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寄宿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与对策
2016-03-08王克东
王克东
提高农村初中生心理素质,促进农村初中生身心的健康、和谐发展离不开心理健康教育。纵观当前农村初中寄宿制学校学生的心理发展现状,我们可以看到还有很多工作需要我们进一步完善和改进。农村寄宿制初中,学生在校时间长,留守儿童所占比例较大,长期生活在学校当中,他们缺少与父母正常的情感交流,缺乏家庭温暖氛围的滋润,在学习和生活中暴露出各种心理问题。作为教育工作者,只有主动走进寄宿学生的身边,想方设法融入他们的精神世界,才能引导他们不断适应当前学校、家庭、社会的基本生活和生存状态,为他们的学习和正常生活打下牢固的基础。
一、农村初中寄宿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
1.心理健康教育与家庭教育皆缺失
众所周知的历史和现实原因,导致城乡教育发展不均衡,农村寄宿制初中大多无力开展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也没有专职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对学生更是很少开展有计划、有目的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班主任偶尔担任心理健康教育的角色,但也仅仅是蜻蜓点水一带而过,教育效果不明显。让人感到难过的还有寄宿学生的家庭教育也严重缺失。很多寄宿学生的父母在外地打工,寄宿学生周末回家一般也很难见到父母,依靠祖辈维持家计的寄宿学生,很难得到来自父母的教育,家庭教育的效果可想而知。
2.寄宿学生的精神压力大
社会的发展导致竞争越来越激烈,父母无望攀登到事业的高峰,只好把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这种情况已经蔓延到了农村寄宿制初中孩子的身上。在外打工的父母感受到社会竞争所带来的紧张与疲劳,感受到竞争的残酷,感受到竞争失败后的挫折与失落,他们深深感知到学习与知识的重要性,于是他们对自己的孩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味地要求孩子考高分,使得孩子过早地背上了沉重的学习包袱,导致他们的精神压力过大,造成学生自卑、焦虑、沮丧。加之寄宿学生每天在校时间长,使他们本该青春靓丽的校园生活陷入暗淡之中,两三年下来,农村初中寄宿学生的心理健康将受到严重影响。
3.寄宿学生大多学习存在障碍
农村寄宿制初中一般都实行封闭式管理,学生从周日下午到校到周五下午离校都是待在校园里。封闭的学习空间和狭小的活动场地,让学生几乎和外界失去了联系。周末回家又常常见不到父母,长此以往,导致许多寄宿在学校的学生和父母缺乏共同的语言。更为关键的是,由于学习环境的变化,对寄宿生活的不适应,父母监管的缺失,他们在学习方面所存在的问题更加突出。学习方法不科学,学习无计划,学习成绩一团糟,久而久之,学习上就存在严重的障碍。
二、农村初中寄宿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的解决途径与方法
1.营造和创设积极的育人氛围
为了营造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彰显积极进取的校园精神,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一部分,我校在校园内一号楼前、二号楼前及周边共设置了班级文化园地橱窗16个,分给各年级组作为年级文化园地,由各班每两周更换一次,内容涉及文明礼仪、心理健康、体育运动、年级动态、师生作品、先进榜示、号召倡议等方方面面,丰富多彩,各成特色。各教学楼和学生宿舍楼在广泛征求师生意见的基础上,选用最符合农村寄宿制初中学校特色、最富有教育意义的经典格言、最引人深思的古今优美诗文,统一规划、布置,建成校园文化墙,墙面上镶嵌着六副铝合金文化窗,使整座文化墙古朴庄重中透出现代灵动的气息,避免了呆板与沉闷。每至朝阳初升,映照碑上,蓝天为幕,白墙映衬,绿树掩映,红瓦彩橱,煞是美丽。这一系列育人氛围的营造,给我校师生送上了颇为管用“心灵鸡汤”,使校园成为了寄宿学生课余闲暇陶冶情操、和谐发展的乐园。
2.将心理健康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
学校领导对寄宿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非常重视,充分调动现有的教育资源和教育力量,全面渗透、多渠道、全方位地推进心理健康教育。一方面充分利用校园内电子屏、校园广播、展示橱窗、教室内黑板报等,及时宣传心理健康教育的各类信息。另一方面注重家校联动,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学校要求各班级要定期召开家长会,或者班主任和科任老师要经常主动进行家访,全面了解学生的行为表现、学习情况和心理状况,督促家长或者孩子的监护人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促使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
3.通过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对孩子心理问题进行疏导
农村寄宿学生每周在校时间都会超过五天,每天都在学校内,除了必要的学习和上课时间,不注意调节的话,他们的校园生活将会显得非常单调和枯燥。为了丰富寄宿学生的课余生活,我们要求各班级、各年级要经常组织开展一些活动。每学期的运动会、篮球比赛、跳绳比赛、文艺汇演、艺术节都是寄宿学生的节日。各个年级分别组织的书法作品展、魔方比赛、大合唱、经典诵读、讲故事比赛等各类活动异彩纷呈,同样吸引了寄宿学生的注意力。这些有益活动的开展,在充分展示学校办学理念和育人特色的基础上,使寄宿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性得到极大提高,使寄宿学生的心理成长朝向正确的方向发展。
总之,农村寄宿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离不开学校、老师、家长以及学生个人的共同努力。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坚持科学的育人观念,采用科学的育人方法,运用合理的心理健康教育手段,不断加强对寄宿学生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最终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健康成长。
【本文为甘肃省白银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农村初中寄宿生心理健康教育实效性的研究》研究成果,课题编号为BY[2015]G087。】
(作者单位:甘肃省白银市第五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