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物细无声
2016-03-08杨华
杨华
近几年我校文科普通班的生源越来越差,与其说是文科班,不如说是后进生的集中营,几乎全年级思想品质、学习成绩、日常行为规范差的学生都集中在文科班。我教的2013级14班(文科班)就是如此,学生特别“调”,40分钟的课堂堪称一个自由市场:有插上耳机听音乐的,有低着头看手机的,有边吃边喝边聊天的……真正听讲的学生寥寥无几。老师批评管束,他们当场恶语相加,无奈之下,任课老师一般不去触碰班上的“钉子户”,抱着“能管则管,管不了则不管”的态度,出入于本班的教室。
冬去春来,转眼间他们升入高三年级。班上有一部分学生开始学习了,可还有一大部分学生仍在混日子,甚至有几位女生的表现更是变本加厉:老师讲课时,她们熟视无睹地拿出早点吃喝,旁若无人地照着小镜子化妆。
记得一个历史辅导早读课上,我像往常一样在15班逗留了片刻,然后大步流星地来到14班。看到我进来,前排学生马上拿出历史书学习,后排的学生有的忙于抄作业,有的忙于吃早餐,有的隐蔽地补睡早觉。我特意注意到“钉子户”杨娟,一边眉飞色舞地和同桌说笑,一边吃早餐。看到那副张狂相,我心里气得直打鼓,可最终还是“望而却步”。随即来到15班,督促15班学生学习。没过三分钟,当我再次回到14班时,杨娟不在教室了,心里正思忖着“大清早她会去哪?”只见她满面春风地跑进教室回到座位上。屁股还没坐稳扭过头又和梁明说话,我盯了她几十秒,她丝毫没反应,顿时我火冒三丈,快步走到最后一排,在梁明的背上狠狠打了两巴掌,没有自知之明的杨娟却得意地冲着梁明笑,似乎在向我挑衅,“瞧,你总不敢打我吧。”看着她这副嚣张相,我趁她转身之际,掷地有声地在其后背拍了两巴掌。看来她是没有料到我会打她,先是愣了几秒,随后脱口而出:“打你妈的×,”听到这话,我气得浑身发抖,径直走出教室去找班主任,班主任听了也很气愤,当下去教室找她。
第五节课是本班的历史课,讲课时我特意留意杨娟不在教室。下午课外活动王老师(他认识这个学生的家长)来办公室询问事情的经过,建议我不要让孩子停课,让她自己到办公室向我道歉,我同意了。可这个孩子当天并没有来。
第二天历史课上,杨娟安之若素地坐在座位上,丝毫没有任何愧疚感,“如果这件事就这样悄无声息地过去,以后这个班的课更难上”,想到这我当着全班同学的面问她:“杨娟,是你留在教室,还是我留在教室?”她却铮铮有词地说:“班主任让我坐到教室的。”我随手合上书说:“那好,你坐好,我走。”说完我旋即离开教室。
第三天我闷闷不乐地坐在办公室里,将事情的经过向杨老师说了一番,很为难地问杨老师:“今天14班的课上不上?不上吧,影响我的教学进度,上吧,今后这个班更难管理。”正说着,办公室门开了,走进来的正是我期待的杨娟。她先开口了:“老师,你打也打我了,你还让我怎么给你认错?”说着眼泪扑簌簌地流下来,看到此情此景,我的心软了,和气地说:“杨娟,是我先打你,然后你骂我的。我打你,不是因为你骂我——我真想不到长得这么靓丽的一个女孩,怎么满口的脏话。”说到这,我观察到她的头低得更低了,我继续说:“杨娟,你说这一年我管过你没有?”她摇摇头,“你想过没有,老师为啥不管你?”停了片刻,我说:“并不是老师嫌弃你,而是你的污言秽语使老师伤不起。换位思考一下,前天早晨我是你,刚开始有恃无恐地吃,然后一溜烟地离开教室,进到教室后再扭头和别人说话,看到这些,你生气不?”她懂事地点点头,接着我又问:“你是正常录取生还是插班生?”她面带难色地说:“正常录取的”。听了她的话,我很吃惊,原以为她是插班生,追问道:“你的中考成绩是多少?”“516分”,她低声说道。我禁不住说:“杨娟,没想到你是正常录取的,更没想到竟然考了516分,可你现在的学习下滑到什么程度了?你初中的老师知道你现在的状况,该有多痛心呀。听班主任说你想当一名医生?”她点了点头,我顺势说:“想实现自己的理想,就要从现在开始,告别过去的坏习惯,学习上该下功夫了。”接着我拍着她的肩膀鼓励道:“你的知识基础好,又是一个很有灵气的孩子,只要努力,肯定会考上一所医科学校,老师静候你的佳音”。临出门时这个孩子向我深深地鞠了一躬。
话虽是那么说,我心里嘀咕:“短时间内让这个孩子改掉坏毛病,一心扑到学习上,谈何容易”。然而这几天的事实却推翻了我的预测,无论夜自习课还是正堂课,这个孩子再没有说过一句话,没有吃过一次东西,也没有睡过一次觉,这说明她至少在行为上刻意地约束自己,她是不是在看闲杂书或是用手机上网呢?我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走过她的课桌旁时,特意瞟了一眼,她正在做英语作业,看到她沉浸在学习中的样子,我内心有种莫大的欣慰。
从教育转化这个孩子的事上,我悟出了一些经验:和学生发生冲突时,切忌简单粗暴地呵斥学生,凡事不要大动肝火(这是我常犯的错误)。其次,教育转化后进生要摸清其后进的原因,才能对症下药、有的放矢的教育。其三,教师平时要善于发现后进生身上的闪光点,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说过:“人最本质的需要就是高度渴望被肯定”。后进生更是如此,所以教师要多看他们的长处,以鼓励欣赏的语气和他们交谈,才会消除他们对老师的抵触情绪,愿意接受老师的帮助。其四,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我们不能以“朽木不可雕也”为借口,轻易放弃对后进生的教育,或许我们再耐心点,再来一次心与心交流,奇迹就会出现。
(作者单位:甘肃省兰州市榆中县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