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单操作孔胸腔镜下微创治疗纵隔肿瘤的临床效果观察

2016-03-09姜振文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6年17期
关键词:胸腔镜微创出血量

姜振文

单操作孔胸腔镜下微创治疗纵隔肿瘤的临床效果观察

姜振文

目的观察单操作孔胸腔镜下微创治疗纵隔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72例纵隔肿瘤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行传统开胸术治疗;观察组行胸腔镜下单操作孔微创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①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镇痛时间和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3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7.7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胸腔镜下采用单操作孔微创治疗纵隔肿瘤可以明显缩短手术时间,控制出血量,减轻患者的疼痛感,快速促进预后,而且能够控制并发症的发生,疗效确切,安全可靠,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纵隔肿瘤;单操作孔;胸腔镜;微创治疗;临床效果

纵隔肿瘤作为胸部肿瘤的常见类型,主要包括3种类型,即畸胎类肿瘤、神经源性肿瘤以及胸腺瘤。目前,手术是治疗该症的首选方法,由于纵隔肿瘤的恶性程度较轻,所以手术切除可以取得比较明显的治疗效果[1]。随着我国医学科技的迅速发展,微创技术开始在多种疾病的手术治疗中广泛应用,有效弥补了传统手术创伤大、恢复慢、并发症多等不足,取得了显著成果。为了进一步探讨单操作孔胸腔镜下微创治疗纵隔肿瘤的临床效果,本院选取了72例患者展开了两种手术方式的对照研究,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本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纵隔肿瘤患者中选取72例作为研究对象,且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中男21例,女15例;年龄35~78岁,平均年龄(50.63±10.46)岁;神经源性肿瘤10例,胸腺瘤13例,畸胎瘤13例。观察组中男23例,女13例;年龄38~74岁,平均年龄(51.54±11.27)岁;神经源性肿瘤11例,胸腺瘤14例,畸胎瘤11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以及疾病类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行全身麻醉和双腔气管插管。

对照组:行常规开胸切除术。具体操作为:在上述准备的基础上,明确患者的病灶部位、大小和形态,并据此选择恰当的手术切口部位,在开胸下采取传统的纵隔肿瘤切除术。

观察组:行胸腔镜下单操作孔微创治疗。具体操作为:全身麻醉后患者保持健侧折刀卧位,常规消毒铺巾后,行单肺通气,于第5~8肋间切口,长约15 mm,作为胸腔镜孔。分离肋间肌,将胸膜刺破后进入胸腔,在确定不存在胸腔粘连的基础上,经孔置入胸腔镜,对胸腔内的情况进行探查,明确病灶部位、大小、形态和生理解剖特点[2]。在腋前线第4~5肋间作操作孔,切口长度约为40 mm,将皮肤和组织撑开后,切开纵隔胸膜以及病灶周围组织,充分暴露,分离血管,将血管阻断后,切除肿瘤组织,神经源性肿瘤需注意神经保护。

1.3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镇痛时间和VAS疼痛评分等指标,比较其治疗效果。同时,统计两组患者肺不张、胸腔积液、肺部感染和心律失常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镇痛时间和VAS评分等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3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7.7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s)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组别 例数 手术时间(min) 术中出血量(ml) 住院时间(d) 术后镇痛时间(d) VAS评分(分)对照组 36 191.24±31.33 165.74±8.87 12.31±2.03 5.07±0.61 4.42±0.33观察组 36 121.21±24.30a115.42±10.32a7.32±1.64a2.04±0.36a2.41±0.35at 10.597 22.187 11.473 25.667 25.071 P<0.05 <0.05 <0.05 <0.05 <0.05

表2 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3 讨论

纵隔肿瘤主要采用手术的方式治疗,其中最常见的就是于外侧切开胸腔,行肿瘤切除术。这种常规手术的优势在于手术的视野比较清晰,能够充分暴露病变组织,但是手术对患者造成的创伤较大,需要较长的时间恢复,而且并发症发生的风险较高,不利于术后康复。

近几年来,微创技术的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泛,而且手术的创伤较小,不会产生强烈的疼痛感,有助于促进患者的术后康复。和常规手术比较,胸腔镜下单操作孔微创治疗可以显著降低患者的应激反应,减轻免疫抑制,能够提高手术的远期治疗效果。同时,还有研究报道显示,单操作孔微创治疗的创伤小,机体内环境稳定性强和应激性炎症反应较小,打开胸腔和关闭胸腔时间均明显缩短,手术出血量和术后胸腔引流量减少[3,4]。

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镇痛时间和VAS评分等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3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7.7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一结果和其他文献报道基本一致[5],充分证实了胸腔镜下单操作孔微创治疗的优越性。

综上所述,在胸腔镜下采用单操作孔微创治疗纵隔肿瘤可以明显缩短手术时间,控制出血量,减轻患者的疼痛感,快速促进预后,而且能够控制并发症的发生,疗效确切,安全可靠,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1]高铭泽.单操作孔胸腔镜在纵隔肿瘤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14,21(3):328-330.

[2]郭天兴,潘小杰,欧德彬.单操作孔胸腔镜手术治疗胸部疾病121例临床分析.福建医药杂志,2014,36(1):10-13.

[3]焦鹏,李简,佟宏峰,等.两孔与三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淋巴结清扫术治疗肺癌的对比研究.腹腔镜外科杂志,2015(9):684-688.

[4]刘青锋.微创胸腔镜切除术治疗纵隔肿瘤的临床效果.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16,23(3):322-324.

[5]郑轶峰,姜建青,杨列,等.单操作孔全胸腔镜手术治疗纵隔肿瘤.西南国防医药,2012,22(3):262-263.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17.048

2016-07-26]

116300 瓦房店第三医院

猜你喜欢

胸腔镜微创出血量
持续骨牵引复位在近节指骨干骨折微创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肺癌的微创介入治疗——专访北京医院肿瘤微创治疗中心主任李晓光
快速康复外科在胸腔镜肺叶切除围手术期中的应用
综合护理对无痛分娩产妇出血量及新生儿评分的影响
奈维用于胸腔镜肺大泡切除术后防止漏气的疗效观察
不同分娩方式在产后出血量估计上的差异
胸腔镜胸腺切除术后不留置引流管的安全性分析
贲门失弛缓症的微创治疗进展
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中转开胸的临床研究
微创旋切术治疗182例下肢静脉曲张的术后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