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巴彦淖尔市天然草原退牧还草工程的效果评价

2016-03-08南斯拉内蒙古河套学院蒙古语言文学系015000

当代畜禽养殖业 2016年9期
关键词:巴彦淖尔草场牲畜

南斯拉 内蒙古河套学院蒙古语言文学系 015000

论巴彦淖尔市天然草原退牧还草工程的效果评价

南斯拉内蒙古河套学院蒙古语言文学系015000

“退牧还草”工程是国家草原生态建设的重大举措。巴彦淖尔市从2002年以来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为保护和改善草原生态环境,促进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在所属4个旗县实施了退牧还草工程,经过十几年的治理,草原生态环境有了明显的改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得到明显的提高。

退牧还草;巴彦淖尔市;生态效益

巴彦淖尔市全市总面积6.4万平方公里,辖4旗2县1区,总人口176万人。巴彦淖尔市属大陆性气候,年降雨量90~300mm,日照时数为3100~3300小时。阴山山脉呈东西横贯中部、北部为广阔的天然牧场,盛产牛、羊、骆驼及肉苁蓉、发菜、黄芪等名贵产品,年产绒毛8000多吨、二狼山白山羊绒在国内外久负盛名,有“纤维钻石”和“软黄金”之美誉。

1 巴彦淖尔市实施退牧还草的效果

天然草原退牧还草项目从2002年开始实施以来禁牧2440万亩、休牧545万亩、划区轮牧60万亩、草场补播887万亩,总投资65683.5万元;项目实施面积占牧区利用草原面积的43.78%,涉及嘎查196个、牧户8882户,占牧户总数的67.28%;涉及人口31324万人,占牧区总人口的69014%;涉及牲畜128.17万头,占牧区牲畜的64.08%。

(1)生态效益。通过实施退牧还草,天然草原生态环境明显改善,通过草地围栏封育使3045万亩草场获得一个“休闲”期,促使恢复生机,发挥植被补偿生长优势,改善了植物群落结构,增加了牧草的多样性,植被覆盖度、高度和干草产量增加15%~50%。据调查乌拉特前旗封区内植被明显好于不封育草场,植被盖度为36%,植被高度15cm,亩产干草38kg。此外植被高度的增加可降低风速,与裸地相比地面湿度能提高20%,夏季地表温度降低3~5℃,相反冬季温度升高6~6.5℃,可有效防止地面蒸发,减缓旱情,防止水患。

乌拉特前旗近6年来退牧还草项目实施使全旗近1000万亩处于荒漠半荒漠草原区的天然草场得到了有效治理和恢复,植被盖度、高度和密度等明显增加。监测结果显示,在正常年景下,禁牧3年以上植被盖度总体上提高了15~30个百分点,牧草平均高度增长了10~15cm以上,平均每亩产草量提高30~40kg以上,是禁牧前的2~3倍。同时生物种群和植物群落的多样性变化都十分明显,多年未见的灰鹤、布谷鸟、画眉鸟、老鹰和大雕等鸟类现在经常可以在草原上看到,一些多年未见的优质牧草如胡枝子、野豌豆和沙珍棘豆等重新复活。

退牧还草工程的实施,通过围栏封育和草地补播,使草原生态环境的恶化得到有效控制,小气候功能得到强化。以乌拉山山区为例,部分地区小气候功能已经形成,植被恢复后,与祼地相比,地面湿度提高了约20%,夏季地表温度降低了3~5℃,冬季升高6℃左右,有效防止了地表蒸发,水源涵养能力明显增强。

(2)经济效益。乌拉特前旗通过实施退牧还草工程,采取围栏封育、草地补播等措施,天然草原产草量每亩提高了约12kg。2003~2006年该旗实施围栏封育220万亩,草地补播70万亩,天然草原新增产草量2640万公斤,新增产值1320万元;饲料地产量由原来的每亩产干草1500kg,增加到现在的2000kg,每亩增加500kg;精饲料产量由原来的每亩产量450kg,增加到现在的600kg,每亩增加150kg。2003~2006年建设饲料地7000亩,新增干草350万公斤,按每公斤干草0.6元计算,新增精饲料105万公斤,每公斤精饲料1.8元计算,新增产值399万元。

磴口县通过实施退牧还草工程,2003年工程区每年新增饲料68.75万公斤,可增加牲畜饲养量5000只羊单位,新增畜产品产值达50万元;2004年工程区每年新增饲草饲料330万公斤,可增加牲畜饲养量2.4万只羊单位,新增畜产品产值达240万元;2005年工程区每年新增饲草饲料170万公斤,可增加牲畜饲养量1.23万只羊单位,新增畜产品产值达123万元;2006年工程区每年新增饲草饲料330万公斤,可增加牲畜饲养量2.4万只羊单位,新增畜产品产值达240万元。

(3)社会效益。项目的实施,有效改善了畜牧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提高了牧民的生产生活水平,特别是饲料粮补助款的发放,解决了饲草料缺口问题,提高了牧民收入。在灾年,饲料粮款被牧民称为“及时雨、雪中碳”。乌拉特后旗潮格温都尔镇一牧民在没有退牧之前家里养200多只羊,每年靠羊绒、羊毛和羊肉收入5万多元。因近几年草场沙化严重,过度放牧,草场产草量满足不了牲畜的需要量,必须买饲料。每年购买饲料的钱大概2~3万元,剩余收入仅够维持家庭基本生活开支,牧民生活水平一直处在温饱水平。

草原人口转移是广大草原区实现经济效益、草原资源和生态环境和谐统一的必然途径。从对乌拉特中旗实施退牧还草项目的总体成效来看,其最直接、最现实的社会效益就是促进了当地牧区人口转移的实施和推进,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有60%多的退牧户都选择了退牧转移。据初步调查,在1742户禁牧户中,仅有约450多户仍然通过租赁草场等形式继续从事草原畜牧业,有400多户普遍年老体弱、劳动能力较弱的牧户通过享受政府的相关政策定居在旗政府所在地,其余的退牧户基本都在旗政府所在地或其他地方外出打工或寻求其他生活生存出路。

2003年前乌拉特前旗天然草场平均每百亩理论载畜量为3.4个绵羊单位,实际载畜量6个绵羊单位,项目实施后天然草场理论载畜量为3.7个绵羊单位,实际载畜量为1.5个绵羊单位,每百亩草场减畜2.2个绵羊单位,项目区290万亩草场减少6.38万个绵羊单位。据资料显示,乌拉特中旗2003年天然草原理论载畜量为62万个绵羊单位,而实际载畜量达到112万头(只)。到2010年,全旗天然草原理论载畜量为67万个绵羊单位,实际载畜量基本控制在了72万头(只)左右。几年间,天然草原实际载畜量减少了40万头(只)左右,牲畜严重超载的状况基本得到了解决。

退牧还草工程的实施,极大地提高了草原畜牧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降低了天然草原载畜量,使因灾死亡的牲畜及投入的抗灾救灾资金大为减少,损失降到最低。在项目实施前,乌拉山因干旱少雨、放牧等多种因素影响,植被破坏较为严重,水源涵养能力差,水土流失较为严重,在雨季时山洪发生频率很高,达到每年的10次以上。通过围封和补播,植被得到休养生息,生态环境明显好转,山洪爆发次数逐年减少,有效保护了牧民的基本生产资料和生命财产安全。

2 巴彦淖尔市退牧还草工程中存在的问题

(1)配套资金不足与国家紧急补偿不及时、不落实现象并存。一方面是存在配套资金不足问题。由于项目区大多数是少数民族经济欠发达地区,财政配套能力低,群众自筹能力不足。“退牧还草”工作开始前后,牧业税和国家财政补贴是地方政府的主要财政收入来源,现在牧业税已经取消,旗县和镇乡两级的财政收入将受到很大影响,要拿出更多的资金用于退牧还草工程更是困难。同时,由于面临偿还前些年贷款高峰期的到来,还贷任务越来越重,加之畜牧业基础脆弱,牧民收入低等因素,农牧民再也难以拿出用于退牧还草的各种自筹资金,这势必影响退牧还草工程。

(2)因生产成本增加以及基础设施投资偏大,牧民短期收入有所下降。首先,退牧还草除涉及围栏建设外,还必须使草原畜牧业从传统的放牧方式转变为舍饲和半舍饲的生产方式,这涉及到一系列的基础设施问题,如牲畜棚圈建设、水利设施建设和饲草料基地建设等配套设施,所需资金远远大于退牧还草资金。但是国家只对休牧围栏进行补贴,对其他基础设施建设没有提供补偿资金,地方配套资金到位率也比较低,需要农牧民自筹资金解决,这极大地增加了农牧民的负担。

(3)生态补偿机制不完善、不科学。由于巴彦淖尔市各个旗县地理位置环境条件及社会经济差异,退牧还草工程规划和补助措施不能采用“一刀切”的方法,这样的做法缺乏科学性,而且存在补偿普遍过低问题,导致补偿不足。

面对退牧还草政策实施中的问题,巴彦淖尔市政府通过加强领导,落实责任,注重科技支撑,搞好科技服务,加大后续产业建设力度,强化管理,严格实施“四制”等措施,从政策、资金和组织管理等方面为农牧民提供一系列积极稳妥的保障条件,使这项利国利民的生态工程在全市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建设富饶巴彦淖尔、美丽的乌拉特草原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1]2011年关于巴彦淖尔市天然草原退牧还草工程研究报告.

[2]2011年关于巴彦淖尔市草原生态保护措施研究.

[3]刘宇、内蒙古地区退牧还草工程的效益评价及问题探析《牧草与饲料》2010-04.

猜你喜欢

巴彦淖尔草场牲畜
祁连草场
冬日花开农事忙
20世纪五十年代内蒙古牲畜改良工作初探
交换牲畜
万亩草场雪凌奇观
新草场有多远
2017—2018年巴彦淖尔市主要农作物农药使用情况调查分析
失去自由的地方—牢
雪峰下的草场
巴彦淖尔市土地流转和适度规模经营的思考