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语文教学中“讲解”的艺术

2016-03-08常国龙

语文世界(教师版) 2016年1期
关键词:讲解南郭先生司马光

常国龙

在阅读教学中,适时、适度地讲解,可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进行主动、积极且富有成效的学习,以促进课堂资源的生成,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

一、顺势点化:重视价值引领

语文学科既要重视学生言语能力的提升,又要重视学生精神境界的提升。而学生由于思想单纯,认识肤浅,难免会出现思想认识的偏差。对此,教者不仅要敏锐地发现,还要及时地点化,通过必要的讲解,帮助学生辨别是非曲直,澄清模糊认识,切实担负起语文学科价值引领的重任。如:《说勤奋》中有这样一句:“每当老师讲完课,哥哥、弟弟读了一会儿书就去玩了,他却躲在屋里一遍又一遍地高声朗读,一直读到滚瓜烂熟为止。”这句话突出了司马光小时候的勤奋刻苦,可有学生却指出司马光自私:他不喊哥哥、弟弟一块儿在屋里读书,是为了自己出风头。显然,学生对人物感悟出现了偏差,教者随即引导:“哦,你觉得司马光自私,你认为该怎么办?如果按你的方法,结果将怎样呢?”经过学生的讨论和教者的适度讲解,学生明白了:课已经结束,此时是孩子们自由活动的时候了,就像我们一样,下课了,学生到外边玩耍是顺理成章的,其他人无须干涉,也无权干涉。司马光很聪明,但应该玩耍的时候,却仍然留在屋里读书,丝毫没有炫耀的意思,而是为了尽快把书读好。如此引导,学生不仅懂得了司马光的内心,而且进一步感受到了他的勤奋。

二、抛砖引玉:指导触类旁通

我们提倡的讲解,不是追求简单的“告诉”,也不是就事论事的奉送,而是通过必要的讲述,最大限度发掘学生的潜能,激发他们的智慧,让他们从老师的讲解中明确方向,获取方法,清晰思路,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功效。如阅读《滴水穿石的启示》,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课文告诉我们,认准目标,持之以恒,就能够成功,可为什么老师让我们在平时的生活中,遇到困难要多动脑筋,灵活运用方法呢?显然,学生对目标与方法的理解发生了混淆,于是教者便给大家讲了《苍蝇和蜜蜂的命运》的故事。

美国康奈尔大学的威克教授,做过这样的实验,他把瓶子平放在桌上,瓶底朝着有光亮的一方,瓶口敞开,然后放进几只蜜蜂。只见它们在瓶内朝着有光亮的地方飞去,结果当然只能撞在瓶壁上。经过多次飞行,蜜蜂发现自己永远无法飞出去,只好认命,奄奄一息地停在有光亮的瓶子的底部。教授把蜜蜂倒出,将瓶子照老样子摆好,又放进几只苍蝇。没过多久,它们居然全部从瓶里出来了。

故事讲完后,教者这样启示:“《滴水穿石的启示》告诉我们: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才能获得成功,而《苍蝇和蜜蜂的命运》又启示我们:要勇于尝试,善于改变,直到最终成功。这是不是矛盾呢?”

学生很快便豁然开朗:蜜蜂和苍蝇“想脱身”的目标没有变,它们也都有持之以恒的精神,而结果却大相径庭,原因就在于蜜蜂没有根据目标,借助变通,寻求达成目标的最佳路径;而苍蝇却善于尝试,灵活变通,最终获得成功。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联系实际谈体会,有的说,有人从小就把目标锁定在读名牌大学上,也确实下了功夫,而最后难以如愿,这说明确定目标要量力而行;有的说,看到别人办公司,搞企业,有人就盲目效仿,而不少人都失败了,究其原因就在于,有些人从水平到能力不适宜办公司,搞企业;有人采用的方法和途径有问题;有人缺乏坚持不懈的精神……这样,学生对目标、方法和过程的关系就有了辩证的认识和理解。

三、化虚为实:引导深刻感悟

很多时候,学生对内容的理解,对情感的感悟浮于表面,其重要原因是难以寻求通向目标的路径。此刻不妨借助点拨,化虚为实,展开思路,引导他们深度感悟。如阅读《滥竽充数》,让学生说感受,学生有的说:“不管什么时候,都不能像南郭先生那样滥竽充数。”有的说:“要到乐队里去,就得有吹奏的本领,否则人家要笑话的。”……这样表述无疑是就事论事,于是教者这样引导:“如果文中的人物来到我们身边,你肯定有很多话要对他们说,或指出他们的问题,或提出自己的建议,你想对谁说,说什么呢?”顿时,课堂中出现了令人欣喜的精彩,大家对齐宣王、南郭先生和他的同事以及他的家里人分别提出了批评和建议,态度诚恳,言辞恳切。最后我这样讲解:“是啊,如果南郭先生有真才实学,如果齐宣王有点细心,如果同事真诚一点,如果家里人目光远一点,南郭先生就不会落到如此下场了。”仅仅是三言两语,便进行了情境的创设,思路的拓展和梳理,使教学达到了理想的效果。可见,课堂教学中,讲解不一定要多,而要讲在关键处,讲在点子上。

四、变换角度:促进具体理解

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往往蜻蜓点水,停留在表面;就事论事,满足于概念。教者的责任就在于引导学生变换角度,促进语言理解的形象化、具体化、清晰化。如《沙漠中的绿洲》一文中写道:“他们从国外买来泥土,买来淡水,买来树苗和花草。他们又把咸而板结的沙石挖去,填上适宜种植树木的泥土,并在土中埋下自来水管。”上述句子,概述了阿联酋人们让沙漠变绿洲的过程。阅读中,学生也都能从“买”“挖”“填”“埋”感受到变化的过程,但如此理解,显得空泛,缺乏实在的内容;显得轻浅,缺乏深度的感悟。为此,老师这样提示:“‘买‘挖‘填‘埋四个字读起来轻而易举,然而每个词都包含着许多的故事。这些故事,反映出了阿联酋人民改造自然的艰辛,折射出了阿联酋人民改造自然的决心,读来让人感动,让人敬佩。”此时,同学们一个个若有所思,教者接着启发:“同学们,如果你是异国的一棵小草、一棵小树,你能具体想象描述出自己的经历和感受吗?”让学生阅读课文,想象情境后引导他们具体表述。

这样引导让学生变换角度,充当角色,自我表述,思维有了支点,想象有了凭借,简单的语言变成了有趣的故事,平淡的语言变成了生动的情节,文中的诸多语言都在学生形象的想象构建、故事的想象创造中得到了移植和运用,从而有效地促进了情感的升华和语言的内化。

猜你喜欢

讲解南郭先生司马光
清官廉吏(二)
——司马光
唉,真是报应啊
司马光砸缸之谜
司马光砸缸
滥竽充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