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孙悟空为题材的两部国产动画片的对比研究——《大闹天宫》和《大圣归来》

2016-03-09曲歌四川大学艺术学院四川成都610000

人间 2016年2期
关键词:大圣归来大闹天宫动画片

曲歌(四川大学艺术学院,四川 成都 610000)



以孙悟空为题材的两部国产动画片的对比研究——《大闹天宫》和《大圣归来》

曲歌
(四川大学艺术学院,四川 成都 610000)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我国传统文化底蕴更加深厚,国产动画片也进入了前所未有的繁荣阶段。从我国传承下来的四大名著逐渐成为了人们强烈的精神追求,被冠以“中国风”的这四大名著也得到各个时期的导演青睐,从电视剧改编成电影又改编成动画,而如今已然发展成为大型3D动画,并且受到了世界各界人士的一致好评。1961年万籁鸣导演的《大闹天宫》更是“中国学派”中的典范,它在国际上引起的巨大声誉是建立在中国传统民族文化的基础之上的。其间的动画作品如《铁扇公主》《哪吒闹海》《小蝌蚪找妈妈》《牧笛》等作品都是在世界范围内给予高度肯定高峰。《大闹天宫》更是代表中华文化和中国动画享誉全世界。随着多媒体技术日益多元化的发展,动画较之以往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3D动画《大圣归来》在国内大银幕上又掀起新一轮的“猴子热”备受社会各界人士关注。《大圣归来》的成功,在不同时代背景下对传统文化的把握,表现出了不同于经典的优势,也引发了对中国动画的思考。

关键词:国产;动画片;《大闹天宫》;《大圣归来》

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积淀了灿烂辉煌的传统文化,自仓颉造字至甲骨卜辞,再有中国四大名著,从伏羲画卦到吴门画派,再至青云圃朱耷开山立派,任何一种艺术形式的发展无不显示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回顾中国动画近百年的发展历程,在上世纪60至80年代,中国动画曾以其鲜明的民族特色赢得国际社会的认可,被冠以“中国学派”之美誉。

一、传统文化置于时代背景下的思考

《大闹天宫》与《大圣归来》是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的产物。不同时代会赋予作品不同的意义。《大闹天宫》是在创造中国民族特色理念下的作品,追求的是对传统文化和动画的探索。3D版《大圣归来》则是在以经济占主导的环境中回归传统的产物。二者创作的不同背景,不同动机,让我们看到了当下国产动画在对传统文化把握上的偏失。

(一)社会转型期下经济与传统文化的不协调发展。

在中国动画的初创时期,以万氏四兄弟(万古蟾、万籁鸣、万超尘、万涤寰)为代表的老一代动画人,承载着创作具有民族特色动画的理念,开始了国产动画的探索。于是,中国动画史上出现了以布偶、剪纸、皮影、水墨画等独具中国韵味的古老艺术与动画相结合的形态。《大闹天宫》就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品。这种以传统艺术为表现形式的动画影片在很大程度上弘扬了中华艺术、传播了中华文化,“Monkey King”也成为世界动画史上的经典形象。但是,在经过文化大革命和改革开放以后,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开始跟不上高速发展的市场经济,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跟落后生产力之间的矛盾越发激化,两者的不协调发展至使国产动画在文化的传承上脱节。

(二)全球化语境下传统文化的异化。

进入90年代后,随着中美、中日文化交流的增加,外来文化深深吸引着中国观众。期间大量的美国动画,日本动画如《变形金刚》、《七龙珠》等涌入中国市场,并占据了新一代动画观众,也吸引着中国动画从业者对其争相模仿。在相当一段时期里,国产动画作品逐渐丢失了对民族主义精神、传统文化思想的考究,导致了国产动画缺少核心价值。其间国产动画停滞不前,毫无创作性可言,促使了中国动画人对传统文化和动画的全新思考。儒家言,闻过而终礼,知耻而后勇,因此,越来越多的动画创作人意识到传统文化对我国动画发展的重要性。其后,中国动画市场上出现了一批以传统文学为题材的动画作品。如动画电影《宝莲灯》,系列动画《西游记》、《三国演义》等等。而在大银幕上,也出现了3D版《大圣归来》。

二、创作手法上的迥异

由田晓鹏执导的《大圣归来》是根据明朝吴承恩的长篇神魔小说《西游记》改编拓展而来的大型3D动画电影。与传统作品相比,具有一定的创造性,比较符合当下商业性与民族性的双赢发展。该片于15年暑期以3D、IMAX的形式在国内公映后,即以优秀的口碑引发网友观众的热烈追捧和媒体的广泛报道。《人民日报》认为该片是中国动画电影十年来少有的现象级作品。同年9月,影片获得第三十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美术片奖,第十二届中国动漫金龙奖最佳动画长片金奖。

(一)传统手绘与数码技术的运用。

《大圣归来》最大的特点就是对整部影片做了三维的制作,使场景具有一定的层次感,增加了建筑的重量感。而对十飘渺的云雾的三维制作,为影片增加了虚实的意境,宣扬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创作理念,使观众在观赏的同时能身临其境的体会西游世界。尤其是影片开篇5分钟的天宫大战,视觉效果令人惊叹。而60年代的《大闹天宫》采用赛璐璐胶片传统手绘绘制完成,虽然采用了西方动画舶来的相关理论,但是其形式结合了我国的三代铜器、汉代画像石、六朝造像、以及民间皮影、庙堂艺术等方面的养料,推陈出新,创造了一种既有中国民族味道又符合动画特殊性的作品,不管是从内容还是形式,都代表了中国动画史上的最高成就和杰出的民族品格。

(二)音效处理上的现代化。

60年代的《大闹天宫》之所以无法超越,除了在动画角色的设计上富有中国特色,还有一点就足对音乐的处理。为配合京剧脸谱式的造型设计,使用的是唢呐和锣鼓,节奏感极强,十分具有戏剧效果.在和人物事件的刻画时后,也强调出了故事冲突性的特点,充满了中国韵味。

15年的《大圣归来》在音乐的择取上融入了西洋乐器。这样的渲染虽淡化了民族乐器带来的强烈冲击,但就整体而言做到了以传统音乐元素为主、西为中用的表演过程,在一定程度上彰显了音效震撼力和文化融合力。而且,这样的处理更加符合了全球化语境下中国观众尤其足从小受外来文化影响的新一代观众对传统乐器的接受模式。再者,在对人声的处理上,《大圣归来》添加了对群众声的模拟。如对众多猴子的语言化、对森林妖兽的拟声化等等,都丰富了声音的层次,符合时下观众对西方手法、对大片的理解。

(三)商业性与民族性的双赢。

《大圣归来》前后历经8年制作,没有强大资金宣发、没有知名演员参与, 《大圣归来》凭借强大的口碑效应成功逆袭,成为暑期档的一匹黑马,并不断的刷新中国动画电影记录。影片一经上映便收获了大量的好评,尤其是以80后90后为主的“自来水” 更是在网络上掀起了现象级的传播。“情怀”“诚意”等词语更是成为传播中的热门词汇。7月16日,大圣归来总票房突破3亿,超过了由《熊出没之雪岭熊风》所创下的2.9亿的国产动画影片票房纪录,7月25日,上映16日的《大圣归来》打破了之前由《功夫熊猫2》所创下的6.12亿中国动画电影票房纪录。截至于9月9日正式下档,上映62天劲收9.56亿票房,成为内地影史上票房最高的动画电影。“合家欢”的动画内容,成熟的营销,创新的产业链开发更是成为其成功的主要原因。

三、《大圣归来》后的启示

《大圣归来》热映后所引发的所谓的“现象级”所谓的国产动画从此崛起,虽然观众媒体大多数都给予了较高的评价,但我们还是应在冷静下来后再分析,在对传统文化的引用、改编问题上应慎重思考。

(一)技术与艺术的转变。

在3D浪潮的席卷下,国人们看到了3D制作的大势。动画界里也就掀起了一股3D风。这种由技术引领动画创作,视觉效果虽然突出,但是全盘模仿西方的技术,换句话说,你用三维动画去跟迪斯尼,梦工厂比是比不过的,因为这本来就是别人的看家本领,国漫应该走自己的特色,内容上民族化,形式上能否做出民族化的尝试,望中国动画不要走向误区。16年元旦上映的《小门神》,投资1.4亿,票房最终只收得了7000多万,按中国票房三家分账看,连一半的成本都没收回,甚至被戏称为是“载不动的梦”,《小门神》虽有一个不错的故事设定,但是其形式依旧是全盘西化,甚至连里面的树妖都是西方魔兽,俨然一副从托尔金中土大陆跑出来的树人族裔,哪里有东方妖魔的影子。中国动画要开始真正地回归传统,将技术让位于艺术,创作形象经典并不是卖几尊中国大神就能解决的。

(二)优秀动画剧本的缺失。

不管是《大圣归来》《西游记》动画或是《三国演义》动画对于四大名著的的反复改编,我们也可以看出中国动画对剧本创作的缺乏。回顾中国动画史,“中国学派”的动画作品.除了在创作手段上极具中国特色,内容上更是升华到了一种文化精神。就《牧笛》而占,他的创作内容简单,人物角色明了。没有强烈的故事冲突,但这部影片通过内容外化的中国文化中的“天人合一”精神.使其意境深远,具有东方的艺术之美。纵使拥有雄厚的传统文化,没有精神气的作品,充其量也只是徒有造型没有内涵。因此,人文主义是在精神文化层次上提升动画文化品格的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1]聂欣如.动画概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

[2]宫承波.中国动画史.中国广播影视出版社,2015.

作者简介:曲歌,男,汉族,河北邯郸人,单位:四川大学艺术学院,学历:研究生,研究方向:戏剧影视理论与批评。

中图分类号:J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1-0206-02

猜你喜欢

大圣归来大闹天宫动画片
大闹天宫
农行“大闹天宫”信用卡上市经典重燃 “忆”起翻天
动画片是怎样播放的
推荐一部动画片
看,动画片开演啦!
——介绍一部你喜欢的动画片
推荐一部动画片
《大闹天宫》读后感
《西游记之大圣归来》——依托大众文化对传统的现实构建
《大圣归来》、《大鱼海棠》的成功只是开始,国产动画的春天来了?
国产动漫《大圣归来》色彩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