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棚秋延后番茄高产栽培技术
2016-03-09星李秀敏
张 星李秀敏
大棚秋延后番茄高产栽培技术
张 星1李秀敏2
一、品种选择
大棚秋延后番茄是夏播秋收栽培,气候特点是生育前期高温多雨,病毒病等病害较重;生育后期温度逐渐下降,要防止冻害。因此选种时要注意选择耐高温、抗病性强的高产品种,如毛粉802、佳粉15、金棚一号、惠裕等。
二、种子处理
1、浸种
先用清水浸泡种子3—4小时,再放入10%磷酸三钠溶液中浸20—30分钟,捞出洗净后催芽(防病毒病),或者将种子在55℃温水中浸泡10—15分钟,放入种子后不断搅拌使水温下降到30℃时,继续浸泡6—8小时,再用清水洗净粘液(防叶霉病、溃疡病、早疫病)。
2、催芽
将处理好的种子用湿布包好,放在25℃—30℃处催芽。每天用清水冲洗1次,每隔4—6小时翻动1次。2—3天后60%种子萌芽时,即可播种。如不能及时播种,放在10℃处存放。
三、育苗
西红柿喜欢温度,但忌高温;喜欢光照,但忌光照。大棚秋延后番茄播种期在6月中下旬,此时期温度高、光照强、湿度大,因此在掌握好遮阴和温度的情况下,整个苗期主要是防虫、防病、浇水和防止徒长。
1、防虫。主要是白粉虱和蚜虫。播种之前,要在育苗畦周围打药、灭虫,然后罩上防虫网。不要使用含氯的杀虫剂,发现虫害之后可用半月闲、蚜虱特等药剂喷雾防治。
2、防病。主要是猝倒病和立枯病。苗子出齐后,用瑞苗清、普力克、恶霉灵等进行喷雾防治,间隔7—10天再喷一次。
3、浇水。在苗子生长过程中,视土壤干湿和苗子的长势及时补充水分,同时根据苗子生长的强弱,用甲壳丰、叶绿精、宝利丰1号等进行补充营养。特别是甲克丰经常喷施或灌根可以有效地预防病毒病,另外还能提高其抗热性,促进生根。
4、防止徒长。如果小苗长到20天左右,有徒长现象可根据徒长的轻重,每30斤水加入助壮素4—10毫升,喷雾防治。
当植株高20厘米,茎粗0.6厘米,7—8片叶,叶色深绿并略显紫色,现蕾,根系发达,无病虫害时即可定植。
四、田间管理
1、前期管理
大棚秋延后番茄一般于7月下旬至8月上旬定植。定植后气温保持在30—35℃,以利于缓苗。缓苗后坐果前忌浇大水,以防高温高湿幼苗徒长;定植缓苗期间还需喷洒助壮素,以保证植株生长。
2、中期管理
此时正值8月下旬至9月底,是秋延后番茄生长的良好时机。管理的重点是保花保果壮秧。
温度管理:8月份天气燥热,要尽量加大通风量,使棚温白天不高于30℃,夜间不高于20℃。9月份以后,外界气温下降,管理重点以保温防寒排湿防病为中心,要掌握好通风时间和通风口的大小,以调节棚内温湿度,适当提温催果壮秧。9月中、下旬,当外界气温夜间降至15℃以下时,下午要适当提早落膜闭棚。早晨中午加大通风量排湿防病。
肥水管理:一般于秧苗7—8片叶时浇1次大水,然后中耕蹲苗。蹲苗期间,若天气过分干旱或土壤过分干旱,也可在开花期适量浇小水,并浅中耕。在第一穗果座住时,开始浇大水促进果实膨大。以后每隔7—10天浇一次水,保持土壤湿润,水量不宜太大,浇水后要加强通风排湿,当植株每穗果已均座定后应减少浇水,临近生长后期更要减少,以促进果实成熟,每座住一穗果结合浇水追一次肥,每亩次用尿素15—20公斤或硫铵30—40公斤,磷酸二铵15—20公斤。
蘸花保果:大棚秋延后番茄一般于8月下旬开始坐果,此时气温偏高,而且昼夜温差小,容易落花。因此一般采用人工授粉,用浓度2%—3%的防落素溶液喷花或用番茄丰产剂2号5毫升兑水0.75公斤蘸花。溶液中可加0.1%的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者0.4%适乐时防灰霉病。
搭架整枝:采用单干整枝法,除去主干以所有叶腋发生的侧枝及早摘除,保留三穗果打顶,为提高大果率,每穗果座住后选留3—4个果型好的大果,多余的花果全部摘除,后期摘除底部老叶及病叶。
3、后期管理
温度管理:10月份,外界天气逐渐由暖转凉,管理重点以保温防寒、排湿防病为中心。10月上、中旬,棚内夜温降至10℃时,关闭顶缝保温,使棚温白天保持24—28℃,夜间不低于10℃。10月下旬为促果实着色,白天将温度控制在20—25℃,夜间保持不低于5℃。中后期由于气温较低,一般果实成熟较慢,特别是着色速度慢。若棚内夜温低于5℃易发生冻害,因此当棚温降至5℃时,应及时采收防冻贮存。
肥水管理:10月上旬浇水量要小,水后加强通风排湿,减少棚内结露量和结露时间。为防止早衰,可追少量尿素。10月中旬停水。
五、主要病虫害防治
危害大棚秋延后番茄主要病虫害有叶霉病、早疫病、晚疫病、病毒病、灰霉病、白粉虱。
1、叶霉病。采用47%加瑞农可湿粉剂800倍液,或1:1:200—250的波尔多液,或2%武夷菌素(BO—10)水剂200倍液喷雾,7天喷药一次,连续喷药2—3次,重点喷施叶片背面。或用45%百菌清烟雾剂,每亩110—180克,分放5—6处,傍晚点燃闭棚过夜,7天熏一次,连熏3—4次。
2、早疫病、晚疫病。用72%克露可湿性粉剂400—600倍液,或72%克抗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72.2%普力克水剂800倍液喷雾,药后短时间闷棚升温抑菌,效果更好。
3、病毒病。防治蚜虫,采用3%啶虫脒乳油1000—1250倍液,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喷雾。
定植后十四天、初花期、盛花期喷100倍83增抗剂,或于发病初期用5%菌毒清可湿性粉剂400倍液,或0.5%抗毒剂水剂300倍液,或20%病毒A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也可用1.5%植病灵乳剂1000倍液喷雾,7—10天喷一次,连喷3—5次。
4、灰霉病。浇催果水前或初发病后用6.5%万霉灵粉尘,每亩每次用1公斤,7天喷一次,连喷3—4次,或用65%甲霉灵可湿性粉剂800—1500倍液或50%农利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2%武夷菌素(BO—10)水剂100倍液喷雾防治,5—7天喷一次,视病情连喷2—3次。
5、白粉虱。黄色对白粉虱成虫有强烈诱集作用,可在大棚内悬挂黄板进行诱杀,一般每亩挂30—40张左右。还可用 1.8%阿维菌素乳油3000倍液,或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喷雾防治。在连阴天及多雨季节,白粉虱虫口基数大时可选用烟熏剂进行防治。
(作者单位:1.石家庄市鹿泉区城关农业技术推广区域站2.石家庄市鹿泉区大河农业技术推广区域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