成在美国结婚,林徽因时年24岁。婚后,梁启超又安排梁思成和林徽因赴欧洲考察,学习欧洲古典建筑。可谓用心良苦。林徽因爱的是徐志摩,却嫁给了梁思成!三年后,徐志摩为去参加林徽因的建筑学演讲,从南京乘飞机赶往北京,飞机失事,不幸身亡!林徽因一生从未给梁思成写过诗,却多次给徐志摩写诗。《那一晚》《别丢掉》《你是人间四月天》都是为徐志摩而作。无论如何,林徽因和徐志摩的爱情可以说是才子佳人,千古传奇!

金先生对林徽因的感情,正式开始在1931年徐志摩死后。此后,金先生用一生来爱她。金先生的爱情故事,过去听了很多,看了很多,始终不明白的是,林徽因是何方神圣,值得才高八斗、理智而不浪漫的大哲学家、大逻辑学家金岳霖可望而不可即地暗恋一生,守望一生,呵护一生?

——如果你不完全了解林徽因,那你就永远也不可能知道答案!

年轻时候的金岳霖也曾是风流倜傥。金岳霖在爱上林徽因之前曾经有过一个美国女朋友,和她同居,据说还生有一个女儿。1931年,徐志摩空难死后,金岳霖开始追求林徽因,他的美国女友因而返美。这时的金岳霖孑然一身,无牵无挂,始终是梁家沙龙座上常客。长期以来,两家一直是毗邻而居,常常是各踞一幢房子的前后进。偶尔不在一地,例如抗战时在昆明、重庆,金岳霖每有休假,总是跑到梁家居住。金岳霖对林徽因人品才华赞羡至极,十分呵护;林徽因对他亦十分钦佩敬爱,他们之间的心灵沟通可谓非同一般,后来发展为爱情。据说,一次梁思成从外地回来,林徽因哭丧着脸对梁思成说,她苦恼极了,因为自己同时爱上了两个人,不知如何是好。这另一个人便是金岳霖。林徽因对梁思成毫不隐讳,坦诚得如同小妹求兄长指点迷津一般。梁思成自然矛盾痛苦至极,苦思一夜,比较了金岳霖优于自己的地方,他终于告诉妻子:她是自由的,如果她选择金岳霖,祝他们永远幸福。林徽因又原原本本把一切告诉了金岳霖。金岳霖的回答更是率直坦诚得令人惊异:“看来思成是真正爱你的。我不能去伤害一个真正爱你的人。我应该退出。”林徽因也做了理智的抉择,她又一次选择了家庭,正如她曾经在梁思成和徐志摩之间所做的选择一样。她在给胡适的信中曾说到她在梁思成、徐志摩、金岳霖之间所作的抉择:“我的教育是旧的,我变不出什么新的人来,我只要‘对得住’人——爹娘、丈夫(一个爱我的人,待我极好的人)、儿子、家族等等,后来更要对得起另一个爱我的人(按:即金岳霖),我自己有时的心,我的性情弄得十分为难。前几年不管对得起他(指徐志摩)不,倒容易——现在结果,也许我谁都没有对得起,你看多冤!……这几天思念他(指徐志摩)得很,但是他如果活着,恐怕我待他仍不能改的。事实上太不可能。就是我不够爱他的缘故,也是我爱我现在的家在一切之上的确证。”[11]P165

——林徽因也是一个理智而不浪漫的人。

林徽因死后的30年,却时时刻刻都活在金岳霖的心中。据汪曾祺在《金岳霖先生》一文中记载,林徽因去世多年后,金先生还郑重邀请好友到北京饭店为林徽因过生日。当他宣布说:“今天是林徽因的生日!”顿使举座感叹唏嘘!晚年,有一家出版社请金先生为林徽因的诗集出版写点东西,金先生沉思半天后慎重地说:“我所有的话,都应该同她自己说,我不能说”,停了一下,显得更加神圣与庄重,“我没有机会同她自己说的话,我不愿意说,也不愿意有这种话”。他说完,闭上眼,垂下了头,沉默了。

对金岳霖而言,林徽因就是她的太阳,他的女神,他的偶像,是诗,是人间的永远的四月天!

梁思成成就了林徽因的建筑大师的辉煌,但梁思成对林徽因的爱是现实和世俗层面的爱、是家庭和夫妻的爱,却从来也没有达到精神层面的爱。首先,林徽因与梁思成婚后关系并不融洽,梁思成并不能满足林徽因的精神追求。所以,林徽因在和梁思成的夫妻关系之外总是保持着一个情人,先是徐志摩,再是金岳霖,这说明梁思成并不能使林徽因得到精神上的满足,林梁之间只是一般的世俗夫妻。其次,林徽因在梁思成、徐志摩、金岳霖三者之间的选择也让梁思成尴尬。林徽因一直将徐志摩遇难的飞机残骸中的一块木板挂在卧室,而金岳霖在他们家则是出入自由,如同主人。应该说,梁思成对林徽因的感情是非常尊重的,是宽容的,这是常人难以做到的,但同时也让梁思成感到压力和难堪。所以,林徽因死后,梁思成对他的续弦林洙说:“我不否认和林徽因在一起有时很累”,并主动向林洙表达爱情,两人最终结成夫妻。[12]P266-271正如红楼梦中好了歌所唱的:“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姣妻忘不了!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曹雪芹所嘲笑的那种世俗夫妻感情的虚幻,在林徽因、梁思成的夫妻关系中表露无遗。难能可贵的是,在林徽因和三个优秀男人超凡脱俗的情感故事中,林徽因却又完全忠实于她的家庭,始终理智地把她的情感激流和精神爱恋控制在理智的河床之中,从未泛滥。这才是金岳霖的女神的完美形象。——林徽因确实值得金岳霖用一生去爱!

金岳霖与林徽因的爱情完全是精神上的。从李庄到北京,他们两家总是住在一起。但在世俗的层面上,他们的爱从未越雷池半步。他们的爱情已经升华,他们的爱情已经超越世俗和时空。所以,金岳霖能为林徽因终身未娶;所以,他能够在林徽因死后多年,仍然为她纪念生日;所以,他能够一辈子都站在离林微因不远的地方,默默关注她的尘世沧桑,苦苦相随她的生命悲喜。

金岳霖与梁思成和林徽因一生都是朋友。金岳霖与林徽因的感情,发于情,循于理,止于礼。林徽因从来没有感到金岳霖对她的爱所产生的压力和负担。金岳霖总是在她的附近守护着她,却从来也不打扰她。如果说林徽因是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徐志摩是贾宝玉,那么金岳霖是谁?——原来他就是护花的神瑛侍者,降落凡尘就是江南的甄宝玉。神瑛侍者前生用雨露浇灌她,甄宝玉一生遥遥地守护着她。

金岳霖和林徽因的故事,让我们想起柏拉图的精神恋爱,只有大哲学家才可能有这样深刻的爱情,只有同时作为大逻辑学家和大哲学家的金岳霖先生,才可能有这样刻骨铭心之爱。这种超凡脱俗的神圣爱情,过去曾经有过,今后不会再有了。

四、金先生的理智和情感

1955年4月1日,一代才女林徽因香消玉殒。4月2日,北京日报刊登讣告,治丧委员会由张奚若、周培源、钱端升、钱伟长、金岳霖等十三人组成。在众多的花圈和挽联中,金岳霖教授和邓以蛰教授联名送的挽联最为醒目:

一身诗意千寻瀑,

万古人间四月天。

这副挽联既是对林徽因一生的评价,也寄托了金先生对她的无限深情!除了金岳霖,不可能有第二个人写得出这样的挽联!

关于四月天和林妹妹,我们上面已经讲了很多。这里需要再讲一个与林妹妹有关的四月天的故事。

看过红楼梦的人都会记得黛玉葬花这个情节和催人泪下的黛玉葬花词。问题是黛玉葬花在什么时候?——曹雪芹绝对不会忘记交待这个细节。原来头天晚上宝黛二人又发生了一点误会。接着便是第二十七回“滴翠亭杨妃戏彩蝶,埋香冢飞燕泣残红”的精彩描写。曹雪芹写道:

至次日乃是四月二十六日,原来这日未时交芒种节。尚古风俗:凡交芒种节的这日,都要设摆各色礼物,祭饯花神,言芒种一过,便是夏日了,众花皆卸,花神退位,须要饯行。

……

将已到了花冢,犹未转过山坡,只听那边有呜咽之声,一面数落着,哭的好不伤心。宝玉心下想道:“这不知是那屋里的丫头,受了委屈,跑到这个地方来哭?”一面想,一面煞住脚步,听他哭道是:

“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着处。手把花锄出绣帘,忍踏落花来复去?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年闺中知有谁?三月香巢初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已倾。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飘泊难寻觅。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愁杀葬花人。……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原来黛玉葬花也是在四月!

人间四月天,既是春光明媚、春意盎然的日子,也是万花飘落,春将逝去的日子。万物盛极而衰,在四月天里演化着生命盛衰的进程和逻辑。

金先生有没有把他的林美人比作过林黛玉?金先生的“四月天”有没有对黛玉葬花的怜香惜玉的联想?虽然我找不到任何文字记录的证据,但作心理分析,我看可能是有的。

三百年前,大观园里的林妹妹,用自己一生的眼泪,演绎了一段与贾宝玉的悲欢离合的千古诗意故事;二百年后,清华园的另一个林妹妹,用自己的一生的才情,演绎了一段与徐公子生离死别的爱情故事和与金公子的不离不弃的诗意故事。一个姑苏美女,一个杭州美女,都是早年丧父,流离失所,寄人篱下,都是一代诗才,一生诗意,却演绎了悲欢离合的人生和万古难忘的爱情。在曹雪芹看来,人生的这些风云际会,灿烂辉煌都不过是一个幻象,因空见色,由色生情,传情入色,自色悟空才是人生的真谛。在金岳霖看来,林徽因的一生只有两个东西:一生诗意,人间四月。林徽因一生所有的成就,包括她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性建筑学家的成就,作为一位女性诗人的成就,作为文学家和戏剧表演艺术家等等的成就,不过是她“一生诗意”的幻变;她的建筑学家的一生,她的诗人的一生,她的成就的一生,她的辉煌的一生,犹如四月天的烂漫春光,转瞬即逝,令人感叹!

林徽因的一生,由金岳霖的这副挽联来加以总结。林徽因如果有知,一定会含笑九泉吧!当然,这幅挽联,同时也表现了金先生的理智和情感。没有对林徽因的比海洋还要深的情感,是写不出这样的挽联的。

金先生喜欢作对联。对联,是旧时代士大夫文人的基本功。那时的儿童启蒙教材就是从对对子开始的。金先生是我国著名逻辑学家和哲学家,理智强大,一生喜欢对对子。那么,金先生为何喜欢作对联呢?原来,对联和逻辑有非常强的联系。

原因一:逻辑推理是一种句法关系,而对联也是一种句法关系。

首先,逻辑推理是一种句法关系。

一个句法系统,首先包括一个语言系统,它由初始符号和形成规则两部分构成;其次是在此基础之上的一个逻辑演绎系统,它也由两部分构成:初始命题(公理)的推理规则。下面看几个例子。

例一:充分条件假言推理的肯定前件式

充分条件假言推理属传统逻辑,它的语言系统是自然语言。

在所有演绎逻辑推理中,这条规则都是必不可少的,称为演绎规则(Modus Ponens),简称MP。

这条规则是纯句法的,是语义无关的。“如果下雨,路面就会湿;现在下雨了;所以,路面湿了。”毫无疑义,这是正确的推理。“如果狗叫,就会发生地震;现在狗叫了;所以,发生地震了。”这也是正确的推理吗?答案:是正确的。只要推理符合规则。推理是纯句法的,与语义无关,因而与前提的真假无关。

例二:三段论

它们也是纯形式的或纯句法的,是与语义无关的。以第一格AAA式为例,“所有宽叶乔木冬天都要落叶,白杨树是宽叶乔木;所以,白杨树冬天要落叶。”不必等到冬天,你也会相信这个推理是正确的,白杨树到那时一定会落叶的。但是,“所有园的都是方的,所有三角形都是园的;所以,所有三角形都是方的。”这是正确的推理吗?你肯定要犯嘀咕了,你会去想,“所有园的都是方的”是真的吗?“所有三角形都是园的”是真的吗?如果你认为它们都不是真的,你就难以相信“所有三角形都是方的”会是真的。其实你的这些想法都是不需要的。你只需要检验它们是否符合。但是,你的逻辑思维难免会受到你的心理直觉的影响。

其次,对联也是一种句法关系。严格地说,对联是诗词格律的一部分。所以,我们只需证明,诗词格律是一种句法关系。

原因二:诗词格律是一种句法关系

下面我们来证明,诗词格律是一种句法关系,也是与语义无关的。

从句法上说,格律诗首先是一个汉字音韵系统,它只有两个基本的符号“○”和“△”,前者经解释为平声(阴平和阳平)汉字,后者经解释为仄声(上声、去声和入声)汉字。为了书写方便,在讲诗词格律时我们可以直接用“平”和“仄”这两个汉字来代替“○”和“△”这两个符号。

格律诗系统也有它的推理规则或称变形规则,此处我们只讲七言律诗,包括七绝和七律。规则一共是两条:

规则一(对仗):(1)句内的平仄要交互出现,除了韵脚之外,不能犯“孤平”,即平或仄的字不能单独出现;(2)句间的平仄要对仗,即对句的平仄与出句的平仄要相反;(3)如果对仗的平仄与句内平仄相抵触时,应该满足句内平仄的要求。

规则二(粘附):每一联出句的平仄应该与上一联对句的无关平仄保持一致。

根据以上规则,我们容易导出格律诗的平仄句式。先来看七绝,它一共有四种基本的形式。[13]P19-21

(1)首句平起仄收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例诗:大林寺桃花,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2)首句仄起仄收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例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3)首句平起平收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例诗:凉州词,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4)首句仄起平收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例诗:赤壁,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消,自将磨洗问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七律是两首七绝的相加,而对联是格律诗中的一部分,即对仗的一联。我们不再详细分析。

律诗有严格的句法规则,只要知道首句的平仄,整首律诗其他语句的平仄均可由之推出。这种规则与推理规则确实非常符合。所以,了解逻辑句法规则的人很容易学习格律诗,反之,掌握诗词格律的人也很容易学习和掌握逻辑推理。金先生应该是哪一种呢?恐怕两方面都有。从时间先后看,他学习作对联和格律诗在前,学习逻辑推理在后;但是,他的逻辑知识和推理能力使他更出神入化地运用诗词格律来作对联,这也是显然的。

当然,一首律诗要成为好诗,一副对联要成为好对联,不仅仅是符合句法那么简单,它必须有“诗意”,这就不仅要涉及语义,更要涉及语用。语词的指称和解释属于语义。好的格律诗和对联,对仗除了平仄的要求,还有词性的要求,如实词对实词,虚词对虚词;名词对名词,形容词对形容词等等,这些都是语义的要求。但最优美和最高境界的格律诗和对联,不仅有句法的语义的要求,还要能唤起读者的共鸣,这就涉及作者的意向和读者的意向,他们都是语言符号的使用者,这就进入了语用学的领域。所谓“诗意”,涉及种种语用要素。例如,要使用比喻(包括隐喻)、象征、拟人、隐涵、暗示、夸张、双关、对比、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借代、反语等各种修辞手法,要启发读者的联想,这些都是语用因素。由此可见,格律诗和对联,作为一种语言表达形式,同样具有句法、语义和语用三个层次的要求。句法、语义和语用三个层次的要求是逐渐提高的,三个层次都能够满足的格律诗和对联才是优秀的,但是,句法是最基本的,是必须满足的。科举时代,格律诗错了平仄,例如犯孤平,就算是不合格。

这样我们就证明了,逻辑推理与诗词格律和对联格律是正相关的,逻辑推理能力强的人诗词格律和对联格律一定好,反之亦然。

现在我们来分析金岳霖先生悼林徽因“一生诗意”这幅著名的挽联。先来看它的平仄格律。

一生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首先我们看出,这副挽联使用了首句平起仄收的句式,它的平仄格律完全正确,分毫不差!也就是说它的句法完全正确,这是当然的。以金岳霖先生大逻辑学家的身份,决不可能写出一幅不合句法也就是不合平仄的对联。

其次我们看它的语义。“万古”对“一生”,这是工对。“一生”是偏正结构的名词,由数量词加名句构成,“万古”同样是由数量词加名词构成的偏正结构的名词,对得十分工整。“人间”对“诗意”,名词对名词,也是工对。“四月天”对“千寻瀑”,词组对词组,也是工对。“千寻瀑”是偏正结构的名词性词组,由数量词作定语;“四月天”是与“千寻瀑”结构完全一致的偏正结构名词性词组。指称和意义十分明确,语义上非常完美。

最后我们来看它的语用。最难得的是这幅挽联的“意境”,首先,它非常准确而深刻地传达了说话者金岳霖先生的意向:他对自己一生唯一所爱的林徽因的赞美!“一生诗意千寻瀑”和“万古人间四月天”都使用了隐喻,“一生诗意”和“万古人间”多抽象啊,分别用“千寻瀑”和“四月天”来作隐喻,立刻具体生动,栩栩如生了!但语用几乎是无规则可循的,全凭说话人的意向和思维创造。如前所述,“一生诗意”和“四月天”含有那么深刻的意义,蕴含了金岳霖对林徽因的多么深厚的爱情,这才是这幅挽联留传千古的魅力所在。

现在我们可以理解金先生所作林徽因挽联的深刻的思想与感情。

诗言志,歌永言。金先生大概没有像林徽因那样做过新诗,也没有像当时的一些学者一样做过格律诗。金先生喜欢的,大概就是作对联,还做过骈文。前面分析过,这是与他大逻辑学家的思维方式分不开的。另一方面,诗歌这种形式,既能够简洁地表达思想,又能够生动的表达感情。古往今来,从屈子的离骚到唐诗宋词,多少诗人用他们的情文并茂的诗歌记录下他们的思想和感情,为中华民族留下千秋万代的瑰宝!红楼梦中的绝妙诗词,竟使得有人认为曹雪芹的主旨是在传诗。没有诗词的红楼梦是无法想象的。后四十回味同嚼蜡,就是因为已经没有了前八十回那样优美的诗词。

“一生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这幅挽联必将与金岳霖和林徽因的爱情一样,流传千古。

[1][4]林徽因.谁爱这不息的变幻——林徽因诗集[M].苏州:古吴轩出版社,2011.

[2][3][11]林徽因.你是那人间的四月天[M].苏州:古吴轩出版社,2011.

[5][6][7][10]林杉.你若安好,便是晴天——林徽因传[M].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14.

[8]白落梅.你若安好,便是晴天[M].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1.

[9]丁文江,赵丰田.梁启超年谱长编[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

[12]林洙.梁思成[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

[13]平仄格律和例诗引自王力.诗词格律概要 诗词格律十讲[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

猜你喜欢

仄仄金岳霖平仄
论金岳霖接受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内在理路
善的原意
平仄谱:阅读格律诗的一把金钥匙
偶感
学诗
较真的金岳霖
春天的马蹄声
滇风诗说
深研句式 探寻诗律
律诗平仄格式的构成与推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