歪寨布依族村落之藤甲胄
2016-03-09朱文婷
朱文婷
(贵州师范大学,贵州 贵阳 550000)
歪寨布依族村落之藤甲胄
朱文婷
(贵州师范大学,贵州 贵阳 550000)
摘要:藤甲胄相传为古骆越人所创,后成为贵州布依族男子上山捕猎的护身装备,由于诸多历史原因以及生活环境的变化,藤甲胄已逐渐退出人们的日常生活,本文通过对其历史源流及其编织工艺的梳理,以期能够让人们充分了解其传承价值。
关键词:安顺;布依族;藤编;藤甲胄
《中庸》中曾说“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人类间不同文化的产生和发展,是文化适应的结果,是在时间的长河中积累形成的生存智慧。贵州地形破碎,全省各地由大大小小的山地与丘陵组成,人们只能分散居住,以“小聚居”方式来适应山地环境,并尽可能地利用有限的周边资源,建立自己的生存之道。但因自身的经度、纬度及海拔条件,水热条件等地理条件,为多种植物的生长提供了环境。野生青藤在省内各地都有分布,原料充足。藤条坚韧、有弹性、防水防腐、光洁轻便,用青藤编织的器物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担当着重要的角色。藤甲胄作为藤编器物,是冷兵器时代的产物,它曾在古战场上发挥着与铜、铁盔甲一样的护身作用。我国早在氏族社会时,就已采用藤编制造防护头部的胄和防护身体的甲了,战国时楚地藤制长矛类兵器就已相当先进。
一、歪寨布依族藤甲胄历史追溯
原始形态的甲胄,常常是人们利用日常容易找到的材料制造,如藤木或皮革。安顺城原为元代的一个军事寨堡,名叫阿达卜。作为曾经的西南军事要塞,有许多与军事相关的活动,藤甲胄、屯堡地戏便是典型军事历史遗留物。藤甲编织工艺为岭南土著民族古“骆越人”所创,“骆越”在秦汉时期活动范围北起广西红水河流域,西起云贵高原东南部,东至广东省西南部,南至海南岛和越南的红河流域。而位于贵州省安顺市开发区幺铺镇的歪寨,先祖系古“骆越”人。歪寨先民迁来后,据有记载的证明他们在此已居住了七百多年。藤甲胄在当地被喊做“藤衣服”,布依语称作“布吊高”。 藤甲胄的缺点没有被发现前常被广泛应用于战争。一次藤甲军在与蜀国战争中,蜀丞相诸葛亮仔细分析了藤甲的特点,认为藤甲不怕水,却一定怕火。因藤甲表面刷有桐油,虽防水防腐但却怕火。诸葛丞相吩咐一支军队将领,去迎战藤甲军,许败不许胜,一定要把藤甲军引进某一无树林的山谷。藤甲军见一路无树林地形便放心追杀,结果落入蜀军包围圈,蜀军用浇上油的柴草车堵住两端谷口,又用油柴草捆从周围山顶点燃丢下,并用火箭射向浇油的柴草车,大火烧起,箭头从四面八方射来,藤甲穿在身上,一时难以脱下,藤甲军在山谷中无处可逃,被全歼在此。失败的消息很快传到藤甲军将士所属的驻地部落,部族中凡有因病未能参战的藤甲军士家庭,尽皆举家外逃,以防蜀汉大军再次进攻。来到今歪寨及镇宁一处,人员分成两部份居住。歪寨的大山连绵,山形很陡,溶洞类型众多,有适宜多人居住的半山穿洞,有可隐蔽转移的山脚穿洞,有的山顶上有大型围墙的居住遗址。
二、歪寨布依族藤甲胄制作工艺与民俗活动
特殊的地理条件和生存环境,使的布依先民定居歪寨后,藤甲的功能逐渐地发生了改变,藤甲由军事作战变为应用于日常劳作。歪寨周围大山林立,森林密布,猴群众多,野兽时有出没。为了维持生存需要,族民们要进入深山狩猎,藤甲便成了重要的防护措施。歪寨藤甲胄选用当地山林中野生青藤经加工后编织而成。青藤要挑选韧性好的采集,被太阳直晒的青藤有脆性不适用于编织藤甲,要选择背阴处生长的青藤。修正过的青藤经过药物浸泡杀青,晾晒后分部分进行编织。最后一道工序为涂桐油增牢。整片的藤甲穿用不便,为了穿脱方便和增强防护功效,逐渐按照身体的部位的不同,制成大小不一的片断,一套完整的藤甲胄包括藤盔、藤护体、藤盾牌、藤护臂、护膝等部分,进行连接,使其成为整体。
歪寨布依族先民对大自然的心存敬畏,并对祖先心存崇拜。岁月的积淀中,逐渐在猎户的狩猎活动中形成了进山狩猎前的祭祀仪式。每逢进山打猎前一天,先打扫家里,清除不洁之物,安放好神龛和祖先灵位,然后在夜里将藤甲头盔放于家中神龛或祖先灵位上,藤甲头盔上一般要插上三根孔雀尾羽,以此代表大王的神灵,接着用准备好的酒肉上供,焚香点烛后,行三跪九叩礼,口中念念有词,“藤盔代表我祖先,祖先有灵听我曰:处处山林有猛虎,祖灵佑我饮虎血。藤盔代表我祖先,我等子孙多繁衍,忙忙碌碌搞生产,祖灵佑我过大年。藤盔代表我祖先,世不太平恶人行,魑魅魍魉天下乱,祖灵佑我杀鬼魂……。”经过诚心诚意祭拜后,藤盔上的羽毛会微微摆动,似乎是点头称许。在后期的历史中,当地人对于藤甲的作用崇拜信仰扩展延伸,渐渐地形成一种原始的藤甲神崇拜,并建立藤甲神祖庙作为固定的祭拜场所。节日催化剂的作用,更将这一民俗推向高峰,在“正月十五”、“六月六日”的重大布依族节庆中跳藤甲神舞,祭拜藤甲神成为歪寨布依族先民的节日必需环节。日常的生活中族民无论有何种需求,都会去到藤甲祖庙中进行祭拜祈求。此外节日中还有一项大家积极参加娱乐项目——藤甲博弈,当日族民选择一块宽阔的场地,穿上藤甲胄二人对阵或多人对阵撕杀以娱乐,并据此制定了各种武器对打的不同规则。
三、歪寨布依族藤甲胄现状及传承保护
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以前,藤甲在当地属于家家户户必备物品,寨中的族人都会这项编织活动。六十年代,藤甲胄作为破四旧的对象,遭到了大量的毁坏。藤甲被烧毁,藤甲神祖庙被推倒,幸免中保留下几副残片,今人依据残片进行复原重新复制出藤甲胄,现在歪寨中已建立起藤甲胄陈列室,并组织协会进行专项传承保护。
民间植物编织工艺的创造活动大都是业余的。人们依据自身所需,以自用、自娱、自我欣赏为主要目的,进行积极、主动自由的创造,实用始终为第一性,如藤甲胄被先民应用于狩猎防身。在贵州省许多的少数民历史上,他们并没有形成自己文字,民族地方性知识隐藏在“口碑文献”中,靠口传心授的方式代代传承和发展下来,歪寨藤甲制作方法没有具体的文字记载,使得以语言为载体的“隐性文化”成为了无文字少数民族地方性知识存在的主要方式。现今的藤甲胄保护工作只是民间的力量在坚守推动,力量孱弱,这项保护需要更多地人予以关注。
参考文献:
[1]崔道宏 崔照华《古苗遗址——安顺歪寨》[J]安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5
[2]颜建华《西南民族地区的重镇安顺城》,[J]贵州民族研究2008.1
[3]李小康 《贵州屯堡——凝固时光600年》,[J]城建档案
作者简介:朱文婷、女、贵州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艺术学理论。
中图分类号:TU-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1-006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